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萍
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外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管理对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科住院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实验组(n=65),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并将两组患者护理安全质量扣分情况以及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后,扣分结果明显减少,同时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也明显的减少,且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效果显著,有效的消除了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外科护理;潜在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在外科临床中,多数属于病情严重、变化迅速且容易引发感染的患者,因此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非常多[1]。我院外科收治患者涉及范围广,同时护理工作本身步骤繁琐,操作细节多,如操作不当或护理不到位,对患者的生命以及身心健康都会构成威胁,而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所以,在外科护理过程中,要及时的认识到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进行管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护患关系和谐,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2]。笔者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外科住院患者130例,分析在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外科住院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实验组(n=65)。对照组65例患者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7例,最高年龄72岁,最低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40.4±4.1)岁;实验组65例患者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5例,最高年龄74岁,最低年龄20岁,平均年龄为(42.5±3.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统计。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1.2.1潜在风险因素(1)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如缺乏服务意识、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基础知识和法律意识薄弱、护理风险意识不强等,外科患者病情变化快,护士不能充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无法充分认识早起征兆,造成护理隐患。(2)社会心理因素:本院外科收治的患者涵盖面较广,导致外科护理工作综合性较强、难道也较高,加之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除了外科疾病以外往往还伴随有内科疾病,且部分疾病的有效诊疗受到临床医学技术的限制,因此容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3)院内感染因素:因外科侵入性手术操作较多,手术创伤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使其被感染的几率增加,容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
1.2.2风险管理对策(1)加强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护理理论知识学习,定期组织培训,此外,根据护理人员自身存在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特别是新入科人员及轮科人员采用老带新等方法,同时,增加一些心理学、管理学以及社会科学知识等课程学习,要求人人掌握护理风险评估和护理程序的相关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操作,进而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2)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意识的充分认识以及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强化护理安全质量教育,同时让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纳入到护理人员的目标考核中,进行定期考核。(3)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工作,做好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通过责任包干到人及组的方法拉近护患关系,有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开展护理工作。完善科室及病房区域内的各类安全标识,加强洗手间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持通道、厕所的干洁,通过病室内的温馨提示牌随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提前、详细告知患者护理的内容及作用。(4)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证据意识,通过强化责任心教育,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核心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相关工作规章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明确各个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一旦发生护理安全事件,要迅速采取措施,不可隐瞒,将患者身体损伤下降至最低,同时要对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相关物品及时封存送检,切勿擅自销毁。而相关护理记录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整个诊断、治疗及护理的详细、原始记载,也是出现医疗纠纷时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患者的入院时间、生命体征、特殊的操作、病情变化都要做好时间、护理内容的记载且要符合实际情况,保持与医师记录一致[3]。(5)针对外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特殊的治疗护理项目多,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潜在风险因素多,发生安全缺陷几率高的情况,护士长根据科室病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排班、新老搭配、能力搭配等方式,合理分配科室护理人力资源,保障高峰时段、特殊时段的人力安排,降低护理工作压力,从而减少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几率。(6)不断完善护理风险各类机制,选取科室骨干护理人员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日查、周查、月查及夜间查房等方法进行督查,每月根据各班次的薄弱环节对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重点讲评,找出原因,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类风险的管理意识,避免同类事件的二次发生,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同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职责、工作流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的学习,以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掌握护理工作的重点[3]。
1.3评价判定标准
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表,通过护理安全质量督查小组和护士长的督查,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安全缺陷采取扣分形式进行评价。其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院内感染因素,最终导致护理安全缺陷,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引发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研究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扣分结果比较
经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后,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组护理安全质量扣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对于医院而言,医院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有预见性与规范性,制订合理可行的护理风险预案以应对科室病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从而提高对风险事件的处理效率,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4]。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发各种护理风险因素,从而导致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加强对外科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因素的辨别及防范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5]。
经本次研究数据调查显示,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院内感染因素。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实验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这三种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以及管理有着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想在护理过程中,确保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必须重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因此,笔者认为,分析在外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能有效的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为科室及医院制定规范的护理安全质量规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势在必行,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芳.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19-320.
[2]钟燕萍.外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指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898.
[3]洪蝶玟.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20(10):43-45.
[4]张海艳.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74-75.
[5]林碧兰.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2,16(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