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义泛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义,词缀,量词,组合,动因,源流,本土化。
语义泛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怡春[1](2019)在《流行词“吐槽”语义泛化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语言观察和数据统计基础上解析日语"吐槽"借入汉语后的语义泛化问题。"吐槽"语义泛化促使"吐槽"本土化、"吐槽"构词能力和组合能力发生变化,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语言负面影响。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新词与固有词的抉择问题、本土化新词继续动态观察的问题、日本动漫文化对汉语词汇影响问题。(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晓宁[2](2019)在《现代汉语农业动词语义泛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在我国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活动对汉语词汇产生了重要影响,词义泛化是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词汇语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对与农业相关的语义泛化研究还显得不够完善和深入。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农业动词语义的泛化现象展开研究。首先我们对农业动词和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进行了界定和筛选;其次,对筛选出的泛化词语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对这些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的意义特征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动词的泛化程度及认知机制等内容,并总结了泛化现象发生的原因。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绪论部分。这一部分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二、对农业动词及其语义泛化进行界定。从农业词语、农业动词、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进行了逐级界定,排除了大量处于“临界”状态的词语。叁、对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的词汇学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归纳了农业动词的语音学特征和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农业动词和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它们在不同音节类型和结构类型中的泛化情况。接着分析归纳了它们的语义类型。四、对农业动词语义泛化的表现、泛化程度和认知机制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分析农业动词的语义分布以及语义泛化过程,探索了它们泛化时的特殊语义表现;在此基础上,借助语料库对农业动词泛化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归纳了农业动词泛化的认知机制。五、对农业动词语义泛化的原因进行归纳。首先从语言与农业生产活动等现实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考察,进而又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需求方面进行探究,继而,从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最后,从农业动词本身的特点入手,分析农业动词本身所具有的生动形象性对其发生语义泛化的作用。六、结语部分。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概括,归纳了本研究所得出的一些主要结论。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尚存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完善之处。(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韩倩[3](2019)在《“吃瓜群众”语义泛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吃瓜群众"自出现以来,通过语义隐喻、语义抽象和语义含混叁个阶段,将一切指称对象尽可能地容纳到自己的语义范围。这与语言的内在要求、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众多网友的猎奇从众心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语义泛化为"吃瓜群众"这个充满着新鲜感的网络称谓语,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能保有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曾丹[4](2018)在《“闺蜜”的来源及其语义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闺密"和"闺蜜"是表达同一语义的不同词形。在古代文献中,存在"闺中密友"的用法,而无"闺密"和"闺蜜"。从语言演变的源流来看,"闺密"是"闺中密友"的缩略形式,而"闺蜜"则是"闺密"的变异形式。从字形上看,两者结构相似,具备字形假借的基础。并且,在古代文献中也确实存在"蜜""密"互通的用例。从语义上看,从"闺密"到"闺蜜"是隐喻机制作用的结果。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闺蜜"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闺密",并出现了语义泛化的现象。(本文来源于《人文论谭》期刊2018年00期)
尚来彬[5](2018)在《从“尬舞”的语义用法变化看网络语言的泛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语言的流行已蔚然成风,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储备,增强了汉字的表达功效。网络流行语"尬舞"产生于偶然的谐音,但却促动了"尬"类词的不断衍生。这种衍生反过来又促使"尬"义的变异。文章从"尬舞"的起源入手,考察了"尬"的语义变化及用法扩展,分析了"尬"类词的形式和语义的搭配变化,阐释了"尬"类词的产生机制及传播特征。"尬"类词的出现及演变集中体现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是汉语网络语言词汇泛化的典型。(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8年13期)
黄恒,袁小群[6](2018)在《网络热词的模因性语义泛化传播模式研究——以“打call”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网络热词"打call",从语言学模因理论以及信息传播理论出发,分析网络热词的语义泛化传播模式中的各个阶段特征以及语义泛化结果 ,并结合病毒性传播特性、网络亚文化、传受关系变迁、媒介议程设置等因素分析网络热词语义泛化的成因。(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8年09期)
卫梦姣[7](2017)在《“症”的类词缀化及语义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症"承担着"症(证)"和"症(症)"两个义项,由"症(证)"发展而来的"X症"成族地构成了许多新名词,被人们频繁地使用在口语及书面语中,但现有的语言研究对"症"关注很少。本文研究了"X症"结构中可替换语素"X"音节的灵活度和"症"作后缀时语义的虚化情况,对比分析了"X症"词群内部的意义差别。考证可知,"X症"中的"症"属于类后缀且语义发生了泛化;"词根+词缀"构词法的应用、社会发展与思维变化促进了"症"的类词缀化;隐喻和类词缀的强大类推潜能是"症"语义泛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祝晓宏[8](2017)在《流行词“违和”的语义泛化、复活与否定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报告了关于流行词"违和"值得讨论的叁个问题:语义泛化、词义复活和句法层面的否定吸附。"违和"在表达常用义"不协调、不和谐"的基础上,发生语境拓展和语义泛化,泛化有其边界及标记;"违和"本是古语词,其复活是日语词借回和汉语本义磨损共同促发的结果;"违和"倾向于吸附否定形式,形成"毫无违和感"等流行组合,是语义特征和语篇人际功能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樊中元[9](2017)在《通用量词跨类组合的强弱等级及其语义泛化层次的类型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称量具有不同语义类特征的对象、并与属于不同语义类的名词组合的量词为通用量词。从类型学角度看,通用量词的跨类组合强弱分为强跨类通用量词、较强跨类通用量词、较弱跨类通用量词和弱跨类通用量词四个等级;通用量词在语义泛化上具有"弱→较弱→较强→强"的层次等级。(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文亚东,刘波[10](2017)在《从“壁咚”一词谈“~咚”的语义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壁咚"一词入手,分析了"~咚"在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从语义泛化角度研究了"~咚"的语义泛化过程及其语义变化,认为"~咚"的语义由一个"咚"的声音演变为男女之间的表白或是告白,甚至最后可以表示任何人之间的真情告白。(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7年06期)
语义泛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业在我国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活动对汉语词汇产生了重要影响,词义泛化是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词汇语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对与农业相关的语义泛化研究还显得不够完善和深入。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农业动词语义的泛化现象展开研究。首先我们对农业动词和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进行了界定和筛选;其次,对筛选出的泛化词语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对这些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的意义特征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动词的泛化程度及认知机制等内容,并总结了泛化现象发生的原因。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绪论部分。这一部分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二、对农业动词及其语义泛化进行界定。从农业词语、农业动词、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进行了逐级界定,排除了大量处于“临界”状态的词语。叁、对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的词汇学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归纳了农业动词的语音学特征和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农业动词和发生语义泛化的农业动词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它们在不同音节类型和结构类型中的泛化情况。接着分析归纳了它们的语义类型。四、对农业动词语义泛化的表现、泛化程度和认知机制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分析农业动词的语义分布以及语义泛化过程,探索了它们泛化时的特殊语义表现;在此基础上,借助语料库对农业动词泛化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归纳了农业动词泛化的认知机制。五、对农业动词语义泛化的原因进行归纳。首先从语言与农业生产活动等现实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考察,进而又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需求方面进行探究,继而,从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最后,从农业动词本身的特点入手,分析农业动词本身所具有的生动形象性对其发生语义泛化的作用。六、结语部分。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概括,归纳了本研究所得出的一些主要结论。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尚存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完善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义泛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怡春.流行词“吐槽”语义泛化解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
[2].李晓宁.现代汉语农业动词语义泛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韩倩.“吃瓜群众”语义泛化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曾丹.“闺蜜”的来源及其语义泛化[J].人文论谭.2018
[5].尚来彬.从“尬舞”的语义用法变化看网络语言的泛化传播[J].新闻传播.2018
[6].黄恒,袁小群.网络热词的模因性语义泛化传播模式研究——以“打call”为例[J].科技传播.2018
[7].卫梦姣.“症”的类词缀化及语义泛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7
[8].祝晓宏.流行词“违和”的语义泛化、复活与否定吸附[J].语言科学.2017
[9].樊中元.通用量词跨类组合的强弱等级及其语义泛化层次的类型学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10].文亚东,刘波.从“壁咚”一词谈“~咚”的语义泛化[J].才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