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烃演化论文_徐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烃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酪,流体,海相,柳林,板桥,扬子,阶段。

成烃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徐敏[1](2019)在《巴布亚盆地成烃演化及油气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布亚盆地主体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与澳大利亚海域相邻,其构造位置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汇处,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为一发育于前中生界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大型迭合盆地,也是巴新唯一产油气的盆地。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目前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巨大,在前期勘探过程中虽对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成藏条件有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的成果和认识。但是随着勘探的逐步深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运用以及人们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地质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利用构造演化和沉积背景等研究成果,利用单井生烃模拟,分析主力烃源岩的成烃演化过程;以地球化学分析为核心,划分原油类型,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独特碳骨架的稳定性和复杂的“指纹”特征进行油气源对比,厘清巴布亚地区油气来源,并以此为指导,辅以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等成果简要分析油气运移过程。从而论述油气从哪来、到哪去的基础地质问题。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巴布亚盆地中生界沉积类型众多,其中储层主要发育于叁角洲沉积体系,滨岸沉积和浅海-半深海沉积是烃源岩发育有利相带。烃源岩类型分为海相陆源型、海相内源型和混合生源型叁种,侏罗系烃源岩在Papuan褶皱带多为混合生源型,在Fly台地则主要为混合生源型,同时也有陆生植物输入,在巴布亚湾为典型陆源输入;白垩系发育滨浅海泥页岩,处于弱还原环境,在Papuan褶皱带以混合生源型为主,在巴布亚湾则以陆生植物供给为主;盆地东部新生界主要发育混合生源型的滨浅海泥页岩,具有一定生烃潜力;西部为海相内源型的泥质含量较低的浅海灰岩,生烃潜力有限。(2)单井生烃模拟结果表明,平面上越靠近生烃中心,其演化程度越高,构造高点烃源岩普遍成熟较晚。中生界成熟中心分别位于Papuan褶皱带中西段和巴布亚湾近Aure褶皱带前渊,而且新生界Aure褶皱带前渊区也一直处于成熟中心。中、下侏罗统在晚白垩世开始成熟,晚白垩世末期盆地构造抬升前开始生成大量烃,随着地层普遍抬升剥蚀,生烃停滞,至中新世随着盆地再次沉降,这些烃源岩再次进入生油窗,到中新世末期普遍进入成熟阶段,烃源岩进入生气窗至今;上侏罗统在中新世时期位于成熟中心的烃源岩均已成熟;白垩系烃源岩成熟更晚,成熟范围更小,成熟中心相对侏罗系向西北方向偏移。(3)根据正构烷烃“气相色谱指纹”、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甾萜烷系列化合物指纹类型曲线和稳定碳同位素等特征,将巴布亚盆地原油分为A、B、C叁类,A类原油主要分布在Papuan褶皱带中、西段的上侏罗统、白垩系储层以及Fly台地北缘的上侏罗统储层,主要由本地侏罗系成熟烃源岩供烃,Papuan褶皱带东段中新统少部分A类油有机质来自本地白垩系烃源岩;B类原油主要分布在Papuan褶皱带东段中新统储层,本地白垩系及以上成熟烃源岩为其主力烃源,下伏侏罗系烃源岩也有一定贡献,而Papuan褶皱带中、西段白垩系内B类原油多为自生自储,Fly台地南部斜坡带B类原油有机质来源于下伏成熟度较高的中-下侏罗统;C类原油集中分布在巴布亚湾Wabuda凹陷、Torres陆架和Aure凹陷叁区夹持区的新近系储层,并由巴布亚湾新生界成熟烃源岩供烃。(4)巴布亚盆地天然气为有机成因气,包括煤型气和油型气,据成熟演化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熟气、凝析气、裂解气和生物气。成熟气和高成熟凝析气遍布Papuan褶皱带,主要由本地成熟度较高的侏罗系烃源岩供烃,褶皱带东段也不排除白垩系腐殖型干酪根的贡献;Fly台地北缘以成熟气为主,Omati地堑还存在过成熟裂解气,推测主要由下伏较高成熟度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初次裂解生成;生物气主要分布在Torres陆架北部与Aure凹陷夹持区,ASF 1生物气由上新统烃源岩供烃,OHP 1生物气主要由中新统未熟烃源岩供烃,披覆于礁体之上的上新统烃源岩对其也有贡献。(5)巴布亚盆地整体以常压为主,地层水交换不畅,水动力很弱,油气运移动力主要为浮力,盆地生烃灶周围的长期继承性的隆起或者斜坡等构造高点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3-01)

范东稳,卢正权[2](2018)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沉积盆地发展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生物圈中的生物遗体通过沉积水柱进入沉积层后,随着相应沉积单元中生物化学条件、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沉积有机质的组构、化学组成及生成的产物等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热力学条件增加的过程中,有机质的演化过程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连续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8-12-21)

陈湘飞,李素梅,张洪安,徐田武,张云献[3](2018)在《东濮凹陷膏盐岩对烃源岩成烃演化的控制作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濮凹陷北部盐湖相膏盐岩极其发育,膏盐岩对烃源岩性质及生烃特征的影响研究薄弱。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途径,探讨了含膏盐岩层系烃源岩特性及其成烃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区与无盐区烃源岩的特性有很大差异,北部盐湖相含盐区深灰色、褐色等暗色页岩有机质丰度一般大于1. 5%,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Ⅰ型为主,是区内主要的优质烃源岩;南部淡水湖相无盐区主要发育有利生气的Ⅱ—Ⅲ型干酪根,反映东濮凹陷烃源岩的质量及生烃潜能与膏盐岩的发育密切相关。观察到膏盐岩影响烃源岩的成烃演化进程,当膏盐层厚度为50 m时,生油窗的范围显着增加;随着盐岩厚度(> 50 m)的增加,湿气窗的范围也逐渐增加;当膏盐岩厚度约400 m时,生油窗范围开始减小,湿气窗的范围仍有增加趋势。膏盐岩对烃源岩"生油气窗"的影响是基于其较高的热导率属性,通过影响地温场而实现。以地质解剖为依据,建立了文留地区含膏盐岩层系烃源岩成烃演化模式。东濮凹陷含膏盐岩层系烃源岩的演化特征对该凹陷及同类含膏盐岩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王莉[4](2016)在《板桥次凹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成烃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板桥次凹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成烃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6年08期)

李松峰,王生朗,毕建霞,曾正清,贺艳梅[5](2016)在《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特征及成烃演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烃源岩特征研究是成烃演化研究的基础,烃源岩地球物理预测能够有效地定量评价烃源岩特征.普光地区因可用钻井较少,难以对陆相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和厚度进行定量评价.基于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对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的TOC含量和厚度进行地球物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须家河组主要为中等烃源岩,TOC含量约0.6%~1.5%,主要以条带状分布;须叁段的有效烃源岩厚度主要为20~30m,须五段主要为30~40m;晚燕山期的剥蚀厚度约2 000~5 000m,从构造高部位向研究区两侧呈递减的趋势;侏罗纪末期,须叁段烃源岩大部分地区进入成熟阶段,而须五段只有北部洼陷地区进入成熟阶段,达到生烃门限,现今,须叁段和须五段烃源岩基本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主产气,成熟度由北向南递减.(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付小东,秦建中,姚根顺,腾格尔,邹伟宏[6](2015)在《两种温压体系下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特征对比及对深层油气勘探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1、样品与实验方法选取海相层系低成熟泥灰岩(Ⅰ型干酪根)、硅质泥岩(Ⅱ型干酪根)和煤(Ⅲ型干酪根)叁类烃源岩,分别利用常规高压釜(简称CG模拟)和地层孔隙热压模拟体系(简称DK模拟)开展生烃模拟实验。系统对比两种条件下海相烃源岩模拟产物产率、地球化学特征,成烃演化过程差异,探讨了其对深层油气勘探的启示。与高压釜相比,地层孔隙热压模拟仪有以下特点:生烃反应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保留了烃源岩原始孔隙结构和有机质赋存状态;并同时考虑静岩压力(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04-27)

马遵敬[7](2014)在《哈山地区二迭系油源对比及成烃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学科融合为手段,在前人工作和重点井剖析的基础上,应用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采用质谱指纹识别和生标参数交会相结合、同位素和运移参数共同验证的方法,以哈拉阿拉特山(后称哈山)地区油源对比为主线,从哈山地区地化组分变化规律、原油降解机制及降解级别划分出发,主要是与哈山地区复杂的构造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确定哈山西和哈山东地区原油的来源;结合源岩生烃演化模拟实验,对哈山地区生烃潜量进行估算预测,从而对哈山地区主要生排烃期进行探讨,进而为后期勘探提供参考依据。哈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背景极其复杂,油气藏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原油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为此,需要结合重点井位哈浅6井研究哈山地区降解作用对常用地化参数的影响机理,发现原油埋深越浅降解程度越严重的趋势;并针对不同类别的生标参数随降解程度变化而所呈现出的规律,为下一步的油源对比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而后,结合国际上通用的PM法和最新的Manco法对工区的原油进行降解级别划分,并对比两者的适用性,推断哈山地区原油降解级别的展布范围与特征;然后,在明确工区降解规律及机理后,综合运用质谱图、交会图、平面图、运移参数、同位素等多种手段进行油源对比,综合确定原油来源。研究发现哈山地区西原油多来自本地风城组泥岩,且玛湖凹陷也有少量的贡献,哈山东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原油也主要来自本地风城组源岩。确定原油的来源之后,结合热模拟实验,应用地质软件做埋藏史、成熟度史等图件,对哈山西二迭系源岩的生烃潜量进行估算与评价,发现哈山地区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4-06-01)

李勇,汤达祯,许浩,李海,陶树[8](2012)在《鄂尔多斯盆地柳林地区石炭—二迭纪含煤地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烃演化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林地区石炭—二迭系煤层顶板流体包裹体包括盐水、液态烃、气液烃和气态烃4种类型,主要分布于砂岩石英加大边、石英微裂隙和灰岩粒屑重结晶方解石、裂隙溶孔充填方解石中。根据包裹体热力学特征,可将山西组流体类型划分为低温低盐流体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划分为低温混盐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流体类型反映了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和后期地表淡水沟通的迭加影响。根据包裹体的类型、荧光特征和热力学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期烃类注入发生在中-晚叁迭世,烃类产量较少;第二期烃类注入发生在早白垩世,气态烃包裹体数量多,生烃强度大,是本区主要的生烃阶段。(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汤济广,梅廉夫,周旭,李祺[9](2011)在《扬子陆块差异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成烃演化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类构造形变区,并相应建立了中、新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过程。据研究结果认为:①上扬子四川盆地持续埋藏—晚期隆升的构造变形使得成烃演化具有完整的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原油裂解气和沥青裂解气;②上扬子北缘和西缘差异隆升—推覆埋藏构造形变区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在推覆体上、下盘发生分异,下盘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上盘为残留烃源;③中扬子强烈隆升—海相暴露形变区海相烃源岩自印支期末进入热裂解阶段,早燕山期末以来,烃源岩生烃停止,成藏流体源为残留气态烃源;④下扬子和中扬子强烈暴露—断陷埋藏形变区关键的成烃演化为晚燕山期以来的二次生烃,成藏流体源为二次生烃和残留烃源。(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1年10期)

李卓沛,李丽娟,朱玥,李延钧[10](2011)在《板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自然演化特征与成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岩石热解参数、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总烃转化率及饱和烃生标物参数,综合分析和研究了板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自然演化剖面特征及成烃规律。结果表明板桥古近系烃源岩总体上存在2500~2800m和3200~4300m两个成烃主带,主峰位置分别位于2750m和3950m左右,其中后者为主要成烃带。此外,根据BS35井Es3资料,在异常高压带内存在液烃演化滞后特征,也即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液烃分布深度范围加大。(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1年10期)

成烃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沉积盆地发展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生物圈中的生物遗体通过沉积水柱进入沉积层后,随着相应沉积单元中生物化学条件、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沉积有机质的组构、化学组成及生成的产物等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热力学条件增加的过程中,有机质的演化过程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连续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烃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徐敏.巴布亚盆地成烃演化及油气来源分析[D].长江大学.2019

[2].范东稳,卢正权.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过程[N].中国矿业报.2018

[3].陈湘飞,李素梅,张洪安,徐田武,张云献.东濮凹陷膏盐岩对烃源岩成烃演化的控制作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18

[4].王莉.板桥次凹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成烃模式[J].石化技术.2016

[5].李松峰,王生朗,毕建霞,曾正清,贺艳梅.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特征及成烃演化过程[J].地球科学.2016

[6].付小东,秦建中,姚根顺,腾格尔,邹伟宏.两种温压体系下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特征对比及对深层油气勘探启示[C].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5

[7].马遵敬.哈山地区二迭系油源对比及成烃演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8].李勇,汤达祯,许浩,李海,陶树.鄂尔多斯盆地柳林地区石炭—二迭纪含煤地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烃演化历史[J].高校地质学报.2012

[9].汤济广,梅廉夫,周旭,李祺.扬子陆块差异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成烃演化的控制[J].天然气工业.2011

[10].李卓沛,李丽娟,朱玥,李延钧.板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自然演化特征与成烃规律[J].西部探矿工程.2011

论文知识图

鄂尔多斯盆地喜马垃雅运动构造应力场...吐哈盆地煤显微组分成烃模式图白云凹陷深水区地震地层综合柱状图(...五指山-美姑地区长坪剖面五峰组烃源...二迭系上统大隆组泥页岩TOC等值线图四川盆地与Fort Worth盆地烃源岩成

标签:;  ;  ;  ;  ;  ;  ;  

成烃演化论文_徐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