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疲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机械,起重机械,可靠性,合金,活塞,高温。
机械疲劳论文文献综述
徐建安,万千,王浩宇,曲东越[1](2019)在《船用低速机活塞件机械疲劳动态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塞件作为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关键重要部件,柴油机的使用寿命受其可靠性的影响,而活塞失效原因众多,最为常见的是机械疲劳损伤。为提高柴油机的机械效率和活塞机械疲劳的可靠性,需要进行活塞机械疲劳的性能数值计算和动态疲劳测试。在综述国内外活塞机械疲劳动态测试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船用低速机研发技术路径,给出适用我国船用低速机的活塞件机械疲劳动态测试建议。(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张小丽[2](2019)在《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直接决定了其疲劳强度,由于吊装物的形状以及重量等都会使起重机发生裂纹或者断裂,加之起重机所产生的疲劳断裂形态是十分复杂的,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断裂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分析,以便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避免产生安全事故。本文针对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起重机疲劳断裂产生原因、提升起重机疲劳断裂可靠性方法的研究发展、加强起重机械的社交性能、强化对起重机疲劳程度的计算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董永平,彭开锋[3](2019)在《探究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起重机械在需许多行业都有着广泛应用。起重机械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性能会受到外界各项因素影响,这会导致起重机械在具体应用机械疲劳发生迭加,最终将会将会致使起重机械发生断裂,引发安全事故。(本文来源于《装备维修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乔云鹏,邵丽国[4](2019)在《浅谈机械疲劳故障失效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生产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到机械设备,设备在连续高速运转过程中主要受力部位经常会出现机械断裂的故障,如常见的驱动轴断裂故障,通常的处理措施可能包括临时焊接、重新测绘加工更换或加粗加工更换处理等,很少会从失效机理上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制定改善对策,往往会出现反复断裂,甚至造成其他部位的次生损坏问题。本文以设备的从动轴断裂事故为例说明机械故障失效机理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林喆柯[5](2019)在《探究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过程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疲劳断裂的成因,并提出了可靠性分析的现状与进展,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起重机械疲劳断裂问题形成原因的情况下,才能使可靠性分析计算方法的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楚翔宇,李倩[6](2019)在《内燃机活塞机械疲劳损伤与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活塞机械疲劳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应用时间,通过科学的结构对可靠性积极提升,最大程度地节省设计成本,强化机械操作效率,与我国排放标准有效满足,也是创新活塞产品的终极目标。我国在研究可靠性问题上,由于试验措施的约束,当前无法开展深入分析,难以有效降低疲劳失效几率,迫切需要制定合理方案,提出实用价值较高的评估方法,创新设计产品,压缩投入成本,突出了较强的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9期)
邓文凯,徐睛昊,江亮[7](2019)在《IN718镍基高温合金的热机械疲劳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IN718镍基高温合金进行温度循环为350~650℃及不同应变幅条件下的同相(IP)和反相(OP)热机械疲劳试验;比较同相和反相的热机械疲劳循环应力响应行为、滞后回线以及疲劳寿命;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断口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N718合金的热机械疲劳应力-应变滞后回线最大拉应力与压应力不对称,表明合金在350~650℃范围内高温时抵抗变形阻力较小;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在低应变幅的同相热机械疲劳的高温半周呈现循环硬化现象,其余情况均为循环软化现象;合金的同相热机械疲劳寿命明显低于反相热机械疲劳寿命,合金热机械疲劳寿命在应变幅超过0.6%的条件下符合Coffin-Manson方程,在应变幅0.4%的情况下实际疲劳寿命值偏高;IN718合金的同相热机械疲劳的疲劳源处断口为沿晶断裂,反相热机械疲劳的为穿晶断裂,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均为韧窝断裂。(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龚伟国,王艳军,陈明[8](2019)在《发动机缸盖热机械疲劳及寿命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缸盖作为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件,使用工况较复杂,容易发生热机械疲劳(TMF)失效,其疲劳强度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寿命。文章针对发动机开发过程中缸盖开裂的工程问题,建立了缸盖高周疲劳(HCF)和低周疲劳(LCF)计算模型,综合分析缸盖开裂的原因。根据发动机热冲击试验规范计算了缸盖的瞬态温度场,以反映实际试验中金属温度场情况;进行了缸盖TMF材料属性测试,得到了等温低周疲劳数据;同时在TMF计算模型中考虑了蠕变、氧化、硬化和软化等因素。计算结果表明,该缸盖局部存在寿命较低的情况,位置与试验中缸盖开裂位置吻合;经过局部结构优化,寿命达到设计要求,并通过了试验验证,解决了该缸盖的开裂问题,为后续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上海汽车》期刊2019年05期)
蒋康河,陈竞炜,荆甫雷,张斌,胡殿印[9](2019)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气膜孔热机械疲劳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涡轮冷却叶片气膜孔边存在大应力梯度,且服役时承受交变的机械载荷和热载荷,热机械疲劳(TMF)是其主要失效模式。通过开展带气膜孔和不带气膜孔的薄壁圆管试件TMF试验研究了气膜孔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TMF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循环应力在300~500MPa应力范围内,循环应力幅值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TMF寿命呈现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且气膜孔导致镍基单晶高温合金TMF寿命下降可达82.5%。继而完成了横向取向分别为〈010〉、〈110〉方向的气膜孔模拟件试验,结果表明气膜孔取向为〈110〉时寿命最短,仅为〈010〉取向的40.0%。最后开展了不同制孔工艺下的气膜孔模拟件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制孔气膜孔模拟试件寿命仅为电液束制孔气膜孔模拟试件的54.0%。气膜孔模拟件断口分析表明:TMF裂纹均萌生于气膜孔边,源区氧化严重;裂纹沿着大致与气膜孔边垂直的方向扩展。(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州,王沛源[10](2019)在《探究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进展进行分析,结合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从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新进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起重机械运行效率与质量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设备监理》期刊2019年04期)
机械疲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直接决定了其疲劳强度,由于吊装物的形状以及重量等都会使起重机发生裂纹或者断裂,加之起重机所产生的疲劳断裂形态是十分复杂的,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断裂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分析,以便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避免产生安全事故。本文针对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起重机疲劳断裂产生原因、提升起重机疲劳断裂可靠性方法的研究发展、加强起重机械的社交性能、强化对起重机疲劳程度的计算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疲劳论文参考文献
[1].徐建安,万千,王浩宇,曲东越.船用低速机活塞件机械疲劳动态测试技术[J].船舶工程.2019
[2].张小丽.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3].董永平,彭开锋.探究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进展[J].装备维修技术.2019
[4].乔云鹏,邵丽国.浅谈机械疲劳故障失效分析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19
[5].林喆柯.探究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进展[J].中国设备工程.2019
[6].楚翔宇,李倩.内燃机活塞机械疲劳损伤与可靠性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7].邓文凯,徐睛昊,江亮.IN718镍基高温合金的热机械疲劳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8].龚伟国,王艳军,陈明.发动机缸盖热机械疲劳及寿命预测研究[J].上海汽车.2019
[9].蒋康河,陈竞炜,荆甫雷,张斌,胡殿印.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气膜孔热机械疲劳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19
[10].杨州,王沛源.探究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进展[J].设备监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