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路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突发交换,光路交换,光网络,GMPLS
光路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尹亚伟[1](2009)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与光路交换网络的互连》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光网络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始终是以日新月异的业务需求为导向的。随着业务量和业务种类对网络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光网络技术在经历了第一代点到点静态网络、第二代动态OCS网络的发展之后,又到了必须向前迈进的岔道口。下一代光网络被认为必然是可以满足各种传输、交换需求以及各种级别的QoS区分服务的多态、灵活、智能、透明、可靠的全光网络。为此,本论文针对下一代光网络技术的演进,基于现有的相对成熟的OBS和OCS网络,提出了多层多域的端到端透明OBS/OCS网络架构,并针对该网络架构的实现机制,生存性策略以及对实际业务的支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针对第二代光网络所面临的端到端透明性不足和资源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设计了将OBS网络配置于网络的边缘,将GMPLS控制的OCS网络配置于网络的核心互连网络架构,从而利用OBS网络增加核心OCS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同时使光网络的透明性的优点延伸至更靠近用户的地方,让全光网络能够更好的支持不同数据格式、传输协议和多样化的业务。为了实现多层多域OBS/GMPLS透明光网络,本论文创造性的解决了该网络架构所面临的Group-LSP,波长连续性、动态域间路由、动态偏置时间以及业务驱动的端到端透明光通道建立等关键问题。然后,通过搭建实际的OBS/GMPLS网络实验平台,并在实验平台上进行的一系列相关的实验,本论文验证了所提出的网络架构的可行性和效率。2)针对多层多域OBS/GMPLS透明光网络的生存性问题,本论文一方面首先提出了OBS网络的生存性策略,另一方面在现有的GMPLS网络的保护恢复策略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动态更新的机制,然后结合两种网络的生存性策略,在OBS/GMPLS网络中提出了动态联合生存性机制,并且针对多种业务不同的QoS要求的,提出了区分服务型的保护恢复策略。在研究了接口更新、信令扩展以及链路故障检测等保护恢复策略的关键问题之后,本论文通过实际网络实验床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生存性机制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对TCP业务的实际传输和保护,本论文评估了保护恢复策略对TCP业务的影响,进而为OBS/GMPLS网络如何针对实际的业务选择不同的生存性策略及相关网络参数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3)流媒体业务是下一代宽带通信网的主流业务,而TDM类设备和业务是现有的网络中大量存在的技术。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研究和评估了OBS/GMPLS网络对这两种类型的业务的支持。为了评估OBS/GMPLS网络对流媒体业务的支持,本论文通过实验评价了四种生存性策略对不同速率的流媒体业务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延迟因子(DF)和单次故障丢包这两个技术指标,并评估了各个生存性策略对不同等级的业务的适应性,给出了针对不同等级的业务使用不同策略的优先级排序。为了研究OBS/GMPLS网络对TDM业务的支持,我们提出了新的资源预留机制和信令扩展格式,并在实验平台上实现了相关的扩展。最后,通过网络实验平台上的实验,本论文完成了OBS/GMPLS网络对TDM类业务的实际传输,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并评估了该方案对资源预约效率的改善以及对网络不同业务的区分服务。(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9-05-01)
金明晔,李乐民,陆斌[2](2002)在《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WDM体系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业务在WDM上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使用了现有较成熟的、基于光路交换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满足了IP业务的迅速发展对物理层传输带宽的要求,同时从网络结构、网络参考模型、光数据流/光路交换技术以及IP的传输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02年07期)
金明晔,李乐民[3](2000)在《基于光路交换的光因特网体系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业务在WDM上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使用了现有较成熟的、基于光路交换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满足了IP业务的迅速发展对物理层传输带宽的要求。讨论了该体系结构的网络参考模型,并对其关键技术如光数据流/光路交换、光帧结构以及IP over WDM的传输机制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光路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业务在WDM上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使用了现有较成熟的、基于光路交换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满足了IP业务的迅速发展对物理层传输带宽的要求,同时从网络结构、网络参考模型、光数据流/光路交换技术以及IP的传输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路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尹亚伟.光突发交换网络与光路交换网络的互连[D].北京邮电大学.2009
[2].金明晔,李乐民,陆斌.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WDM体系结构设计[J].通信学报.2002
[3].金明晔,李乐民.基于光路交换的光因特网体系结构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