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性肺膨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控制性,窘迫,综合征,呼吸,白介素,损伤,策略。
控制性肺膨胀论文文献综述
蔡俊丹,陈剑潇,黄英姿,张曦文,颜汉文[1](2017)在《控制性肺膨胀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至12月在丹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纳入研究。监测患者SI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15 min进行补液试验(FC),根据心指数变化值(ΔCI)将其分为有容量反应性组(FR组,ΔCI≥10%)和无容量反应性组(NFR组,ΔCI<10%)。统计学分析SI时可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指标,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FR组22例,NFR组18例)。与SI前相比,FR组SI后CI(2.90±0.24 vs 2.61±0.24)、收缩压(SBP)[(102.4±8.0)mm Hg vs(94.0±8.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ΔCI、SI-ΔSBP评估容量反应性的ROC分别为0.934、0.851,敏感度均为90.9%,特异度分别为88.9%、77.8%。结论:SI-ΔCI、SI-ΔSBP可用于评估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柳书芬,朱静娟,周承朋,王桃娇[2](2017)在《不同呼气末正压控制性肺膨胀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负压吸痰后肺复张影响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控制性肺膨胀法(S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负压吸痰后肺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中建叁局武汉中心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4例,分别给予150、175、200 mmHg负压吸痰;之后将每组患者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1例,采用SI进行肺复张,PEEP分别设定为0、35、40、45 cm H_2O。比较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比较相同负压吸痰条件下不同PEEP患者肺复张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A组、B组和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_2)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后SaO_2、PaO_2、氧合指数均低于吸痰前,PaCO_2均高于吸痰前(P<0.05)。(2)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前后肺容积、肺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P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后肺容积均小于吸痰前,Cst均低于吸痰前,PIP、Pplat、Pm均高于吸痰前(P<0.05)。(3)A组、B组和C组不同PEEP患者肺复张前肺容积、Cst、PIP、Pplat、P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后,A2、A3、A4组患者肺容积大于A1组,Cst高于A1组,PIP、Pplat、Pm低于A1组(P<0.05);B2、B3、B4组患者肺容积大于B1组,Cst高于B1组,PIP、Pplat、Pm低于B1组(P<0.05);C2、C3、C4组患者肺容积大于C1组,Cst高于C1组,PIP、Pplat、Pm低于C1组(P<0.05)。(4)A组、B组和C组不同PEEP患者肺复张前心率(HR)、平均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脏指数(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后,A2、A3、A4组患者HR、PAP、CVP及CI高于A1组,A4组患者HR和PAP高于A2、A3组(P<0.05);B2、B3、B4组患者HR、PAP、CVP及CI高于B1组,B4组患者HR和PAP高于B2、B3组(P<0.05);C2、C3、C4组患者HR、PAP、CVP及CI高于C1组,C4组患者HR和PAP高于C2、C3组(P<0.05)。(5)A组、B组和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痰可加重ADRS患者肺损伤,但其肺损伤程度与吸痰负压无关;PEEP为35、40 cm H2O时,SI对ARDS患者的肺复张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江秀芳[3](2017)在《控制性肺膨胀与压力控制法治疗ARDS临床疗效的系统性回顾与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控制性肺膨胀法对比压力控制法治疗ARDS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循症医学依据。资料和方法:全面检索Pubmed(1950~2016.9)、Cochrane Library(1948~2016.9)、EMBase(1980~2016.9)、Web of Science(1970~2016.9)、SinoMed(1978~2016.9)、CNKI(1994~2016.9)、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6.9)、万方医学数据库(1998~2016.9),手工检索Clinical Trails.gov、ARDS.Network、、Chinese Clinical Trail Register、《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1989~2006)、《中国呼吸与重症监护杂志》(2002~2016),收集控制性肺膨胀法与压力控制法两种肺复张方法治疗ARDS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与随机交叉试验。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计算连续型数据的MD或SMD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540例患者。两种复张方法均能改善氧合指数(PaO_2/FiO_2,P/F)、肺顺应性(Cst)与功能残气量(FRC)。(1)P/F:复张后5min内、15min内、2h两种方法对P/F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复张后30min、1hPCV法改善P/F效果优于SI法(P<0.05)。(2)FRC:复张后5min、1h两种方法对FRC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3)Cst:复张后1hPCV法改善Cst的效果优于SI法(P<0.05);复张后5min、30min、2h两种方法对Cst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复张后两种方法均短时间内使心率(HR)增快、中心静脉压(CVP)升高、平均动脉压(MAP)和心指数(CI)下降。(4)HR:复张中(时)、复张后5min、10minPCV法对HR的影响低于SI法(P<0.05);复张后15min、30min、1h两种方法对HR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5)MAP:复张中(时)PCV法对MAP的影响小于SI法(P<0.05);复张后0min、5min、15min、1h两种方法对MAP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6)CVP:复张后0min、5min、10min、30min两种方法对CVP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7)CI:复张中(时)PCV使CI减少程度少于SI法(P<0.05);复张后5min、1h两种方法对CI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8)超声心动图评估:复张后两种复张方法均使LVEDA、LVESA下降,SI法下降较PCV法明显(P<0.05);SI法复张后EI较复张前增加(P<0.05)。结论:两种复张方法均能改善ARDS患者的P/F、Cst与FRC,两种方法改善FRC效果无明显差异,PCV法改善P/F、Cst效果优于SI法;两种复张方法均短时间内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PCV法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于SI法。但本文纳入的文献和样本量有限,应谨慎对待上述结论。有待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7-05-01)
杜文杰,赵李侠,孙杰,宋克义[4](2015)在《控制性肺膨胀对腹部手术后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对于腹部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入住亳州市人民医院ICU的腹部手术后并发ARDS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入组后所有患者均需气管插管,取仰卧位,均予适当镇痛镇静,维持Ramsay评分3~4分,对照组以6 ml/kg的小潮气量通气和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的方法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平台压≤30 cm H2O。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I,即在机械通气时采用持续气道正压的方式,设置正压水平30 cm H2O,持续30 s,然后调整到常规通气模式。观察SI前和SI后2 h、4 h的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I后2 h、4 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205.5±36.7)mm Hg和(218.4±57.9)mm Hg,较前均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 SI能改善腹部手术后ARDS患者呼吸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5年06期)
汪洋,刘晓伟,徐志鸿,张艳飞[5](2015)在《控制性肺膨胀对兔外源性肺损伤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对外源性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静脉注射油酸成功复制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IL-10和IL-6蛋白表达;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中IL-10和IL-6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SP-A蛋白表达;逆转录PCR测定肺组织中ICAM-1 mRNA和SP-A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肺组织细胞凋亡。结果 35 cm H2O压力维持20 s的肺复张方法能有效提高Pa O2和PaO2/FiO2,降低PaCO2,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对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复张效果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控制性肺膨胀治疗组肺组织和血清IL-10及IL-6含量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SP-A表达水平显着减少(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性肺膨胀可通过抑制凋亡,减轻急性肺损伤时的炎性反应,降低肺水肿程度,减少肺组织SP-A降解,促进肺泡SP-A合成与分泌,对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陈英,郭长英,陈慧娟[6](2015)在《控制性肺膨胀策略对先心病术后ARDS肺氧合功能和顺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判控制性肺膨胀(SI)肺复张策略(LRM)对全身麻醉先心病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改善ARDS肺氧合功能和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全麻体外循环先心患儿40例,随机分为SI组和常规组,各20例。SI组在机械通气24~48 h内分别应用SI进行LRM,比较复张前后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变化。常规组加大呼吸末正压(PEEP)来改善氧合。结果 SI前后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复张前、复张中、复张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的LRM在先心术后ARDS患儿中应用可以提高肺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海花,吴莉,任屹,刘建华,周新[7](2015)在《控制性肺膨胀复张通气策略9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性肺膨胀(SI)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复张手法,是在吸气时,经气道对肺泡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塌陷的肺泡充分开放,并持续一定时间,使陷闭的肺组织重新充气。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综合ICU 9例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的ARDS患者应用SI复张法,旨在对ARDS患者在镇静、肌肉松弛状态下,采用控制性肺膨胀复张手法在压力控制通气(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许俊,金守兵,陈东方[8](2015)在《对进行机械通气的急性肺损伤患者实施控制性肺膨胀治疗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进行机械通气的急性肺损伤患者实施控制性肺膨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40例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同时实施控制性肺膨胀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其气道平台压(Palat)及平均气道压(Pmean)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在进行控制性肺膨胀治疗后,患者的PH及Pa CO2,R、Pmean,Ppeak及Pplat均较治疗前下降;其Sp O2及Pa O2,VT及Crs均较治疗前上升,二者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对进行机械通气的急性肺损伤患者实施控制性肺膨胀治疗可最大程度地复张其塌陷的肺泡,提高其肺顺应性,改善其氧合状况,降低其气道压力,进而延长其存活时间。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5年02期)
崔勇,黄霞[9](2014)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放吸痰后应用控制性肺膨胀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nme,ARDS)是指除心脏因素外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其临床表现为呼吸频数增加和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其病理生理改变为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1-2]。ARDS早期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丧失,肺泡、肺间质水肿,(本文来源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4年06期)
袁清霞,惠智艳[10](2014)在《控制性肺膨胀术治疗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在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入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24例肺外源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SI组14例。两组均进行保护性肺通气,SI组采用SI(45 cmH2O,20 s)。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末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SI组患者SI后2 h,SpO2、PaO2/Fi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MAP、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组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SI能有效改善肺外型ARDS患者的氧合能力,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是安全有效的肺复张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14年05期)
控制性肺膨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控制性肺膨胀法(S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负压吸痰后肺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中建叁局武汉中心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4例,分别给予150、175、200 mmHg负压吸痰;之后将每组患者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1例,采用SI进行肺复张,PEEP分别设定为0、35、40、45 cm H_2O。比较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比较相同负压吸痰条件下不同PEEP患者肺复张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A组、B组和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_2)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后SaO_2、PaO_2、氧合指数均低于吸痰前,PaCO_2均高于吸痰前(P<0.05)。(2)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前后肺容积、肺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P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后肺容积均小于吸痰前,Cst均低于吸痰前,PIP、Pplat、Pm均高于吸痰前(P<0.05)。(3)A组、B组和C组不同PEEP患者肺复张前肺容积、Cst、PIP、Pplat、P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后,A2、A3、A4组患者肺容积大于A1组,Cst高于A1组,PIP、Pplat、Pm低于A1组(P<0.05);B2、B3、B4组患者肺容积大于B1组,Cst高于B1组,PIP、Pplat、Pm低于B1组(P<0.05);C2、C3、C4组患者肺容积大于C1组,Cst高于C1组,PIP、Pplat、Pm低于C1组(P<0.05)。(4)A组、B组和C组不同PEEP患者肺复张前心率(HR)、平均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脏指数(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后,A2、A3、A4组患者HR、PAP、CVP及CI高于A1组,A4组患者HR和PAP高于A2、A3组(P<0.05);B2、B3、B4组患者HR、PAP、CVP及CI高于B1组,B4组患者HR和PAP高于B2、B3组(P<0.05);C2、C3、C4组患者HR、PAP、CVP及CI高于C1组,C4组患者HR和PAP高于C2、C3组(P<0.05)。(5)A组、B组和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痰可加重ADRS患者肺损伤,但其肺损伤程度与吸痰负压无关;PEEP为35、40 cm H2O时,SI对ARDS患者的肺复张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性肺膨胀论文参考文献
[1].蔡俊丹,陈剑潇,黄英姿,张曦文,颜汉文.控制性肺膨胀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2].柳书芬,朱静娟,周承朋,王桃娇.不同呼气末正压控制性肺膨胀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负压吸痰后肺复张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
[3].江秀芳.控制性肺膨胀与压力控制法治疗ARDS临床疗效的系统性回顾与meta分析[D].南华大学.2017
[4].杜文杰,赵李侠,孙杰,宋克义.控制性肺膨胀对腹部手术后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
[5].汪洋,刘晓伟,徐志鸿,张艳飞.控制性肺膨胀对兔外源性肺损伤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
[6].陈英,郭长英,陈慧娟.控制性肺膨胀策略对先心病术后ARDS肺氧合功能和顺应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
[7].海花,吴莉,任屹,刘建华,周新.控制性肺膨胀复张通气策略9例临床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
[8].许俊,金守兵,陈东方.对进行机械通气的急性肺损伤患者实施控制性肺膨胀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
[9].崔勇,黄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放吸痰后应用控制性肺膨胀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
[10].袁清霞,惠智艳.控制性肺膨胀术治疗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