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面,厚度,混凝土,沥青,性能,拉拔,力学性能。
界面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孙炜[1](2019)在《沥青膜厚度对沥青-集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道路的发展和研究中,沥青道路凭借其自身的特点成为现代交通道路的主要结构形式。道路交通流量的迅速增长和重载车辆数的不断增加,在车轮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产生剪切变形,最终形成车辙、拥包、等病害,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会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沥青混合料的界面相结构十分复杂,沥青道路病害往往是从界面相萌生发展的。沥青-集料界面中沥青是以沥青膜的形式存在的,沥青膜的厚度对界面相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分析沥青膜厚度对沥青-集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了解沥青-集料界面失效机理,减少沥青路面损伤、提升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对道路研究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首先,本文自行设计了集料-沥青-集料型试件及相关制备工具,采用控制试件成型荷载的方式制备不同沥青膜厚度的试件。通过电镜试验测量出试件沥青膜厚度,获得成型荷载与沥青膜厚度的数量关系,为后面研究打下基础。其次,本文采用了剪切试验的方式,对不同沥青膜厚度的试件实施剪切试验。试验获得两种不同类型的应力-位移曲线,分别是单波峰曲线和双波峰曲线。本文以峰值位置为标准,将应力位移曲线分为四种类型:SPC-1、SPC-2、SPC-3、DPC。采用高斯函数,构建四种应力-位移曲线的模型,模拟试验现象。SPC-1反映了沥青-集料界面失效过程中是以粘附失效为主;SPC-2曲线反映了沥青-集料界面失效过程中是以黏聚失效为主;SPC-3和DPC曲线反映了沥青-集料界面失效过程中是粘附和黏聚的混合失效,且粘附应力和黏聚应力的应力峰值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应力-位移曲线表现类型(SPC-3型曲线或DPC型曲线)。试验得到了不同沥青膜厚度的试件在剪切试验下获得各种类型应力曲线的概率,以及试件沥青膜厚度对各类曲线参数的影响。分析界面相中结构沥青和自由沥青相对比例,研究沥青-集料界面相的失效机制。依据滑移理论分析DPC型曲线出现原因。滑移现象和滑移距离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且出滑移现象出现概率的影响因素为沥青膜的厚度、结构沥青和自由沥青的粘度。最后,进一步从断裂能角度分析沥青膜厚度对沥青-集料界面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沥青膜厚度增加,单波峰的达到峰值的位置后移,单波峰的应力峰值呈下降趋势。双波峰出现的概率随着沥青膜厚度的增加而变化。沥青膜厚为小于23μm或大于219μm,出现双波峰曲线的概率为0。沥青膜厚在34μm-129μm区间时,双波峰曲线现象有概率出现。沥青膜厚度为83μm时,双波峰出现的概率最大。沥青膜厚度决定了沥青膜中自由沥青与结构沥青的占比。自由沥青占比决定了沥青-集料界面相的失效机制,而四种类型应力-位移曲线的出现,正是由于不同沥青膜厚度的界面失效机制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沥青膜厚的沥青-集料界面,在受到剪切荷载作用时,界面失效过程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能量消耗比较分散,失效位移较大。沥青膜薄的沥青-集料界面,在受到剪切荷载作用过程中,会在界面失效前期的一个较短的位移区间消耗较多的能量。(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冯健,侯国亭,刘献甫,张陆定,张晓飞[2](2018)在《爆炸焊接大厚度BFe10-1-1/钢复合板复合界面缺陷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炸焊接大厚度BFe10-1-1/钢复合板时,复合界面容易产生小面积的界面熔化缺陷。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这类缺陷产生的机理加以研究,提出了引起此类缺陷的机理是由于残留于界面内的绝热压缩空气引起的,通过修正爆炸焊接参数,消除了此类缺陷,提高了大厚度BFe10-1-1/钢复合板的爆炸焊接成品率。(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曾浩,唐朝生,刘昌黎,林銮,王东伟[3](2019)在《控制厚度条件下土体干缩开裂的界面摩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厚度和界面粗糙度对土体干缩开裂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土体在不同厚度和界面粗糙度条件下的干缩开裂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干燥试验。试验中共配置了9组初始饱和的泥浆样,分别设置3种不同的土体厚度和3种不同的界面粗糙度,并在恒温30℃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实时记录试样含水率变化及表面裂隙的演化过程,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裂隙网络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不同厚度和不同界面粗糙度条件下土体龟裂的动态发展过程及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①界面粗糙度越大,龟裂发育速度越快,然而土体厚度越大,龟裂发育速度越慢,且土体整体收缩效应越明显;②界面粗糙度越大,龟裂发育程度越高,然而增加土体厚度可以削弱界面粗糙度对龟裂发育过程的影响;③土体厚度和界面粗糙度都对土体开裂时的临界含水率有重要影响,且两者对龟裂发育过程的影响具有耦合作用关系。最后,结合土体干燥收缩特性,探讨了上述两种因素对龟裂的影响机理。(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慧建,郭庆勇,陈磊,毛继泽[4](2018)在《胶层厚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混凝土界面性能是分析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的基础。其中,胶层厚度是影响界面本构关系的关键因素,需要深入而有效的研究。通过运用有限元程序,针对界面本构模型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胶层厚度对FRP-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胶层厚度对FRP-混凝土界面极限承载力、界面本构模型3个重要参数和有效粘结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界面极限承载力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先增后降,在胶层厚度为2 mm时达到最大,界面的剪切刚度和最大剪应力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粘结长度和界面破坏能则随之增大。(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郑光虎,李月常,付翔,侯宇辉,吴启霞[5](2018)在《绝热层厚度对绝热层/衬层/推进剂界面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了不同厚度绝热层的热失重率,制作了绝热层/衬层/推进剂矩形扯离试件,研究绝热层厚度对绝热层/衬层/推进剂界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绝热层厚度在5 mm以内采用常规硫化工艺,就可以满足装药固化要求,推进剂界面附近不会产生气孔或裂纹;绝热层厚度超过5 mm,绝热层越厚,惰性小分子物质越难以逸出,则在推进剂固化过程中将会导致界面附近推进剂产生大量气孔或者裂纹。(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马第江,吴亚玲,余进[6](2018)在《胶层厚度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砼梁界面剪应力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9片砼梁进行预应力碳纤维板放张试验,分析了预应力放张后碳纤维板应变及界面剪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胶层厚度对碳纤维板放张后的板端界面剪应力大小有显着影响,界面剪应力随胶层厚度增加而减小,胶层厚度为4mm时界面剪应力达到最小值;厚度超过4mm时,界面剪应力随胶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8年01期)
赵慧建[7](2018)在《胶层厚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进一步提高,一些既有的建筑物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安全使用要求,故须对其进行加固。目前被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常用方法有外包钢法、增大截面法、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法。随着CFRP生产技术的成熟,CFRP加固法被广泛地应用。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对CFRP加固混凝土效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故本文围绕胶层厚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现有的界面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和界面本构模型进行了修正。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单剪试验:本文利用32个单剪试件来考察胶层厚度分别与粘结长度、混凝土强度、CFRP板宽度和厚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共同影响。(2)模型拟合:基于现有的极限承载力模型和界面本构模型,结合本文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基于胶层厚度的极限承载力和界面本构模型。(3)有限元模拟:在CFRP板单元和混凝土单元之间引入专门的界面单元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应变值分布情况进行有限元模拟,进而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界面极限承载力均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当CFRP板的厚度增加到一定值时,胶层厚度对界面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界面极限承载力随着CFRP板厚度的增加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胶层厚度不同时,CFRP板厚度的变化,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不同。在CFRP板宽度方向上,CFRP板与混凝土粘结的边缘区域存在一个应力过渡区。在这个过渡区中,界面的粘结应力小于其中心区域。而这个区域的宽度与CFRP板的厚度和弹性模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胶层厚度和性能的有关。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使得界面极限承载力提高,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使得试件的破坏形式由混凝土的开裂破坏向着胶层破坏转移。结果表明采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准确的模拟出CFRP-混凝土试件的结构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1-08)
张亚芳,高照,刘浩,何娟[8](2017)在《界面厚度对双丝拉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叁维状态下界面、钢丝和混凝土基体叁相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介观非均匀分布,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双丝拉拔混凝土叁维模型,研究了界面厚度对双丝拉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界面的作用机理,获得试件声发射演化过程图和声发射-位移-荷载曲线,得到峰值荷载、韧性和声发射耗散总能量随界面厚度变化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界面越厚,界面传递应力的能力越强,平均界面剪切强度越大,双丝发生脱黏的时间也越晚.此外,适当增加界面的厚度有利于提高双丝试件的拉拔强度和韧性.(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7年05期)
任学堂[9](2017)在《界面厚度及面积调控对Diamond-Cr/Cu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Diamond-Cr/Cu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界面厚度、界面面积对Diamond-Cr/Cu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在实验方面,首先利用盐浴镀的方法对金刚石表面进行镀Cr处理,再结合无压熔渗技术制备出不同界面厚度、不同界面面积的Diamond-Cr/Cu复合材料。通过增重法计算出界面厚度与镀覆温度之间的关系,采用SEM、EDS、XRD等手段对金刚石镀层及Diamond-Cr/Cu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界面成份进行表征,最后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热导仪测试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热导率;数值模拟方面是通过研究界面厚度及界面面积对复合材料热导性能的影响,最后再根据实验测试结果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盐浴镀Cr研究表明,对相同粒径金刚石颗粒进行表面镀覆时,可通过改变盐浴镀温度(750℃~900℃)获得0.376~1.388μm的可控镀层;而对不同粒径金刚石颗粒进行850℃保温1h进行镀覆时,可获得趋近于1.211μm的界面镀层。金刚石表面镀覆效果较好,镀层结构由内到外可简述为:金刚石-CrxCy-Cr单质层。无压熔渗制备出的Diamond-Cr/Cu复合材料研究表明,通过相同金刚石粒径制备出的复合材料,提高盐浴镀温度调控镀层厚度能使金刚石与铜基体润湿性得到改善,随镀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能力增强,复合材料内部穿晶断裂率增大,界面处的裂纹、孔洞等缺陷不断减少,组织更加致密。对于不同刚石粒径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当金刚石颗粒目数为230~270目时,复合材料由于界面结合较差而出现开裂现象,金刚石界面处的断裂方式以沿晶断裂为主,随金刚石粒径的增大,金刚石界面处的断裂方式向穿晶断裂转变,且穿晶断裂率不断增大。界面处EDS扫描显示Cr元素在近金刚石端界面处富集并生成Cr3C2及少量的Cr7C3,复合材料在界面处实现了金刚石-镀层-铜的连续过渡。Diamond-Cr/Cu复合材料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盐浴镀Cr温度由750℃提升到900℃,镀层的不断完整使得复合材料的致密度不断提高,由93.8%提升至96.0%;而热导率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镀覆温度为80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最高,可达455 W/(m·K);不同粒径的Diamond-Cr/Cu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金刚石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界面处形成的缺陷在不断减少,复合材料的致密度不断提高,由89.7%提升至96.1%;而热导率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当金刚石粒径由230~270目增至80~100目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将由201 W/(m·K)升至402W/(m·K)。ANSYS模拟结果表明,随镀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热导率呈下降趋势,当镀层厚度由0.376μm增至1.388μm,复合材料热导率由652W/(m·K)降至440W/(m·K);当镀层一定时,金刚石颗粒大小由165μm降至52.5μm,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由526W/(m·K)降至326W/(m·K)。通过模拟与实验值对比可知,模拟值与实验值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但模拟值要高于实验值,这说明Diamond-Cr/Cu复合材料的热导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对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进一步优化,以期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7-06-01)
吴萍[10](2017)在《界面相厚度不同混凝土准静态、动态力学性能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凭借原材料来源普遍、品质要求低、价格廉价、具有良好耐久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准静态荷载和动荷载下力学性能是有效评估混凝土结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了解混凝土在准静态、动载荷作用下力学性能及破坏过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混凝土看作由粗骨料、界面相(ITZ)和水泥砂浆组成叁相复合材料,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利用ANSYS/LS-DYNA软件构建二维平面模型,对混凝土准静态、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YS-2000微机伺服岩石叁轴材料试验机和Φ74mm直锥变截面SHPB试验装置对混凝土、水泥砂浆材料进行准静态单轴压缩和动态冲击破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在准静态下应力-应变曲线由4个不同阶段组成;②随着冲击速度增大,混凝上、水泥砂浆峰值应力在不断增大,因此混凝土和水泥砂浆是率敏感材料。(2)借助ANSYS中的APDL语言,编写含界面相圆形粗骨料二维混凝上随机分布程序。根据富勒级配曲线和瓦拉文平面转化公式,建立二维随机骨料模型,对混凝土试件尺寸、界面相厚度、体积百分比和粒径大小及分布不同混凝土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1)混凝土准静态压缩数值模拟表明:①与普通混凝土一样,含界面相混凝土具有明显尺寸效应;②控制界面相厚度和粗骨料粒径一定,当体积百分比为40%时呈现最大值;③粗骨料最小粒径为5mm时,控制界面相厚度、体积百分比一定粗骨料最大粒径持续增加,混凝土粒径增大到20mm时抗压强度出现最值;④控制圆形粗骨料粒径范围、体积百分比、试件尺寸不变,界面相厚度持续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表现出下降趋势。2)混凝土动态冲击破坏数值模拟表明:①控制界面相厚度、体积百分比和粗骨料最小粒径一定,随着最大粒径增大,混凝土承载能力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②控制粗骨料粒径大小、界面相厚度和试件尺寸一定,粗骨料体积百分比持续增加,混凝土承载能力趋势图为先上升后下降;③控制粗骨料粒径大小、体积百分比和界面相厚度一定,随试件尺寸的增大,混凝土承载能力持续下降趋势,表现出明显尺寸效应;④控制试件尺寸、体积百分比和粒径大小一定,随着界面相厚度持续增加,混凝土承载能力表现出不断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7-05-01)
界面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爆炸焊接大厚度BFe10-1-1/钢复合板时,复合界面容易产生小面积的界面熔化缺陷。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这类缺陷产生的机理加以研究,提出了引起此类缺陷的机理是由于残留于界面内的绝热压缩空气引起的,通过修正爆炸焊接参数,消除了此类缺陷,提高了大厚度BFe10-1-1/钢复合板的爆炸焊接成品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孙炜.沥青膜厚度对沥青-集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9
[2].冯健,侯国亭,刘献甫,张陆定,张晓飞.爆炸焊接大厚度BFe10-1-1/钢复合板复合界面缺陷形成机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
[3].曾浩,唐朝生,刘昌黎,林銮,王东伟.控制厚度条件下土体干缩开裂的界面摩擦效应[J].岩土工程学报.2019
[4].赵慧建,郭庆勇,陈磊,毛继泽.胶层厚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J].应用科技.2018
[5].郑光虎,李月常,付翔,侯宇辉,吴启霞.绝热层厚度对绝热层/衬层/推进剂界面的影响研究[J].广东化工.2018
[6].马第江,吴亚玲,余进.胶层厚度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砼梁界面剪应力影响试验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8
[7].赵慧建.胶层厚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8].张亚芳,高照,刘浩,何娟.界面厚度对双丝拉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
[9].任学堂.界面厚度及面积调控对Diamond-Cr/Cu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D].南昌航空大学.2017
[10].吴萍.界面相厚度不同混凝土准静态、动态力学性能数值模拟[D].宁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