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识别论文_邹禹,郑娇,张静,刘贤德,王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染色体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染色体,核型,核糖体,核苷酸,原位,荧光,埃塞俄比亚。

染色体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邹禹,郑娇,张静,刘贤德,王志勇[1](2018)在《鮸染色体的识别及核型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鮸(Miichthys miiuy)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针对鮸细胞遗传标记匮乏的问题,利用荧光染色、硝酸银染色(银染)、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分析了鮸的核型特征,发现鮸的核型含2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n=48t),鮸染色体经碘化丙啶(PI)染色后,荧光强度呈现特定的二维分布模式;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可转化为更直观的3D-光强度图,为鮸染色体的识别、配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18SrDNA和5SrDNA双色FISH结果显示,鮸的18SrDNA和5S rDNA均只有1对位点,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和2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银染显示鮸的核仁组织区域(NOR)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显示的暗带,均与18SrDNA位点的位置相同.鮸的端粒序列FISH信号分布于所有染色体的两端,未发现臂间端粒信号.综上,通过PI染色和图像分析软件解决了鮸染色体识别困难的问题,并使用FISH方法分析了鮸的核型特征,研究结果丰富了鮸的细胞遗传学标记,也为研究石首鱼类染色体进化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舒巧利,陈志,党江波,杨星,孙海艳[2](2017)在《染色体识别技术及其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染色体制备和识别技术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以期为园艺植物染色体结构与行为研究、系统演化分析、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分子辅助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武田[3](2017)在《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染色体识别和比较FISH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的重要作物。虽然二倍体栽培种富利亚薯(Solanum phureja,2n=24)DM已经完成测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马铃薯基因组研究。然而由于二代测序和组装的局限性,我们对串联重复序列在栽培马铃薯及其野生近缘种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以及丰度等信息不完全清楚。此外,现代细胞生物学染色体精确识别技术已广泛在多物种中建立,相对其他作物,该技术在栽培二倍体马铃薯及其野生近缘种中还未建立。本文利用12个来自S.tuberosum已知连锁群的BAC克隆,结合rDNA重复序列(5SrDNA 和 45SrDNA)、着丝粒重复序列(St18、St49、St57 和 St3-294)和亚端粒重复序列(CL14和CL34)作为探针,与DM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了这些重复序列在不同染色体连锁群上的分布、位置和信号强度。建立了二倍体马铃薯DM染色体识别图和遗传连锁图的联系。结合以上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选取一个着丝粒重复序列(St3-238)、两个rDNA重复序列(5SrDNA和45SrDNA)以及两个亚端粒重复序列(CL14和CL34)作为探针并进行多色荧光标记,在DM有丝分裂中期同一分裂相上进行两次连续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让二倍体DM的每一条染色体都带上不同的信号,达到精确识别DM的不同染色体的目的。建立了二倍体马铃薯一次性染色体辨认技术。此外,将已建立的DM染色体识别体系,推广到其他几个二倍体野生近缘种全套染色体辨认工作和比较FISH的分析中;发现重复序列St49在多个野生种中都有信号,证明它较为保守,在进化中未发生大的变化;亚端粒重复序列CL14和CL34在几个野生种中分布、强弱变化很大,说明在进化中发生了缺失或重组。本研究对增进二倍体马铃薯DM及其野生近缘种基因组的结构的了解有意义,对推动马铃薯现代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有贡献。该马铃薯染色体识别技术的建立将成为马铃薯染色体工程、多倍体进化和细胞遗传等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6-05)

侯莉莉[4](2017)在《Oligopainting在水稻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色体涂染技术即将整条染色体、某条染色体臂(长臂或短臂)或者染色体某个片段的DNA制备成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将探针杂交到染色体上,从而分析和研究染色体的重组、畸变和同源基因。本研究中,我们以水稻为供试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了日本晴第9号染色体上25000个的寡核苷酸构建成文库,并将其标记为寡核苷酸探针(oligoprobe)。通过FISH方法,观察了日本晴、Chr11L·9L易位系、2个涉及第9号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材料以及基因组为AAC的异源叁倍体材料中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九号染色体,揭示了 oligopainting在水稻中的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了能够覆盖于日本晴第9号染色体0-23Mb的寡核苷酸文库,包含25000个寡核苷酸,每个寡核苷酸包含45个碱基,然后经过乳化PCR扩增、转录、反转录等步骤标记为第9号染色体寡核苷酸探针(oligo-chr9)。2、oligo-chr9能够清晰准确地与日本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的第9号染色体杂交,并且能够追踪第9号染色体在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该寡核苷酸探针可以应用于水稻细胞学的相关研究。3、在本研究中,运用oligo-chr9对一个已知的Chr11L · 9L易位系进行验证,探究基于寡核苷酸探针的涂染技术在染色体结构变异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在该易位系中,oligo-chr9探针能够分别与两对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进行特异杂交,并且结合CentO探针和5SrDNA探针,说明第9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发生不均等断裂,11号染色体在5SrDNA区域发生断裂,形成了两对新染色体,Chr11L·9L和Chr9S·11S,验证了之前的研究结果,同时说明该oligo-chr9探针可以应用于籼稻品种。4、利用oligo-chr9探针对本实验室若干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水稻材料进行鉴定,最终鉴定出有两个与第9号染色体有关的非整倍体材料,Y6077和Y6089。两者均呈第9号染色体增多的现象。其中Y6077为增加1条小染色体,由2个第9号染色体短臂所组成的等臂染色体,但其中一个短臂末端的45SrDNA区域缺失。Y6089增加了 4条染色体,其中两条为第9号染色体短臂形成的等臂染色体,但这2条染色体的着丝粒片段大小不一。5、在基因组为AAC的异源叁倍体材料中,我们运用oligo-chr9探针与该材料的根尖细胞染色体做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第9号染色体在A组和C组中具有同源性,是相对保守的。运用oligo-chr9探针追踪该材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9号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发现在异源叁倍体AAC的偶线期细胞中,A组的2条第9号染色体和C组的1条第9号染色体有两种配对形式:一是3条染色体都参与配对,形成类似叁价体的结构,但是在粗线期、双线期以及终变期细胞中均未观察到这3条染色体形成的叁价体;二是3条染色体中,A组的两条第9号染色配对,而C组的该染色体不参与配对,呈单价体。A组的2条9号染色体分离在后期I分离,C组第9号染色体呈单价体。(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6-01)

郑娇,曹款,杨安冉,张静,王志勇[5](2016)在《黄姑鱼染色体识别与重复序列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然而,由于细胞遗传标记匮乏,黄姑鱼染色体仍然难以辨识。为了提高黄姑鱼染色体的配对识别水平,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吉姆萨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分析了黄姑鱼染色体的特征。以总DNA为探针进行基因组DNA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从而获得黄姑鱼染色体图谱,可使每对染色体呈现特定的荧光信号。依据GISH荧光信号分布模式,可以辨识黄姑鱼的24对染色体。18S r DNA FISH结果显示,18S r DNA只有一对信号,分布于1号染色体臂间,并与吉姆萨染色呈现的次缢痕、DAPI阴性带和DPI染色高亮区域同位。5S r DNA有一强一弱两对信号,信号强的一对分布于1号染色体着丝粒端,信号弱的一对分布于4号染色体的远端。端粒信号在所有染色体的端部显示,但个别染色体一端信号微弱。本研究结果丰富了黄姑鱼的细胞遗传标记,为解决黄姑鱼染色体辨识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石首鱼科染色体进化提供了资料。(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解蓓[6](2016)在《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全套染色体精确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2n=4x=34)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 2n=4x=36)是芸薹属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相对于芸薹属其他重要成员,如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等,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的全套染色体精确识别体系还没有建立。本文利用rDNA重复序列(5S rDNA和45S rDNA)、着丝粒重复序列(CentBrl和CentBr2)、亚端粒重复序列pBrSTR以及B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pBNBH35作为探针,通过两次连续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使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的每一条染色体分别呈现出不同的信号特征,了解了这些重复序列在基因组各染色体上的组成和分布,精确地识别了两物种的所有染色体。同时,对四个不同地域来源的埃塞俄比亚芥进行了核型比较,发现这些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上的组成和分布相对保守,四个不同地域来源的埃芥染色体核型基本一致。此外,利用8个来自B. rapa(2n=2x=20,AA)已知连锁群的BAC克隆,结合我们建立的染色体识别和BAC-FISH技术,发现来源于A基因组的BAC克隆可以在埃塞俄比亚芥的B和C基因组上产生杂交信号。从而找到了B和C基因组来源的部分同源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识别图和遗传连锁图的联系。最后,利用建立的染色体识别体系,观察了埃塞俄比亚芥花粉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发现减数分裂终变期大多数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也有少数部分同源染色体形成叁价体、四价体、多价体。(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4-15)

吕巍,王树玉[7](2015)在《应用染色体自动分析系统加强对技术人员染色体识别能力的培训》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色体是高度螺旋化的DNA蛋白质纤维,是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结构紧密盘绕折迭的结果,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人类正常体细胞染色体共有46条,23对,分为1-22对为常染色体,第23对为性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周期中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一般在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最为典型,容易辨认,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显带染色技术进行观察区分。染色体发生任何数目和结构的异常,甚至是微小的改(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杨大祥,程劼,许也,张一语[8](2014)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及染色体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唾腺染色体的制备与分析是果蝇细胞遗传研究的基本实验技术,也是非常流行的遗传学教学实验。国内绝大多数的实验教材介绍了这个实验的操作方法,但对于如何辨别染色体各条臂,并进而识别具体的带纹均未予以介绍。笔者详细介绍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及拍摄、数码照片拼接方法;并着重介绍如何根据各条臂端粒端的形态特征,以及利用Lefevre的唾腺染色体照片图谱中指示的蓬突(puff)、缢缩及带纹组合特征识别染色体臂的方法,供研究和实验教学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艳阳,崔承齐,梅鸿献,武轲,郑永战[9](2013)在《非变性原位杂交技术在芝麻染色体识别上的探索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和确定芝麻ND-FISH最优试验条件,并对其在芝麻染色体识别中的可行性进行探索。【方法】以寡聚核苷酸(AC)8为探针,研究不同洗脱强度、酶解时间和杂交时间对ND-FISH的影响,确定芝麻ND-FISH最优试验方案。【结果】芝麻ND-FISH最优方案:制片在浓度100μg·mL-1RNase A酶解1h,探针浓度6μL(20 ng·μL-1),杂交4 h,4×SSC/0.2%Tween 20溶液洗脱10 min;18条染色体存在(AC)8杂交信号,其中,14条染色体上存在较强杂交信号,4条染色体上有较弱杂交信号,结合染色体长度及臂比,18条染色体可有效识别。【结论】利用ND-FISH技术、以(AC)8为探针成功识别栽培芝麻的18条染色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7期)

刘文进,王留强,王玉成[10](2013)在《白花柽柳微小染色体维系蛋白3(TaMCM3)特异性识别W-box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蛋白,参与多种生命活动。通过对已克隆得到的一个柽柳eIF5A基因(TaeIF5A1)启动子分析发现,其-622~-627 bp区域存在W-box"CTGACT"元件,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柽柳cDNA文库获得一个能够识别W-box的微小染色体维系蛋白3(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3,MCM3),命名为TaMCM3。进一步利用酵母单杂交验证发现,将W-box的核心序列"TGAC"中的"A"突变成"G"或者将"G"突变成"A",TaMCM则不能识别这些序列,说明TaMCM3对W-box的识别具有特异性。TaMCM能够结合含有W-box元件的TaeIF5A1启动子片段,但当W-box序列突变后则不能识别,说明TaMCM是通过与W-box相结合来与TaeIF5A1启动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TaMCM能够特异性地识别W-box,并可能具有转录因子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染色体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染色体制备和识别技术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以期为园艺植物染色体结构与行为研究、系统演化分析、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分子辅助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染色体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邹禹,郑娇,张静,刘贤德,王志勇.鮸染色体的识别及核型特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舒巧利,陈志,党江波,杨星,孙海艳.染色体识别技术及其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进展[J].园艺学报.2017

[3].武田.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染色体识别和比较FISH的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7

[4].侯莉莉.Oligopainting在水稻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7

[5].郑娇,曹款,杨安冉,张静,王志勇.黄姑鱼染色体识别与重复序列定位[J].水产学报.2016

[6].解蓓.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全套染色体精确识别[D].内蒙古大学.2016

[7].吕巍,王树玉.应用染色体自动分析系统加强对技术人员染色体识别能力的培训[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

[8].杨大祥,程劼,许也,张一语.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及染色体识别[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

[9].刘艳阳,崔承齐,梅鸿献,武轲,郑永战.非变性原位杂交技术在芝麻染色体识别上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3

[10].刘文进,王留强,王玉成.白花柽柳微小染色体维系蛋白3(TaMCM3)特异性识别W-box元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人类睾丸和睾丸癌中预测到的转录体在...1.普通小麦中国春(CS)染色体的FI...染色体原始图像FISH技术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染色体组型模式图6.顶芒山羊草亲本的FISH模式图...

标签:;  ;  ;  ;  ;  ;  ;  

染色体识别论文_邹禹,郑娇,张静,刘贤德,王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