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产业公司材料总厂决策支持系统

重钢产业公司材料总厂决策支持系统

旷渝训[1]2003年在《重钢产业公司材料总厂决策支持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钢产业公司材料总厂是以生产不定型耐火材料及冶金原辅材料系列产品为主的生产型企业,近年来陆续投资几千万建成多条生产线,其装备水平在西南地区同行中首屈一指,可生产出钢铁联合企业所需要的不定型耐火材料及冶金原辅材料系列产品十万吨以上,年实现销售收入七千万元以上。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大,及时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科学快速地进行分析以便正确地作出决策,显得十分必要。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ERP、MIS、MRPII、DSS应用的日益成熟,使得在材料总厂建立一套决策支持系统DSS成为可能。 本文在调查和分析国内企业及重钢集团管理系统后,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软件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重钢产业公司材料总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 调查和分析了多个企业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拟定了材料总厂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并确定从上至下的建设方案,即从决策支持系统入手。 ② 结合材料总厂实际情况,运用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确定了本企业高层决策模型依据,其范畴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的建立与预测,生产组织经济界限的界定,项目投资经济评价,企业生产成本的动态监管以及企业资料库建设和网络建设等。 ③ 利用Oracle数据管理系统和SCO Unix操作系统,确保系统运行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I/O吞吐量。 ④ 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Windows平台。 ⑤ 利用PC anywhere技术,实现软件的远程维护、服务功能。

王伟, 陈浩, 邱家富[2]2002年在《重钢高炉用铁沟预制件的研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重钢高炉铁水、渣等具体情况,研究了防爆剂、减水剂、SiC和鳞片石墨加入量与性能的关系,地引入了不锈钢纤维,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配方,进行了相关性能的检测和分阶段的工业试验,最后优选出了最佳工艺配方,研制开发出了性价比优异的氧化铝基复合材料铁沟预制件。

周挺[3]2015年在《城市发展与遗存工业空间转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中遗存工业空间的转型研究成为热门课题。本论文以重庆这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为研究重点,以历史主义的观点和系统论的方法。探讨城市发展与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策略方法,并力争形成一套对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认知框架,为城市发展实践提供参考。论文对城市发展和工业空间转型的理论,指出城市空间的变化与传统工业空间的调整均不是孤立的现象,两者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论文首先从城市发展和工业空间转型两个方面,通过理论研究,找到工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并对国内国外不同城市发展状况,不同工业类型的转型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模式下的转型特征。重庆有独特的城市自然和历史环境。两江水运促成了城市工业萌芽,抗战和叁线建设推动了重庆近现代工业兴起,工业技术进步引起了生产空间形态规模和布局的变化,主导工业的更替也引起了城市文化的变迁——可以说每一次城市的发展变化的背后都蕴含着工业的演变。因此在当前传统工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工业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关系到一系列综合性的现实问题。笔者在大量实地调研发现,在重庆城市快速发展中,这些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转型后的新空间没有能为重庆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反而是为了实现利益,大量的转型采取了单一的方式去解决一系列综合性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论文尝试从历史主义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在城市发展和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关系中发现普遍性的规律。核心通过基于城市历史形态的要素提取,建立转型“策略机制”,由此可以指导空间转型并适应未来城市发展。论文认为,只有通过对城市历史形态的考察,才能发现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未来形态。这个未来就是城市空间必须是具有丰富人性的集合体,它具有系统论的特征,转型需要从城市功能复杂性、密度和肌理、节点与形象、连贯性、文化生态等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全面考虑。论文以历史主义为态度,系统论为方法,将各个因素纳入一个融合系统中进行研究,并依此建立综合的”五要素FLICC”转型策略——转型应当是满足以恢复功能复杂性为核心(Function),以调整密度与肌理为基础(Land),以构建节点与形象为保证(Image),以修补连接与编织为依托(Coherence),以重塑文化与生态为助推(Culture)等一系列多要素条件的实现。在建立了“五要素”转型策略后,论文针对重庆遗存工业空间的整体转型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首先对转型区域的遗存工业空间进行特色分区,增强城市整体特色和多样性;其次在转型中建立适宜的空间密度与肌理,改变以往单一的现代主义建设方式;对于转型后节点和形象的建立,提出了保留、融合、对比和强化细节等设计具体手法;对于道路的交通的设计,则基于国有工厂布局特点,提出重建一个具有多重选择性,连续性的道路模式;最后对于新空间中文化塑造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地标、文化区和文化节等解决方案。论文最后对重庆钢铁公司的整体搬迁这一热点现实问题,依据”五要素FLICC”转型策略,提出对遗存工业空间进行了功能定位与分区、开发强度与密度、公共节点及整体形象,交通连接、工业遗存与景观生态修复等一系列设计,以期能为类似的遗存工业空间转型提供借鉴。当然任何先验的办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接受一个差异性的转型路径与多元化的转型结果,但只要我们以历史主义态度,尊重那些空间的常识性法则:尺度、形态、密度、多样性等空间要素;以系统论的解决方法,将空间视作多要素组合的有机整体,就可以在城市发展和遗存工业空间转型中,不断保持城市的生命力。

许东风[4]2012年在《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文中指出当前,工业遗产的大规模出现和大规模被破坏使得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成为新的热门课题。本文以我国着名老工业城市重庆为研究对象,从文化遗产学、历史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探讨构建重庆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及实践方法,希冀能指导重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近现代工业兴起与发展对重庆的崛起有重大意义,见证重庆工业进程的工业遗产是重庆城市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资源。重庆抗战时期和叁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产在全国具有独特性,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工业遗产在全国工业遗产类型中具有典型性,重庆工业遗产较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工业发展整个脉络,而且山地工业遗产是全国工业遗产的特殊类型。整体性保护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基本指导思想。工业生产的程序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决定了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的要求。工业遗产基本保护理论框架是以技术价值为核心、以文化价值为基础,建立工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五层次保护体系,提出实施保护的七个步骤和程序。建立从整体到局部递进式的评价方法,即从工业城市—典型企业—建筑遗产逐层评价,反映城市工业发展的整体特征。首次提出重庆市六十处工业遗产登录保护建议名单,确定工业历史风貌区和工业历史建筑的位置和保护范围。强调了保护专项规划对整体保护工业遗产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老工业区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通过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整体统筹的意义,强调保护要素和要求纳入城市控制详细规划是落实保护的关键。利用既要服从保护,也要与老工业区更新整体规划,采取政府主导实施、启动工业遗产利用的项目、优先改善环境、多功能混合、小规模渐进式实施等策略。工业遗产再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工业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结合,使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功能系统中得到有效保护。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将整体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老工业区的复兴,增强工业城市的特色和促进工业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①填补了重庆市工业遗产系统理论研究的不足。首次调查摸清工业遗存现状分布,构建从整体到局部的评价城市工业遗产的方法,提出六十处有价值的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纳入名城保护制度和城市规划保护体系。②建立重庆地方工业遗产基本理论框架。目前重庆还没有完整的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体系,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重庆工业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思路、理论导则、工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保护措施和方法针对本地工业遗产的实际和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可实施性。③提出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与利用对工业城市振兴意义重大的观点。论述整体性保护工业遗产的理论和方法,强调工业遗产技术价值的独特性,详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规划编制的方法和要点,指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必须与老工业地区的更新整体规划。

闫觅[5]2015年在《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的研究多是从工业建筑入手,以保护再利用为切入点,因此对工业遗产的关注点常在于建筑的空间、结构、风格等方面,所建立的工业遗产认定和保护体系也以从工业建筑为基准。但是工业遗产不应该局限于工业建筑,还应包括工艺流程、机器设备、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因此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应该纵观整体,只有掌握全面的信息,才能对其准确的定位。天津作为旧直隶地区的工业中心,不仅仅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更反映了天津和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清末的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的“黄金十年”再到日本占领的萧条时期,天津作为早期的开埠城市,俨然成为中外交流的窗口,同样天津地区的工业发展也不是封闭的,它反映当时中外之间的政治、权利、利益错综复杂的关系。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工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华资工业进行资源掠夺和物资倾销,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探寻工业发展的途径,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因此选择天津这个叱咤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更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近代工业的全貌。本文首先对中国现存的近代工业遗产进行梳理,将中国现存的工业遗产分为七个工业遗产群,选取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理清工业发展脉络,并提出工业遗产行业的分类标准,对现存遗产从历史、行业、形态和保护级别四个方面的遗产构成分析,并总结出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的特征。工业的发展不仅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城市、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构建了遗产群的“群-链-点”的阶梯模式,通过对军工产业链、纺织产业链、化工产业链以及公用设施中的典型案例的历史研究,明确了旧直隶地区的工业从最初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与技术,到最后精英阶层终于利用所习得的知识开展技术创新这一发展历程;在工业的建设选址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之间、中方与西方之间的角力与博弈;工业建筑的形式风格与功能布局从中体西化演变为全盘西化,最后发展到以功能为主的厂区格局,揭示了旧直隶地区在近代化过程中工业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的价值评估提供基础。工业遗产群是针对区域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型的保护理念,本文根据《下塔吉尔宪章》、《台北亚洲工业遗产宣言》、《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中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定标准,分析了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的价值定位,为天津工业遗产群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仲丹丹[6]2016年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之动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世界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到20世纪60年代即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一时期内的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与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的互动中实现的。在中国,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融合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在很短时间内成为部分先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显着特征之一的。文化产业园区作为这种融合的产物之一,成为非常具有活力与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而其中通过对工业遗存进行改造再利用的项目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那么,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在我国典型城市的发展概况是怎样的?文化产业的原初特性使其在空间集聚过程中对宏观地理和微观载体有何特殊要求?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变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进程、市场规律作为中国工业用地更新的基本构成对这种结合发展的模式有怎样的作用力?认真回答这叁个问题是研究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的基本前提。基于以上动机,本研究以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特性以及中国工业用地的更新特征为切入点,以我国8个代表性城市的具体项目为基本研究范围,结合对既有现状的理解建立全观的研究架构,从经济学的视角针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之动因进行析论,讨论这两种事物结合之基础、发展之根本推力,并试图创造一种解释上不致发生矛盾的、按不同保护再利用主体推动这种结合的不同过程对既有相关项目的分类,阐明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城市产业升级相结合的真正的、应然的内在动力及外在表现,进而为如何实现城市中心区存量土地盘活、产业结构调整与历史文化延续的整合,如何更好地从政策及发展策略上推进这一过程提供有限的理论参考。

周祥发[7]2007年在《脱硫喷枪及其耐火浇注料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本文针对重钢脱硫喷枪炉龄比较低,极大影响脱硫设备处理铁水能力和严重浪费耐火材料资源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和工业生产性的研究。首先实地考察了重钢现场脱硫喷枪的工作环境和损毁现象;进而设计了脱硫喷枪用浇注料的改良方案,研究了浇注料关键组分对其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其成分配比;针对改进前后的浇注料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了脱硫喷枪用浇注料损毁的原因以及高温使用性能提高的原因,并将改进后的耐火浇注料进行了工业性试用。借助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相图和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耐火材料进行了检测、研究和开发等工作,得到了以下结论:1.在添加Al2O3和SiO2微粉对浇注料的烧结性能和莫来石化的影响实验研究中发现,加入Al2O3和SiO2微粉均有利于试样的烧结。无定形态SiO2微粉的纯度越高,试样的莫来石生成量也越高。2.在添加尖晶石微粉改善耐火浇注料性能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平均粒径为1μm ,原料的烧结性显着提高。Al2O3/MgO比为75/25,粒径为1μm的尖晶石微粉应用于浇注料,耐渣渗透性将大幅度地提高。3.在添加446#钢纤维改善耐火浇注料性能的实验研究中发现,试样的韧性指数随钢纤维的含量增加而增大,当钢纤维的含量超过2%,钢纤维长度的不同对浇注料的韧性影响不同,35mm长的钢纤维比25mm长的钢纤维的效果要好;普通浇注料和低水泥的浇注料的抗冲击性都随钢纤维的含量增大而增大,其中影响效果较好的是低水泥的浇注料;446#钢纤维在浇注中的适宜用量为1%~1.5%。4.耐火浇注料经改良后,试样的抗热震性能有显着的提高。渣线部位试样的抗热震次数平均为52次,非渣线部位试样的抗热震次数平均为61次,而在改良前试样的抗热震次数平均仅为33次。抗热震稳定性不够好主要是因为试样中含有一些不稳定矿相,当其向稳定矿相转变时产生了比较大的体积变化,引起了组织应力,并且实际生产作业中使喷枪产生的温度梯度导致了热应力,二者的共同作用在其局部产生了很大的集中应力,致使裂纹萌生并扩展。5.耐火浇注料经改良后,抗渣侵蚀性能有显着的提高,试样平均侵蚀深度为1.11mm,侵蚀面积为189mm2 ;而在改良前的试样,平均侵蚀深度为2.83mm,侵蚀面积为260mm2。被侵蚀的主要原因是渣浸入了浇注料内部且和浇注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低熔点矿物CAS2(钙长石)、C2AS(铝方柱石)、KAS2(钾霞石)、KAS6(钾长石)等。这不仅增加了液相量,而且在这些反应中还伴随较大的体积效应,从而导致材料的熔蚀、剥落等损坏。6.通过试样的结瘤实验研究发现耐火材料表面生成了玻璃体物质。喷枪在喷吹时,枪头部分的铁水温度有很大地下降,于是脱硫粉剂和铁水的混合物就粘结在枪头,结瘤越结越紧,最后几乎堵住枪口,枪头在高压气体的推力下形成穿孔。按照对脱硫喷枪改良的成果,在重钢股份公司炼铁厂四高炉进行了试生产。喷枪改进后使用平均炉次由30次提高到50多次,使用时间由212.2min提高到498.6min。实现了脱硫生产中计划换枪,对提高脱硫设备处理铁水能力及降低生产成本有很大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蔡世洪[8]2005年在《成本控制与分析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举例的方式介绍了企业应用计算机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方法,简要介绍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主要功能。

于茂霞[9]2010年在《基于文脉传承的工业老厂搬迁新厂区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现代城市中,建国初期以及“叁线”建设时期建立的国有大中型老厂仍有相当数量的存在,并且仍然肩负着国家工业命脉的历史重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老厂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当初的老厂厂址多演变为城市的中心地带,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工业老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很多工业老厂实施搬迁工程,以期达到改善人居环境、调整城市结构、促进企业发展的叁重效果。工业企业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工业企业乃至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形象的展示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工业企业景观设计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很多企业的厂区景观仍然还停留在简单的厂区绿化的层面上,从而使得很多工业企业的景观设计缺乏自身的个性特点,不能从景观上体现出企业的文化特征及行业理念,更没有体现对企业历史文脉的传承;其次,一些企业因为没有进行整体景观规划,或者后期建设没有按照前期的规划全部实现,这样就使得建成的景观呈零星分散状态,缺乏统一布局等。工业老厂的搬迁为新厂区进行景观建设带来契机,为新景观的全面建设创造了充分的可能性。然而,今天的景观设计作品中的雷同现象越来越明显,企业景观也不例外。对于工业老厂来说,其深厚的历史文脉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通过对其加以巧妙的提炼和合理的应用,将可以为景观特色的塑造创造有利条件,打造出现代化的工业老厂景观。对历史文脉的充分挖掘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采取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历史文脉的传承为主线,对工业企业景观的概念和历史文脉的定义、特点、景观意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合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与景观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典型工业老厂进行历史文脉调研和新厂区景观建设情况实地调查,分析历史文脉在现代化工业老厂新厂区景观设计中的传承现状。进而对工业企业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传承手法进行具体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从传承主题、传承载体和传承手法叁方面对基于文脉传承的工业老厂新厂区景观设计研究做出总结,分析得出工业老厂新厂区景观设计中时间类、物类等文脉传承的五大类传承主题,叁类最常用的载体,即建、构筑物和植物、小品,以及相应的十二种传承手法。最后对重庆钢铁集团环保搬迁长寿新区景观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把总结出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对理论进行检验。以期总结出工业老厂新厂区景观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炼出较为完整的基于文脉传承的工业厂区景观设计理论体系和相关设计手法,以期为工业老厂新厂区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陈琢, 吕兵, 贾晓静, 刘航, 曾巧巧[10]2009年在《60年,国与钢》文中认为2009年9月21日7时20分,10名钢铁工人迈着整齐的步伐,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出现在莱钢炼钢厂东大门外的广场上。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国旗冉冉升起。2分7秒,和天安门广场上升国旗时国旗升到旗杆顶端的时间分秒不差。 9年来,这个

参考文献:

[1]. 重钢产业公司材料总厂决策支持系统[D]. 旷渝训. 重庆大学. 2003

[2]. 重钢高炉用铁沟预制件的研制与开发[C]. 王伟, 陈浩, 邱家富. 重庆金属学会钢铁年会学术论文专辑. 2002

[3]. 城市发展与遗存工业空间转型[D]. 周挺. 重庆大学. 2015

[4]. 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D]. 许东风. 重庆大学. 2012

[5]. 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研究[D]. 闫觅. 天津大学. 2015

[6].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之动因研究[D]. 仲丹丹. 天津大学. 2016

[7]. 脱硫喷枪及其耐火浇注料的研究与应用[D]. 周祥发. 重庆大学. 2007

[8]. 成本控制与分析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C]. 蔡世洪. 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5

[9]. 基于文脉传承的工业老厂搬迁新厂区景观设计研究[D]. 于茂霞. 西南大学. 2010

[10]. 60年,国与钢[N]. 陈琢, 吕兵, 贾晓静, 刘航, 曾巧巧. 中国冶金报. 2009

标签:;  ;  ;  ;  ;  ;  

重钢产业公司材料总厂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