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美学论文_宁文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歌,美学,抗战时期,艾略特,毕加索,汉语,古诗词。

诗歌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宁文莉[1](2019)在《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基于爱伦·坡对波德莱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着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诗歌美学观上,受到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影响,不但继承了爱伦·坡"以忧郁为美"的美学观点,还将其进一步深化为"恶之美"。通过介绍和对比这两位不同国家的诗人的作品及其美学观,发掘夏尔·波德莱尔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诗歌的"恶之美"。(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20期)

陈芳[2](2019)在《基于生态批评视角分析诗歌美学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是文化传递、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构建诗歌美学范式的过程中,本文将基于生态批评视角,以自然书写、交融性审美、主体间性、整体性原则多个维度,对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诗歌美学范式构建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董喜阳[3](2019)在《新的诗歌美学的探索与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切地说,时代是一个动词,是浩荡时空和久远年代的集中表达与精准定位,是肉身行走、精神活动与社会意识共同组成的有迹可循的深刻印痕。新时代较之过去的时代其意义在于时间流动所生发出的别样美好的宏大叙事。这一“新”既是对横纵历史的有效续接、传承,又是日常事物不断(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7-29)

张厚刚[4](2019)在《论《诗创作》“抗战诗歌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创作》是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面向全国发行的大型诗刊,从1941年6月创刊到1943年第19期终刊,总共发表诗歌574首,其中译诗139首;发表诗歌评论74篇,其中翻译27篇。《诗创作》不仅出版了长诗专号、翻译专号、诗论专号,还组织了郭沫若五十寿辰专辑、普式庚105年祭专辑、惠特曼翻译专辑等,此外还发表了鲁迅逝世五周年纪念、"九一七"十五周年纪念等专文。《诗创作》的作者广泛,有文化界领袖郭沫若、茅盾,有原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原七月派诗人艾青、胡风、田间、绿原、邹荻帆等,以及延安解放区诗人何其芳、贺敬(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9年04期)

胡行[5](2019)在《古代诗歌美学与初中生写作训练互渗教学例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中学生能接触到古诗文的机会日渐增多,但不少教师还存在着教学古诗文时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的现象,致使学生对古诗学习兴趣不高。明显地,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重要载体的古诗词,其教学绝不能停留于这一层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古诗文写作技巧鉴赏与写作运用内在联系的探究,搭建一座双向渗透互通的桥梁。(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佳怡[6](2019)在《“80后”诗性文本的纵深展示——董喜阳诗歌美学趣味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被人们习为固然的常识是经不起检验的,比如"文如其人。"第一次读到董喜阳的诗,是2015年他发表在《芒种》杂志的一组诗《秋水人间》,我认为他必是一位年过半百看破红尘,披发行吟的诗人,抑或是惯作了风月之词的职业文人。而婆娑世界里有许多事往往在我们意想之外,庸常的逻辑并不能帮助我们周圆应对大千万象,当我得知那首《乌鸦》居然出自一个30岁出头、阳光开朗的大男孩时,无可否认,(本文来源于《青岛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邵禹珂[7](2019)在《从诗歌美学角度评论叶燮《原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原诗》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另一部系统性和理论性相统一的文艺理论着作,作者叶燮在"诗法"和"诗教"的基础上,将诗歌理论提高到审美的层次,使之具有诗歌理论与美学相结合的特征。《原诗》论述了诗歌的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诗歌的艺术创作和发展,以及对诗品与人品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2期)

浩小艳,冯阳[8](2019)在《刘绍攽《经余集》诗歌美学特征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余集》是刘绍攽的诗歌代表作。通过分析《经余集》中的代表性诗篇,来探寻刘绍攽所传达的诗学审美思想。认为其诗作风格既笔触雄健,意象苍茫,又有着秦地慷慨激昂的刚健雄浑之美;既感念历史人物,有抒怀悲凉的壮美,更有反应诗人内心柔思体悟之优美,整体上形成了多元化的审美格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陈萱[9](2019)在《理想的坚守与开拓——论风言诗歌美学原创的陌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略特曾在《荒原》诗稿初成之时请庞德过目,不料被庞德删去大量章节,并提醒艾略特"写作中务必要保有个人的面貌,对于别人已经写得很好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去写!"于是才有了我们如今读到的《荒原》。说起来,"保有个人面貌"并非是一条新鲜的建议,任何一位作者无不希望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令自己的作品具有其独特的审(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魏天无[10](2019)在《“有难度的写作”:王家新的诗歌美学与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家新是当代中国诗歌的标志性诗人,一位在所谓"多元"时代,在反智主义与犬儒盛行的时代,持守诗人的职责与使命、诗歌的伦理诉求的诗人。"有难度的写作"作为其诗歌写作信念,体现了他对写作的"绝对意义"的追问,对"绝对性语言"的追求,以及对"经验的幽暗部分"的追索。始终以"个人"方式介入历史和现实,以"个人"的语言创造力去发现生命奥义,是贯穿诗人四十年诗歌写作的美学要求和伦理要求。(本文来源于《写作》期刊2019年01期)

诗歌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歌是文化传递、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构建诗歌美学范式的过程中,本文将基于生态批评视角,以自然书写、交融性审美、主体间性、整体性原则多个维度,对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诗歌美学范式构建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宁文莉.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基于爱伦·坡对波德莱尔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9

[2].陈芳.基于生态批评视角分析诗歌美学的构建[J].北方文学.2019

[3].董喜阳.新的诗歌美学的探索与生成[N].文艺报.2019

[4].张厚刚.论《诗创作》“抗战诗歌美学”[J].南方文坛.2019

[5].胡行.古代诗歌美学与初中生写作训练互渗教学例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

[6].李佳怡.“80后”诗性文本的纵深展示——董喜阳诗歌美学趣味探究[J].青岛文学.2019

[7].邵禹珂.从诗歌美学角度评论叶燮《原诗》[J].青年文学家.2019

[8].浩小艳,冯阳.刘绍攽《经余集》诗歌美学特征刍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陈萱.理想的坚守与开拓——论风言诗歌美学原创的陌生性[J].山东文学.2019

[10].魏天无.“有难度的写作”:王家新的诗歌美学与伦理[J].写作.2019

论文知识图

》来研究当时

标签:;  ;  ;  ;  ;  ;  ;  

诗歌美学论文_宁文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