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偏析论文_梁文,刘永前,胡俊,赵江涛,王立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心偏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心,连铸,溶质,基多,组织,质量,工艺。

中心偏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文,刘永前,胡俊,赵江涛,王立新[1](2019)在《影响低碳高强钢中心偏析和带状组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金属原位分析仪、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及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检测了含0. 064%、0. 085%和0. 101%C(质量分数)的低碳高强钢铸坯的中心偏析和带钢中的带状组织,目的是研究影响这种不良组织的因素从而采取改进措施。结果显示:低碳高强钢带钢中的带状组织与铸坯的中心偏析之间有很密切的关联性。中心偏析均存在于铸坯1/2厚度处,沿铸坯宽度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即边部最轻,1/2宽度处次之,1/4宽度处最严重;带状组织在钢板中的分布与中心偏析在铸坯中的分布规律类似。碳和锰的平衡浓度分配系数不同以及铸坯在连铸过程冷却不均匀,是造成铸坯中心偏析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含碳量、增加连铸过程中的电磁搅拌工序,可大大减少低碳高强钢铸坯的中心偏析;热轧加热对改善铸坯中碳的中心偏析效果较明显,但对改善磷的中心偏析几乎无效。(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9年05期)

于小春,倪修华[2](2019)在《梅钢精冲钢连铸板坯中心偏析控制技术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是造成精冲钢带状组织的重要原因。动态轻压下技术是改善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射钉试验,准确测定了230 mm连铸板坯凝固末端的位置,为制定合理的轻压下工艺参数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轻压下工艺改进前(9、10段,总压下量7.5 mm),典型精冲钢的板坯中心偏析级别在曼标M2.4以上;通过改进轻压下位置和压下量参数后(8、9段,总压下量10 mm),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得到明显改善,板坯低倍偏析曼标控制在M2.0以内,精冲钢用户的带状组织也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5期)

王长顺,郭福建,李广龙,尚成嘉[3](2019)在《中心偏析控制对型钢低温韧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凝固组织形态(等轴晶比例)对连铸方坯宏观偏析及型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工业试验改进连铸工艺改变连铸坯凝固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大幅提高柱状晶比例可以有效控制连铸坯中心偏析并降低中心偏析影响区域面积,同时明显减少轧材中珠光体体积分数,提高组织均匀性,断后伸长率提高10%,韧脆转变温度从0降低到-40℃,因此,控制连铸坯偏析程度可实现优良低温韧性,这表明通过控制铸坯均匀性发展E级或更高韧性级别的技术可行。(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8期)

杨治国[4](2019)在《铸坯中心偏析工艺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工艺因素对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从钢水的化学成分、工艺操作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抽样铸坯低倍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比分析钢水碳含量、锰含量对铸坯内部质量中心偏析的影响,以及过热度、铸坯宽度、拉速、比水量、辊缝收缩对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并制定铸坯中心偏析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浙江冶金》期刊2019年03期)

苏瑞先,陈志平[5](2019)在《16MnCr5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炼钢厂生产精冲钢16MnCr5板坯中心偏析无法满足用户加工的问题,采用钢种原位分析方法,研究铸坯内部元素的含量、疏松及分布情况,优化精冲钢16MnCr5连铸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包浇铸钢水过热度为20~30℃;提升连铸机辊缝开口度精度;优化动态轻压下压下区间与压下量,16MnCr5板坯低倍指数由2.4级改善到2.0级。(本文来源于《炼钢》期刊2019年03期)

胡磊,童园,李月云,王雷,胡显军[6](2018)在《SWRS87B-T钢坯料中心偏析及与盘条组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SWRS87B-T钢连铸矩形坯开坯后的小方坯心部C原子偏析程度和热轧盘条的显微组织与微观偏析进行了检测,研究了小方坯心部偏析与热轧盘条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小方坯心部C偏析比与盘条组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C和合金元素在钢坯心部的偏析直接导致盘条心部网状渗碳体、马氏体等异常组织的形成,当心部C偏析比超过1.06时,盘条中会出现异常组织,且偏析程度具有遗传性。(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21期)

刘丽萍,魏焕君,臧振东[7](2018)在《高强IF钢基板中心偏析及改善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强IF钢T210P1基板硫化物偏析与组织偏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nS先于TiS析出,S质量分数由0.012%降低至0.008%以下时,可有效改善硫化物中心偏析现象;加热温度为1 250℃、加热时间为180min时,较加热温度为1 150℃、加热时间为120min有助于改善P元素在厚度中心富集导致的组织偏析现象。(本文来源于《轧钢》期刊2018年05期)

陈华标[8](2018)在《铁基多元合金凝固溶质再分配与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板坯中心偏析是复杂连铸过程产生的一种典型铸坯内部缺陷。中心偏析一般难以通过后续热处理工艺彻底消除,将遗传到轧材并引起钢材机械性能各向异性、轧板分层、氢致裂纹(HIC)等质量缺陷。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板坯连铸中心偏析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方法,本文重点从铁基多元合金凝固过程溶质的再分配行为和板坯连铸中心偏析的形成机理两个方面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铁基多元合金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行为的研究主要借助热力学计算开展。溶质平衡分配系数定义为溶质在固相一侧浓度与液相一侧浓度的比值,是准确描述合金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行为以及溶质偏析模拟的关键参数。论文基于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热力学计算模型,研究了铁基多元合金凝固过程组分、温度以及相结构对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从溶质平衡分配系数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改善溶质再分配降低凝固偏析的合金化设计方法;鉴于钢种(特别是包晶钢)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缺乏,论文计算获得了Q345钢中溶质C、Si、Mn、P、S的平衡分配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板坯连铸过程中心偏析的形成机理和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板坯连铸过程铸坯内溶质的分布特征,探明了湍流区流场和铸坯液相穴形貌对溶质分布的影响,明晰了板坯连铸中心偏析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二次枝晶臂间距(SDAS)和二次冷却均匀性对板坯中心偏析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基于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热力学计算模型,量化研究了铁基多元合金凝固过程体系组分、温度以及相结构对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基多元合金溶质含量与钢中相应溶质含量相近的情况下,溶质自相互作用对其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非常有限,几乎可以忽略;溶质Mn对C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大,而Si、P、S对C平衡分配系数影响较小。铁基合金凝固过程中,相结构对溶质C、P、S平衡分配系数影响显着,对Si和Mn平衡分配系数影响相对较小;溶质C在δ与L之间的分配趋势比在γ与L之间的分配趋势更强烈,而P和S恰好相反。平衡分配系数k_c~γ约为k_c~δ的两倍,k_p~γ约为k_p~δ的一半,k_s~γ约为k_s~δ的45%,k_si~δ和k_si~γ以及k_Mn~δ和k_Mn~γ大小基本相当。过包晶体系(如Fe-0.25%C-x%Mn)凝固过程溶质平衡分配系数应依据凝固历程经过的不同相区间依次确定。(2)以溶质平衡分配系数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善溶质再分配降低凝固偏析的合金化设计方法,并以Fe-0.1%C-x%Ce和Fe-0.25%C-x%Ce两种体系为例阐明了稀土Ce改善钢中溶质C偏析的作用机理和最优Ce添加量的确定方法。稀土Ce可扩大包晶钢凝固过程的奥氏体区,从而使凝固路径下溶质C平衡分配系数的平均值提高,可起到减轻钢中溶质C偏析的作用。改善钢中C偏析的最适宜Ce添加量与C含量有关,Fe-0.1%C-x%Ce和Fe-0.25%C-x%Ce体系最适宜的稀土Ce添加量分别为0.047%~0.057%,0.03%~0.04%。当向体系Fe-0.1%C添加0.05%Ce后,溶质C的平衡分配系数的平均值由0.157增大到0.232,增大了47.7%。(3)基于热力学计算与高温共聚焦显微镜(LSCM)原位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Q345钢凝固历程下不同相区间中各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变化规律。Q345钢凝固过程先后经历L+δ、L+δ+γ、L+γ三个不同固-液共存区,不同固-液共存区内溶质在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分配程度不同。推导了δ,γ和L叁相固-液共存区中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计算公式,即(?),获得了Q345钢凝固历程下叁个不同相区间中各溶质平衡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式。Q345钢凝固区间中溶质C、Si、Mn、P、S平衡分配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2、0.615、0.696、0.273、0.033。(4)针对板坯连铸过程建立了全铸坯3-D中心偏析模型,以此研究了连铸凝固过程板坯中溶质的分布特征及中心偏析的形成机理。全铸坯3-D中心偏析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宽度方向1/2线上溶质C偏析度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最大偏差为3.22%,但模型计算成本过高。凝固初期,湍流区内溶质浓度比初始浓度略高,且在湍流的作用下溶质分布相对比较均匀;钢液射流对窄面持续的冲刷作用(washing effect)将凝固析出的溶质带离窄面附近区域而使该区域溶质呈现负偏析。凝固末期,液相穴内溶质的分布规律高度取决于液相穴的形貌;板坯横截面中心线区域钢液的凝固并不同时,凝固越晚的位置溶质偏析越严重;拉速1.2m/min、过热度25℃的工况下,最后凝固位置位于铸坯横向距铸坯中心约595mm处,液相穴长度为18725 mm。糊状区溶质的再分配,凝固前沿的推进以及钢液对流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连铸中心偏析的产生;当凝固前沿分别推进到距离铸坯表面25 mm、38.3 mm、51.9 mm、58.8 mm、95 mm处时,铸坯中心溶质C浓度相较于初始浓度依次升高3.33%、4.67%、6.00%、8.67%、11.33%。(5)基于板坯连铸过程液相穴内钢液的流动(湍流和自然对流)特点,建立2-D与3-D混合的连铸中心偏析模型,并用于板坯连铸中心偏析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着降低板坯连铸中心偏析模拟的计算量,且计算精度可靠。板坯连铸过程中,拉坯方向上铸坯液相穴内纯液相区溶质浓度不断增大,并且溶质浓度增长变化率越来越大;从纯液相区过渡到糊状区后,溶质浓度进一步增大,但溶质浓度增长变化率逐渐减小;当铸坯完全凝固后,溶质浓度基本维持不变。Q345钢中各溶质的偏析趋势由强到弱依次为S、C、P、Si、Mn。(6)以糊状区渗透率为切入点,研究了不同二次枝晶臂间距(SDAS)对连铸中心偏析的影响。SDAS对铸坯中偏析(特别是强偏析元素C、P、S)具有显着的影响。当等效SDAS从10μm增加到50μm时,中心线上溶质C、Si、Mn、P、S的平均偏析度分别增加13.41%、5.86%、4.51%、11.66%、16.28%。基于拉速和过热度与等效SDAS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拉速和过热度对中心偏析的影响。(7)研究了板坯连铸二次冷却横向冷却均匀性对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冷却的均匀程度以传热边界条件的形式加载到中心偏析模型中。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冷却的均匀性直接影响凝固末期铸坯横截面的凝固结构。均匀二次冷却和非均匀二次冷却条件下,凝固末期横截面凝固形貌分别呈现连续窄带状和断续窄带状。铸坯横截面上溶质的分布特征与其凝固结构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板坯横向冷却均匀性通过影响铸坯的凝固结构,最终对铸坯中心偏析产生显着影响。均匀二次冷却有利于板坯连铸凝固后期中心线区域钢液同时凝固,以此促使溶质在中心线上分布均匀,最终起到改善铸坯中心偏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10-01)

殷光强,张建刚[9](2018)在《连铸工艺参数调整对连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过热度、拉速、二冷水量、电磁搅拌投用值以及轻压下量等主要连铸工艺参数改变对连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在不影响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对铸坯凝固过程中影响铸坯内部偏析的拉速、二冷水量、电磁搅拌投用值和轻压下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改善了连铸坯的中心缺陷,减少了铸坯中心偏析,提高了产品内部质量。(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8年04期)

刘义,周艳娟,骆仁智,李洪鹏[10](2018)在《铸坯中心偏析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钢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缺陷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生产现场跟踪调查、数据分析及对Minitab统计分析的经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确定了影响连铸坯中心偏析形成的浇注周期、拉速、恒拉速生产等关键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浇注周期由45 min降低至42 min,避开造成高偏析级别的敏感拉速,选择0.9 m/min的拉速生产,通过控制生产节奏,确保连铸机实现恒拉速生产。(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8年03期)

中心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是造成精冲钢带状组织的重要原因。动态轻压下技术是改善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射钉试验,准确测定了230 mm连铸板坯凝固末端的位置,为制定合理的轻压下工艺参数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轻压下工艺改进前(9、10段,总压下量7.5 mm),典型精冲钢的板坯中心偏析级别在曼标M2.4以上;通过改进轻压下位置和压下量参数后(8、9段,总压下量10 mm),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得到明显改善,板坯低倍偏析曼标控制在M2.0以内,精冲钢用户的带状组织也得到有效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心偏析论文参考文献

[1].梁文,刘永前,胡俊,赵江涛,王立新.影响低碳高强钢中心偏析和带状组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上海金属.2019

[2].于小春,倪修华.梅钢精冲钢连铸板坯中心偏析控制技术与应用[J].特殊钢.2019

[3].王长顺,郭福建,李广龙,尚成嘉.中心偏析控制对型钢低温韧性的影响[J].钢铁.2019

[4].杨治国.铸坯中心偏析工艺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J].浙江冶金.2019

[5].苏瑞先,陈志平.16MnCr5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控制研究[J].炼钢.2019

[6].胡磊,童园,李月云,王雷,胡显军.SWRS87B-T钢坯料中心偏析及与盘条组织的关系[J].热加工工艺.2018

[7].刘丽萍,魏焕君,臧振东.高强IF钢基板中心偏析及改善措施研究[J].轧钢.2018

[8].陈华标.铁基多元合金凝固溶质再分配与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8

[9].殷光强,张建刚.连铸工艺参数调整对连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J].宽厚板.2018

[10].刘义,周艳娟,骆仁智,李洪鹏.铸坯中心偏析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宽厚板.2018

论文知识图

优化工艺下制备镁合金铸轧带卷铸轧带坯中心线偏析的凝固前沿控制区...铸轧区液态金属的流动状态(阶段叁)镁合金铸轧板坯中心线偏析缺陷特征(...板坯厚度、轧制力对铝合金铸轧板坯纵...铸轧板坯微观缺陷成形极限图

标签:;  ;  ;  ;  ;  ;  ;  

中心偏析论文_梁文,刘永前,胡俊,赵江涛,王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