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面积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桂玲,张怀强,王洪生,孙印臣,赵佩林,王志明,孟文博[1](2020)在《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治疗方案,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CT扫描和MRI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根据不同病情将儿童外伤性脑梗死进行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给予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运动康复治疗;局灶型脑梗死、混合型脑梗死患儿除应用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外,还应用小剂量脱水剂和小剂量激素,并随病情演变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面积脑梗死的患儿,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结果及恢复情况。结果 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中,恢复良好35例(83.3%),中残4例(9.5%),重残2例(4.8%),死亡1例(2.4%),无植物生存。腔隙性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100%,局灶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2.5%,混合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0%,大面积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50%。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韩静霆[2](2020)在《大面积脑梗死与大面积脑出血危险因素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大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将其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共同和不同的危险因素。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卒中中心随机选择自2016年9月到2019年9月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非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各100例,共400例。大面积脑梗死组(脑梗死观察组)的分组标准是根据Adama分型法中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梗死灶直径≥3 cm,累计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符合以上标准的纳入大面积脑梗死组,而不符合以上其中一个标准的归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中(脑梗死对照组)。脑出血量的计算则通过脑出血患者血肿层面中,面积最大的层面,收集该层的长直径、宽直径,以及血肿层数、每一层的厚度,最后利用多田公式,算出血肿体积V=1/2×长直径×宽直径×层数×每层厚度,其中大面积脑出血组(脑出血观察组)的分组标准是血肿体积≥30ml,血肿体积<30ml的列为非大面积脑出血组(脑出血对照组)。资料收集:主要收集一般资料信息、实验室检验数据、影像学资料数据。一般信息主要是收集患者相关的病史的一些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病史,以及吸烟史、饮酒史、个人史、家族史、其他既往史及查体情况等信息。实验室检验数据收集有:中性粒细胞值,淋巴细胞值,血糖,血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mer,DD),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筛查结果,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pecific protein of nervus centralis,S100-β蛋白)等指标。其中将中性粒细胞数为分子,淋巴细胞数为分母,两者进行相除便可以得出来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这也是本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影像学指标:主要收集患者的入院后24h内头颅CT、头颅MRI等影像学结果,根据影像学结果,评估是否达到入组标准,以及应该纳入的组。收集以上资料后,将脑梗死观察组和脑梗死对照组统称为脑梗死组,而将脑出血观察组和脑出血对照组统称为脑出血组,然后将脑梗死组中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比较,而脑出血组中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也是同样的步骤。主要利用SPSS软件将以上一般信息数据和实验室检验数据进行比较。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数据缺失的因素(P<0.05)收集起来,然后再对以上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分析,最后得出两者的独立相关因素,最后将其对比,发现两者独立或者非独立危险因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果:1、非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大面积脑梗死组在NLR(Z=-6.978,P=0.000)、DD(Z=-6.116,P=0.000)、血糖(Z=-2.029,P=0.042)、Hcy(Z=-5.328,P=0.000)、Lp(a)(Z=-5.135,P=0.000)、TG(Z=-2.929,P=0.003)和房颤史(X2=6.105,P=0.013)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均<0.05,其中仅TG在大面积脑梗死组的水平低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的水平,将以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数据缺失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有意义的指标有NLR(OR=1.270,95%CI=1.126-1.434)、Hcy(OR=1.069,95%CI=1.016-1.124)、Lp(a)(OR=1.003,95%CI=1.001-1.005),并且NLR、Hcy、Lp(a)越高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大面积脑梗死。2、非大面积脑出血组和大面积脑出血组在年龄(t=-3.052,P=0.003)、NLR(Z=-5.955,P=0.000)、DD(Z=-4.562,P=0.000)、血糖(Z=-6.166,P=0.000)、SBP(Z=-3.128,P=0.002)、高血压病史(X2=6.047,p=0.014)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均<0.05,再将以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数据缺失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有意义的指标有年龄(OR=1.034,95%CI=1.006-1.064)、NLR(OR=1.179,95%CI=1.091-1.275)和血糖(OR=1.581,95%CI=1.262-1.980)。并且年龄、比值和血糖越高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大面积脑出血。结论:1、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NLR、DD、血糖、Hcy、Lp(a)、房颤史;其中NLR、Hcy、Lp(a)是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大面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年龄、NLR、DD、血糖、SBP、高血压病史;其中年龄、NLR、血糖是大面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将大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出血的共同危险因素有:NLR、DD、血糖,但其中仅NLR是两者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
张克加[3](2020)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及脑电图改变》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根据脑电图表现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恢复中的评估价值。由于部分临床表现的相似性,临床工作中偶有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误诊为脑梗死患者,或脑梗死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发生漏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脑梗死在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异常程度上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需要临床工作中加以鉴别,以防漏诊或误诊。本文着重分析脑梗死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与未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在脑电图(Electr oencephalogram、EEG)背景及慢波变化上有无显着差异。方法:1.本文观察对象为脑梗死患者34例。根据梗死面积大小以及是否合并中枢系统感染予以分组探讨,分组如下: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 al Infarction.MCI)组、大面积脑梗死合并中枢系统感染组(MCI&CNS感染组)、小面积脑梗死(small Cerebral Infarction.s CI)组、小面积脑梗死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s CI&CNS感染组),同时合并CNS感染的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病毒治疗,监测各组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对。2.从脑电图背景波形α、β波,以及慢波(包括δ、θ波)的功率值进行比对,量化病例治疗前后的脑电活动改善或恶化程度,从而反映出各组别治疗前后以及组别间的差异化程度。快速傅里叶变换是信号频域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取出功率信息。根据得出的δ、θ、α、β频段的频率信息,计算脑电图慢波比值DTABR{(δ+θ)/(α+β)}以及TAR(θ/α)。3.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分布满足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选用t检验。显着性水平α=0.05,认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CI&CNS感染组(n=11)、MCI组(n=7)、s CI&CNS感染组(n=11)、s CI组(n=5)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比;既往高血压病史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别(MCI&CNS感染组、MCI组、s CI&CNS感染组、s CI组)治疗前脑电图DTABR及TAR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大面积脑梗死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M CI&CNS感染组)与MCI组治疗后DTABR值、TAR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4.MCI组与s CI&CNS感染组、s CI组治疗后DTABR值、TAR值的统计学差异(P<0.05)有待进一步分析。结论:1.从EEG表现来看MCI合并CNS感染患者同时应用抗病毒治疗,较MCI未合并CNSI且未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脑功能恢复程度高。2.s CI合并CNS感染患者同时应用抗病毒治疗,与s CI未合并CNS感染且未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EEG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异。
李晶[4](2017)在《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及颅脑水瘀证分布特点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重残率的因素,以便早期干预,制定最佳临床决策,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2.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脑水瘀证分布情况,以评价"颅脑水瘀"理论对大面积脑梗死诊疗的指导意义,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医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至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依据入院记录及影像学收集所需病例资料:①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房颤、冠心病、脑梗死病史、吸烟等;③入院时生命体征、入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内外科治疗方案(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去骨瓣减压术、渗透治疗)、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出院mRS评分;④影像学资料包括CT及MRI(梗死半球、梗死直径、中线结构移位);⑤中医四诊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出院mRS评分分别做为评定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及重残率的结局指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及重残率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脑水瘀证的分布情况。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128例患者,男性63例(49.2%),女性65例(50.8%),年龄(70.0± 13.0)岁。住院期间死亡患者20例(15.6%),生存患者108例(84.4%),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5.6%。41例非重残(mRS评分≤4分)患者(32.0%),87例重残(mRS评分>4分)患者(68.0%),重残率为68.0%。(2)单因素分析发现,入院GCS评分可能是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入院GCS评分越低,住院期间死亡率越高(OR=1.06,95%CI:1.00-1.11,P=0.035);年龄、高血压病史、房颤、意识障碍、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GCS评分、中线移位多10mm可能是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重残率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重残率的保护因素。(3)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尚不能认为入院GCS评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OR=1.06,95%CI:1.00-1.11,P=0.035)、高血压病史(OR=5.26,95%CI:1.45-19.02,P=0.011)及使用渗透药物(OR=4.01,95%CI:1.03-15.66,P=0.046)是影响重残率(mRS评分>4分)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越高,有高血压病史,使用渗透药物的患者,重残率越高。(4)本课题128例患者,有23例患者不能配合查体(18.0%),舌象未及,无法辨证。在临床资料完整的105例患者中,符合颅脑水瘀证的患者86例(81.9%),不符合颅脑水瘀证患者19例(18.1%)。本课题病例资料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符合颅脑水瘀证者所占比例为81.9%。是否符合颅脑水瘀证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及重残率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5.6%,重残率为68.0%。年龄、高血压病史及使用渗透药物是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重残率(mRS评分>4分)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越高、有高血压病史、住院期间使用渗透药物则重残率越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符合颅脑水瘀证者所占比例为81.9%,且颅脑水瘀证的分布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及重残率无关。表明临床上绝大多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符合颅脑水瘀证,"颅脑水瘀"理论对大面积脑梗死的诊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杨艳艳[5](2016)在《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持续脑电监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急危重症,其病情凶险,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死亡率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脑电监测对皮层缺血和脑功能障碍非常敏感,能直接、灵敏地反映脑功能状态,目前以持续脑电监测检查为代表的神经电生理学技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脑电监测可进行连续“动态”实时床旁监测,评估皮质功能的动态反应性及觉醒-睡眠周期的完整性,对患者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探讨持续脑电监测对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治价值;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级、EEG反应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之间的关系;持续脑电监测在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发病48h内在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为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56例,其中女性24例,男性32例,平均年龄70.36±8.81岁,受试对象入院后进行持续脑电监测,监测时间为24小时。并在监测的起始阶段和终末阶段进行GCS评分和脑电评估,选择患者安静、干扰程度较小时段进行,分别给予患者疼痛、声音、光刺激,观察患者EEG反应性,应用EEG改良分级标准对患者的EEG进行分级,记录患者脑电变化。3个月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癫痫发作情况进行随访。观察早期脑电监测对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治指导价值,患者的EEG分级、EEG反应性及GCS评分与受试对象预后的关系,以及对继发癫痫诊断及预测作用。受试对象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促脑代谢、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及对症支持药物。结果1、EEG分级、EEG反应性、GCS评分的动态变化率分别为17.85%、8.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EEG分级、EEG反应性、GCS评分与受试对象的预后相关,它们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度分别为90.60%、83.93%、80.30%,EEG分级预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的准确度优于EEG反应性,而EEG反应性预测的准确度优于GCS评分。3、56例受试对象中有3例(5.4%)患者EEG可见周期性异常放电,均无典型痫性发作临床表现,不除外非惊厥性癫痫发作(nonconvulsive seizures,NCS)或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的可能;随访过程中有1例(1.7%)有临床发作的癫痫。结论1、持续脑电监测对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治具有指导价值。2、可以应用EEG分级、EEG反应性、GCS评分预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EEG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EEG有反应较无反应预后好;GCS评分高的较评分低的预后好。3、EEG分级预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的准确度优于EEG反应性,而EEG反应性预测的准确度优于GCS评分。4、56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均异常,其中以弥漫性慢波活动、和一侧低波幅活动较常见。脑梗死区有典型癫痫放电及周期性异常放电的患者不除外NCS或NCSE。
贾彤[6](2015)在《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总结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68例应用保守治疗,其中10例患者死亡,58例患者经过脱水降颅压康复治疗,遗留重度神经功能障碍7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9例,32例患者基本康复痊愈。12例患者病情进展加重,行外科手术治疗,存活8例,死亡4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险恶,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应用积极合理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能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
金海地[7](2015)在《大面积脑梗死病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选取10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年龄偏大,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可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凝视麻痹、癫痫发作等[1]。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92例,患者死亡18例,病死率为16%。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赵刚,孙继程,刘帅,李俊,王宇,张义,高峰,杨成国[8](2015)在《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0例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4年12月3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愈后及手术经验。结果幕上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直径≥12 cm)加内减压术治疗22例。幕下行大骨瓣减压术(直径≥4 cm)加内减压术治疗8例。本组存活21例,死亡9例,存活率70.00%。存活患者随访3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能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只要病情许可,尽可能早期手术干预,充分减压,才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莫国毅[9](2014)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原因的危险性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死亡原因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制定有效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院住院2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通过调查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及采用单变量(χ2检验)对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筛选出与死亡危险相关因素。选择非大面积脑梗塞死亡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高血压史、卒中病史、房颤、糖尿病史、入院时间、复发性脑梗死、感染、意识状态这9方面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死亡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性脑梗死、感染、意识状态、高血压史、卒中病史、房颤为特别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静脉溶栓、降纤、保护活化脑细胞、积极治疗感染等并发症,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侯晓峰[10](2014)在《去骨瓣减压及颞肌贴敷治疗脑梗死:经验与问题》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外科手术方法能够缓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升高、脑组织肿胀、脑干压迫等病变,解除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为内科治疗争取时间,降低致死致残率。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0-55岁。均进行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术后随访,参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疗效分优、良、中、无变化、差5个标准等级。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时,37例患者外科治疗总有效率89%,其中优5例(14%),良15例(41%),中13例(35%),无变化4例(11%),无加重者。头颅CT复查脑梗死患者31例,但其中19例患者梗死灶范围明显减小,尤其是皮质重新密度深,生活能自理12例的脑皮质恢复活性。术后随访1年,31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剩余6例因联系方式失效而失访。23例远期疗效满意,能从事一般工作和简单劳动,2例发生对侧脑梗死,病情加重。表明去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贴敷可作为治疗大部分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大面积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面积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临床表现 |
三、影像学检查 |
四、脑梗死分型 |
五、治疗方法 |
六、评估标准 |
结果 |
讨论 |
一、发病机制 |
二、临床特点 |
三、诊断与治疗 |
(2)大面积脑梗死与大面积脑出血危险因素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脑梗死组的相关数据分析 |
3.1.1 单因素分析结果 |
3.1.2 多因素分析结果 |
3.2 脑出血组的相关数据分析 |
3.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
3.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仅与大面积脑梗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讨论 |
4.1.1 Hcy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联系 |
4.1.2 脂蛋白(a)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联系 |
4.2 仅与大面积脑出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讨论 |
4.2.1 年龄与大面积脑出血的联系 |
4.2.2 血糖水平与大面积脑出血的联系 |
4.3 与大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出血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的讨论 |
4.3.1 NLR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联系 |
4.3.2 NLR与大面积脑出血的联系 |
4.4 其他因素讨论 |
4.4.1 关于D-二聚体和大面积脑卒中的讨论 |
4.4.2 关于脂蛋白(a)和大面积脑出血的讨论 |
4.4.3 关于甘油三酯和大面积脑梗死的讨论 |
4.4.4 关于血糖水平和大面积脑梗死的讨论 |
4.4.5 本文的创新性 |
4.4.6 本文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及脑电图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梗死的辅助检查和影响其恢复的因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及颅脑水瘀证分布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相关的临床资料 |
1.1.1 人口学特征 |
1.1.2 临床特征 |
1.1.3 神经影像学 |
1.1.4 并发症 |
1.2 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相关的治疗方法 |
1.2.1 去骨瓣减压术 |
1.2.2 渗透治疗 |
1.2.3 卒中时间窗内处理 |
1.2.4 其他内科治疗 |
1.3 大面积脑梗死的中医研究 |
1.3.1 "颅脑水瘀"的理论基础 |
1.3.2 从"颅脑水瘀"阐释大面积脑梗死的证候特点 |
1.3.3 从"颅脑水瘀"阐释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特点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3 资料收集 |
2.4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
2.5 统计结果及数据分析 |
2.5.1 病例资料 |
2.5.2 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因素分析 |
2.5.3 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重残率的因素分析 |
2.5.4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脑水瘀证分布情况 |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
3.1 临床资料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1.1 人口学特征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1.2 临床特征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1.3 神经影像学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1.4 并发症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2 治疗方案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2.1 去骨瓣减压术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2.2 渗透疗法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2.3 卒中时间窗内处理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2.4 本研究优势及局限性分析 |
3.3 "颅脑水瘀"与大面积脑梗死的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致谢 |
(5)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持续脑电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0例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手术方式 |
1.3评价标准 |
1.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9)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原因的危险性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治疗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单因素分析两组相关性因素 |
2.2 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
3 讨论 |
(10)去骨瓣减压及颞肌贴敷治疗脑梗死:经验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 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设计: |
时间及地点: |
对象: |
一般资料: |
纳入标准: |
排除标准: |
脑梗死诊断标准: |
方法: |
治疗方法: |
术后处理: |
疗效评价: |
主要观察指标: |
2 结果Results |
2.1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疗效评估 |
3 讨论Discussion |
3.1发病机制 |
3.2手术时机 |
3.3手术方法与要点 |
3.4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作者贡献: |
利益冲突: |
伦理要求: |
学术术语: |
作者声明: |
四、大面积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J]. 张桂玲,张怀强,王洪生,孙印臣,赵佩林,王志明,孟文博.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04)
- [2]大面积脑梗死与大面积脑出血危险因素比较研究[D]. 韩静霆. 南昌大学, 2020(08)
-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及脑电图改变[D]. 张克加.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及颅脑水瘀证分布特点的研究[D]. 李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5]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持续脑电监测研究[D]. 杨艳艳.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6]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J]. 贾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83)
- [7]大面积脑梗死病例临床分析[J]. 金海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76)
- [8]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0例的临床经验总结[J]. 赵刚,孙继程,刘帅,李俊,王宇,张义,高峰,杨成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5(24)
- [9]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原因的危险性相关性分析[J]. 莫国毅. 中外医疗, 2014(13)
- [10]去骨瓣减压及颞肌贴敷治疗脑梗死:经验与问题[J]. 侯晓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11)
标签:脑梗死论文; 脑出血论文;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论文; 脑出血原因论文; 死亡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