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吴信举[1](2020)在《微创技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弋矶山医院创伤骨科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微创技术治疗的四肢管状骨骨折导致骨不连的病人资料,将具有完整的病历及影像资料的28例骨不连患者纳入,其中下肢18例,上肢10例。根据骨不连组患者骨折位置及内固定方式,按1:3配对,收集同期、同等条件下微创手术术后骨折愈合的患者84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必要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分析比较上肢组和下肢组骨不连及骨折愈合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损伤能量、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术后骨折端距离、软组织嵌插、内固定是否合理、负重时间、入院时营养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所有数据由同一名工作人员收集,使用SPSS20.0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首先对各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再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肢管状骨骨不连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损伤能量、软组织嵌插与上肢骨折愈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骨不连组骨折类型、复位情况及内固定是否合理与上肢愈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骨折类型和内固定不合理是微创技术致上肢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下肢管状骨骨不连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损伤能量、软组织嵌插与下肢骨折愈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类型、复位情况、术后折端距离、过早负重及内固定是否合理与下肢愈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术后折端距离和内固定不合理是微创技术致下肢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折类型和内固定不合理是微创技术致上肢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折复位不良应注意骨不连的可能性。术后折端距离较大、内固定不合理是微创技术致下肢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折粉碎类型、复位情况不良、过早负重患者术后应注意骨不连的可能性。
刘彬[2](2020)在《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2019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9~60岁[(39.6±12.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1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为4.5~14.5cm[(8.0±2.5)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cm×4cm~20cm×15cm。所有患者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联合髓内导针控制搬移骨块的力线,通过对接点植骨促进骨折愈合。记录创面愈合情况、骨愈合情况、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External fixation index,EFI)。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评分系统评定骨愈合和功能结果,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根据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记录生理功能维度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score,PCS)、精神健康维度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score,MCS)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外架去除后随访12~39月[(22.6±7.9)月]。创面在骨搬移后均实现闭合,无需皮瓣转移手术。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无感染复发。外固定时间为232~663d[(391.3±118.2)d],EFI为35.7~62.7d/cm[(49.3±7.8)d/cm]。ASAMI评分系统骨愈合优良率86%;功能结果优良率90%。Paley分类并发症包括14个问题,8个障碍,1个后遗症。生理功能维度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score,PCS)(83.8±12.1);精神健康维度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score,MCS)(71.8±13.5)。结论: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联合髓内导针和对接点植骨,能够恢复良好的下肢力线,促进对接点骨性愈合。
李小亮[3](2016)在《胫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胫骨骨不连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其治疗效果也并不满意。本文拟通过对胫骨骨不连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胫骨骨不连的因素及规范的治疗方法,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资料与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1月-2015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创伤骨科收治并系统随访44例创伤后胫骨骨不连病例,其中男39例,女5例;年龄17-61岁,平均39岁;不愈合部位:胫骨干上段7例,胫骨干中段14例,胫骨干下段23例。损伤原因:车祸伤20例,摔伤12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4例。骨折类型:横断型8例,斜形18例,粉碎性18例。根据AO分型:A型11例,B型10例,C型23例。开放伤22例,闭合伤22例。骨不连类型:感染性18例,肥大性6例,营养不良性13例,萎缩性7例。入院前固定方式:外架21例,钢板18例,髓内钉5例。感染18例,非感染26例,入院前手术次数:1次30例,2次8例,3次6例;平均术前手术次数:1.38次。术前治疗时间:6-34个月,平均16.3个月。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根据胫骨骨不连的类型及软组织条件,选择合适手术方案,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给予一期或二期ARBX植骨治疗,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指导,使患者有步骤的进行功能锻炼。结果44例患者中,全部随访。随访8个月-5年,平均2年3个月,总愈合率88.63%(39/44),其中非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愈合率92.30%(24/26),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愈合率83.3%(15/18)。平均愈合时间18.9个月(6个月-30个月),患肢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非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应用钢板内固定8例,其中有1例联合RBX植骨患者术后伤口出现淡黄色渗液达5天,但无感染,经过及时换药,最终伤口Ⅰ期愈合。非感染性胫骨骨不连26例,24例愈合,其中2例第一次手术后仍未愈合,2例最终治疗结果如下:1例髓内钉内固定者于第一次术后10个月未见骨折愈合,再次行远端锁定动力化,于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1例外架固定者于第一次术后3个月复查,见骨折线明显,无明显骨痂形成,再次行外加调整+RBX植骨治疗,术后14个月见骨性愈合。2例未愈合情况如下:1例钢板固定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见少许骨痂,骨折线清楚,于术后8个月原手术切口处出现窦道,术后12个月再次行彻底清创,外固定架固定术,现骨折仍未愈合。1例外架固定者,骨缺损严重,再次行外架调整+自体髂骨植骨手术,现第二次术后10个月,骨折仍未愈合。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彻底愈合15例,2例患者感染控制,现部分愈合,1例感染复发,骨折未愈合。
韦小雨[4](2011)在《单臂外固定器固定在儿童胫腓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器固定在治疗儿童胫腓骨干骨折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高对儿童胫腓骨干骨折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2月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的儿童胫骨或胫腓骨干骨折39例,其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岁5月。39例均伴有骨折处局部软组织明显肿胀,其中21例软组织损伤较严重(占总例数的54.8%)。病情危重2例。骨折类型:横行骨折8例,斜型骨折12例,螺旋形骨折1例,粉碎性骨折18例;其中胫腓骨下段骨折30例,中段骨折7例,上段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8例。行小切口切开复位12例。腓骨进行复位固定的5例。术后注意针道护理,并早期进行负重活动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39例获得随访,获得随访时间11月-34月,平均23.6个月。39例均未见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按照Paley骨折愈合标准评分:优26例(骨折愈合,无复发感染,局部畸形<7°,肢体不等长<2.5cm),良10例(骨折愈合,再加上述后3项的任意2项),中3例(骨折愈合,再加上述后3项者的任1项),差0例(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以上后3项均不满意),优良率92.3%。其中发生延迟愈合4例,有2例针道感染(无深部感染及螺钉松动),1例有1枚螺钉部分断裂。术后膝、踝功能未受影响,无肌萎缩。4例行超踝关节固定患儿术后踝关节功能受限,在医生指导下行踝关节活动训练后,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结论: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干骨折是一种相对安全、简便、快速的治疗方法,其具有皮肤切口小,软组织损伤轻,骨折端血运破坏少,并能提供牢固固定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理论,且骨折临床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并允许早期关节活动及负重练习,减少了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也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单臂外固定器的优良设计使其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儿童胫腓骨干骨折,尤其是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修复后需长期换药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但对于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广泛皮肤病变,及因为年龄或其他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的患儿应慎用。
姚平[5](2007)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探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寻求胫腓骨骨折治疗的合理有效的固定方式。方法:将5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胫腓骨骨折的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疗效评价方面的情况,作统计学处理并加以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愈合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疗效评价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疗效评分平均分高于单臂外固定支架组,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同。并发症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无感染病例,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有2例钉道感染病例,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但从百分比来看,单臂外固定支架组要高于交锁髓内钉组。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其生物力学特性更适合胫腓骨骨折愈合需要,更适用于治疗GustiloⅢa型以下的胫腓骨骨折,尤其适用于多段骨折。外固定支架操作简便,创伤小,尤其适用于GustiloⅢb型以上及近关节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两者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赵宏普[6](2002)在《《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指出
强晓军,陈志学,张国亮,蔡启卿,靖秀梅[7](2002)在《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17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骨折急诊行清创单臂外固定架固定。软组织愈合 ,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 1枚腰穿针准确穿入骨块间隙中 ,然后抽出自体髂骨红骨髓 30ml即刻注入骨折部位 ,共 3次 ,每周一次。结果 :17例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 2 0~ 42周 ,平均 32周。结论 :单臂外固定架固定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骨折效果良好 ,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 ,是治疗此类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姜海[8](2005)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重组合异种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RBX)是由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部分脱蛋白牛松质骨组成,BMP有较高效成骨活性,去抗原处理的异种骨作为理想的多孔性支架,两者复合不仅避免了异种骨移植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而且浓缩了植骨的成骨活性物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ntiinfect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ARBX)是以重组合异种骨为载体,复合一定剂量的庆大霉素,以明胶,聚己内酯(PCL)包裹制成复合体,为一植入式缓释体,可在体内缓慢释放抗生素,达到抗感染的目的;同时其内含有松质骨和bBMP,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的作用,能修复骨缺损。课题目的是研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从预防感染、治疗感染、促进骨愈合三方面来研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的作用。采用方法为回顾性研究,总结西京医院近年来运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治疗开放骨折,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病例,建立数据库,对其住院资料进行分析。设计随访表格,进行信件随访和电话随访,总结分析随访资料,得出结论。主要结果为:(1)运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治疗开放骨折病例17例,2例患者出现了骨延迟愈合,余患者骨
王志刚[9](2003)在《重组合异种骨在四肢长骨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移植是治疗骨不连、骨缺损的基本措施之一,寻找并研制理想的植骨材料一直是骨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异种骨移植又是世界上骨科领域的难题,其主要困难在于如何消除植骨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保留它的成骨诱导能力。九十年代初,我所研制出的重组合异种骨(RBX)通过长期系列的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试用证实RBX既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又不引起明显免疫排斥反应。为进一步评价RBX确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本研究通过随访西京医院骨科近11年来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结果,对用不同植骨材料植骨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RBX植骨术后的伤口情况及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其安全性。 由于四肢骨不连病例(255例)的数量较多,本研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的方法收集病例的有关信息,最后进行相关分析。这不仅为本临床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并节省了时间,也为原始资料的查询考证提供了方便。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植骨方法对治疗长骨骨不连的愈合率的影响。结果:单独RBX植骨组69例,自体骨(AU)+RBX植骨组74例,单独自体骨植骨组87例,三组愈合率分别为97.1%、93.2%及96.6%。三组两两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分析:RBX与AU+RBX比较一卜0.叩6功仍:删与* L较卜1.00>0.05,汕硼X与* 卜较*一0.549叩刀5,各组之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为进一步排除固定方式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将三组植骨方法中钢板内固定的病例(共122例)进行对比,结果:单独RBX植骨组27例,自体骨+RBX植骨组58例,单独自体骨植骨组37例,愈合率分别为926%、94.8%及94石%,三组两两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分析:RB X与*U+RB X比较卜1刀0>0刀5;RB X与*U比较*一1刀0>0刀5,*U+RB X与*U比较P一1刀0>0刀5,各组之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 本组病例中,RBX th骨术后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其中包括9例抗感染RBX(ARBX)植骨治疗术前存在感染的骨不连,同时证实了ARBX有效的抗感染作用。 通过对49例RBX植骨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不同时间的外周血免疫指标检测,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配对止检验 (自身对比人 结果显示各免疫指标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结果对比均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 结果证实RBX治疗长骨骨不连是安全、有效的,无免疫排斥反应,为RBX在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在本研究中,同时对四肢长骨骨不连的原因及固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为预防及治疗长骨骨不连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结论: 1、RBX可以代替自体骨,或联合自体骨及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RBX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等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3、医源性因素是目前造成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其次现代高能损伤导致的四肢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及骨折术后感染也成为骨 3——不连的重要原因。 4、治疗骨不连需要根据部位及伤情选择合理的、确切的固定。 5、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并节省了时间,也为原始资料的查询考证提供了方便。
燕文海[10](2018)在《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非感染性的四肢长骨骨折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设计个性化方案,提高疗效,降低不愈合发生率。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患者,针对不愈合原因,采用更换不稳定内固定物、保留内固定充分植骨、局部进行生物学刺激并配合中医中药等方式治疗,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55名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结果示术后53例患者平均3.5个月(3-10个月)获骨折愈合,愈合率96.4%,两例因内固定失效再次不愈合。骨折愈合患者骨折部位邻近关节按照相应评分标准,从功能、活动时是否疼痛及活动程度进行评分,其中优49例,中2例,良2例,优秀率达89%。结论造成骨折不愈合因素很多,有的是单一,有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上要根据不愈合的原因设计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案,术中认真处理骨折端,更换失效的内固定,进行骨折端周围充分自体植骨,术后科学规范的锻炼以及充分利用中医中药优势,辨证施治,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二、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微创技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病例选择与分组 |
2.一般资料 |
3.治疗方法及随访指标 |
4.数据收集 |
5.统计学处理 |
6.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2)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胫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实验一 非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 |
1 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采集时间 |
1.3 随访方式 |
1.4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1.5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治疗 |
2.3 术后处理 |
2.4 术后康复 |
2.5 观察指标 |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术后并发症 |
3.2 骨折愈合 |
3.3 更换固定方式治疗结果 |
3.4 植骨结果 |
3.5 术后下肢膝关节AKS、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 |
3.6 术后患者临床恢复Johner-wruch评分 |
4 典型病例 |
病例 1 |
病例 2 |
病例 3 |
病例 4 |
5 讨论 |
5.1 非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原因分析 |
5.2 胫骨骨不连的预防 |
5.3 非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治疗 |
实验二 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 |
1 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采集时间 |
1.3 随访方式 |
1.4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1.5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治疗 |
2.3 术后处理 |
2.4 术后康复 |
2.5 观察指标 |
3 结果 |
4 典型病例 |
病例 1 |
病例 2 |
病例 3 |
5 讨论 |
5.1 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原因分析及预防 |
5.2 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手术治疗 |
5.3 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残留节段性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
5.4 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植骨治疗 |
5.5 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术后康复治疗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单臂外固定器固定在儿童胫腓骨干骨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儿童骨折特点及治疗要求 |
3.2 儿童胫腓骨骨折的其他固定方式 |
3.3 单臂外固定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3.4 单臂外固定器的优点与局限性 |
3.5 手术操作需注意的情况 |
3.6 术后功能康复 |
3.7 并发症及防治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发表的文章 |
(5)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传统中医对其认识 |
1、中医诊断 |
2、手法复位 |
3、固定方法 |
4、功能锻炼疗法 |
5、内治法 |
5.1 三期辨证施治 |
5.2 目前的众多研究结果已明确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八大作用 |
二、现代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
1、骨折的固定原则 |
2、骨折的愈合 |
3、小腿的局部解剖 |
3.1 小腿的骨性结构 |
3.2 小腿筋膜间隙 |
3.3 胫骨的血液供应及损伤的临床特点 |
4、胫腓骨骨折病因与病理 |
4.1 直接暴力 |
4.2 间接暴力 |
5、类型 |
6、诊断 |
6.1 外伤史 |
6.2 临床体检 |
6.3 X线检 |
6.4 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问题 |
7、胫腓骨骨折治疗 |
7.1 非手术治疗 |
7.2 手术治疗 |
7.2.1 螺丝钉内固定 |
7.2.2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
7.2.3 髓内钉内固定 |
7.2.3.1 髓内钉适应症 |
7.2.3.2 动力交锁和静力交锁钉 |
7.2.3.3 髓内钉对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
7.2.3.4 扩髓与否 |
7.2.4 外固定支架 |
7.3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 |
7.3.1 存在的困难 |
7.3.2 术后处理 |
7.4 胫腓骨骨折并发症 |
7.4.1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 |
7.4.2 感染性骨不连 |
7.4.3 创伤性筋膜间隙综合征 |
7.4.4 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骨折愈合标准 |
4、病例选择标准 |
4.1 纳入标准 |
4.2 排除标准 |
4.3 试验病例的终止 |
4.4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5、临床观察 |
二、治疗方法 |
1、交锁髓内钉组 |
2、单臂外固定支架组 |
三、统计分析结果 |
四、讨论 |
1、两种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 |
2、对断端血运的影响 |
3、抗感染能力比较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手术方法 |
1.2.2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 |
2 结 果 |
3 讨 论 |
(8)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回顾 |
一 四肢开放骨折的治疗 |
二 长骨骨不连的治疗 |
三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
前言 |
第一部分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在治疗开放骨折中的应用 |
第二部分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 |
第三部分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 |
实验组:病灶清除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治疗骨髓炎及感染性骨不连 |
对照组:传统病灶清除滴注引流治疗骨髓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发表论文 |
致谢 |
(9)重组合异种骨在四肢长骨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一、 四肢长骨骨不连的原因及治疗进展 |
二、 骨移植术治疗骨不连进展 |
三、 重组合异种骨的研究概况 |
第一部分 研究方法及病例资料数据库的建立 |
一、 临床研究的设计及相关问题 |
二、 临床资料的收集 |
三、 讨论 |
第二部分 RBX植骨治疗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
一、 RBX在肱骨骨不连中的应用 |
二、 RBX在尺桡骨骨不连中的应用 |
三、 RBX在股骨不连中的应用 |
四、 RBX在胫骨骨不连中的应用 |
五、 RBX植骨治疗骨不连疗效的对比分析 |
六、 不同部位骨不连的愈合时间 |
七、 典型病例 |
八、 讨论 |
第三部分 RBX植骨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
一、 RBX植骨术后伤口情况 |
二、 RBX植骨的临床免役学相关指标结果及分析 |
三、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附录 |
(10)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2.1 骨不连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术前准备 |
1.3.2 治疗方法 |
1.3.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1.3.4 治疗效果 |
1.3.5 典型病例 |
讨论 |
1.骨折的愈合 |
1.1 四肢长骨骨折愈合的自然过程 |
1.2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 |
2.内固定失效及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 |
2.1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2.1.1 全身因素 |
2.1.2 局部因素 |
2.1.3 术后功能锻炼不当 |
2.2 分析 |
3.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
3.1 治疗原则 |
3.2 手术治疗 |
3.3 植骨在治疗骨不连中作用 |
3.4 生物学刺激 |
3.5 中医中药的应用 |
3.6 正确的功能锻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CO理念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四、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创技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的相关因素分析[D]. 吴信举.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2]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D]. 刘彬.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3]胫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 李小亮.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3)
- [4]单臂外固定器固定在儿童胫腓骨干骨折中的应用[D]. 韦小雨. 重庆医科大学, 2011(11)
- [5]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D]. 姚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
- [6]《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赵宏普. 中国骨伤, 2002(12)
- [7]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J]. 强晓军,陈志学,张国亮,蔡启卿,靖秀梅.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01)
- [8]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的临床应用研究[D]. 姜海. 第四军医大学, 2005(06)
- [9]重组合异种骨在四肢长骨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王志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03)
- [10]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临床研究[D]. 燕文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