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化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载体,基因,胚盘,白屈菜,稻瘟病,卵黄,叶绿体。
转化载体论文文献综述
朱雅静,许永华,赵露,洪波[1](2019)在《白屈菜CmCFS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转化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白屈菜碎叶紫堇碱合成酶基因(CmCFS)进行克隆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RI201-CmCFS,为该基因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该基因可能在利用分子育种手段改良白屈菜品质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龙欢,赵辉,王绪朋,贾瑞宗,贺萍萍[2](2019)在《基于CRISPR基因编辑系统抗番木瓜曲叶病毒的植物转化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生科病毒具有毁灭性强、寄主多样、分布地域广等特点,一直是困扰世界农作物生产的一大难题。用物理和化学方法防治该类病毒不仅花费成本高,见效低,而且还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用分子手段培育抗病品种才是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GoldenGate克隆技术,设计并构建了抗番木瓜曲叶病毒基因编辑串联多切点表达载体。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AGL1后经注射本氏烟草叶片进行瞬时表达,48h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能观察到有绿色荧光的出现,定位的位置为细胞核与细胞质膜。本研究为番木瓜抗曲叶病毒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贾定洪,李小林,周洁,彭卫红,谭伟[3](2018)在《基于无缝克隆方法构建毛木耳多功能纤维素酶基因农杆菌转化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毛木耳农杆菌介导转化双元表达载体,为毛木耳后续多功能纤维素酶基因Mfc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EcoR I酶切p PK2质粒并回收大片段,应用实验设计引物分别对扩增毛木耳Gpd启动子、Mfcsg基因、intron、Hpt基因,通过无缝克隆方法,将p PK2质粒大片段与表达序列同源组装,分别构建农杆菌转化载体pAKMFC、pAKIMFC。【结果】测序验证发现各个元件都已在改造后的载体中进行了正确组装,符合实验预期。【结论】本实验通过毛木耳Gpd启动子、Mfcsg、Hpt潮霉素B抗性基因和终止子组装,构建形成了能够应用于毛木耳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多功能纤维素酶基因双元表达质粒p AKMFC和p AKIMFC,为多功能纤维素酶Mfcsg基因转化增强毛木耳纤维素降解能力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姚振,沈博然,彭新湘[4](2018)在《马铃薯多基因质体转化载体及其在光呼吸支路构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将大肠杆菌的乙醇酸代谢途径引入马铃薯叶绿体构建光呼吸代谢支路,同时规避目标蛋白不能通过叶绿体信号肽定位的风险,研究采用了Cre-Lox P多基因组装、融合蛋白表达、多顺反子表达等技术构建多基因质体转化载体,一次性将目标基因引入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成功构建了多基因质体转化载体,将编码壮观霉素抗性筛选标记氨基葡糖苷腺苷转移酶aad A、绿色荧光蛋白GFP、大肠杆菌乙醇酸脱氢酶(EcGLC)的3个亚基,乙醛酸聚醛酶(EcGCL)和羟基丙二酸半醛还原酶(Ec TSR)的7个基因添加到受体载体,最终的载体大小为18.1 kb。在构建的过程中,研究发现供体受体质粒的大小比例、Prrn启动子在细菌中的启动基因的表达等问题严重影响重组的效率。以上研究结果为光呼吸的代谢改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并解除了质体转化载体构建中基因数量的限制,对于叶绿体中复杂的代谢途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2期)
杨润蕾,董研,于晓月,杨敏生[5](2018)在《烟草BtCry1Ac基因叶绿体转化载体的构建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绿体是外源基因表达的理想场所。为了探究植物叶绿体转化技术,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tCry1Ac基因的烟草叶绿体转化载体,其中以aad A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叶绿体基因组同源片段选用rbcL基因与acc D基因。采用基因枪轰击法进行叶绿体转化,以壮观霉素300 mg/L作为初筛浓度,并逐步提高筛选压力,经过3轮筛选后,通过PCR检测,有6个株系检测到了外源Bt基因;同时进行的毒蛋白测定中,有5个株系可检测到Bt毒蛋白,但表达量普遍偏低,T-4的毒蛋白含量最高,为19.32 ng/mL,说明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还有大量拷贝没有完全同质化。通过对烟草叶绿体载体构建及转化技术的摸索,将为未来开展其它植物的叶绿体转化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02期)
申建茹[6](2017)在《苹果蠹蛾遗传修饰相关分子元件的鉴定及转化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范围内仁果类水果的重要检疫性害虫。目前关于该虫化学防治、化学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等方法研究较多,但尚不能满足对该虫的防控需要,对新颖防控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昆虫遗传修饰转化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防控害虫的新策略,该技术通过遗传转化的方式建立昆虫特定性别或特定发育时期的致死品系。研究和开发适宜的转化载体是成功构建转化品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中转化载体中的致死基因是直接发挥控害效果的元件,启动子则是调控致死基因有目的表达的重要元件。本研究以苹果蠹蛾为对象,以构建苹果蠹蛾遗传修饰转化载体为目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苹果蠹蛾卵黄蛋白原基因的分离和启动子的鉴定:应用同源克隆、基因组步移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苹果蠹蛾雌性特异性高表达的卵黄蛋白原基因CpV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技术在mRNA水平研究CpVg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间的表达谱,结果表明CpVg是雌性特异性高表达基因,该基因在雌性血淋巴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织;根据基因组数据信息分离到CpVg上游调控序列,应用BDGP和JASPAR等软件预测转录起始位点和顺式作用元件;采用DNA片段缺失的方法,成功构建了 6个系列缺失的苹果蠹蛾CpVg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证实-1306nt~+51 nt为CpVg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2)苹果蠹蛾胚盘细胞分裂基因的分离和启动子的鉴定:应用PCR方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苹果蠹蛾胚胎期高表达的胚盘细胞分裂基因CpSry-a;Cpry-a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间的表达谱结果证实了该基因在胚胎发育早期高表达的特性,CpSry-a在雌性血淋巴和雄性脂肪体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同性别的其他组织;根据基因组数据信息分离到CpSry-a上游调控序列1542 bp,并预测了转录起始位点和顺式作用元件;采用DNA片段缺失的方法,成功构建了 5个系列缺失的苹果蠹蛾CpSry-a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证实-309nt~+105nt为CpSry-a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3)苹果蠹蛾热激基因启动子的鉴定:为了在苹果蠹蛾中鉴定能够受温度调控的驱动效应基因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的强启动子元件,采用反向PCR方法克隆苹果蠹蛾Cphsp 70-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1707 bp;根据转录起始位点和顺式作用元件的预测结果,采用DNA片段缺失的方法,成功构建了 4个系列缺失的苹果蠹蛾Cphsp70-1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证实-994 nt~+49 nt为Cphsp70-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4)苹果蠹蛾显性致死基因的鉴定:通过常规PCR方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苹果蠹蛾细胞凋亡效应蛋白酶基因CpCasp1,凋亡起始蛋白酶CpCasp4-1和CpCasp 4-2,叁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包含Caspase家族的两个功能域CASc结构域和Peptidase_C14;叁个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表明CpCasp 1在苹果蠹蛾的发育转变阶段表达量是显着升高的,表明CpCasp 1在发育过程的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CpCasp 4-1和CpCasp 4-2均表现出雌雄虫表达的特异性,即仅在雄性的某些发育转变阶段出现表达量的显着性变化;叁个凋亡酶基因的表达谱显示出组织表达的特异性,在血淋巴和脂肪体中表达丰富;适量UV照射可以上调CpCasp4的表达,却负向影响CpCasp 1;RNAi对5龄幼虫CpCasp的沉默效果不显着。综合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在发育阶段中的凋亡作用,以及其他物种中能够发挥凋亡作用的基因种类,最终确定将凋亡效应酶CpCasp1用作载体改造的效应元件。(5)苹果蠹蛾遗传修饰转化载体的构建:在获得上述雌性特异性高表达基因和胚胎发育早期高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元件的基础上,构建苹果蠹蛾雌性特异性致死和胚胎早期发育致死的驱动载体。以地中海实蝇驱动载体KNE006为基础载体,分别构建由CpVg、CpSry-a和Cphsp70-1上游核心调控元件驱动tTA表达的驱动载体Cp-Vg-driver、Cp-Sry-driver和Cp-hsp-driver;以效应载体AH426为基础载体,利用CpCasp1基因构建效应载体CpCas1-Effector。转化载体的构建为最终获得苹果蠹蛾遗传转化致死品系提供必备的科学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3-01)
郭志贞,郭丽华,杨超[7](2015)在《邯郸市科技孵化转化载体建设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邯郸市现有的科技孵化转化载体体系进行深入调研、系统分析,结合载体的产业定位,确定了"一核驱动、两翼突破、六大基地、多点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提出了推进邯郸市科技孵化转化载体建设的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5年32期)
宁爱玲,杜海平,喻德跃,王慧[8](2015)在《GmAOC3基因转化载体构建及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内切酶SacⅠ和MluⅠ切割目标基因和载体,构建了携带bar基因的重组载体p BA002-Gm AOC3,选用2个大豆品种(Jack和南农88-1)和2种外植体(子叶节和整个子叶节),研究大豆品种和外植体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Gm AOC3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为整个子叶节的大豆品种Jack的出芽率和转化率最高,分别为79.5%和2.27%。经Quick Stix PAT/bar基因试纸条检测、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和草丁膦抗性鉴定,共得到转Gm AOC3基因的T0代阳性株系3株,T1代阳性转基因大豆6株,其中5株以Jack品种为受体的转基因大豆Gm AOC3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荧光定量拷贝数检测结果显示,4株转基因单株为单拷贝,2株为双拷贝。(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孙虹丽[9](2015)在《梨褐皮芽变果皮多胺代谢与相关基因克隆表达及pBll21-SPMS转化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梨是一种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其果皮色泽作为评价果实商品价值指标之一,向来极受关注。多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物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并在植物抗逆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多胺在‘砀山酥梨’褐皮芽变品系‘锈酥’果皮褐色形成中的作用,试验以‘砀山酥梨’和‘锈酥’花后不同时期果皮为试材,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两者果皮中多胺含量,运用RACE技术克隆出多胺合成过程中相关基因,利用Protparam网站对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MEGA5.0软件分析基因蛋白系统进化,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时期果皮中表达差异;同时构建了多胺合成过程中SPMS基因的表达载体。试验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除花后50 d和150 d两个时期外,其它时期‘砀山酥梨’果皮中Put含量均显着高于‘锈酥’,花后不同时期‘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Spd、Spm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花后75 d时,‘锈酥’果皮中Spd和Spm含量明显高于‘砀山酥梨’果皮中的含量;Put在花后初期较高,随后有个降低升高再降低的过程,在花后75 d时‘砀山酥梨’果皮中Put含量要高于其在‘锈酥’果皮中的含量。(2)以‘锈酥’cDNA为模板,利用RACE技术获得ADC、ODC、SPDS、SPMS和SAMS基因核苷酸序列。ADC基因序列全长为2193 bp,编码527个氨基酸,基因登录号为KM923903;ODC基因序列全长为1278 bp的全长,编码305个氨基酸,基因登录号为KP144199;SPMS基因序列全长为1110 bp,编码242个氨基酸,基因登录号为KM923906;SPDS基因序列全长为909 bp,编码221个氨基酸,基因登录号为KM923905;SAMS基因序列全长为1182 bp,编码521个氨基酸,基因登录号为KM923904。预测了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ADC、SPMS、SAMS叁个蛋白均为水溶性蛋白。ADC、ODC、SPDS、SPMS和SAMS基因的预测蛋白与苹果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91.9%、96.6%、97.3%、90.8%、94.6%。(3)ADC、SPDS、SPMS和ACL5基因在‘砀山酥梨’和‘锈酥’不同时期果皮中表达量结果表明,花后50 d时,多胺合成中相关基因在‘锈酥’果皮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在‘砀山酥梨’果皮中的表达量。ADC、SPDS和SPMS基因表达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该结果与多胺含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而ACL5基因变化和其它叁个基因变化趋势不同,但在75 d时,其在‘锈酥’果皮中表达量要显着高于其在‘砀山酥梨’果皮中的表达量。(4)以获得的SPMS基因全长为基础,在SPMS基因两侧分别引入了BamHI和XhoI酶切位点,成功构建了SPMS基因的表达载体,并成功转化农杆菌,浸染拟南芥花序,收集到种子。(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陈亚平,施文骁,王洪凯[10](2015)在《稻瘟病菌大片段DNA转化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能够转化大片段DNA的载体是进行基因簇功能分析的重要手段。利用cosmid载体和pBHt2载体构建了一个可以在稻瘟病菌中转化大片段DNA的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成功地将超过30kb的大片段DNA转化到稻瘟病菌中。研究结果将促进稻瘟病菌基因簇的功能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转化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生科病毒具有毁灭性强、寄主多样、分布地域广等特点,一直是困扰世界农作物生产的一大难题。用物理和化学方法防治该类病毒不仅花费成本高,见效低,而且还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用分子手段培育抗病品种才是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GoldenGate克隆技术,设计并构建了抗番木瓜曲叶病毒基因编辑串联多切点表达载体。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AGL1后经注射本氏烟草叶片进行瞬时表达,48h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能观察到有绿色荧光的出现,定位的位置为细胞核与细胞质膜。本研究为番木瓜抗曲叶病毒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化载体论文参考文献
[1].朱雅静,许永华,赵露,洪波.白屈菜CmCFS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转化载体构建[J].分子科学学报.2019
[2].龙欢,赵辉,王绪朋,贾瑞宗,贺萍萍.基于CRISPR基因编辑系统抗番木瓜曲叶病毒的植物转化载体的构建[J].热带作物学报.2019
[3].贾定洪,李小林,周洁,彭卫红,谭伟.基于无缝克隆方法构建毛木耳多功能纤维素酶基因农杆菌转化载体[J].西南农业学报.2018
[4].姚振,沈博然,彭新湘.马铃薯多基因质体转化载体及其在光呼吸支路构建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18
[5].杨润蕾,董研,于晓月,杨敏生.烟草BtCry1Ac基因叶绿体转化载体的构建与验证[J].分子植物育种.2018
[6].申建茹.苹果蠹蛾遗传修饰相关分子元件的鉴定及转化载体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7].郭志贞,郭丽华,杨超.邯郸市科技孵化转化载体建设对策建议[J].管理观察.2015
[8].宁爱玲,杜海平,喻德跃,王慧.GmAOC3基因转化载体构建及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J].大豆科学.2015
[9].孙虹丽.梨褐皮芽变果皮多胺代谢与相关基因克隆表达及pBll21-SPMS转化载体构建[D].安徽农业大学.2015
[10].陈亚平,施文骁,王洪凯.稻瘟病菌大片段DNA转化载体的构建[J].中国水稻科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