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小说论文-王达敏

阿来小说论文-王达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阿来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来小说,《云中记》

阿来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王达敏[1](2019)在《废墟上的灵魂——论阿来小说《云中记》兼及刘庆小说《唇典》》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首发于《十月》2019年第1期,作者为其贴出的标签是"地震题材小说",为纪念2008年汶川地震而作。动笔于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完稿于2018年国庆节。之所以酝酿十年才动笔,是因为他觉得面对这场突如其来而导致几万人丧命的悲剧,不能轻易触碰,如果写得不好,就愧对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的那些人。尤其不能带着灾民的心态写地震灾难,灾民的心态就是希望被别人照顾。应该写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领会不出这个东西,要么就写得哭天哭地,要么就写成好人好事。果然,"十年过去了,我没见到过一本写汶川地震让我感动的书",他一再告诫自己,要慎重深(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舒晋瑜[2](2019)在《阿来:我敢说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云中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述说的是一个空灵而又高远的故事,它关乎地震,关乎记忆,更关乎人心。故事围绕一位藏族祭师阿巴展开,云中村因为地震之后潜在的次生地质灾害而搬迁异地,离开了生活千年(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11-20)

马明高[3](2019)在《重建生活:安顿灵魂与敬畏神灵——读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1《云中记》写的就是一个人和一个即将消亡的村庄的故事。一个叫阿巴的祭师,回到了因四年前大地震已经空无一人的云中村。他在这里与世隔绝地生活了六个月。在这六个月里,他喝泉水,吃糌粑,刨地种菜,与两匹马为伴;他与柏树、杉树、樱桃树,以及长着羽状叶子的花楸树做伴;他与忍冬、绣线菊、鸢尾花,还有香得让人头晕的丁香(本文来源于《山西文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婷[4](2019)在《向死而生的诗性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16日下午,四川省作家协会和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阿来作品《云中记》研讨会在省社科院举行,川内20余位文学评论家、作家、教授参与研讨,“诗性”“哲学”等成为研讨会上的关键词。刚刚荣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云中记》以“(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9-08-30)

曾利君[5](2019)在《论阿来小说创作的国家认同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来是一位兼具民族文化身份意识与现代国民意识、国家意识的作家,其"非母语写作"方式的选择、国家观念的展现及其小说叙事中的具体细节、情节设置充分彰显了阿来的国家认同意识和维护国家共同体的责任感。在民族与国家的命运"交响曲"中,阿来小说对嘉绒边地与汉地空间展开对照式书写,对族群命运与中国命运的"共同性"予以探究揭示,多维度凸显了族群共同体与国家这个更大的共同体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及"族与国"命运相连的共生状态。阿来小说对"族与国"关系的思考及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兼具的价值立场不仅深化了少数民族地方性书写的思想内涵,对于当今时代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何向阳[6](2019)在《万物有灵,且平等——阿来小说中的自然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来在今年(2018年)出版的长篇《机村史诗》(六部曲)的每一卷都印上了自己2009年在获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时的领奖辞,在题为《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的讲演中,他重申并着意突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的写作不是为了渲染这片高原如何神秘,渲染这个高原上的民族生活得如何超然世外,而是为了祛除魅惑,告诉这个世界,这个族群的人们也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最最需要的,就是作为人,而不是神的臣仆去生活。"这篇讲演,(本文来源于《阿来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陈晓明[7](2019)在《文学的通透之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云中记》写出了人和故土的深挚联系,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一种心灵,守护精神家园的一种态度。阿来是一位独特的作家,尽管我们都可以用独特性来理解任何一位作家,但阿来的独特性有其厚度和广度,这是一般作家所没有的。他身处藏文化的地域背景,他的语言素养,(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9-06-28)

任今晶[8](2019)在《神话——原型批评解读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以一个傻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藏地的故事。本文结合神话——原型批评方法理论,对其小说中的民间故事原型进行阐释,寻找这部作品的"元语言",展示这部小说独特的文学人类学价值。鉴于以往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从生殖崇拜、"难题求婚"原型来对《尘埃落定》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7期)

陈晓明[9](2019)在《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文学的通透之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云中记》写出了人和故土的深挚联系,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一种心灵,守护精神家园的一种态度。记录灾难当然是一项责任和道义,但《云中记》还有更大的视野、更远的思想,阿来的写作大气而富有灵知,写出了文学的通透之境。阿来是一位独特的作家,尽管(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6-12)

王坤宁[10](2019)在《以诗性之美道尽人与自然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云中记》既是追忆,也是召唤。不管世界上有没有灵魂,人都是需要有一个行动去召唤那些已经逝去的东西的。我们通过召唤重建我们的生活,通过召唤确立我们现在生活的意义。”这是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在作家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上的一段发言。这个研讨会5(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06-06)

阿来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云中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述说的是一个空灵而又高远的故事,它关乎地震,关乎记忆,更关乎人心。故事围绕一位藏族祭师阿巴展开,云中村因为地震之后潜在的次生地质灾害而搬迁异地,离开了生活千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来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达敏.废墟上的灵魂——论阿来小说《云中记》兼及刘庆小说《唇典》[J].扬子江评论.2019

[2].舒晋瑜.阿来:我敢说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小说[N].中华读书报.2019

[3].马明高.重建生活:安顿灵魂与敬畏神灵——读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J].山西文学.2019

[4].李婷.向死而生的诗性写作[N].四川日报.2019

[5].曾利君.论阿来小说创作的国家认同及其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19

[6].何向阳.万物有灵,且平等——阿来小说中的自然观[J].阿来研究.2019

[7].陈晓明.文学的通透之境[N].四川日报.2019

[8].任今晶.神话——原型批评解读阿来小说《尘埃落定》[J].青年文学家.2019

[9].陈晓明.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文学的通透之境[N].文艺报.2019

[10].王坤宁.以诗性之美道尽人与自然关系[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标签:;  ;  

阿来小说论文-王达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