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电晕放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晕,脉冲,等离子体,离子,甲烷,抗生素,土壤。
脉冲电晕放电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显[1](2019)在《基于脉冲电晕放电激发的氧化物种作用机理及污染物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效率,但臭氧制备过程能效低。脉冲电晕放电(PCD)作为氧化能效较高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原位产生并利用臭氧及羟基自由基(·OH)等氧化剂的特点,可解决上述问题。PCD应用于气液混合体系时,通过在气液界面处产生的低寿命活性氧化物质,协同气相中产生且在气-液相间传质作用的其它一些长寿命活性氧化物质及物理场作用,显着提升了污染物的氧化效率。本研究将基于PCD的氧化物种作用分配机理与污染物转化相结合,为PCD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本研究考察了·OH猝灭剂对叁种不同属性污染物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短寿命及长寿命活性氧化物质在氧化有机物过程中的作用及分配,并以硫氰化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基于PCD的污染物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针对反应速率不同的污染物,PCD氧化过程中所需要氧化物种的种类及作用方式有所不同,根据氧化物种的需求与分配可选择适当的能量输入,即反应器条件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能效。本文分别以苯酚、草酸和腐殖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添加表面活性剂及非表面活性剂的自由基猝灭剂对目标污染物降解能效的影响,以及不同脉冲重复频率条件下目标污染物降解的不同表现。其中,目标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具有差异性,苯酚的反应速率较快,草酸仅与·OH发生反应,腐殖酸的反应速率较慢。结果表明,苯酚的氧化既有表面产生·OH的作用,也有溶解性臭氧通过直接氧化和分解为·OH间接氧化的贡献;由于草酸氧化中非表面活性剂·OH猝灭剂破坏溶液中臭氧分解产生的·OH后,氧化能效依然2倍高于同浓度表面活性剂猝灭作用的情况,故草酸的氧化中表面产生的·OH有更大的贡献;腐殖酸对氧化剂的作用不敏感,因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对·OH的猝灭作用,其氧化过程仅依赖于表面产生的·OH。研究表明,快速的能量供应适用于仅由自由基激发氧化的有机物,例如腐殖酸类物质;针对既可以被表面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质氧化,又可以被长寿命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低脉冲重复频率的条件更加适合。实验结果证实了PCD的界面反应特征,即·OH等活性氧化物质主要产生且作用于气-液界面处。以配制的硫氰化物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从构建厌氧氨氧化适配条件的目的出发,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含氮污染物经PCD处理随时间的动态转化规律,以及SCN~--N降解副产物(SO_4~(2-)和HCO_3~-浓度)对NH_4~+-N降解的影响,并拟合了不同条件下NH_4~+-N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CD技术利用原位产生的O_3和·OH能氧化包括SCN~--N和NH_4~+-N在内的还原态含氮化合物为NO_3~--N,pH的增高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SO_4~(2-)和HCO_3~-对NH_4~+-N的氧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HCO_3~-的抑制效应要高于SO_4~(2-)。研究表明,对于高SCN~-废水的处理,PCD技术可作为厌氧氨氧化及其配套组合工艺的预处理技术,在规避毒性抑制与构造水质特征方面表现出优越性。综上所述,基于PCD对SCN~-的快速氨解,通过反应条件的调控可实现将PCD作为预处理工艺与厌氧氨氧化结合用于总氮的去除。结合不同猝灭剂的作用,总结了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规律,并阐明氧化物种的作用及分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PCD应用于水处理的普遍规律,验证了PCD的界面反应特征,为PCD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4)
王一显,马景德,叶国杰,Preis,Sergei,胡芸[2](2019)在《基于脉冲电晕放电技术的硫氰化物分解与氮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高浓度硫氰酸盐的废水/废液,采用高效的物化技术实现化学转化,避免生物过程因毒性抑制所需要的稀释作用,作为预处理工艺提供厌氧氨氧化的水质条件.以配制的硫氰酸盐模拟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搭建的脉冲电晕放电(PCD)装置,从构建厌氧氨氧化适配条件的目的出发,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含氮污染物经PCD处理随时间的动态转化规律,以及SCN~--N降解副产物(SO_4~(2-)和HCO~-_3浓度)对NH~+_4-N降解的影响,并拟合了不同条件下NH~+_4-N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CD技术利用原位产生的O_3和·OH能氧化包括SCN~--N和NH~+_4-N在内的还原态含氮化合物为NO~-_3-N,pH的增高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SO_4~(2-)和HCO~-_3对NH~+_4-N的氧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HCO~-_3的抑制效应要高于SO_4~(2-).研究表明,对于高SCN~-废水的处理,PCD技术可作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预处理技术,在规避毒性抑制与构造水质特征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立维,汪国栋,吴超群,陈金媛[3](2018)在《脉冲电晕放电甲烷氯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线-筒式脉冲电晕反应器中,以四氯乙烯为氯源对甲烷氯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脉冲峰值电压、载气种类和化学计量比等不同参数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得到的甲烷氯化物(CMS)中各种氯化产物的产量依次为一氯甲烷、四氯甲烷、叁氯甲烷和二氯甲烷;提高峰值电压有利于甲烷和四氯乙烯的转化,也提高了CMS的产量;相比于氮气,以氩气为载气时甲烷氯化的转化率更高;甲烷的转化率随着化学计量比n(CH4)∶n(C2Cl4)的增大而提高.(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3期)
梁阳建,何秀丽,贾建,高晓光,李建平[4](2018)在《基于脉冲电晕放电电离源的离子迁移谱仪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直流电晕放电离子迁移谱仪(CD-IMS)稳定性差、功耗高的不足,设计制备了针-针结构脉冲电晕放电电离源,并使用该电离源搭建了脉冲CD-IMS装置。研制的高压脉冲发生电路输出幅值和脉冲重复周期可调,体积小、功耗低。研究了放电稳定性并进行了实际样品测试,在无离子门的情况下得到了正、负离子模式反应离子峰谱图。该装置在正负模式下的分辨率分别为25.17(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二聚体)和15.88(水杨酸甲酯)。(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8年03期)
周远翔,周仲柳,郭绍伟,牛铮,张灵[5](2019)在《基于脉冲电流法的低频与工频电压下油中电晕放电特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电容量较大设备的局部放电试验,采用低频电压代替工频电压可有效降低对试验电源的容量需求。低频电压下试验结果的有效性需要考核,为探究电压频率对绝缘油中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基于脉冲电流法开展了工频50 Hz到低频5 Hz下油中尖板电极的放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中电晕放电的一些基本特性在低频电压下未改变,即正半周放电量明显大于负半周,放电分布在电压峰值附近,呈尖峰状。差异性主要是低频下尖峰特点趋于模糊;随着频率的下降,起始电压稍有上升;正、负半周放电停止相位提前,最大放电量、平均放电量与脉冲重复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各频率下放电相位分布图谱(PRPD)与统计图谱(qmean-φ、qmax-φ、n-φ与n-q)整体形状一致,但分布范围不同;统计图谱的部分分布特征参数有明显变化。试验结果可作为低频电压下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参考。与传统只用50 Hz电压进行试验对比,放电统计量随频率的变化趋势也提供了有关绝缘缺陷的更多信息。(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汪超[6](2018)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耦合土壤颗粒去除水中盐酸四环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和畜牧养殖等行业。由于抗生素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具有抑菌性,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PCDP)在水处理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它具有操作简单、去除效率高、无选择性、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但是长期以来,能量利用效率低一直是该技术难以克服的瓶颈。为此,有学者将PCDP和其它方法进行了联用,其中,将PCDP技术与吸附法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土壤作为自然界中最广泛存在的物质之一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土壤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且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使得它成为一种廉价易得的吸附剂。基于此,本研究将PCDP技术与土壤颗粒(Soil particles,SPs)吸附相结合用于废水中典型抗生素—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的处理。围绕PCDP耦合SPs(PCDP/SPs)体系,对其特性和TCH的去除效果展开研究,探讨了TCH在耦合体系中的降解过程和机制,得到如下结果:1.通过考察PCDP/SPs体系中的活性物种、放电状态和SPs的理化性质,分析了PCDP与SPs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加入SPs可以显着提高PCDP的放电状态,延长等离子体通道的寿命,提高活性物质的生成浓度;PCDP放电对SPs的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等物理性质影响不大,而对SPs的化学性质有一定影响,经过放电处理后SPs表面官能团发生了微弱的变化。2.对比了PCDP放电体系、SPs吸附体系和PCDP/SPs体系去除水中TCH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SPs可明显提高PCDP去除TCH的去除效果和能量利用率。加入SPs可在SPs表面及毗邻区域营造一个高浓度TCH环境,增加脉冲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的浓度和TCH分子的碰撞几率进而提高TCH的去除率。3.考察了SPs参数、电气参数、溶液参数等因素对PCDP/SPs体系去除TCH的影响,研究了PCDP/SPs体系对水中TCH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SPs类型对TCH的去除效果有很大影响,陕西的塿土(LS)对TCH去除效果最好,其次是吉林的黑土(BS),湖南的红壤(RS)最差;SPs粒径越小,TCH的去除效果越好;提高脉冲峰值电压和脉冲频率有利于TCH的降解;增加溶液初始浓度和电导率不利于TCH的降解;SPs质量对TCH的去除有显着影响,但添加过量SPs后对TCH去除率影响不大。4.通过分析PCDP/SPs体系内活性物质的变化和TCH的降解产物发现:·OH和O_3在TCH降解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溶液中的TCH被彻底降解,富集在SPs表面的TCH也被去除;TCH在体系中的物理、化学等效应作用下首先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然后进一步被降解为NO_3~-、H_2O和CO_2等无机小分子物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何寿杰,张钊,李庆,刘志强[7](2018)在《针板负直流电晕放电中的脉冲等离子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电晕放电的稳定性,研究了低气压氧气环境中针–板放电结构产生的Trichle脉冲放电特性。测量得到了放电图像和伏安曲线随电流变化的演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高,放电处于不同的放电模式,分别为汤生放电模式、Trichel脉冲模式和反常辉光放电模式。在气压为532 Pa时,获得了稳定的电压和电流脉冲波形。一个完成的脉冲包含1个极短的上升沿(几μs)、1个较长的下降沿(几十μs)和1个极长的等待时间(>100μs)。其中脉冲上升沿时间远大于高气压下脉冲的上升沿时间。脉冲的上升和衰减主要由放电时的临界电场决定,电流脉冲的峰值出现时间超前电压最低值。在Trichel脉冲放电模式下,整个放电回路中的电流并不相等。同时研究了氧气和氮气混合气体环境中的Trichel脉冲放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氧气有利于Trichel脉冲的形成。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可以在更宽的电流范围内产生Trichel脉冲现象,2个相邻脉冲间的等待时间增长,脉冲频率降低。脉冲频率随平均电流的增加线性增加,随着外部并联电容值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乔石[8](2017)在《脉冲电晕放电湿法复合除尘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和石油等石化能源消耗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燃烧后产生了大量的粉尘颗粒,同时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抑制粉尘工作的不力也带来了大量的建筑扬尘,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含量大幅飙升,严重损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为解决空气中污染源颗粒物脱除问题,本文研究开发的脉冲电晕放电湿法复合除尘技术将脉冲电晕放电除尘技术和湿法除尘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究复合除尘技术机制和内在作用机理,并对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针对湿式电除尘展开理论研究,探究了脉冲电晕放电湿法复合除尘的工作机理,分析了气体电离、粉尘荷电、定向移动、粉尘清除等四个阶段中水雾、粉尘颗粒的运动行为,同时对脉冲电晕放电机理、颗粒物荷电机理和水雾荷电机理分别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探究了引发电子崩的初始电子来源,并将其来源分为4类,第1类:速度比较高的分子引起的气体的电离;第2类:光电离引起的发射电子;第3类:二次电子发射;第4类:场致发射产生的电子。根据湿式电除尘中的影响因素是否受人为控制,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可控外因和不可控内因,其中可控外因包括脉冲电压、喷水压力等因素,并对不可空内因中水雾、离子风对放电收尘过程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与分析。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开发了湿式电除尘实验台,主要部件包括供电、喷雾、极配等实验台模块,可方便实现对可控外因的控制和改变,同时设计了用毕托管与倾斜式微压计测量风速和用称重法计算除尘效率的测量方法,在不同实验参数下可实现对实验结果的精准测量;设计了可控外因实验研究和对比实验研究的实验过程。利用Fluent软件对除尘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对入口风速为15m/s和20m/s时两种工况下除尘器中的流场分布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除尘器流场中的气流速度分布在0-3m/s,且流场中的大部分区域速度分布较为均匀。在脉冲供电方式下,论文分别对除尘中的喷水压力、脉冲电压、发尘量和电场风速等可控外因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在不同可控外因变化情况下除尘效率的变化曲线,并对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获得了除尘效率较高情况下的最佳工作参数:最佳喷水压力值为0.4MPa,最佳供电电压为60KV,最佳风速在0.8m/s-1.2m/s之间。研究了脉冲供电和直流供电两种供电方式下除尘效率的差异,在直流供电方式下,获得改变喷水压力、直流电压和电场风速时除尘效率的变化曲线,并分别与脉冲供电时的变化曲线做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脉冲供电除尘效率始终高于直流供电除尘效率,充分说明了脉冲供电时的荷电和除尘优势,并且在两种供电方式下所获得的可控外因最佳工作参数相同。此外,为进一步说明脉冲供电除尘中湿法除尘的引入对提高除尘效率所起的作用,本文设计了脉冲供电时湿式电除尘和干式电除尘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湿式电除尘比干式电除尘的除尘效率高10%左右,充分说明了复合除尘的优势。(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乔石,杨发展,王玉玲,李丹乐[9](2017)在《脉冲电晕放电湿法复合除尘的理论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脉冲电晕放电湿法复合除尘技术展开理论和试验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探究了复合除尘的工作机理和引发电子崩的4类初始电子来源,分析出了不可控内因对放电过程的影响,获得以下结论:水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氮气发生电离,水雾的存在降低了金属表面势垒,有助于发生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风有助于增大荷电粒子有效驱进速度,并增大荷电粒子的凝聚概率。通过试验研究表明:脉冲电晕放电湿法除尘能够有效提高除尘效率,最大除尘效率可达98.8%;试验存在的最佳喷水压力为0.4 MPa;除尘效率随脉冲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7年11期)
汪超,王铁成,屈广周,梁东丽,呼世斌[10](2018)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耦合土壤颗粒去除废水中盐酸四环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corona discharge plasma,PCDP)的能量利用效率,发挥土壤颗粒(soil particles,SP)的吸附性能,通过实验研究了PCDP放电、SP吸附以及PCDP-SP耦合3种体系中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HCl,TC)的去除效果及能量利用效率;考察了TC初始浓度、SP粒径、SP质量和脉冲峰值电压对PCDP-SP耦合体系去除废水中TC的影响;分析了H_2O_2、O_3和·OH等活性物质在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CDP-SP耦合体系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TC,处理明显优于SP吸附和PCDP放电体系分别单独处理的效果;加入SP后可大大提高PCDP-SP耦合体系处理TC的能量利用效率;随着TC初始浓度的降低、SP粒径的减小和脉冲峰值的电压升高,TC去除率增加;SP质量对TC的处理有显着影响,但当SP添加量增加到一定值后,TC的去除率变化不大;H_2O_2、O_3和·OH是PCDP-SP耦合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TC经过这些活性物种作用后被降解为CO_2、H_2O等小分子物质。(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脉冲电晕放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含高浓度硫氰酸盐的废水/废液,采用高效的物化技术实现化学转化,避免生物过程因毒性抑制所需要的稀释作用,作为预处理工艺提供厌氧氨氧化的水质条件.以配制的硫氰酸盐模拟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搭建的脉冲电晕放电(PCD)装置,从构建厌氧氨氧化适配条件的目的出发,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含氮污染物经PCD处理随时间的动态转化规律,以及SCN~--N降解副产物(SO_4~(2-)和HCO~-_3浓度)对NH~+_4-N降解的影响,并拟合了不同条件下NH~+_4-N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CD技术利用原位产生的O_3和·OH能氧化包括SCN~--N和NH~+_4-N在内的还原态含氮化合物为NO~-_3-N,pH的增高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SO_4~(2-)和HCO~-_3对NH~+_4-N的氧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HCO~-_3的抑制效应要高于SO_4~(2-).研究表明,对于高SCN~-废水的处理,PCD技术可作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预处理技术,在规避毒性抑制与构造水质特征方面表现出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电晕放电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一显.基于脉冲电晕放电激发的氧化物种作用机理及污染物转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王一显,马景德,叶国杰,Preis,Sergei,胡芸.基于脉冲电晕放电技术的硫氰化物分解与氮转化[J].环境科学学报.2019
[3].黄立维,汪国栋,吴超群,陈金媛.脉冲电晕放电甲烷氯化反应研究[J].发酵科技通讯.2018
[4].梁阳建,何秀丽,贾建,高晓光,李建平.基于脉冲电晕放电电离源的离子迁移谱仪设计与实现[J].分析仪器.2018
[5].周远翔,周仲柳,郭绍伟,牛铮,张灵.基于脉冲电流法的低频与工频电压下油中电晕放电特性对比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9
[6].汪超.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耦合土壤颗粒去除水中盐酸四环素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7].何寿杰,张钊,李庆,刘志强.针板负直流电晕放电中的脉冲等离子体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8
[8].乔石.脉冲电晕放电湿法复合除尘理论与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7
[9].乔石,杨发展,王玉玲,李丹乐.脉冲电晕放电湿法复合除尘的理论及试验研究[J].矿山机械.2017
[10].汪超,王铁成,屈广周,梁东丽,呼世斌.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耦合土壤颗粒去除废水中盐酸四环素[J].高电压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