低渗砂岩储层论文-赵淑霞,孙爽,周银邦,何应付

低渗砂岩储层论文-赵淑霞,孙爽,周银邦,何应付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渗砂岩储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细岩相约束,沉积微相模型,岩相模型,储层参数模型

低渗砂岩储层论文文献综述

赵淑霞,孙爽,周银邦,何应付[1](2019)在《基于精细岩相约束的致密低渗储层参数建模研究——以红河油田92井区长8_1~2致密砂岩储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属于低孔、超低渗岩性油气藏.红河油田长8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两种沉积微相,并且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储层参数变化范围大,非均质性强,用常规的单一沉积相控建模方法无法对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进行充分表征.为了精确描述其储层参数及展布特征,以红河油田92井区长812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地质、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基于精细岩相约束的储层参数建模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叁维地质模型,即先用沉积相发育模式约束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再对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进行岩相细分,在沉积微相模型和不同岩相概率体的双重控制下建立岩相模型,然后以岩相模型为约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储层参数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地质认识符合较好,为该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地质模型,并为研究区下一步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9年05期)

顾雅頔,喻高明,李桂姗[2](2019)在《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自发渗吸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渗吸驱油机理以及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H区块长8储层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对孔隙类型、孔隙半径、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渗吸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对自发渗吸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等为主,主要分为中大孔型和微小孔型孔隙,这两类孔隙的孔隙半径相差不大,但孔隙数量、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的差异较大。致密砂岩岩心自发渗吸初始阶段渗吸速度较快,后期逐渐下降,中大孔型的岩心自发渗吸驱油效果好于微小孔型岩心;随着致密砂岩岩心表面水润湿程度的增强,自发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而随着渗吸液界面张力的降低,自发渗吸采收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使渗吸液具有合适的界面张力,从而使自发渗吸采收率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黄导武,段冬平,刘彬彬,刘英辉,黄鑫[3](2019)在《西湖凹陷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差异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湖凹陷X气田花港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储层整体为低渗-致密,内部发育常规物性"甜点"。从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包括孔渗、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等)出发,评价了研究区储层微观特征,细分了储层沉积微相并总结出不同微相的差异及成因,进一步预测了"甜点"的分布。研究区共发育5种沉积微相,其中粗粒心滩和砾质辫状水道微相带岩石抗压实作用强,原生孔保存好,溶蚀作用发育且黏土矿物以衬里型绿泥石为主,共同抑制破坏性成岩作用,从而形成"甜点";细粒微相带岩石抗压实作用弱,流体流通不畅,溶蚀作用的产物迁移受阻,在原地形成搭桥状-丝缕状伊利石,从而造成储层致密化。粗粒心滩为研究区最佳的沉积微相,粗粒心滩型"甜点"广泛发育于辫状水道中,在研究区东部与南部发育,可进行井位部署。(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3期)

王继成,姜春艳,代云娇,张辉,戴宗[4](2019)在《珠江口盆地陆丰A油田低渗砂岩油藏储层分类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油田总体开发方案,针对陆丰A油田文昌组低渗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微观非均质性较强、开发可动用储量难以确定的问题,综合运用扫描电镜分析、铸体薄片鉴定及压汞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与孔喉分选系数、最大孔喉半径、孔喉半径均值、排驱压力和退汞效率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83、0.87、-0.87和-0.61。综合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含油性及测试数据,将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Ⅰ类、Ⅱ类具有工业性自然产能,Ⅲ类需进行储层改造。建议主要动用Ⅰ类储层,兼顾Ⅱ类储层,暂不动用Ⅲ类储层,该认识对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3期)

李晓骁[5](2019)在《低渗砂岩储层多尺度调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渗砂岩储层渗透率小、孔隙度低,孔喉细小,但常常也存在大孔和微裂缝,同时储层经过压裂改造产生的人工裂缝,导致注水开发后易出现窜流,而常规的调剖堵水效果较差,如何提高这类储层的调驱效果对低渗储层中后期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叁迭系ZW长6砂岩储层为例,通过对研究区渗流空间的研究和分类,将研究区渗流空间划分为裂缝、中大孔和微小孔叁类,提出了多尺度提高调驱效果的设计思想。通过室内渗流实验,对不同尺度渗流空间流动能力进行了评价,然后并在此基础上对每类渗流空间进行了堵剂和驱油体系的筛选与室内实验评价,得到调驱配方和相关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渗流空间水相渗透率级差可达10~3~10~5;裂缝类适合选用预交联凝胶颗粒进行降渗封堵;中大孔类适合弱凝胶体系进行深部调驱,微小孔类适合超低界面张力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来提高驱油效率和流动能力;多尺度调驱室内驱油效率平均可提高25.9%,水相渗透率级差可调整到10~2以下;ZW长6低渗储层矿场应用初步也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是一种有效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5-29)

王永建,潘建旭,刘咸卫[6](2019)在《淮北煤田煤成气低渗砂岩储层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成气是天然气资源的重要补充,淮北煤田煤成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但缺乏对低渗砂岩储层研究,进行储层评价更少,为了有效评价淮北煤田二迭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砂岩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孔渗测试、岩石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以沉积相、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等为评价参数,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孔渗性和孔隙结构看,上石盒子组最好,其次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较差;从孔隙发育程度和类型看,上石盒子组孔隙最发育,主要为原生孔隙和次生溶孔,其次是山西组,主要为次生溶孔,而下石盒子组孔隙发育较差;综合评价看,上石盒子组砂岩储层发育最好,Ⅰ类储层占22.65%,Ⅱ类储层占50.32%,Ⅲ类储层占27.03%;其次为山西组砂岩储层,Ⅰ类储层占21.7%,Ⅱ类储层占42.05%,Ⅲ类储层占36.25%;而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较差,Ⅰ类储层占2.91%,Ⅱ类储层占38.85%,Ⅲ类储层占58.24%。(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清辉,冯进,管耀,石磊,潘卫国[7](2019)在《基于动态资料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以陆丰凹陷古近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孔隙结构导致陆丰凹陷古近系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级别相同,但渗透率相差1~2个数量级,常规孔渗模型计算渗透率的精度低,难以满足当前对古近系储层有效性识别和产能预测的需求。通过综合运用岩心物性分析、压汞和核磁共振T_2谱,将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电缆地层测试流度结合孔隙度识别流动单元类型,实现储层绝对渗透率的准确评价。在此基础上,基于岩心相渗实验建立岩心尺度上的绝对渗透率和最大油相渗透率的转换模型,然后利用纯油层取样渗透率和钻杆测试(DST)试井解释渗透率建立岩心尺度到DST试井尺度的渗透率转换模型,最终实现DST测试油相渗透率的计算。运用电缆地层测试流度结合流动单元法对陆丰凹陷5口井古近系地层绝对渗透率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预测渗透率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48.3%,精度明显高于Herron模型。采用测井计算的DST尺度油相渗透率对3口井的产能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产能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林红先,屈展[8](2019)在《定边油田长2特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定边油田长2特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2砂岩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减少储层孔隙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储层孔隙损失率,而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长2砂岩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层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过程和历史密切相关,经计算压实损失的孔隙度为22.18%,胶结损失孔隙度为5.26%,溶蚀增加孔隙度为3.18%,最终计算长2砂岩储层孔隙度定格为16.14%,与实测平均孔隙度值16.04%较一致,成岩作用的剖析与孔隙定量演化为评价和筛选有利储层提供了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2期)

张明,郝杰,付兴深,张建坤,徐文会[9](2018)在《南堡凹陷南堡4-3区低渗砂岩储层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堡凹陷4号构造3区东二段有效储集砂体厚度及物性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大。为此,提出一种物探、测井、地质多专业协同的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综合运用GeoEast处理与解释系统中的井控Q补偿、地震多属性分析、稀疏脉冲反演结合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关键技术对优势砂岩储层进行了砂组级和小层级的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实测结果吻合度高,储层分类结果符合率达到75%,表明储层预测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8年S1期)

张紫恒[10](2018)在《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确定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石油探测技术得到了进步,逐渐改变以往的储层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研究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过程,并详细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储层临界物性的判定过程,接着研究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对石油地质判定的意义,从判定含油气性,划分储层与非储层,注入物性与注入压力叁个方面进行思考,仅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低渗砂岩储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深入研究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渗吸驱油机理以及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H区块长8储层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对孔隙类型、孔隙半径、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渗吸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对自发渗吸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等为主,主要分为中大孔型和微小孔型孔隙,这两类孔隙的孔隙半径相差不大,但孔隙数量、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的差异较大。致密砂岩岩心自发渗吸初始阶段渗吸速度较快,后期逐渐下降,中大孔型的岩心自发渗吸驱油效果好于微小孔型岩心;随着致密砂岩岩心表面水润湿程度的增强,自发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而随着渗吸液界面张力的降低,自发渗吸采收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使渗吸液具有合适的界面张力,从而使自发渗吸采收率达到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渗砂岩储层论文参考文献

[1].赵淑霞,孙爽,周银邦,何应付.基于精细岩相约束的致密低渗储层参数建模研究——以红河油田92井区长8_1~2致密砂岩储层为例[J].地质与资源.2019

[2].顾雅頔,喻高明,李桂姗.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自发渗吸实验[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黄导武,段冬平,刘彬彬,刘英辉,黄鑫.西湖凹陷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差异成因[J].中国海上油气.2019

[4].王继成,姜春艳,代云娇,张辉,戴宗.珠江口盆地陆丰A油田低渗砂岩油藏储层分类评价[J].非常规油气.2019

[5].李晓骁.低渗砂岩储层多尺度调驱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6].王永建,潘建旭,刘咸卫.淮北煤田煤成气低渗砂岩储层综合评价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7].王清辉,冯进,管耀,石磊,潘卫国.基于动态资料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以陆丰凹陷古近系为例[J].石油学报.2019

[8].林红先,屈展.定边油田长2特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影响因素[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9

[9].张明,郝杰,付兴深,张建坤,徐文会.南堡凹陷南堡4-3区低渗砂岩储层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8

[10].张紫恒.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确定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的思考[J].石化技术.2018

标签:;  ;  ;  ;  

低渗砂岩储层论文-赵淑霞,孙爽,周银邦,何应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