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西部海域潮动力特征和细颗粒沉积物输运研究

渤海湾西部海域潮动力特征和细颗粒沉积物输运研究

论文摘要

潮汐是影响近岸海域的主要动力,细颗粒沉积物在潮动力的作用下被起动、搬运和堆积,是海岸地貌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近岸海域,还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渤海湾西部海域在黄河改道和附近中小河流建闸导致的沉积物供应不足的前提下,仍发育有缓慢淤长的大面积滩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海域频繁遭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更是经历了长达10余年的大规模高强度围垦时期。因此渤海湾西部海域是研究潮动力特征和细颗粒沉积物输运格局对人类活动(主要指海域围垦活动)响应的理想区域。本文选取渤海湾西岸围垦工程所处的海域为典型研究区,以天津港所在位置为界,将研究区分为南、北两部分。2009年、2014年和2015年,在研究区内进行了 12个站位的全潮沉积动力学观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MIKE21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渤海湾西部海域围垦条件下的潮动力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同时搜集了研究区海域范围内2006年、2009年、2014年和2015年的海底沉积物粒度数据,采用Gao-Collins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了持续性围垦条件下渤海湾西部海域的沉积物输运格局演变趋势,以期加深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岸地貌演化过程的认识。(1)渤海湾西部海域受不规则半日潮控制,潮流流态表现为低速的往复流,但涨潮流强于落潮流;涨潮悬沙浓度大于落潮悬沙浓度,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表现为明显的“涨潮占优”的潮不对称现象。同时,涨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流速、底切应力存在正相关关系。(2)大多数站位的悬沙输运表现为向岸净输运的趋势。采用通量分解方法,发现潮汐捕捉项是该区域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其沉积物来源主要是在向岸风浪对潮下带岸滩的冲蚀,到达近岸潮滩滩面后,在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下起动并产生局部的输运,再加上海域水动力较弱、细颗粒沉积物的沉降延迟和冲刷延迟效应,被搬运的细颗粒沉积物在高滩连续地沉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外来泥沙断绝的情况下,渤海湾西岸仍能发育着宽广的淤泥质潮滩。(3)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围垦愈增的2009~2015年间,研究区北部潮不对称性增强,向陆的单宽悬沙输运率由20.15 g/m/s变至24.92 g/m/s,而南部潮不对称性减弱,向陆的单宽悬沙输运率从37.75g/m/s减小至6.37g/m/s。综上,持续地围垦可能导致研究区水动力条件改变,推测研究区北部潮滩淤涨可能加快,而南部淤涨速率减小。(4)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总体上围垦并未改变研究区的余流趋势,研究区北部主要为北向余流,南部主要为南向余流;在近岸区域,2014年在南部新增围垦区的前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小尺度余环流,北部的余环流也有增强趋势。随着围垦工程的实施,研究区M4分潮振幅值整体增大,尤其是南部新增围垦区附近的M4分潮振幅增大为原来的1-2倍。随着围垦的进行,研究区北部的γM2/M4值增大,尤其是近岸区域、靠近在围垦区域海域,南部也表现出更显著的为类似的类似特征;比现场观测获得了更全面的潮汐不对称性的认识。(5)渤海湾西部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主要为粉砂,且研究区南、北分布略有差异。天津港以北主要分布粘土质粉砂和少量的砂质粉砂区,天津港以南靠近海岸带分布有粒径稍粗的窄长砂质带,由岸及海依次分布着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南部的其余海域沉积物类型仍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围垦虽然侵占了绝大部分的潮间带滩涂,但从长期趋势看潮下带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类型未发生改变,但部分粒度参数略有变化:分选系数变好,偏态系数绝对值减小,而平均粒径则变化不大。(6)通过对比各站位的悬沙和推移质输运,发现两者虽然在一个数量级上,但不论是在输运方向还是数值大小上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于各站位悬沙净向岸输运的趋势,推移质输运主要表现为沿岸输运,在研究区北部站位整体表现为与岸线近似平行的趋势,南部站位的输运趋势整体上与岸线呈45°。即便是相同年份的相邻站位,其推移质输运甚至也表现截然相反的方向,可能与局部地形和相应水动力特征的空间差异性有关。(7)将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结果分别与围垦条件下渤海湾西部海域的余流场、推移质输运趋势和悬沙输运趋势对比,发现研究区海底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与海域余流所反映的流场特征吻合较好。观测站位的推移质输运趋势与对应年份附近位置的海底沉积物粒径趋势对应地较好,方向较接近。而悬沙输运趋势则与海底沉积物粒径趋势没有太大的类似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单位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   1.2 研究进展综述
  •     1.2.1 围垦工程对潮动力环境和细颗粒输运过程影响研究
  •     1.2.2 围垦工程对潮不对称性影响研究
  •     1.2.3 渤海湾西部海域围垦现状及研究进展
  •   1.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渤海湾西部海域概况
  •   2.2 水动力环境与条件
  •     2.2.1 潮汐与潮流
  •     2.2.2 波浪
  •   2.3 沉积环境与条件
  •     2.3.1 悬沙浓度分布及变化特征
  •     2.3.2 沉积物来源及输运特征
  •     2.3.3 沉积物分布特征
  •     2.3.4 海底冲淤变化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野外现场观测及遥感影像数据搜集
  •   3.2 实验分析
  •     3.2.1 室内水样过滤
  •     3.2.2 OBS浊度标定
  •     3.2.3 沉积物粒度分析
  •   3.3 实测数据处理
  •     3.3.1 流速和悬沙浓度
  •     3.3.2 底切应力
  •     3.3.3 潮不对称性
  •     3.3.4 余流和通量分解
  •     3.3.5 推移质输运率及活动性时间
  •     3.3.6 沉积物粒径趋势
  •   3.4 数值模型
  •     3.4.1 水动力控制方程
  •     3.4.2 模型参数设置
  •       3.4.2.1 区位与网格
  •       3.4.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3.4.2.3 重要模型参数设置
  • 第四章 结果
  •   4.1 潮动力特征
  •     4.1.1 流速
  •     4.1.2 底切应力
  •   4.2 潮不对称性
  •   4.3 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
  •     4.3.1 悬沙浓度
  •     4.3.2 余流及悬沙输运
  •   4.4 海底表层沉积物特征与推移质输运
  •     4.4.1 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特性
  •     4.4.2 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
  •     4.4.3 推移质输运率
  •   4.5 沉积物粒径趋势
  •   4.6 MIKE 21模拟
  •     4.6.1 模型验证
  •     4.6.2 余流模拟
  •     4.6.3 潮不对称性模拟
  •   4.7 渤海湾西部海域围垦条件下细颗粒沉积物输运格局的影响因素
  •     4.7.1 粒径趋势与余流的对比
  •     4.7.2 粒径趋势与推移质输运的对比
  •     4.7.3 粒径趋势与悬沙输运的对比
  •   4.8 渤海湾西部海域围垦条件下的推移质和悬沙输运对比
  • 第五章 讨论
  •   5.1 渤海湾西岸段潮滩淤长的机制
  •   5.2 围垦工程对渤海湾西部海域岸滩剖面的影响
  •   5.3 全球变化及近岸人类活动对渤海湾西部海域的影响
  •     5.3.1 全球变化的影响
  •     5.3.2 近岸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海岸带管理策略初探
  • 第六章 结论和未来工作展望
  •   6.1 结论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硕士期间主要科学成果及学术活动
  • 附录二—硕士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陈丹茜

    导师: 汪亚平

    关键词: 渤海湾,围垦,潮不对称性,悬沙输运,推移质输运,数值模拟,粒径趋势,沉积物净输运趋势

    来源: 南京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地质学

    单位: 南京大学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口海岸学:潮控河口海岸沉积体系与地貌演化的现代过程研究”(41625021),天津滨海新区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评价(1212010814004)

    分类号: P736.21

    总页数: 109

    文件大小: 11418K

    下载量: 136

    相关论文文献

    • [1].黄河河口段与海河河口段沉积物碳酸盐对比分析[J]. 海洋科学 2017(07)
    • [2].南海西沙永乐龙洞沉积物组成、来源及其沉积作用[J]. 海洋与湖沼 2018(06)
    • [3].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北侧沙丘黏性沉积物特征[J]. 中国沙漠 2018(01)
    • [4].渭河宝鸡市区段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10)
    • [5].西北太平洋黑潮源区沉积特征及黑潮输入对东海沉积物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18(09)
    • [6].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研究进展与展望[J]. 湖泊科学 2019(05)
    • [7].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物源约束[J]. 地球学报 2018(01)
    • [8].庙岛群岛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分区及沉积物输运趋势[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8)
    • [9].山东半岛泥质区沉积物敏感粒级分析及其环境意义[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S1)
    • [10].广东近岸海域矿物特征指数分布及指示意义[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1)
    • [11].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01)
    • [12].淤长型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模拟: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04)
    • [13].三峡水库香溪河沉积物氮含量和氨氮释放特征[J]. 水生态学杂志 2019(03)
    • [14].基于地球化学特性的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重金属研究[J]. 环境科学 2017(11)
    • [15].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4)
    • [16].长江水系沉积物碎屑石榴石化学组成及物源示踪[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0)
    • [17].晚第四纪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物源特征[J]. 古地理学报 2018(05)
    • [18].马来半岛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示踪[J]. 海洋学报 2019(07)
    • [19].戈壁沙砾质地表沉积物全粒径分布模式及其对分选作用的指示意义[J]. 中国沙漠 2019(02)
    • [20].帕米尔高原冰川流域碎屑颗粒的铀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沉积物搬运的指示[J]. 地球环境学报 2019(02)
    • [21].淡水和海水环境下沉积物搬运过程碳释放通量的模拟研究[J]. 海洋科学 2013(09)
    • [22].中国近岸海区沿岸流和海岸流对沉积物的搬运[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01)
    • [23].南海北部台湾峡谷“蛟龙号”第140潜次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过程指示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04)
    • [24].木兰溪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与物源判别[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01)
    • [25].古风力恢复研究进展:利用介质的搬运能力[J]. 地学前缘 2018(02)
    • [26].南海北部陆坡区DLW3101孔沉积物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 海洋学报 2018(07)

    标签:;  ;  ;  ;  ;  ;  ;  ;  

    渤海湾西部海域潮动力特征和细颗粒沉积物输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