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面分流组合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合,平面,铝型材,数值,有限元,铝合金,型材。
平面分流组合模论文文献综述
岳博文,刘鹏,范克顺[1](2018)在《焊合室高度对平面分流组合模挤出成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QForm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5种不同焊合室高度的模具进行模拟,分析了平面分流组合模焊合室高度对铝型材挤压成形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随焊合室高度的增大,模具应力、焊合室内静水压力、模芯Z向位移和挤压力均增大,型芯与分流桥桥底结合部位的应力集中现象更加显着,焊合室底部的应力分布更均匀.本文通过QForm软件所得结论为模具结构参数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8年02期)
岳博文,刘鹏,范克顺,王博[2](2018)在《分流孔深度对平面分流组合模挤出成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HyperXtrude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11种不同分流孔深度的模具模拟,分析了平面分流组合模分流孔深度对铝型材挤出成型的影响。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得出了分流孔深度的最优值。本文为模具结构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唐妍[3](2017)在《平面分流组合模工作带长度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工作带长度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以某空腹型材为例,构建平面分流组合模具模型,数值模拟出热挤压过程中金属流速的变化规律;并对金属流出工作带后的速度分布进行定量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研究对平面分流组合模工作带长度的优化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18期)
刘惠,赵国群,马志锋,王浩[4](2014)在《基于UG的复杂空心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运用反推分析法,从模具结构向工艺参数反推,确定设计流程中的关键点,并使其模块化,构建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总体框架。通过分析模具结构的实体建模方法,提出各个模块的具体设计方法。基于UG/Open API和UG/Open Grip,对UG的基础功能进行集成,采用UF对象模型进行逐步建模,实现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设计。实例表明,采用该系统可较为方便地设计出复杂空心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刘惠[5](2012)在《复杂空心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实用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作为铝型材挤压模具专业设计模块,可以简化模具的设计流程,减少重复性建模次数,从而显着缩短模具设计周期,已经成为了铝型材挤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仍处于理论向实用化过渡的阶段,本文围绕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的实用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合《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制造、使用及维修》和有关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公司的实际生产经验,研究了平面分流组合模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运用反推分析法,从模具结构向工艺参数反推,确定了设计流程中的关键点并使其模块化,构建了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总体框架;具体分析了模具结构的实体建模方法,提出了各个模块的具体设计思路,为实现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的实用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UG的二次开发语言UG/Open API和UG/Open Grip,采用逐步建模的思路,对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开发,实现了挤压工艺参数自动计算,模具外形尺寸的标准化、系列化,分流孔大小、形状、数目及其分布的任意建模,分流桥最小厚度计算,多孔型材模芯、模孔设计,焊合室、空刀成形设计以及引流槽模块、挡块模块的创建。在挤压工艺参数模块中,建立了挤压机数据库,并实现了挤压工艺参数的自动计算,通过校核挤压比和型材外接圆直径,对所选的挤压机进行验证并给用户提出合理建议,为后续的模具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分流桥设计模块可对模具强度进行校核,并可给用户提出分流桥厚度设计的合理建议。模具外形尺寸模块对比分析了UG的叁种标准件数据库的创建方法—参数化设计、部件族设计以及UF对象设计,特别强调了UG的对象问题,部件对象通常用于部件之间的操作(装配设计),参数化设计主要应用于部件创建,而UF对象通常用于直接建模,属于部件内操作,可以直接进行布尔运算,因而UF对象法创建的模具外形标准件数据库满足了平面分流组合模的逐步建模要求。分流孔设计模块采用单分流孔逐步设计的思路,创建了叁边形分流孔和四边形分流孔。首先,通过单分流孔平均面积计算,为分流孔大小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然后,对UG的基本线段创建、坐标系转换、拉伸以及倒圆功能进行集成,实现了任意型材分流孔的设计;对UG的选线、拉伸功能进行集成,实现了任意形状焊合室的设计,同时,在对话框中给出了焊合室高度选择参考,便于焊合室的直接创建;对UG的选线、缩放以及拉伸功能进行集成,在对话框中设定线膨胀系数,可以直接完成任意型材模具的模芯模孔设计。开发了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初步实现了任意空心型材的平面分流组合模设计。该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1)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的实用性较强,可以针对任意空心型材进行平面分流组合模设计;(2)基于知识经验的设计,人机交互下实现知识熔接,可初步实现了平面分流组合模智能设计;(3)针对平面分流组合模各模具结构的建模特点,对UG本身的各项功能进行集成,将知识经验进行封装,让不同技术水平的用户都可以快速设计模具,可缩短模具设计时间。采用本文开发的铝型材挤压模具CAD系统设计的一个高速列车侧壁板型材挤压模具,建立了基于ALE算法的HyperXtrude软件的挤压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模型,并对铝型材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挤压过程中金属的速度分布、型材的应力分布以及温度场分布情况,优化了模具结构,减少了试模修模的次数,缩短了模具设计制造周期,对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08)
邵军[6](2005)在《平面分流组合模叁维实体造型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工作平台,建立平面分流组合模的叁维实体模型,在确定边界条件和工作载荷的基础上,对模具在挤压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有限元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模桥与模芯相接处有较大的应力集中,与出现裂纹的位置相吻合,说明应力集中是模具桥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结果与生产实际情况相吻合。(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邵军[7](2005)在《平面分流组合模叁维实体造型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工作平台,建立了平面分流组合模的叁维实体模型,在确定边界条件和工作载荷的基础上,对模具在挤压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有限元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模桥与模芯相接处有较大的应力集中,与出现裂纹的位置相吻合,说明应力集中是模具桥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结果与生产实际情况相吻合。(本文来源于《模具工业》期刊2005年08期)
孙朝华,许树勤[8](2004)在《平面分流组合模挤压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平面分流组合模的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成功地进行了挤压工艺过程模拟,获得了载荷与行程曲线以及坯料在挤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场,提供了选择挤压设备的依据,开辟了了解模具结构与金属流动关系的道路。(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04年04期)
李学忠[9](2004)在《铝型材挤压平面分流组合模结构要素剖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铝合金挤压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结构,系统地分析了平面分流组合模各结构要素及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04年01期)
李学忠[10](2003)在《铝合金挤压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结构要素解剖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介绍铝合金挤压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结构,系统地分析了平面分流组合模各结构要素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二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3-08-01)
平面分流组合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HyperXtrude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11种不同分流孔深度的模具模拟,分析了平面分流组合模分流孔深度对铝型材挤出成型的影响。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得出了分流孔深度的最优值。本文为模具结构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面分流组合模论文参考文献
[1].岳博文,刘鹏,范克顺.焊合室高度对平面分流组合模挤出成型的影响[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8
[2].岳博文,刘鹏,范克顺,王博.分流孔深度对平面分流组合模挤出成型的影响[J].石化技术.2018
[3].唐妍.平面分流组合模工作带长度优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
[4].刘惠,赵国群,马志锋,王浩.基于UG的复杂空心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J].锻压技术.2014
[5].刘惠.复杂空心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CAD系统实用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邵军.平面分流组合模叁维实体造型与有限元分析[J].锻压技术.2005
[7].邵军.平面分流组合模叁维实体造型与有限元分析[J].模具工业.2005
[8].孙朝华,许树勤.平面分流组合模挤压过程模拟[J].热加工工艺.2004
[9].李学忠.铝型材挤压平面分流组合模结构要素剖析与设计[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4
[10].李学忠.铝合金挤压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结构要素解剖与设计[C].全国第十二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