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腰椎滑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腰椎,螺钉,椎间盘,脊柱,马尾,微创,水泥。
腰椎滑脱论文文献综述
肖军,宋磊,何磊,周锐,代飞[1](2019)在《新型可注射骨水泥螺钉在治疗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新型可注射骨水泥螺钉(CICPS)治疗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中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7年5月采用CICPS治疗的56例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VAS、ODI变化情况,通过术前及术后腰椎正侧位X射线、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螺钉有无松动、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共植入CICPS 176枚,其中9枚发生渗漏,渗漏率5. 1%。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75个月,平均(29. 91±14. 78)个月。患者术前VAS(4. 34±1. 65)分,末次随访时(0. 95±0. 6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ODI评分术前(50. 40±17. 34)%,末次随访时(6. 03±6. 7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椎间隙高度术前为(7. 85±2. 75) mm,术后即刻为(12. 43±2. 13) 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为(11. 89±2. 80) mm,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患者融合节段腰椎动力位变化小于5°,CT平扫提示融合节段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无螺钉松动、断裂及拔出病例。结论新型可注射骨水泥螺钉独特的侧空设计能够确保其在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力学稳定性,中长期疗效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陈耀鑫,黎松波,刘先银,黎建文,方冠军[2](2019)在《MED结合经皮椎弓根钉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结合经皮椎弓根钉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52例,其中26例(微创组)行MED结合经皮椎弓根钉MIS-TLIF治疗,26例(开放组)行传统开放TLIF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融合情况以及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并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3个月。两组病例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融合情况、术后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及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明显优于开放组(P<0.01或0.05)。结论 MED结合经皮椎弓根钉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微创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早期腰背痛改善情况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新友,刘汉卿,张健,谭惠冰,黄嘉甜[3](2019)在《椎间小关节角度及多裂肌形态与真、假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椎间小关节角度及多裂肌形态与真、假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100例和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GE64排CT分别测量每一位入选者椎间多裂肌净横截面面积(LCSA)、多裂肌区域横截面面积(GCSA)及椎间小关节角度,根据CT检查结果将腰椎患者分为真性组和假性组,4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分析各组不同腰椎节段LCSA/GCSA比值和椎间小关节角度的差异。结果:真性组、假性组、正常组任意滑脱部位各节段LCSA/GCSA比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真性组各节段LCSA/GCSA比值均比假性组低(P<0.05)。真性组、假性组各节段椎间小关节角均大于正常组(P<0.05),对应各滑脱节段,真性组该节段椎间小关节角度大于假性组(P<0.05)。L3滑脱者,L3/L4节段LCSA/GCSA比值最低,椎间小关节角度最大(P<0.05),L4滑脱者,L4/L5节段LCSA/GCSA比值最低,椎间小关节角度最大(P<0.05);L5滑脱者,L5/S1节段LCSA/GCSA比值最低,椎间小关节角度最大(P<0.05)。结论:腰椎滑脱患者椎间小关节角度和多裂肌形态发生改变,且真性腰椎滑脱者LCSA/GCSA比值更低,椎间小关节角度越大,使用不同节段LCSA/GCSA比值和椎间小关节角度可用于判断腰椎滑脱情况。(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11期)
吴锐辉,邓东海,黄星球,史成龙,周云飞[4](2019)在《OLIF与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斜向腰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3—2018-03分别采用OLIF与TLIF手术治疗的5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TLIF组26例,OLIF组2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滑脱复位情况。结果 50例均获得6个月随访。与TLIF组比较,OLIF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3 d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3 d、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6个月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与OLIF组术后3 d、6个月时腰椎滑脱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早期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其在保护腰椎后方结构的同时减少了对椎管的干扰,有效地提供前中柱支撑,更好地恢复椎间高度,并扩大椎间孔面积,从而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林,杨健齐,关宏业,谭健韶,曾明[5](2019)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11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角。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13~24)个月。所有患者椎体滑脱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时35例椎间植骨融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无断钉、断棒。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椎弓根钉抗拔出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付索超,张清顺,张宇,艾福志[6](2019)在《不同手术方法对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Harris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大于或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HSS评分及ODI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平衡及颌眉角均小于术前,腰椎前凸角均大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矢状面平衡小于对照组,颌眉角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其他脊柱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骶骨倾斜角均大于术前,骨盆倾斜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骶骨倾斜角大于对照组,骨盆倾斜角小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手术前后骨盆入射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后路切开复位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相比,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有利于恢复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维持脊柱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刘芳[7](2019)在《腰椎滑脱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在对腰椎滑脱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到本院来治疗腰椎滑脱伴马尾神经损伤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二者应用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腰痛评分情况好于对照组;术后滑脱椎体复位率也要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小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腰椎滑脱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1期)
朱英俊,金帅星[8](2019)在《MED辅助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MED系统辅助下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近3年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者92例,对接受MED系统辅助下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的92例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各时期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评价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47±0.48) h,术中出血量平均(351.86±82.13) ml,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早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9个月,平均(21.96±7.4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滑移度相对于术前均改善明显;末次随访复位率和融合率满意。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柴旭斌,周英杰,郑怀亮,赵刚,王许可[9](2019)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应用单节段OLIF术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采用Bridwell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通过腰椎X线片及CT扫描评价手术前后椎间孔面积和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0~90min,平均(72.8±14.2)min;术中出血量30~180ml,平均(63.5±35.6)ml。术后1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8±3.4)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2±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6±0.4)分,ODI由术前的(69.2±17.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0.7±2.7)%,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影像学证实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按照Bridwell标准均达到骨性融合。椎间孔面积由术前的(100.54±3.22)mm2提高至术后的(220.74±10.34)mm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10.24±0.82)mm提高至术后的(16.54±1.07)mm,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 OLIF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近期疗效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11期)
陈斌彬,毛克亚,韩振川,刘建恒,张雅宾[10](2019)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短期随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中短期疗效,以评价MIS-TLIF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166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70例行MIS-TLIF治疗,96例行PLIF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手术满意度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MIS-TLIF组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值显着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ODI,并发症发生率和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手术满意度高;但MIS-TLIF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值偏高,考虑可能因术中使用电刀,通道空间狭小,术中吸引器使用少,肌酸激酶大量吸收入血所致,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腰椎滑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结合经皮椎弓根钉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52例,其中26例(微创组)行MED结合经皮椎弓根钉MIS-TLIF治疗,26例(开放组)行传统开放TLIF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融合情况以及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并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3个月。两组病例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融合情况、术后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及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明显优于开放组(P<0.01或0.05)。结论 MED结合经皮椎弓根钉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微创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早期腰背痛改善情况更具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椎滑脱论文参考文献
[1].肖军,宋磊,何磊,周锐,代飞.新型可注射骨水泥螺钉在治疗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2].陈耀鑫,黎松波,刘先银,黎建文,方冠军.MED结合经皮椎弓根钉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
[3].郭新友,刘汉卿,张健,谭惠冰,黄嘉甜.椎间小关节角度及多裂肌形态与真、假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4].吴锐辉,邓东海,黄星球,史成龙,周云飞.OLIF与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5].杨林,杨健齐,关宏业,谭健韶,曾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6].付索超,张清顺,张宇,艾福志.不同手术方法对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9
[7].刘芳.腰椎滑脱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8].朱英俊,金帅星.MED辅助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9].柴旭斌,周英杰,郑怀亮,赵刚,王许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刊.2019
[10].陈斌彬,毛克亚,韩振川,刘建恒,张雅宾.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短期随访[J].脊柱外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