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论文_史力生,孔强,许骥,夏经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心电图,心肌,内心,电图,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论文文献综述

史力生,孔强,许骥,夏经刚[1](2017)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C-EC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月于宣武医院诊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4.8±12.8)岁。IC-ECG抬高的ST段回落50%的时间小于40 s,归入A组(21例);大于40 s,归入B组(8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检测梗死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PCI后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24 h后再行硝酸甘油介入心肌灌注显像,比较两组缺损面积像素值及缺损区域放射性计数百分比。记录术后4周梗死后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等发生情况。结果梗死后1周,A组LVEF值为(56.7±6.6)%,B组为(48.8±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息时放射性缺损面积像素值为(220±43.4),B组为(241±48.6);硝酸甘油介入后A组缺损面积像素值较B组明显减少,(104.8±31.6)vs.(20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时A组缺损区域放射性计数百分比为(24.2±7.1)%,B组为(20.4±6.5)%。硝酸甘油介入后A组病变区域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高于B组,(29.9±5.7)%vs.(23.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发生梗死后心绞痛4例(19.0%),室性心律失常4例(19.0%),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9.5%);B组发生梗死后心绞痛1例(12.5%),室性心律失常1例(12.5%),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37.5%)。两组均无死亡发生。B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短,近期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李迪,刘剑雄,徐俊波,胡咏梅,曾智[2](2016)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公共健康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各类疾病之首~([1-2])。在心血管疾病检测手段中,心电图是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认为,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ntracoronary electrocardiogram,IC-ECG)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好等优势。现阶段临床试验已经证明,IC-ECG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防、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将对IC-ECG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李迪,刘剑雄,徐俊波,胡咏梅,聂晓莉[3](2016)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判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冠脉内心电图(Intracoronary Electrocardiogram,IC-ECG)ST段变化对于PCI相关心肌损伤(梗死)(PCI-related Myocardial Injury/Infarction,PMI)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65例择期PCI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测定术前基础水平及术后6、12、18和24h的血清心肌钙蛋白T(cT nT)水平,记录术中IC-ECG ST段变化。cT nT≥0.1ng/mL为心肌损伤组(PMI组),cT nT<0.1ng/mL为无PMI组,记录PCI术中、术后出现的胸痛,随访术后1至6个月的心脏事件。结果术前cT nT正常者中24例(36.9%)表现为有意义的IC-ECGST段变化(变化组),41例(63.1%)未见有意义的变化(对照组)。PCI手术后30例发生cT nT≥0.1ng/mL(PMI组)中,22例出现有意义的IC-ECG ST改变(ST段改变≥0.1 mv(1mm))的有(91.7%),术后35例cT nT<0.1ng/mL(无PMI组)中,出现有意义的IC-ECG ST改变(ST段改变≥0.1 mv(1mm))仅2例(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714,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PCI术中IC-ECG ST改变是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OR=70.314,95%CI(6.175,800.657),P=0.001]。结论 IC-ECGST段改变能同步监测PMI,具有早期,准确,敏感等特点,为判断PCI术中PMI经济,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6年04期)

孟璟,胡厚源,宋治远,黄海韵,李永华[4](2014)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酒精消融术中的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C-ECG)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HOCM患者在无水酒精注射前进行了IC-ECG检测,其中7例完成了ASA术后即刻的复查;以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的下降幅度作为ASA术后即刻疗效的评价标准;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24、48、72 h检测血浆肌酸激酶(CK)和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 7例患者无水酒精用量为(2.11±1.27)ml;IC-ECG检测显示,与酒精注射前比较,ASA术后ST段增幅达(6.36±3.54)倍(P<0.05);术后即刻静息LVOTG下降57%[(41±38.30)mmHg vs(85.71±43.53)mmHg,P<0.05];室性早搏激发LVOTG下降48%[(86±24.98)mmHg vs(163.75±31.46)mmHg,P<0.05]。术后血浆CK峰值为(917.54±327.86)IU/L;CK拟合曲线下面积为(32 544.17±13 723.28)IU·h/L;CK-MB峰值为(123.46±52.46)IU/L;CK-MB拟合曲线下面积为(4 125.78±1 964.95)IU·h/L。ST段增幅与CK-Area、CK-MB-Area及LVOTG降幅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酒精用量正相关(r=0.846,P<0.05);CK-MB峰值与无水酒精用量之间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C-ECG在ASA术中检测准确可靠,操作方便,通过IC-ECG检测ST段升高与否,对术中即刻判断是否有心肌坏死发生有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马跃新[5](2013)在《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前后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27例,为A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例,为B组。另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者狭窄<50%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叁组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结果 B组治疗前LVEF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A组和B组MTWA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B组显着高于A组(P<0.05)。B组术后TWA显着高于A组术后和对照组(P<0.01)。B组治疗后TWAmax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余项目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或<0.01)。结论 MTWA可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后,TWAmax不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23期)

陈亮波,李志梁,傅强[6](2013)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对分叉病变中分支心肌缺血的判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内心电图对分叉病变中分支心肌缺血的判断价值。方法:对65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Cross-over治疗策略。主支支架植入前后,进行冠脉造影和分支血管冠脉内心电图检查,并对分支血管进行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结果:主支支架植入后,分支血管明显狭窄,狭窄率达(65.1±21.4)%,较主支支架植入前(30.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内心电图ST段变化≥0.1mV的20例患者中,17例FFR≤0.80;冠脉内心电图ST段变化<0.1mV的45例患者中,4例FFR≤0.80。以FFR≤0.80作为判断分支狭窄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标准,冠脉内心电图变化对分支心肌缺血预测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91%。结论:冠脉内心电图能有效判断分支狭窄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具有即刻、便捷、不增加患者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刘洋,于兆祥[7](2013)在《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各部位腔内心电图的图形特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怀疑冠心病而行CAG检查示正常的受试者或CAG示冠脉狭窄﹤50%者30例,观察描记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腔内心电位变化,记录其图形。结果: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有如放大镜,比体表心电图能更清晰反映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比体表心电图能更灵敏地反映局部或整体心肌的缺血、损伤、坏死及其功能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3年06期)

高大胜,蔡鑫,王洪巨,史晓俊,王本芳[8](2012)在《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识别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心肌严重缺血后,随着缺血发生的速度、范围、程度及其侧支循环建立的不同,其心肌细胞的损害除了引起坏死心肌外,还可能有存活心肌(viablemyocardium)存在:顿抑心肌(stunned myocardium)、冬眠心肌(hibernating myocardium)及伤残心肌(maimed myocardium)。正确判断梗死灶内有无存活心肌,对于临床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选择、预测疗效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30例心肌梗死患者PCI时的IC-ECG ST段的变化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时合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99mTc-MIBI心肌显像的比较研究,评价其对存活心肌的预测价值及安全性。由于该技术可在PCI术中同步开展,可及时为PCI医师提供梗死灶内心肌存活与否的相关信息,既可对梗死灶内存活心肌作进一步合理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又可避免对无存活心肌的梗死灶作进一步的支架置入等过度治疗,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疗效,避免了医疗浪费,节约了患者、社会的医疗经费,并较早地识别梗死灶中的存活心肌,对PCI术患者的预后具有早期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12-04-11)

王岳松,王学忠,方永华,董学滨,邵旭武[9](2012)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冠状动脉(冠脉)内导丝记录冠脉远端单极心电图,探讨冠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脉成形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单支病变择期PCI治疗,通过冠脉内导丝记录冠脉介入(PCI)术前及最后一次球囊扩张后2min的冠脉远端单极心电图。冠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1mm认为有意义。测定基础水平和术后8h和24h肌钙蛋白T含量。结果:冠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预测心肌损伤的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4%,准确度为86%。通过(32±4)个月的中期随访发现,冠脉内心电图异常患者术后胸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增高,再住院率增加。结论:成功的单支血管PCI术后冠脉内心电图改变,可以为PCI术中发生的心肌损伤提供快速而廉价的识别手段。(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王学忠,杨志健,王岳松,章萍,方永华[10](2011)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的改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早期识别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早期识别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接受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冠脉内导丝记录患者PCI术前、术后冠脉远端心电图。测定基础水平、术后8和24 h的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水平(术后以cTnT上升超过正常上限考虑存在心肌损伤),并对患者术中、术后心脏事件进行随访。结果 86例术前cTnT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术中30例(35%)表现为有意义的冠状动脉内心电图改变(变化组),其余56例(65%)未见有意义的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变化及体表心电图改变(对照组)。术后变化组患者中cTnT和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有意义的冠状动脉内心电图改变对预测心肌损伤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94%,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和86%,平均诊断价值为87%。术后4周变化组患者中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的改变能够准确预测PCI术中心肌损伤,可能为即刻识别心肌损害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公共健康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各类疾病之首~([1-2])。在心血管疾病检测手段中,心电图是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认为,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ntracoronary electrocardiogram,IC-ECG)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好等优势。现阶段临床试验已经证明,IC-ECG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防、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将对IC-ECG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论文参考文献

[1].史力生,孔强,许骥,夏经刚.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

[2].李迪,刘剑雄,徐俊波,胡咏梅,曾智.冠状动脉内心电图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

[3].李迪,刘剑雄,徐俊波,胡咏梅,聂晓莉.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判断价值[J].四川医学.2016

[4].孟璟,胡厚源,宋治远,黄海韵,李永华.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酒精消融术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

[5].马跃新.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6].陈亮波,李志梁,傅强.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对分叉病变中分支心肌缺血的判断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

[7].刘洋,于兆祥.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3

[8].高大胜,蔡鑫,王洪巨,史晓俊,王本芳.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识别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C].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12

[9].王岳松,王学忠,方永华,董学滨,邵旭武.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

[10].王学忠,杨志健,王岳松,章萍,方永华.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的改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早期识别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段抬高>0·2mV。A为球囊扩张前; B为球...示意图1患者急诊的心电图1患者急诊的心电图1患者急诊的心电图

标签:;  ;  ;  ;  ;  ;  ;  

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论文_史力生,孔强,许骥,夏经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