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地区内的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等重点领域工程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季节性严寒气候、持续极端冰雪天气等低温环境的影响,许多在建和规划于此的岩土体工程将不可避免地经受一定周期冻融循环过程。岩石是一种内含大量微裂隙、孔隙等细观缺陷的非均质体,其强度和变形性质易受到冻融循环致损作用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威胁工程岩体的长期稳定性。因此,研究和掌握冻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损伤劣化规律及机理,可为冻融环境下岩石材料强度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与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对于我国一些存在冻融灾害隐患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维护及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围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损伤特性这一研究课题,首先开展了砂岩的冻融循环力学试验,并借助数字图像技术和分形理论,对冻融砂岩的压缩破坏断口表面进行了形貌特征观测和分形维数计算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的力学性能劣化规律、宏观破坏特征和断口表面分维数变化规律及损伤劣化机理,并以断面分维为桥梁,建立了冻融砂岩单轴压缩分形损伤本构模型,结合试验成果对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分析冻融受荷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结论:(1)开展了砂岩冻融循环试验,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力学性质的劣化规律和破坏特征的变化情况。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岩应力-应变曲线的压密、塑性屈服阶段逐渐明显,弹性变形阶段所占比例缩短,破坏后阶段曲线逐渐变得平缓,最终变形量随之增大;红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的劣化趋势,并均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指数函数关系;除个别点(冻融15次)外,轴向峰值应变是呈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冻融后砂岩典型破坏形式有劈裂拉伸破坏、圆锥形剪切破坏和拉剪混合破坏三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样破坏模式向剪切破坏形式转变,破碎岩块的完整性越来越差。(2)借助数字图像技术和分形理论,得到断口表面形貌特征及分维数变化规律。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样主断裂面起伏度的变化幅度减小,断面分维数也随之减小,且同一岩样破坏断口表面的3张图像分维值差异变小;利用Matlab每次求算的置信度均在0.985以上,变动范围较小,分维计算结果比较准确;断面形貌分维值与能量耗散特征有良好的相关性,断面形貌分维值越小,同时岩样断裂破坏所耗散的能量值越低,表明岩样越容易发生破坏。(3)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和统计学理论,建立了冻融砂岩单轴压缩分形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映出了岩石在冻融循环和受荷条件下的损伤演化特性,并以断口表面分形特征为桥梁,将砂岩宏观破坏特征与细观损伤破坏机理联系起来,且模型参数可由试验常规数据求解,适用性强。(4)结合试验成果对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得出冻融受荷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模型描述的砂岩应力-应变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好,并准确地反映出了冻融岩石的强度劣化规律;当冻融循环次数一定时,砂岩冻融受荷总损伤Dm随轴向应变的增大呈现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当荷载一定时,总损伤Dm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损伤路径也随之前移,表明冻融循环作用加剧了砂岩的损伤,但损伤速率则逐渐减小,砂岩的塑性增强。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方文
导师: 罗学东
关键词: 冻融循环,砂岩,力学性质,断面分形特征,损伤本构模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质学,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分类号: TU452
DOI: 10.27492/d.cnki.gzdzu.2019.000053
总页数: 90
文件大小: 3419K
下载量: 171
相关论文文献
- [1].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能量演化及损伤本构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04)
- [2].干湿和冻融循环作用下泥质白云岩宏观劣化[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2)
- [3].冻融循环作用下膨胀土的力学与孔隙分布特点[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4].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水老化的微观特性[J]. 建筑材料学报 2020(04)
- [5].混凝土经历常温至-40℃及-80℃冻融循环作用的受压强度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 2019(12)
- [6].简支梁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抗剪承载力的分析[J]. 江苏水利 2017(06)
- [7].冻融循环作用后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退化研究[J]. 工业建筑 2010(01)
- [8].冻融循环作用后CFRP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J]. 工业建筑 2010(06)
- [9].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温混凝土黏结滑移本构模型研究[J]. 混凝土 2020(07)
- [10].混凝土经历常温及-30~-120℃间冻融循环作用的受压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 混凝土 2017(12)
- [11].不同含水率混凝土遭受常温至-190℃间冻融循环作用的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 2018(03)
- [12].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结构演化规律及其工程性质改变机理[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06)
- [13].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边坡稳定性变化研究[J]. 路基工程 2011(05)
- [14].冻融循环作用下压实粉土的剪切强度性能试验研究[J]. 公路工程 2019(05)
- [15].冻融循环作用下表层嵌贴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6].冻融循环作用后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8(02)
- [17].冻融循环作用下冻结黏土矿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4)
- [18].冻融循环作用下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方法探讨[J]. 治淮 2012(05)
- [19].冻融循环作用下土的性质对纤维水泥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1)
- [20].冻融循环作用下盐渍土病害机理及改良技术综述[J]. 水利水电技术 2020(08)
- [21].不同纤维含量下PVA-ECC的使用寿命分析[J]. 智库时代 2019(36)
- [22].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J]. 山西建筑 2008(12)
- [23].冻融循环与沸石掺配对黑土物理性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3)
- [24].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拉特性分析[J]. 西藏科技 2013(10)
- [25].冻融循环作用下偏心受压柱承载性能分析[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0(10)
- [26].冻融循环作用下卸荷砂岩微观损伤特性试验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02)
- [27].水泥改良黄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渗透性能[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4)
- [28].不同超低温温度区间冻融循环作用混凝土弹性模量软化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9(08)
- [29].冻融循环作用下CFRP-高强混凝土的界面行为[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03)
- [30].常温及-30℃至-120℃间冻融循环作用混凝土受压强度试验研究[J]. 低温工程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