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峰(大冶三中湖北大冶435000)
【摘要】课余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课余训练取得了长足发展,校园体育生动活泼,但同时本人也发现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课余运动训练的发展。通过对淮北市五所中学校运动队的运动员、教练员、班主任和家长等相关人员的调查,分析制约课余运动训练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改进和提高学校的课余运动训练的工作提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现状;对策
多年来,淮北市大部分学校把课余运动训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促进了课余训练的蓬勃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中本人发现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课余运动训练的发展。那么,主要是哪些因素制约学校课余训练的发展呢?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这些问题又应怎么解决?本文通过对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工作中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指导和改进学校课余训练工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淮北市五所中学(一中、七中、四中、五中、十二中)运动员、教练员、班主任及家长等。运动员为五所中学各运动队目前在训的在籍生,教练员为本校体育教师。
1.2研究方法。访谈法:对部分运动员、教练员、班主任及家长进行了随访,了解运动员的训练行为特点、学习生活状况;了解教练员的训练行为、工作现状以及对校课余运动训练中一些问题的见解;了解班主任、科任老师及家长们对运动训练的看法。
2.结果与分析
2.1学校课余训练概况。淮北市市属中学课余训练绝大部分能正常开展,各校都有自己的运动队(女子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排球队等)并且运动队常年训练,训练工作总体上呈好的势头。但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取得的成果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调查的五所中学中,一中、五中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成绩显著,他们已经在队伍建设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教师和运动员家长对此也有忧虑。七中、四中虽在运动成绩上不如一中、五中。但已经逐步形成了运动阶梯,课余运动训练工作制度相对完整。而十二中由于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不高等,从而造成该校的课余运动训练现状令人担忧。
2.2运动员因素
2.2.1运动员及训练现状。五所中学的运动员中既有体育特招生,也有校内选拔的体育尖子生。这些运动员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训练只有几个月,而有些是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的,这些人的身体素质与体能条件明显好于其他参训者。但各年级都有水平突出的,各运动队基本上都形成了运动梯队。
通过观察训练课、与运动员交谈发现,训练过程中大多数运动员能较积极地参训,在教练员的督促和指导下较好地完成训练任务。但一部分运动员对训练的认识不足,有的运动员对教练员训练时严格认真的要求表现出不满情绪,有的运动员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训练时精力不能十分投入。
2.2.2运动员对训练的认识。从谈话中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喜爱自己从事的运动项目,也为自己是校运动员感到自豪且乐于参加运动训练;有近八成的运动员认为运动训练对自己将来的升学和就业有帮助;但仅一半不到的运动员有将来成为体育人才的愿望。谈话中还反映有一部分运动员往往不能准时参加训练,主要原因是外部因素的干扰,即文化课学习的负担、家长不积极支持、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等也没有旗帜鲜明的支持训练的态度。
2.3教练员因素。
2.3.1教练员队伍现状。这五所中学运动队的教练员(含外聘教练员)均为本科院校毕业,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其中高级教师6名,中级教师1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90%。他们都有较丰富的训练、比赛经历,也有多年的运动训练指导实践经验,是一支有实力能干事的教练员队伍。
2.3.2教练员的认知表现。访谈中他们对运动员的训练表现和训练水平总体上是较满意的,但一些教练员认为,部分运动员由于受其它因素的牵制和干扰,训练时身心投入不够;有的教练员则认为运动员缺乏毅力、怕苦怕累;一些教练员对某些家长及班主任的消极态度感到无奈;个别教练员对课余训练的成效不太乐观,甚至有消极情绪;教练员们还觉得日常上课训练等工作,繁忙而累人,时常有身心疲惫的感觉;还有的教练员对训练经费与补助存在看法等。
2.4制约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其他因素。除了运动员、教练员的自身人为因素外。现阶段制约中学生课余训练的因素还有很多,最根本原因在于素质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相抵触,使外部因素(人才选拔制度)与内部因素(学生学习目的)相叠加,共同造成了课余训练的制约因素。
2.4.1中学体育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中招体育考试从首次出现至今已有多年,从考试开始至今可以说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也使学校和社会对学校体育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在逐年上升。但是,05年由于非典的原因中招体育考试停办一年,06年淮北市中招体育加试下放到各个乡镇或学校,由于考虑各自升学率的原因,中考体育加试基本流于形式。
2.4.2教师、班主任对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后顾之忧。他们在支持课余训练运动的同时又对本班运动员的文化课感到焦虑。由于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竞争越来越大,如果一个班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过多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全班文化课的平均分。还有一些学校的老师认为他们学校是省或市重点学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处于较高水平,还是应该考虑文化课升学,没必要走体育道路的途径。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2.4.3家长对青少年课余训练的认识。一部分家长是不支持孩子参加课余运动训练的,他们认为高中是一个关键时期,是孩子们人生抉择的第一步,应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不能因为参加课余运动训练耽误了学习。另一部分家长虽然赞成孩子参加课余训练,但仍会有不少顾虑,他们既希望孩子通过锻炼学到一技之长,或者高考可以加分,为今后多一条出路,又担心孩子既没练出成绩又耽误了学习。
3.结论与对策
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可以看出,现阶段学校课余训练受着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多方面制约,使学校课余训练不能得到有效的、健康的发展。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提高课余训练工作。
3.1中招体育考核制度的改革。坚持和加强体育中考制度,提高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对现有考核项目和评分方法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科学化。可以用健康指数考核取代了身体素质考核,这是推动体育锻炼日常化、经常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2训练目标要明确化。“内在需求是的产生动力的根本原因”,如果运动员对训练的认识不足,就会缺乏提高运动成绩的强烈愿望。因此,激发运动员的内驱力,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指导他们制定中远期运动训练目标,显得非常必要。
3.3训练方法要科学化。合理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反而会促使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形成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吃苦耐劳以及团结协作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练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使训练方法更加科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