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破裂演化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

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破裂演化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深部岩体工程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土木工程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大量深逾千米的矿山巷道、引水隧洞及石油战备储存工程等大型深埋岩体工程相继开建。然而,深部地下岩体工程的开挖出现了有别于浅部洞室围岩破坏的现象,即分区破裂化现象。由于深部岩体工程是地下工程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深部岩体分区破裂化现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分区破裂条件下的全长锚固锚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锚杆受力特征的系统分析,对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反演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围岩支护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深埋条件下围岩分区破裂的形成过程。深埋洞室开挖初期,围岩应力二次分布,洞壁处形成第一个破裂区。应力再次释放并重新分布,此时该破裂区外边界相当于新的开挖边界,若再次分布的切向峰值支承压力大于弹塑性界面上岩体的极限强度,将形成第二个破裂区。依此类推,直至破坏停止。(2)分析了分区破裂条件下全长锚固锚杆的受力特征。深部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将发生多次重分布,形成围岩分区破裂现象。在此过程中,同段锚杆表面摩阻力在不同时刻的大小不等,同一时刻不同段锚杆表面摩阻力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表现为锚杆承受拉—压交替的受力特点。基于围岩—锚杆协调变形原理,建立了分区破裂条件下的锚杆受力分析模型。(3)提出了确定围岩各破裂区发生时刻的理论公式。深埋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发生重新分布,弹塑性界面处岩体显著的流变特性是产生分区破裂现象的关键性因素。结合弹塑性界面处岩体流变特性及最大偏应力强度理论,推导了各分区弹塑性界面上岩体发生破裂时刻的表达式。结果表明:岩体的破裂时刻与岩体的力学性质以及承受的最大偏应力、径向应力等因素密切相关。(4)建立了围岩分区厚度、非破裂区及破裂区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根据锚杆中性点处杆体与岩体的位移特征,推导了围岩分区破裂现象中锚杆中性点位置分布的多解性理论计算公式。在确定锚杆中性点位置的基础上,运用锚杆中性点理论和围岩弹塑性变形理论推导了反演计算围岩分区厚度、非破裂区及破裂区宽度的理论公式。结果表明:破裂区的相对外径随岩体粘聚力、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随开挖半径的增大急剧增大。其厚度随岩体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增加快速减小。(5)提出了分区破裂条件下的针对性围岩支护方案。在确定围岩各分区范围、破裂时刻、破裂区厚度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置锚杆和确定各破裂区岩体的注浆量,提出了“定位+定时+定量”的锚注联合支护技术,为国内外深埋岩体工程的支护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围岩分区破裂现场实测研究现状
  •     1.2.2 围岩分区破裂理论分析研究现状
  •     1.2.3 围岩分区破裂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案
  •     1.4.2 技术路线
  • 2 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破裂时间效应分析
  •   2.1 洞室开挖后围岩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     2.1.1 洞室围岩受力模型的建立
  •     2.1.2 围岩变形破坏基本特征分析
  •   2.2 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破裂过程分析
  •   2.3 弹塑性界面岩体流变力学模型
  •   2.4 围岩分区破裂力学判据
  •   2.5 围岩分区破裂时间效应
  •     2.5.1 弹塑性界面岩体的最大偏应力计算
  •     2.5.2 洞室围岩分区破裂时刻的确定
  •   2.6 本章小结
  • 3 围岩分区破裂条件下锚杆受力规律研究
  •   3.1 洞室围岩—锚杆协调变形的力学机制
  •     3.1.1 连续变形下围岩—锚杆相互作用分析
  •     3.1.2 分区破裂时围岩—锚杆相互作用分析
  •   3.2 锚杆表面摩阻力分布理论分析
  •     3.2.1 弹性理论法
  •     3.2.2 荷载传递法
  •     3.2.3 剪切位移法
  •   3.3 分区破裂条件下锚杆中性点的确定
  •     3.3.1 锚杆中性点计算模型的建立
  •     3.3.2 锚杆中性点位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深埋洞室围岩破裂区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   4.1 洞室围岩分区厚度计算
  •   4.2 洞室围岩破裂区厚度分析
  •     4.2.1 非破裂区相对外径的确定
  •     4.2.2 围岩破裂区相对外径的确定
  •   4.3 围岩破裂区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工程概况
  •     4.3.2 围岩破裂区相对外径影响因素分析
  •     4.3.3 围岩破裂区厚度影响因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破裂支护技术研究
  •   5.1 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破裂支护设计
  •     5.1.1 深部洞室围岩支护原理及方法
  •     5.1.2 分区破裂条件下洞室围岩支护流程
  •     5.1.3 分区破裂条件下围岩锚杆长度计算
  •     5.1.4 分区破裂条件下围岩注浆方案设计
  •   5.2 算例分析
  •     5.2.1 分区破裂条件下洞室围岩关键参数确定
  •     5.2.2 分区破裂条件下洞室围岩支护方案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陈宝平

    导师: 于远祥

    关键词: 深埋洞室,分区破裂,流变模型,演化规律,支护技术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质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

    分类号: TU45;TU753

    总页数: 67

    文件大小: 3747K

    下载量: 134

    相关论文文献

    • [1].洞室围岩三种破坏形式的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S1)
    • [2].龙游石窟洞室围岩长达8a的风化速度及风化时限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2(05)
    • [3].彭水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稳定施工技术[J]. 水利水电快报 2011(11)
    • [4].常用洞室围岩分类方法相关性及其应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7(S2)
    • [5].地裂缝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10)
    • [6].弹性模量依赖围压的圆形洞室围岩破坏行为数值模拟[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3(05)
    • [7].地下洞室围岩劈裂破坏判据及数值模拟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8].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洞室围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 人民长江 2019(08)
    • [9].地下洞室围岩短长期稳定性的评判准则综述[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S2)
    • [10].开挖卸荷作用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安徽建筑 2015(04)
    • [11].高水平压力作用下洞室围岩变形与破坏[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2].无压洞室围岩重分布应力计算的探讨[J]. 科技与创新 2014(21)
    • [13].岩脉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机理研究[J]. 公路 2015(01)
    • [14].深部开挖洞室围岩分层断裂破坏机制模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03)
    • [15].变截面交叉洞室围岩稳定性仿真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3)
    • [16].深埋洞室围岩分层断裂现象模型试验解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S1)
    • [17].地下洞室围岩施工期监测资料动态分析[J]. 人民长江 2008(13)
    • [18].勘察阶段洞室围岩质量预测的问题探讨[J]. 地质与勘探 2018(01)
    • [19].水电站地下厂房对洞室围岩地震反应的影响[J]. 水力发电 2012(12)
    • [20].溪洛渡地下厂房三大洞室围岩稳定监控技术[J]. 人民长江 2011(S2)
    • [21].基于锚杆受力分析的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破裂演化规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07)
    • [22].基于FLAC3D的艾公洞洞室围岩变形及其边坡稳定性研究[J]. 价值工程 2019(25)
    • [23].深埋球形洞室围岩分区破裂化机理[J]. 工程力学 2010(01)
    • [24].地下洞室围岩EDZ判别方法及标准[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5].浅谈隧道工程设计中不同岩体结构洞室围岩的锚杆支护方式[J]. 才智 2011(01)
    • [26].高地应力条件下深埋洞室围岩损伤区孕育机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7(02)
    • [27].马蹄形洞室围岩稳定性结构面倾角效应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28].洞室围岩变形预测的ACA-LSSVM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9(02)
    • [29].西原体模型下圆形洞室围岩蠕变的解析解[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06)
    • [30].大型地下水封洞库主洞室稳定性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1)

    标签:;  ;  ;  ;  ;  

    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破裂演化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