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义论文_周丕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义,现代性,诗学,儒学,海德格尔,乌托邦,解释学。

审美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周丕华[1](2019)在《广西传统壮锦纹饰中的神性审美主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传统壮锦纹饰内容丰富、组织严密规整,布满整个织物,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其风格厚重、单纯、朴实。在思想较为保守、落后且多神崇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壮锦纹饰的形象、内容、色彩等艺术语言,它不仅记载了壮族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承载更多的是独特的审美内涵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神性审美主义。本文将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视角,通过传统壮锦纹饰的画面组织构成、各种图案的造型和浓烈的色彩来解读壮族先民对生命、宇宙的探索,以及探索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神性审美主义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美术界》期刊2019年09期)

夏光武,叶力榕,武媛媛[2](2019)在《审美的现代探索历程与精神反思——读《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顾梅珑新着《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紧扣审美主义思潮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细致梳理了它充满矛盾与悖论的发展轨迹,在全面把握审美主义特质的基础上,多方面探索了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纠偏作用以及它在文学层面的种种表现。专着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浸润于文学个案分析、审美主义本身的困境阐释,在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观照中,不仅展示出审美思潮文学中的表现,还为现实人生提供了建构性参考。着者将严谨的学术思考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密切结合,在对审美主义思潮的探索与展望中为现代人的审美困境寻找出路,体现出当代优秀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苗澍萌[3](2019)在《论王国维对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的推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杰出学者,从事文史哲学的研究数十年,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王国维凭借自己的学术思想及学术贡献,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潮,本文以他的两部代表作《<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为例。(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0期)

翟鹿[4](2019)在《D.H.劳伦斯与现代审美主义的扩张》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审美主义的扩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成态势,而同时期的英国作家D.H.劳伦斯也进行了大量创作,其观念与作品受到审美主义扩张的影响深重。本文从审美主义角度出发,试从"身体现象学"这个较新的角度,分析劳伦斯与审美主义扩张之间的联系。本文认为劳伦斯独特的身体、时间观念与随审美主义发展起来的身体现象学理论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祁泽宇[5](2019)在《存在主义美学主体间性与自由的诗意表达——走向审美主义的海德格尔》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在晚期转向了审美主义,其理论观点是存在主义美学的代表,是一种主体间性的美学,主体间性作为自由的特性使得审美成为自由的存在方式,审美在自由中追求真理,超越了时空、历史社会,从而塑造出真实的主体。审美是主体间性的充分实现,通过主体间理解、同情的诗意的语言,在永恒的自由之中得到真理。海德格尔美学所主张的个体精神具有合理之处,在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本土化的应用,仍需要辩证地看待。(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有光[6](2018)在《中国诗学审美主义多元解释方式及其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诗学审美主义解释方式滥觞于先秦诸子,形成于魏晋六朝,到唐达至成熟,在宋诗话中定型为评喻结合、互证互补的诗性阐释。中国诗学认为逻辑推衍的抽象技术性解释反而可能窒息理解的生命性,当然更会压抑乃至湮灭诗歌的生命力。唯有"以诗解诗",以审美主义的态度对待诗歌阐释,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理解者的审美冲动和生命力,也才能完好地保全和展现诗歌本身的美感与生命感。换言之,以诗性的方式去解诗,希冀读者能获得对诗歌文本和阐释文本的双重审美愉悦,正是审美主义多元阐释方式的特殊魅力和价值所在。当然,这些阐释特征与道家言意观的影响、诗论家的双重身份以及批评与阐释的非功利性等都有因果关联。(本文来源于《中文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陈剑澜[7](2019)在《审美主义与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文论交织着叁种力量:一是以反映论为根基的文学社会学研究,二是审美批评与审美主义思潮,叁是以当代社会理论为背景的文化研究。在历史上,审美主义与文学社会学曾经相互挤压,甚至排斥。近几十年,审美批评作为文学的内部研究与经过改良的文学社会学研究大体相容,而对文化研究时有批评,其中从审美主义立场发出的批评尤多。中国现当代审美主义的发展十分复杂,基于主体哲学与基于后主体哲学的不同审美主义形态没有得到真正区分,而且审美主义并没有形成以作品为中心的批评模式。今天要重提审美主义批评,必须对现代美学和审美主义话语做出修正。(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梁光焰[8](2018)在《中国现代美学审美主义四种历时性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美学审美主义伴随中国社会变革和主流美学形态转换,先后发展出无功利审美主义、心理自足审美主义、个体感性审美主义和生命本体审美主义四种历时性形态,各形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较强的针对性。无功利审美主义是为对抗中国实用主义文化观和人生观而引入的;心理自足审美主义是借鉴西方心理学美学成果建立起来的;个体感性审美主义则是为纠正客观派、实践派美学的偏颇而提出的;生命本体审美主义则是对实践论美学的超越与反拨。四种形态的审美主义共时上与主流美学交织互补,历时上具有清晰的发展线索,构成中国现代美学不可分割的部分。梳理美学审美主义思想,有助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规律,展望当代中国美学发展未来。(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左存文[9](2018)在《现代审美的悖谬与启示——读《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顾梅珑的着作《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于2018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厚积薄发的作品,是她献给学界的一次阶段性献礼,也是给予当代社会的一本精神食粮。顾老师长期从事西方文学与文论的研究,理论修养较高,相关作家作品信手拈来,尤其是关于王尔德、纪德、劳伦斯、黑塞这些作家,她的解读视角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其以往对于西方文学与思潮的研(本文来源于《江苏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景阳[10](2018)在《当代儒学复兴的方向:“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审美主义”传统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孔子、论儒学,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时迎来了"儒学复兴"研究热。仅在2013年上半年就有不少名家发表论文,如《儒学复兴与现代国家建设》(成中英)、《当代儒学复兴与中国价值观构建》(陈来)、《儒学复兴与人类文明的新图景》(高瑞泉)、《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张力》(胡军)等。虽然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迎合"儒学复兴"问题,但他们眼中的"儒学"及其儒学复兴(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8年13期)

审美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顾梅珑新着《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紧扣审美主义思潮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细致梳理了它充满矛盾与悖论的发展轨迹,在全面把握审美主义特质的基础上,多方面探索了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纠偏作用以及它在文学层面的种种表现。专着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浸润于文学个案分析、审美主义本身的困境阐释,在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观照中,不仅展示出审美思潮文学中的表现,还为现实人生提供了建构性参考。着者将严谨的学术思考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密切结合,在对审美主义思潮的探索与展望中为现代人的审美困境寻找出路,体现出当代优秀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丕华.广西传统壮锦纹饰中的神性审美主义研究[J].美术界.2019

[2].夏光武,叶力榕,武媛媛.审美的现代探索历程与精神反思——读《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

[3].苗澍萌.论王国维对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的推动[J].北方文学.2019

[4].翟鹿.D.H.劳伦斯与现代审美主义的扩张[J].北方文学.2019

[5].祁泽宇.存在主义美学主体间性与自由的诗意表达——走向审美主义的海德格尔[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李有光.中国诗学审美主义多元解释方式及其成因研究[J].中文论坛.2018

[7].陈剑澜.审美主义与文学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梁光焰.中国现代美学审美主义四种历时性形态[J].美育学刊.2018

[9].左存文.现代审美的悖谬与启示——读《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

[10].赵景阳.当代儒学复兴的方向:“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审美主义”传统的重建[J].人文天下.2018

论文知识图

“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暨“首届新青...“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暨“首届新青...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

标签:;  ;  ;  ;  ;  ;  ;  

审美主义论文_周丕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