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数能一体化传输技术研究

磁共振数能一体化传输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数能一体化(SWIPT)技术是无线传能和无线通信紧密结合的产物。因为信息和能量可以同步传输,所以发射端和接收端不需要独立的能量收发和信号调制解调设备,设备复杂度因此大大降低。本文以人体植入式器官为应用场景,研究数能一体化的原理,方案设计,速率-能量边界(R-P边界),并最终搭建实物系统进行验证。本文首先研究无线传能的3种技术方案的优缺点,确定磁共振式为无线传能的技术方案,然后利用耦合模理论研究了磁共振无线传能的基本条件,并从原理上解释了频率分裂现象。其次,通过互感理论分析了串-串(SS),串-并(SP),并-串(PS),并-并(PP)这四种无线电力传输电路结构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增益这三个指标,最终选择了SP结构作为无线传能的电路结构,并确定具体的电路参数。再次,结合无线传能的频率分裂确定2FSK为通信的调制方案,提出基于2FSK的数能一体化传输模型,然后对此模型分别推导了接收能量和信道容量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功率分配方案实现数能一体化,得到了能量和信息的边界,该边界为系统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最大边界。最后依据仿真得到的电路结构和电路参数,建立了实际系统。对于无线传能,分谐振状态和非谐振状态进行实验,得到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无线传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的正确性。对于无线通信,通过实验得到信道容量和误信率。最终系统的能量速率点落在R-P边界限制的范围内,验证了R-P边界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数能一体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数能一体化建模
  •   2.1 无线传能方案设计
  •     2.1.1 电磁感应式无线传能原理
  •     2.1.2 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
  •     2.1.3 微波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
  •     2.1.4 三种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优缺点
  •   2.2 基于耦合模理论的无线电能传输模型
  •     2.2.1 耦合模基本原理
  •     2.2.2 强耦合与弱耦合
  •     2.2.3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模型
  •     2.2.4 无损振荡系统耦合模方程
  •     2.2.5 有损振荡系统耦合模方程
  •   2.3 基于互感理论的磁共振无线传能系统模型
  •   2.4 无线通信调制方案设计
  •   2.5 数能一体化模型建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能一体化系统仿真和R-P边界推导
  •   3.1 无线传能电路结构和无线通信频率点分析
  •   3.2 能量收集边界P
  •   3.3 信息解调速率边界R
  •   3.4 动态能量分配DPS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能一体化系统设计
  •   4.1 发射端电路设计
  •     4.1.1 2FSK调制信号源设计
  •     4.1.2 加法器和低通滤波器设计
  •     4.1.3 发射端谐振电路设计
  •   4.2 接收端电路设计
  •     4.2.1 2FSK信号解调电路设计
  •     4.2.2 能量收集电路的设计
  •   4.3 实验结果和数据
  •     4.3.1 无线传能谐振状态
  •     4.3.2 无线传能非谐振状态
  •     4.3.3 无线通信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5.3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森森

    导师: 李志强

    关键词: 数能一体化,耦合模理论,互感理论,边界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电信技术

    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分类号: TN92;O482.531

    总页数: 87

    文件大小: 3892K

    下载量: 44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微环波导互耦合系统的耦合模理论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2].长周期光纤光栅传输谱特性研究[J]. 激光杂志 2014(09)
    • [3].基于耦合模理论的P矩阵模型[J]. 安康学院学报 2008(02)
    • [4].RLC耦合回路的另一种描述[J]. 大学物理 2019(06)
    • [5].开口狭缝调制的耦合微腔中表面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特性[J]. 物理学报 2020(13)
    • [6].基于耦合模理论的强阻带抑制带通滤波器设计[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01)
    • [7].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计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 光子学报 2012(07)
    • [8].基于耦合模理论的磁耦合谐振无线传输分析[J]. 电力电子技术 2015(10)
    • [9].积分法求解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11(05)
    • [10].等离基元诱导透明的等效模型分析[J]. 红河学院学报 2014(02)
    • [11].长周期光纤光栅包层参数对透射谱影响的数值分析[J]. 河西学院学报 2008(05)
    • [12].电磁机械同步共振无接触传能与转换方法研究[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4(09)
    • [13].长周期光纤光栅耦合模理论分析[J]. 应用光学 2008(06)
    • [14].一种垂直耦合型光探测器的设计方法[J]. 半导体光电 2010(03)
    • [15].基于能量流理论的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分析与验证[J]. 电工技术学报 2019(20)
    • [16].相移对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传输特性的影响[J]. 激光与红外 2011(10)
    • [17].一种新型的模式复用器[J]. 光学仪器 2016(05)
    • [18].光纤耦合器对光纤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影响[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8(01)
    • [19].长周期光纤光栅结构参数与透射谱关系的仿真研究[J]. 应用光学 2010(04)
    • [20].机械写制长周期光纤光栅理论与实验研究[J]. 光通信研究 2009(01)
    • [21].多电极定向耦合型电光开关的特性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04)
    • [22].膜层参数对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灵敏度的影响[J]. 半导体光电 2019(06)
    • [23].包层折射率均匀调制LPFG光谱特性研究[J]. 激光杂志 2015(02)
    • [24].光子晶体光纤长周期光栅栅区塌陷程度的理论研究[J]. 光子学报 2015(08)
    • [25].高阶模滤除法抑制蓝宝石光纤光栅反射谱带宽[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2(11)
    • [26].线性啁啾光纤光栅的反射偏振相关损耗特性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1(02)
    • [27].声表面波器件的反射特性及性能[J]. 传感技术学报 2017(12)
    • [28].磁耦合谐振系统中的两种模型对比探究[J]. 电工技术学报 2013(S2)
    • [29].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反射偏振相关损耗特性[J]. 光学学报 2011(03)
    • [30].声表面波单电子输运器件频率响应特性的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标签:;  ;  ;  ;  

    磁共振数能一体化传输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