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机制论文_姚军,刘礼军,孙海,李爱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致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致密,微管,砂岩,鄂尔多斯,盆地,突触,机制。

致密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姚军,刘礼军,孙海,李爱芬[1](2019)在《复杂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数值模拟及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复杂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机制和开发规律,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建立考虑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效应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并分析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及注水吞吐参数对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效应会降低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随吞吐轮次的增加,开发效果变差;焖井时间的增加会使相同吞吐轮次下的产油量增加,但平均采油速度降低;注入速度的增加对提高吞吐开发的效果最为显着;提出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可用于计算复杂裂缝形态下致密油藏开发,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罗群华,黎明江,王鑫[2](2019)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心肌异常,临床较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与基因突变及多种遗传疾病(如神经肌肉疾病、线粒体疾病、代谢疾病等)相关,正常人亦可发生。NVM以心室壁出现大量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隐窝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临床多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进行诊断,但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NVM的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明确NVM的发病机制对于更好地认识疾病,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7期)

牛婉秋,康瑜,唐玲,于布为,薛庆生[3](2019)在《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在七氟烷抑制小鼠恐惧记忆消退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七氟烷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恐惧记忆消退的影响,探讨海马区域调节突触可塑性的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3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入空白对照组、电刺激对照组、电刺激+七氟烷组,每组12只。通过情景条件恐惧实验建立小鼠恐惧记忆研究模型。在记忆的巩固期,电刺激+七氟烷组小鼠给予含体积分数为0.03的七氟烷气体吸入4 h,电刺激对照组小鼠给予不含七氟烷的相同气体吸入4 h,空白对照组完成相同训练流程但不给予声音和电刺激。在情景条件恐惧实验结束后第1、2、4和6周进行恐惧记忆测试,记录情景测试和声音测试中小鼠的僵直时间。在第6周恐惧记忆测试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区PSD95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情景条件恐惧实验结束后第1周的情景测试和声音测试中,电刺激对照组和电刺激+七氟烷组小鼠的僵直时间均显着长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0.05),电刺激对照组与电刺激+七氟烷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情景条件恐惧实验结束后第2、4和6周的情景测试和声音测试中,电刺激对照组和电刺激+七氟烷组的僵直时间均显着长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0.05),电刺激+七氟烷组的僵直时间又均显着长于电刺激对照组(P值均<0.05)。电刺激对照组和电刺激+七氟烷组的PSD95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0.05),电刺激+七氟烷组又显着低于电刺激对照组(P<0.05)。结论在恐惧记忆巩固期给予七氟烷能够抑制恐惧记忆的消退,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七氟烷抑制海马区PSD95的表达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何浩男,赵卫卫,王汇智,韩筱丹[4](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受岩性、物性、沉积相影响严重,成藏机制复杂,油藏最终采收率低。因此,为制定针对性的深度勘探方案,必须弄清其储层特征、沉积相变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在调研致密油藏成藏机制及与油气分布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室内测试分析等资料,就成藏要素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展布控制了致密油分布范围;沉积相密切控制着有利储层的分布和物性条件;长7内部良好的源储关系为有利成藏条件。其中"近油源""优势相""异常压力""微裂缝"和"泥岩遮挡"是致密油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延长组长7致密油及其他具类似特征的层位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3期)

刘登科[5](2019)在《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及烃类充注与微观孔喉结构响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区是我国油藏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延长组长6段及长8段作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油藏段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目前对成岩演化及烃类充注的研究基本处于各自独立阶段,埋藏热演化史及烃类充注史与当今孔喉结构之间还未架起有效的桥梁,且常规及单一实验测试方法在评价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方面的作用十分局限,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了致密砂岩储层理论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勘探开发手段的进步。本次研究从沉积盆地背景出发,通过镜下鉴定及物性分析开展岩石学、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应用荧光分析、族组分分析及其它地球化学手段,确定了烃类充注时间及充注期次,并从成岩环境及组分含量的角度重新划分了岩性。与此同时,运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CT扫描等手段综合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最终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区长6段及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埋藏-成岩-充注-孔喉演化动态响应关系,并结合生产动态数据,总结了不同类型砂岩实际开发效果对应特征。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区长6段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是长8段主要岩石类型;长6段储层空气孔隙度均值为9.6%,空气渗透率均值为0.25 mD,长8段储层空气孔隙度均值为7.2%,空气渗透率均值为0.29 mD,目的层段储层均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2)研究区长8段受压实减孔影响更加严重,黏土矿物胶结为该层段主要胶结类型,铸模孔在长8段的相对发育是该段整体溶蚀效率较高的有力证据。(3)基于成岩环境及组分特征可将研究区目的层致密砂岩划分为四类,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酸液间歇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高软组分砂岩及钙质砂岩,储集及渗流能力依次变好。(4)游离态烃类是研究区目的层段成熟度最高且充注范围最广的烃类;长6段及长8段均经历了4期烃类充注,中-晚白垩世充注是最重要的充注期次,超过半数比例的油气在这个阶段充注进入储层。(5)钙质砂岩、高软组分砂岩、酸液间歇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及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孔喉发育情况逐渐变好,孔隙空间由微-细孔隙主导向中-大孔隙主导转化;主流喉道半径是预测储层品质的最重要的压汞参数。(6)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法联合所得到的全孔径分布与镜下鉴定结果匹配程度很高,表明利用该方法重构孔喉尺度分布相对真实可靠。(7)研究区目的层钙质砂岩、高软组分砂岩、酸液间歇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及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成岩演化路径逐渐复杂,大孔隙保存比例不断增加,产能情况依次改善;生产动态数据响应结果表明,基于成岩环境及组分特征划分的砂岩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际生产,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储层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白雪寒[6](2019)在《错义突变MTUS1通过微管相关通路影响心肌致密化过程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管相关错义突变基因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因子1(Microtubule-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1,MTUS1)在心肌致密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初步阐述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遗传学发生机制。方法:首先在CP15-5a细胞系水平构建过表达慢病毒突变组LV-M-MTUS1、野生组LV-W-MTUS1及空载组CON,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MTUS1及小GTP酶RhoA(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 A,RhoA)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Rho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α-tubulin荧光表达强度,并对各组细胞进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细胞迁移情况;其次在HEK-293细胞系水平构建过表达慢病毒突变组LV-M-MTUS1、野生组LV-W-MTUS1及空载组CON,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MTUS1 mRNA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α-tubulin、α/β-tubulin及极性蛋白PAR6的荧光表达强度及细胞定位情况,同时根据α-tubulin荧光结果检测HEK-293细胞分裂期子代细胞纺锤体到胞膜的距离及分裂后子代细胞大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Rac1/Cdc42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慢病毒突变组、野生组及空载组CP15-5a及HEK-293细胞模型;在CP15-5a细胞模型中,突变组与野生组相比,细胞α-tubulin荧光强度表达下降(P<0.01),细胞内α-tubulin较稀疏、紊乱。与野生组相比,突变组Rho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组相比,在划痕后6 h、12 h突变组细胞迁移速率增快(P<0.01);在HEK-293细胞模型中,突变组及野生组MTUS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突变组与野生组相比,细胞α-tubulin荧光强度表达下降(P<0.01),作为运输作用的α/β-tubulin荧光强度表达升高(P<0.01),并且在细胞质内有浓聚的表现;同时极性蛋白PAR6在突变组细胞内表达增加(P<0.01),定位更偏向细胞膜侧;根据α-tubulin细胞免疫荧光结果,突变组分裂期子代细胞纺锤体到胞膜的距离差值较野生组的距离差值明显增加(P<0.01),并且突变组分裂末期的子代细胞体积较野生组明显增加(P<0.01);突变组与野生组相比,磷酸化Rac1/Cdc42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在CP15-5a细胞模型中,错义突变MTUS1能够降低细胞微管稳定性,并通过升高RhoA mRNA及蛋白水平,进而影响细胞迁移能力;在HEK-293细胞模型中,错义突变MTUS1影响α-tubulin表达,降低细胞微管稳定,进而影响细胞极性分裂情况,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微管稳定性降低后,进一步降低Rac1/Cdc42磷酸化蛋白水平,使调控运输的α/β-tubulin蛋白表达增加,促进PAR6蛋白从胞质运输至胞膜位置,导致细胞极性分裂趋势增加;综上,错义突变MTUS1可促进心肌致密化的进程,从而降低或者缓解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生风险,是心肌致密化不全发生的保护性突变。(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白雪寒,周元琳,欧阳娜,刘玲娟,吕铁伟[7](2019)在《微管相关新发突变基因MTUS1在心肌致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发突变基因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因子1(microtubule-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1,MTUS1)在心肌致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过表达慢病毒突变组MTUS1、野生组MTUS1及空载组(分别记为突变组、野生组及空载组)CP15-5a细胞模型,Real-time PCR检测各组MTUS1及小GTPase RhoA(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 A,RhoA)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ho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α-tubulin荧光表达强度,并对各组细胞进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慢病毒突变组、野生组及空载组细胞模型。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野生组相比,突变组细胞α-tubulin荧光强度表达下降(P=0.006)。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野生组相比,突变组Rho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05,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组相比,突变组细胞在划痕后6 h、12 h的迁移速率增快(均P=0.000)。结论:MTUS1新发突变是保护性突变,通过降低CP15-5a细胞微管稳定性,并调节RhoA表达增强细胞迁移,从而减低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丁长栋,张杨,杨向同,胡大伟,周辉[8](2019)在《致密砂岩高围压和高孔隙水压下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微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岩石工程具有高地应力和高水头压力的特点。为了研究岩石在高围压和高孔隙水压条件下渗透率演化规律,选取致密砂岩开展不同围压条件下变孔隙水压的渗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研究的围压范围内(0~50 MPa),随孔隙压力增加,渗透率依次呈现3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即快速增长阶段(围压为10~20 MPa)、缓慢增长阶段(围压为30~40 MPa)和保持恒定阶段(围压为50 MPa);在围压卸载时,由于高围压作用使试样内部产生不可逆变形,导致渗透率具有明显的不可恢复现象,且随围压降低,渗透率恢复存在滞后效应。(2)渗流试验过程中,体积应变和渗透率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在围压加卸载过程中,高孔隙水压力条件下渗透率对应力的敏感程度和恢复程度均大于低孔隙水压力。(4)偏光显微镜图像从微观角度揭示了试样在围压加卸载过程中产生不可逆变形的内在机制:骨架颗粒相互挤压、错动导致原有微裂隙压缩、孔隙减小甚至坍塌,引起渗透率不可恢复。渗流试验后,纵波波速增大,说明岩石致密性提高,与试样内部微观结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赵波,张广清,唐梅荣,庄建满,林灿坤[9](2019)在《长期注水对致密砂岩油藏岩石力学性质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水开发是致密砂岩油藏增产的重要手段,长时间注水会改变地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影响油井产量。为探究长时间注水对地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微观机制,选取同一储层已注水15a及尚未注水岩芯进行对比试验分析。通过试验得到了注水前后地层岩石在弹性力学参数、矿物成分、微观孔隙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长时间注水后,岩石矿物成分及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黏土矿物及方解石含量降低,岩石颗粒间填充物及胶结物大量减少,中小孔隙发育为大孔隙,孔隙度增大,进而导致致密砂岩力学性质弱化,变形能力增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炜[10](2019)在《金属粉末高速压制中多尺度力学特性及致密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粉末高速压制技术作为较为新型的动态压制成形方式,其原理是将高速冲击载荷快速作用于粉体,进而使粉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致密化过程。较普通压制技术,粉末高速压制技术具有压制效率高、压坯密度高、压坯密度分布均匀等特点,而目前粉末高速压制中的致密化机理尚未完全明确。金属粉末属于颗粒物质范畴,对其微观、介观、宏观构成的多尺度力学特性演化展开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压制中的致密化机理。本文将颗粒物质理论与粉末高速压制理论结合,主要研究了介观力链量化特性、宏观应力传播特性、力链与应力多尺度间联系、力链演化与致密化过程之间的联系,并开展相应的粉末高速压制实验,探究其致密化过程中应力动态变化过程与边壁摩擦特性变化,从而进一步拓展金属粉末高速压制致密化过程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基于离散元法建立铁粉末高速压制模型。针对介观尺度力链问题,根据力链成链准则及检索识别算法,提取相应高速压制中力链信息,同时采用力链长度、强度、方向系数、准直系数对力链特性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分析不同摩擦系数、冲击速度、初始密集程度对力链量化特性动态演化的影响,同时讨论力链量化特性与压坯致密度间的联系,并着重对力链长度与其它力链量化特性间关联机制展开研究。其次,针对宏观体系内应力传递分布问题,利用动态测量圆捕捉离散粉体内部应力变化,分析整体应力大小、分布及主应力方向性变化。并根据相应应力传播速度分析方法,获取不同冲击速度、初始密集程度及颗粒间摩擦系数下正、反向应力传播速度变化,阐明高速压制中应力传播演化机理。同时,将介观力链与宏观应力结合分析,探究力链分布、量化特性与应力分布、传播、方向特性间影响作用机理。第叁,研究了力链演化与高速压制致密化过程的关联,通过孔隙率、配位数、径向分布函数对高速压制中体系结构演化进行量化表征,结合力链分布、方向性的变化,阐明了粉体介观尺度力链对其高速压制中致密化行为影响机制。最后,针对高速压制致密化过程中边壁摩擦及应力快速动态变化问题,利用重锤式粉末高速压制装置开展相应的铁粉末高速压制实验,获取压坯密度变化规律,同时验证离散元模型可靠性,并结合Janssen-Walker模型及高速动态应变采集技术,分析侧壁不同位置及上、下模冲应力演化与边壁摩擦系数变化,以及应力、摩擦系数峰值与冲击高度间的关联,并初步探讨了边壁摩擦系数峰值与致密化程度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致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心肌异常,临床较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与基因突变及多种遗传疾病(如神经肌肉疾病、线粒体疾病、代谢疾病等)相关,正常人亦可发生。NVM以心室壁出现大量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隐窝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临床多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进行诊断,但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NVM的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明确NVM的发病机制对于更好地认识疾病,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密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姚军,刘礼军,孙海,李爱芬.复杂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数值模拟及机制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罗群华,黎明江,王鑫.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

[3].牛婉秋,康瑜,唐玲,于布为,薛庆生.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在七氟烷抑制小鼠恐惧记忆消退机制中的作用[J].上海医学.2019

[4].何浩男,赵卫卫,王汇智,韩筱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J].非常规油气.2019

[5].刘登科.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及烃类充注与微观孔喉结构响应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白雪寒.错义突变MTUS1通过微管相关通路影响心肌致密化过程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7].白雪寒,周元琳,欧阳娜,刘玲娟,吕铁伟.微管相关新发突变基因MTUS1在心肌致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

[8].丁长栋,张杨,杨向同,胡大伟,周辉.致密砂岩高围压和高孔隙水压下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微观机制[J].岩土力学.2019

[9].赵波,张广清,唐梅荣,庄建满,林灿坤.长期注水对致密砂岩油藏岩石力学性质影响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9

[10].张炜.金属粉末高速压制中多尺度力学特性及致密化机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通过GPCRs影响STN神经元放电...轧制材料中的孔洞分布:()a限制轧制,...1.12致密化与非致密机制之间的...不同岩性石粉对减水剂的吸附量Fig.4-...二阶段热压烧结后试样的相对致密度和晶...不同烧结温度下纯Ta烧结试样叁点抗弯...

标签:;  ;  ;  ;  ;  ;  ;  

致密机制论文_姚军,刘礼军,孙海,李爱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