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中学753400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活力。数学新课程倡导通过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使学习数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巧设问题情景对提高数学课堂活力大有裨益。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巧设问题情景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在知识的“衔接”处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知识,既有它的阶段独立性,又有它的系统连贯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知识衔接处设计问题情景,可以启发学生承上启下,沟通知识连接。如:在教学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余弦函数y=cosx图象与正弦函数y=sinx图象有没有关系?能不能根据正弦函数图象得到余弦函数图象?经过两问思考,学生发现y=cosx=sin(x+),可以将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而得到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象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巧妙地进行设问,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二、教学重难点处创设问题情景
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单调性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函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具有单调性是难点。为此,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反比例函数y=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在(—,0)上的单调性呢?在整个定义域上单调性呢?经过讨论、分析,学生发现:y=在(—,0)和(0,+)上分别是单调减函数,而在定义域上不具有单调性,使学生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创设问题情景,不但容易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有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在规律探索处创设问题情景
通过探索途径得来的知识,往往记得牢,用的活。如:学习三角函数透导公式时,学生公式记不住或容易记错。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如下这样几个问题:分别是几象限角?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各个象限具有怎样的正负符号?观察诱导公式一至四,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这一规律。实践证明,这一规律不但好记,而且非常好用,很受学生喜欢。
四、在引入概念处创设问题情景
教材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在教学中可巧妙设计一些直观性问题,往往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并且也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四图:开关A的闭合为条件A,灯泡B亮为结论B.讨论A是B的什么条件?B又是的A什么条件
这个问题简单明了,学生兴趣高涨,参与欲望强烈。经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学生对“充要条件”的理解入木三分,从中领悟到数学的实质。
五、教材易出错之处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如:如我在教学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时,设计了一道容易出错的题:求两平行线
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活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六、结尾处创设问题情景
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如能承上启下地创设问题情景,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一位初中老师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第一节课后,留下了这样一个小问题:(-10)+(+5)与(+5)+(-10)的结果一样吗?你能在举几例吗?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留尾,既复习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为下节课埋下伏笔,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堂好课应创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余味无穷。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巧设悬念,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活力。努力做到:开场一问,要引人入胜;中间一问,要别开生面;结尾一问,要余音绕梁。巧妙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堂将会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