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在颅脑损伤后局部血流供应障碍而导致患者出现脑部缺血缺氧状况,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学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此次研究中探讨CT诊断在外伤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及早发现患者病症,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头颅外伤史,外伤前排除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排除脑出血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41︰19;年龄5~79岁,平均年龄(33.5±8.2)岁;致伤原因:车祸致伤39例,打击伤8例,坠落伤9例,摔伤4例;患者临床表现:外伤后出现失语、偏瘫患者21例,外伤后出现出血并骨折患者15例,运动性失语患者4例,轻度偏身感觉障碍患者11例,完全性偏瘫患者9例。
其中33例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术治疗。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头颅CT检查,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多次复查。患者取仰卧位,给予患者单排螺旋CT和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以患者头颅OM为基线轴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头颅扫描,对患者疑似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在患者伤后3d内进行第1次平扫,在患者伤后3~14d内进行复查,必要时给予患者增强扫描和MRI扫描。给予患者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进行造影,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度3m/s,延迟30s后进行扫描。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扫描图像均由医院影像学2名专业医师进行分析,并由两名专业医师进行审核,统计患者CT诊断结果,以CT诊断指偏差>1.8Hu作为存在脑梗死。对比患者伤后3d内诊断和3~14d复查CT诊断结果,对比不同检测时间CT诊断效果。外伤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非出血损伤区域脑梗死病灶相对独立;进行脑部手术后患者局部存在软化灶和皮质区存在软化灶;呈现为不典型及典型梗死病灶,且沿患者血管分布;排除因心源性栓子、脂栓、气栓等外源性栓塞引起的脑梗死;采取放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
2结果
2.1患者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取CT检测确诊为外伤性脑梗死,确诊率为100.0%。其中32例患者在伤后3d内确诊,28例患者在伤后3~14d内确诊。
2.2患者病灶分布状况
60例患者经CT检测,脑梗死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患者共45例,发生在枕叶7例,发生在额叶5例,发生在颞叶3例。患者梗死病灶均较大,多出现脑软化状况,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患者病灶累及尾状核、豆状核等相关部位。
2.3CT诊断患者病灶实际表现状况
45例脑梗死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区患者CT诊断病灶表现为低密度影,且多呈现为小斑片状,表现为类长条形、类扇形及类圆形,患者早期诊断时,病灶边缘较为清晰,随患者诊断时间增加,病灶周边逐渐模糊,并消失,表现为软化灶。7例发生在枕叶,5例发生在额叶,3例发生在颞叶患者病灶呈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早期诊断时,39例患者病灶边缘表现为清晰,21例患者表现为模糊。43例患者无明显占位、水肿状况,12例患者大病灶出现轻度水肿状况及轻度压迫侧脑室状况,但无中线移位状况,5例患者出现水肿状况及压迫侧脑室状况,且表现为中线移位状况。
3讨论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颅脑外伤及脑部手术后,当前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已达到一定效果,其主要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点:外伤导致患者血管损伤,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脑外伤后患者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患者脑部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处于持续收缩状态,导致脑梗死;颅脑外伤后,患者脑部血管灌注受影响,导致现脑水肿、脑疝等,进而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外伤引起患者脑部血流状况变化,导致引起患者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脑部缺血缺氧状况加重,导致脑梗死;此外,部分患者进行重型颅脑损伤减压术治疗后,颅内压明显下降,脑灌注减少,引起脑部血流减少,引起脑部缺氧、缺血,导致脑梗死。
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多在伤后24~48h内出现相关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且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伤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相关早期症状掩盖,导致漏诊及误诊状况的出现,影响患者早期治疗。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其患者发病部位、发病程度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进行诊断书时,需对患者进行脑部多部位检查,以避免漏诊状况。此次研究中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测,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时,扫描时间明显减少,有效减少了检测时间较长对患者检测效果的影响。且采取CT诊断时,分辨率较高,图像处理效果显著,显像清晰,能清晰观测患者脑部血管状况,可在患者梗死后4~6h内即可发现患者梗死状况;CT扫描可调整扫描范围,能对患者脑部多部位进行扫描,有效显示患者梗死部位、大小、数量、形态等,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且采取CT图像重建能有效减少相关因素对检测效果的影响,提高诊断效果。此次研究中,患者CT诊断在伤后3d内确诊率与伤后3~14d内确诊率相近,说明外伤性脑梗死时间不定,部分患者在早期不显示明显的变化,单纯进行早期诊断易出现漏诊状况。因此,临床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就加强对患者的复诊,并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及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采取CT复诊,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症状况。此外临床进行外伤性脑梗死诊断时,需加强与其他脑部疾病的诊断,必要时,进行增强CT扫描,提高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CT诊断外伤性脑梗死效果显著,确诊率高,使用CT诊断时需加强对患者的复查,并结合增强CT,以避免漏诊。
参考文献
[1]尚杰雄.儿童外伤性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5(3):533-534.
[2]何衍晴.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4):170-171.
[3]王洪峰.多层螺旋CT在脑疝术后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