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进加热炉液压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康春晓[1](2020)在《1700中板坯热轧稳定高效轧制的关键技术》文中提出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钢铁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企业间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冶金企业不断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新需要并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结合技术的进步各冶金企业纷纷展开技术攻关,提升产线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本课题以唐钢自主集成产线1700线为研究对象,对制约产线的各项瓶颈:加热炉燃烧、粗轧主传动、轧机刚度分析模型、轧辊辊型等进行技术研究、攻关,结合现场实际制定有效解决方案。本课题通过充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建立了加热炉热传导数学模型,优化控制系统,实现燃烧的动态控制及“一键式”出钢,保证出炉温度与目标温度精度达到±10℃。粗轧传动系统采用非线性机电耦合传动系统的基本模型,优化过程参数并提高粗轧机传动响应、控制曲线;建立、优化轧机刚度分析模型,可快速诊断、解决轧机刚度问题,确保轧制的稳定性。建立支撑辊辊型采用六次方辊型曲线模型,完成VCR辊型技术,运用有限差分法的数学模型对轧制力控制进行优化,使轧制力计算精度提高一个等级,提高轧制稳定性。图38幅;表8个;参60篇。
杨梁[2](2018)在《步进加热炉的液压控制系统改造》文中认为钢材在轧制成型前一般使用步进加热炉对钢坯进行加热。下文将对步进式加热炉的液压控制和升降等工作理念进行阐述,并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分析且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以此将整个液压系统的状态有所提升,从而故障和问题出现次数均能有所减少。
邵长青[3](2018)在《浅谈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在热轧钢材时,需要对钢坯进行加热。为更好的保证钢材表面质量,使钢坯受热均匀,采用了步进加热方式。钢坯在加热过程中其前移为矩形运动:即活动梁上升,将钢坯从固定梁上托起;活动梁前移,使钢坯往前步进一次;活动梁下将,将钢坯放在固定梁上;活动梁后退到原始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谢营珠,李少纲[4](2018)在《步进加热炉的液压控制系统改造》文中指出对步进加热炉液压系统组成及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液压泵自动控制、多缸同步控制、液压缸速度控制三个方面实现对液压系统改造,并开展了液压系统的配电控制。改造后,能够有效解决系统备用泵的利用率低、多缸不同步、步进梁运动速度不平稳等问题。
郭媛,吴凛,陈新元[5](2015)在《热轧硅钢加热炉液压与电控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了热轧硅钢步进加热炉工况特点,分析了硅钢步进加热生产工艺要求,针对性提出了高效平稳的电液比例控制方案,设计了液压和电控系统,并对炉床升降和动梁平移回路进行了详细剖析,编写了设备的控制程序,整个系统运行平稳可靠,运行单次循环周期为44.7s。经多年运行考核,该系统控制精度高,实现了钢坯的轻托轻放,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钢坯表面质量,达到硅钢加热工艺要求,效果良好。
胡云庆[6](2014)在《蓄热式步进加热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式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钢铁企业中加热炉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设备,耗能相对较大,尽量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量一直是设计人员的研究重点。蓄热式步进加热炉能够有效的大幅度降耗并提高生产效率,具备强耦合、多变量、纯滞后、大惯性、非线性等一系列的特质,从而控制难度较大。研究工业控制的专家学者们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长时间研究,并期待开发出更加先进合适的控制技术。
李汉平,陶莉[7](2013)在《西门子PLC实现步进式热处理炉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在热处理炉炉温控制系统中设计了炉温与流量串级控制,给出了PLC控制设计的参数显示、报警画面、实时趋势画面,以及历史趋势、工艺流程控制等,并提出了软件、硬件调试的方向。组态运行效果表明,总体方案设计合理,系统呈现出稳定可靠的特征,基本能够符合要求,能源消耗降低。
陈恭权[8](2011)在《热轧线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改造》文中研究说明步进式加热炉广泛应用于热轧生产中,是轧钢生产线上必须配备的重要设备。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生产效益,而武钢热轧厂步进加热炉引进时间过长,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已不满足现代化生产。本文依托该厂加热炉步进梁液压系统改造项目,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本文简单介绍了步进式加热炉的加热原理,分析了武钢热轧厂液压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造方案,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对液压回路重新设计,适应了现代化生产,提高了生产产量和质量。2.本文比较分析各种速度控制方式的优缺点,结合实际工况和要求,取消原AD阀及控制回路,确定本系统的速度控制方案:电液比例阀节流调速回路。选用标准化液压元件,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3.建立提升液压缸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开发Simulink中SRO工具箱对PID控制进行参数优化,提高了系统性能。4.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应用西门子S7-300PLC控制步进式加热炉,编制相应的控制程序,并开发相应的组态控制界面。
王志亮[9](2010)在《步进梁式加热炉电液比例控制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步进梁式加热炉被广泛应用于板材、棒材或线材的热轧生产中,对冷态或热态钢坯进行炉内步进式运送并加热。由于步进炉液压系统作程序循环运动,具有步进周期短、运动速度较高、惯性负载大、大超越负载、多缸同步、连续工作、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再考虑到步进炉的工艺要求,因而要求合理设计步进梁加热炉的液压速度控制系统。本文针对步进梁式加热炉的速度特点,参考国内外己投入使用的步进梁速度控制方式,在分析比较各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及工作要求,对液压系统元件做了降额匹配可靠性设计。根据工艺要求,液压泵选用恒压变量泵,主控制阀选用比例阀,用以实现变速控制。同时为了保证升降油缸运行稳定,在系统中叠加了进口压力补偿器,及时调整进口压力,从而保证油缸两侧的压差恒定,使得油缸在负载不同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运行曲线和加速度曲线不变。在充分掌握步进梁式加热炉液压系统信息的基础上,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和各个分系统的角度分别建立了可靠性模型,并对整个系统及其分系统进行了可靠性预测,应用Reliasoft Blocksim可靠性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从而找出系统薄弱环节。根据加热炉液压系统在现场的故障,以升降油缸动作不连续这一故障为顶事件建立故障树,利用Matlab工具箱中提供的Simulink软件包对上述液压系统故障树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分析仿真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系统的可靠性。这对研究步进加热炉液压系统可靠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锡铁[10](2010)在《蓄热式步进加热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蓄热式步进加热炉具有规模大,炉内热值利用率高,板坯加热均匀等特点,是现阶段轧钢生产中比较先进的加热设备。在轧钢生产过程中,保障加热炉的正常运行,是整个热轧线生产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的基础。本文以本溪钢铁公司第三热轧生产线为研究背景,进行了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本文首先对蓄热式步进加热炉的相关设备如:装出钢机、步进机械、装出炉辊道以及板坯跟踪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具体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为了满足高产、优质、低耗、节能和无公害及生产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工艺要求,本系统设计在充分考虑到系统功能的完备性和技术先进性后,采用了仪电一体化的系统结构。为了实现操作自动化与物料系统的全线跟踪管理,本文设计将自动化控制系统分为二级,即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级(简称L1级PLC控制级)与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级(L2计算机控制系统级)。根据工作分工,论文工作重点在基础自动化级。在基础自动化级,本文着重对装炉侧电气控制,炉底步进机械控制,出炉侧电气控制等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给出了设备实际运行的数据曲线;而后,对本文的主要动力来源液压系统以及板坯库、其他单体设备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最后针对热轧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中典型的液压传动速度控制系统,本文进行了初步的系统建模及仿真的研究。在软件编程过程中,为了给轧钢生产创造更大的利益尽量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对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虑和深入的分析。另外论文在设计中采取了冗余控制,使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也能够保证生产的继续运行。针对设备故障和人员需要,本文还设计了严密的连锁保护措施,以保障人员的安全及防止设备的损坏。论文最后对现场测试数据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方法和方向。目前,该系统已投入实际生产应用一年有余,控制系统工作性能稳定,所有设备运行良好,很好地达到了工艺流程的要求。
二、步进加热炉液压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步进加热炉液压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1700中板坯热轧稳定高效轧制的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加热炉控制及燃烧技术的的发展 |
1.2.2 轧机刚度分析的发展 |
1.2.3 轧辊辊型磨削的发展 |
1.2.4 轧机轧制力模型的发展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板坯智能加热技术 |
2.1 蓄热式步进加热炉简介 |
2.1.1 蓄热式加热炉结构及工艺简介 |
2.1.2 蓄热式加热炉燃烧技术 |
2.2 智能加热技术的开发 |
2.2.1 温度计算模型 |
2.2.2 建立总括热吸收率的钢坯温度模型 |
2.2.3 加热方法–轧机反馈 |
2.3 智能加热技术的应用效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轧机关键技术 |
3.1 R1传动系统优化 |
3.1.1 粗轧机传动系统现状 |
3.1.2 粗轧传动系统优化 |
3.1.3 粗轧传动系统优化效果 |
3.2 轧机刚度分析模型的优化 |
3.2.1 轧机刚度现状 |
3.2.2 轧机刚度分析模型的开发 |
3.2.3 轧机刚度分析结果 |
3.2.4 轧机刚度分析模型应用的效果 |
3.3 支撑辊VCR辊型技术 |
3.3.1 支撑辊辊型现状 |
3.3.2 支撑辊VCR新辊型的应用 |
3.3.3 支撑辊VCR新辊型应用效果 |
3.4 轧机轧制力模型优化 |
3.4.1 轧制力模型现状 |
3.4.2 有限差分法计算轧辊辊温 |
3.4.3 轧制力计算优化 |
3.4.4 轧制力计算模型优化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步进加热炉的液压控制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步进加热炉中液压系统的组成要素 |
1.1 重要液压控制单元:液压泵 |
1.2 将液压转换成机械能:液压缸 |
1.3 液压系统中其他的组件 |
2 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 |
2.1 使液压泵实现自动控制 |
2.2 对液压缸进行同步控制 |
2.3 对液压缸的速度进行控制 |
3 步进加热炉的升降机构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原因 |
4 对步进加热炉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
4.1 设计以及安装应急控制的系统 |
4.2 使用自重下降法 |
4.3 插装组件使用二级同心的结构 |
4.4 使用管式连接的过滤器 |
5 结语 |
(3)浅谈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确定液压系统的流量、工作压力以及泵的规格 |
2 结语 |
(4)步进加热炉的液压控制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加热炉液压系统的组成 |
1.1 液压泵 |
1.2 液压缸 |
1.3 液压系统的其他组件 |
2 液压系统改造控制 |
2.1 液压泵自动控制 |
2.2 多缸同步控制 |
2.3 液压缸的速度控制 |
3 液压系统的配电控制 |
3.1 参数选择 |
3.1.1 电机的选择 |
3.1.2 熔断器的选择 |
3.1.3 热继电器的选择 |
3.1.4 接触器的选择 |
3.2 液压系统的配电箱 |
4 结束语 |
(5)热轧硅钢加热炉液压与电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步进加热炉结构和生产工艺分析 |
2 步进加热炉液压系统设计 |
2.1 升降回路设计 |
2.2 平移回路设计 |
3 步进加热炉控制系统设计 |
4 结束语 |
(6)蓄热式步进加热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蓄热式步进加热炉概述 |
1.1 加热炉的组成部件 |
1.2 加热炉内的工艺流程 |
1.3 节能措施 |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 |
3 炉区电气控制方案设计 |
4 结束语 |
(7)西门子PLC实现步进式热处理炉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步进式加热炉生产工艺分析与控制 |
2 步进式加热炉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2.1 燃料的控制系统设计 |
2.2 炉温的控制系统设计 |
2.3 PLC控制设计 |
3 PLC控制I/O地址 |
4 组态软件实现系统控制 |
4.1 实时趋势画面 |
4.2 历史趋势 |
4.3 工艺流程控制画面 |
5 结语 |
(8)热轧线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步进式加热炉概述 |
1.3 步进梁传动控制的技术要求 |
1.3.1 步进式加热炉的工艺过程 |
1.3.2 步进梁传动控制工艺要求 |
1.3.3 步进梁速度控制方式 |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背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步进梁加热炉液压系统 |
2.1 液压系统改进的原因及原则 |
2.1.1 改进原因 |
2.1.2 改进原则 |
2.2 系统改进方案分析 |
2.2.1 系统主要元件的选型 |
2.2.2 电液比例流量控制技术简介 |
2.2.3 速度控制方案分析 |
2.2.4 本次改造方案分析及阀的选择 |
2.3 改造后的液压系统 |
2.3.1 泵站 |
2.3.2 液压工作回路 |
2.3.3 改进后液压系统的特点 |
第三章 液压控制系统建模及仿真 |
3.1 仿真软件MATLAB/ Simulink 简介 |
3.2 步进梁升降缸速度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
3.2.1 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增益及其组成 |
3.2.2 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3 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3.3 PID 控制 |
3.3.1 PID 控制简介 |
3.3.2 基于临界比例法对PID 控制参数的整定 |
第四章 步进梁液压系统电控改造 |
4.1 引言 |
4.2 步进梁加热炉控制系统设计 |
4.2.1 步进梁加热炉系统控制方法 |
4.2.2 PLC 及模块选型 |
4.3 步进梁加热炉系统组态软件 |
4.4 步进梁速度控制程序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Abstract |
(9)步进梁式加热炉电液比例控制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步进式加热炉概述 |
1.2.1 加热炉发展与现状 |
1.2.2 步进式加热炉在冶金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
1.2.3 步进梁式加热炉的优点 |
1.3 可靠性工程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
1.3.1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史 |
1.3.2 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工程应用 |
1.3.3 我国在液压系统可靠性研究领域的发展及现状 |
1.4 课题来源、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加热炉生产工艺介绍及液压元件降额可靠性设计 |
2.1 热轧中厚钢板生产中步进式加热炉的工艺流程 |
2.2 热轧无缝钢管生产中步进式加热炉的工艺流程 |
2.3 步进梁式炉底机械设备组成 |
2.4 步进梁式加热炉的工艺要求 |
2.4.1 步进梁式加热炉的动作循环 |
2.4.2 步进梁式加热炉液压系统控制关键目标 |
2.5 液压元件降额可靠性设计与匹配 |
2.5.1 工况模型建立与计算分析 |
2.5.2 加热炉运动周期和各工况速度及流量分析 |
2.5.3 液压元件选型的确定 |
2.5.4 系统性价平衡因子的计算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步进梁式加热炉电液比例系统分析 |
3.1 电液比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
3.2 电液比例速度控制系统 |
3.3 步进梁式加热炉电液比例系统调速方法分析 |
3.3.1 常用的几种步进加热炉运动速度曲线的介绍 |
3.3.2 步进加热炉液压系统常用速度控制方法分析 |
3.4 步进梁式加热炉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及工作原理 |
3.4.1 加热炉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分析 |
3.4.2 步进梁式加热炉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 |
4.1 可靠性基本函数与常用的统计分布 |
4.1.1 可靠性基本函数 |
4.1.2 可靠性工程常用的统计分布 |
4.2 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可靠性模型建立 |
4.2.1 可靠性模型的概述 |
4.2.2 加热炉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4.3 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的可靠度预测 |
4.3.1 系统可靠度预计的主要方法 |
4.3.2 加热炉液压系统各个分系统可靠度预计 |
4.3.3 加热炉整个液压系统的可靠度预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步进加热炉液压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
5.1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5.1.1 故障树常用事件及其符号 |
5.1.2 故障树的数学模型 |
5.1.3 故障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
5.1.4 故障树建造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原则 |
5.2 加热炉液压系统故障树的建立 |
5.2.1 顶事件的选择 |
5.2.2 升降油缸动作不连续事件的故障树建造 |
5.2.3 故障树的定性定量分析 |
5.3 故障树可靠性仿真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蓄热式步进加热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加热炉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
1.2.1 步进式炉的现状 |
1.2.2 蓄热式炉的现状 |
1.3 加热炉控制系统的概况 |
1.3.1 PLC 及DCS 控制技术 |
1.3.2 全数字式传动技术的应用 |
1.3.3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
1.3.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控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电气控制内容 |
1.4.3 文章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本钢三热轧蓄热式步进加热炉工艺分析 |
2.1 蓄热式步进加热炉概况 |
2.1.1 步进梁 |
2.1.2 装钢机 |
2.1.3 装料炉门提升装置 |
2.1.4 出钢机 |
2.1.5 出料炉门提升装置 |
2.1.6 蓄热式烧嘴 |
2.2 炉区工艺流程描述 |
2.3 节能措施 |
2.3.1 提高加热质量方面 |
2.3.2 降低燃耗方面 |
2.3.3 减少操作及维修工作量方面 |
2.4 本章小结 |
3 电气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 |
3.1 加热炉基础自动化系统(L1) |
3.1.1 主机及PLC |
3.1.2 操作站及远程I/O |
3.1.3 软件开发平台 |
3.2 L2 级计算机系统 |
3.2.1 计算机系统结构 |
3.2.2 硬件配置 |
3.2.3 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平台 |
3.3 本章小结 |
4 炉区电气控制方案设计及研究 |
4.1 加热炉电控的操作方式 |
4.2 板坯库的电气控制 |
4.3 装炉侧电气控制 |
4.3.1 上料控制 |
4.3.2 板坯称重及测量 |
4.3.3 炉前辊道控制 |
4.3.4 入炉定位辊道 |
4.3.5 装钢控制 |
4.3.6 装料炉门 |
4.4 炉底步进机械电气控制 |
4.4.1 步进梁升降 |
4.4.2 步进梁平移 |
4.4.3 斜坡发生器 |
4.4.4 步进梁周期动作 |
4.4.5 步进梁的保护 |
4.4.6 报警 |
4.4.7 与其他设备的连锁 |
4.5 出炉侧电气控制 |
4.5.1 出钢控制 |
4.5.2 出炉辊道控制 |
4.5.3 出料炉门升降装置 |
4.6 板坯跟踪 |
4.6.1 跟踪段的划分 |
4.6.2 辊道跟踪 |
4.6.3 加热炉区跟踪 |
4.6.4 跟踪转换 |
4.7 辊道间的配合运行 |
4.8 HMI 画面及运行结果 |
4.8.1 监控画面 |
4.8.2 运行曲线 |
4.9 本章小结 |
5 液压系统及其他设备的控制 |
5.1 液压系统 |
5.1.1 炉底液压站 |
5.1.2 板坯库液压站 |
5.2 排烟风机 |
5.3 助燃风机 |
5.4 热水循环泵和给水泵 |
5.5 稀释风机 |
5.6 本章小结 |
6 加热炉液压传动速度控制系统建模及仿真 |
6.1 系统回路 |
6.2 泵控油缸回路传递函数 |
6.2.1 变量泵流量连续性方程 |
6.2.2 油缸连续性方程 |
6.2.3 力平衡方程 |
6.2.4 泵控缸传递函数 |
6.3 变量泵调节机构 |
6.3.1 滑阀的线性化流量方程 |
6.3.2 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
6.3.3 液压缸和负载的力平衡方程 |
6.3.4 阀控缸传递函数 |
6.3.5 传递函数的简化 |
6.4 速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6.5 MATLAB 仿真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 |
7.1 本设计的特点及创新 |
7.2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7.3 取得的成果 |
7.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四、步进加热炉液压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1700中板坯热轧稳定高效轧制的关键技术[D]. 康春晓.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步进加热炉的液压控制系统改造[J]. 杨梁. 冶金与材料, 2018(06)
- [3]浅谈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设计[J]. 邵长青. 山东工业技术, 2018(07)
- [4]步进加热炉的液压控制系统改造[J]. 谢营珠,李少纲. 海峡科学, 2018(01)
- [5]热轧硅钢加热炉液压与电控系统设计[J]. 郭媛,吴凛,陈新元.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6]蓄热式步进加热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式探索[J]. 胡云庆. 科技风, 2014(18)
- [7]西门子PLC实现步进式热处理炉控制系统的研究[J]. 李汉平,陶莉. 铸造技术, 2013(11)
- [8]热轧线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改造[D]. 陈恭权. 武汉科技大学, 2011(12)
- [9]步进梁式加热炉电液比例控制可靠性研究[D]. 王志亮. 燕山大学, 2010(08)
- [10]蓄热式步进加热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 黄锡铁. 重庆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