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学课堂"边缘人"指受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长期被遗忘、排斥在课堂中心之外或自我主动远离课堂中心的大学生群体。分析大学课堂"边缘人"的生存特性、类型和状态,并结合其生存现状剖析其衍生原因,从学生自身、家庭、教师、社会等方面进行归因,进而提出基于生命意义及关怀、多元化、环境的回归路径,将其拉回课堂,使之转化成课堂的"中心人"。
论文目录
一、“边缘人”的起源与发展二、大学课堂“边缘人”的生存现状 (一)大学课堂“边缘人”的生存特性 1.沉默性与躁动性。 2.恒常性与发展性。 3.真实性与假面性。 (二)大学课堂“边缘人”的生存类型 1.第一维度是根据个体的选择倾向,将“边缘人”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 2.第二维度是根据形成原因将“边缘人”分为家庭型、学校型和自身型。 3.第三维度是根据课堂表现将“边缘人”分为自卑型和高傲型。 (三)大学课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1.课堂状态。 2.生活状态。 3.工作状态。三、大学课堂“边缘人”生存现状归因 (一)自身归因 1.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低。 2.性格特质。 3.需要得不到满足。 4.过度自我保护。 (二)家庭归因 1.家庭结构和教育观念。 2.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的受教育情况。 (三)教师归因 1.教、研失重与教、学失衡。 2.教师偏见与师生矛盾。 (四)社会归因 1.社会风气和就业现实。 2.网络媒体的发展。四、大学课堂“边缘人”的回归路径 (一)基于生命意义感的回归 1.开发积极心理资本。 2.建立“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 (二)基于关怀的回归 1.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基于多元化的回归 1.双轨制的多元教师评价制度。 2.多元化的人才观。 (四)基于环境的回归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毕雅楠,欧阳修俊
关键词: 大学课堂边缘人,生存现状,衍生归因,回归路径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高等教育
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 G642.4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19.12.004
页码: 21-26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01K
下载量: 26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学课堂边缘人论文; 生存现状论文; 衍生归因论文; 回归路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