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乳液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液,稳定性,氰酸,不饱和,烷基苯,鱼卵,脂质。
乳液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程振锋,唐雪婷,丁佳倩,侯秋飞[1](2019)在《造纸用高稳定性石蜡亚微乳液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吐温-60、司潘-80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制备了造纸用高稳定性石蜡亚微乳液,利用单因素法考察了配方组成、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和搅拌转速对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分散性和稳定性等的影响。确定了乳化水、58#石蜡、司潘-80、吐温-6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最佳用量分别为乳液质量的69.9%,21.0%,3.6%,5.4%,0.1%,得到了最佳制备条件为乳化时间20 min、乳化温度95℃、搅拌转速1 300 r/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石蜡亚微乳液稳定性高,且分散性、固含量等满足造纸用石蜡乳液的基本要求,可用于造纸工业。(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丁梦真,张婷,王锡昌,陶宁萍,钟建[2](2019)在《明胶稳定的传统乳液与明胶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乳液和Pickering乳液是具有不同稳定机制的重要输送系统。在这项工作中,制备了明胶稳定的传统乳液和明胶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以比较传统乳液和Pickering乳液之间的长期稳定性。使用数码相机,光学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比较这两种乳液的形式、乳化稳定性、液滴结构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结果表明,传统乳液有3种不同的形式(液体,可再分散的乳液凝胶,不可分散的乳液凝胶),而Pickering乳液只有液体形式。随着稳定剂浓度的增加,液滴尺寸呈指数下降。传统乳液和Pickering乳液在高稳定剂浓度下具有良好的液滴结构稳定性(稳定剂含量1.0%-4.0%)并且在低稳定剂浓度下显示液滴聚结(稳定剂差,0.2%-0.5%)。最后,它们具有相似且良好的稀释稳定性。这项工作提供了多种方法以将鱼油包裹在多种形式的乳液中。它还为食品饮料、软糖、硬糖等提供了潜在的有前途的应用前景。此外,对传统乳液和Pickering乳液的基本理解将是有益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王笑涵,姜卉,吴海涛,林松毅,唐越[3](2019)在《大黄鱼卵分离蛋白乳液体系的构筑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硫氰酸苄酯(BITC)是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天然脂溶性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为了提高BITC的溶解性及生物利用度,以大黄鱼卵分离蛋白(PRPI)为乳化剂构筑稳定的PRPI-BITC水包油(O/W)乳液。首先考察了储存14天中乳液的粒径、电位、微观结构及BITC保留率的变化情况,明确PRPI-BITC乳液的构筑条件;随后又考察了pH、离子强度、冻融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油相比例构筑的乳液在储存14天后平均粒径为302.20±10.68 nm,Zeta电位高达-25.57±1.66 mV,激光共聚焦图像显示乳液体系的油滴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pH 5条件下,乳液粒径达到最大值(5230.29±452.91 nm);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其粒径没有显着差异(P>0.05)。经盐离子及冻融处理后乳液体系产生絮凝现象,稳态被破坏。综上,以PRPI为乳化剂、5%油相比例构筑的乳液体系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丰富食品分散体系机理、推进海洋源蛋白乳液体系在食品中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赵起越,吴超,于翠平,毕安琪,徐献兵[4](2019)在《鳕鱼骨水解物与吐温20制备高稳定性的双层纳米乳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废弃鳕鱼骨引起的环境污染,通过木瓜蛋白酶对鳕鱼骨进行酶解,酶解产物作为天然乳化剂制备高稳定性的双层纳米乳液。在Tween-20的协助下,纳米乳液在不同的pH(4~8),盐浓度(25 mM~250 mM)条件下保持稳定。同时,该乳液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30℃~90℃)。吸附在乳液表面的界面肽直接影响纳米乳液的稳定性,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肽在乳液界面的分布情况,使用Nano-LC-Q-TOF-MS鉴定乳液界面处疏水和亲水性氨基酸的肽段序列。吸附在乳液表面的界面肽可提高乳液脂质氧化的稳定性。因此,鳕鱼骨可用于开发双层乳液,减少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具有传输食品中化合物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李儒仁,谢振峰,荣良燕,邵俊花,贾娜[5](2019)在《肌原纤维蛋白界面膜协同凝胶基质提高乳液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是影响低脂乳化型肉制品保油性的重要因素,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肌原纤维蛋白-橄榄油乳化体系,探究不同体积分数下(1%,5%,10%)肌原纤维蛋白稳定油/水乳液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体积分数较低时(1%)乳液稳定性较差,乳析指数显着高于其它两组(P<0.05),乳液黏性及界面蛋白吸附量较低,保油性差;蛋白质体积分数为5%、10%时乳液稳定性显着提高(P<0.05),粒径为1~10μm,并且呈单峰分布,界面蛋白吸附量和保油性显着提高(P<0.05),此外,新鲜乳液(1%,5%,10%)中形成的界面蛋白膜可以有效抑制乳液氧化。界面蛋白膜是低体积分数条件下乳液实现保油性的重要途径,然而,高体积分数条件下(5%,10%),界面蛋白膜需要协同乳液中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基质共同提高乳液保油性。这对完善肉糜稳定理论及实际生产中指导配方设计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郭永生,马传国,刘君,段柱标[6](2019)在《美藤果油水包油型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高压匀质法制备美藤果油水包油型乳液。以乳液的平均粒径和分散系数(PDI)为指标,探究Tween乳化剂类型、油质量分数、乳化剂添加量、剪切速率及均质压力对乳液的平均粒径以及PDI的影响。通过测量储藏期内乳液的粒径变化、油相氧化程度(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含量)、液滴的自扩散系数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进一步探究储藏期内乳液的物理、氧化以及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乳液的优化工艺条件为Tween60添加量1%、油质量分数10%、剪切速率16 000 r/min、均质压力40 MPa,此条件下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为(218. 27±2. 21) nm,PDI为0. 118±0. 002;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美藤果油乳液在14 d的储藏期间内具有较好的耐受pH、盐离子的物理稳定性和较高的氧化稳定性,并且未发生明显的水解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0期)
程晨,黄凤洪,黄庆德,禹晓,于坤[7](2019)在《脂质伴随物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以及n-6 PUFA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人体具有显着的健康功效,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在食品、医药等领域。但是含有PUFA的油脂极易被氧化,且具有强疏水性,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乳液递送体系是一种经典的脂质载体,现已被应用于高生物利用率的PUFA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脂质伴随物是来源于油脂的天然植物化合物,主要包括多酚、植物甾醇、磷脂、脂溶性维生素等。研究表明,将一定量的脂质伴随物添加入乳液体系中能够有效改善体系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极性多酚类化合物、双亲性植物甾醇及磷脂、非极性维生素等脂质伴随物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曹宁,郭靖宇,RABAH,Boukherroub,邵庆国,臧晓蓓[8](2019)在《强稳定性的预氟化氧化石墨烯功能化聚氨酯海绵及其在非均相油水混合物、乳液高效分离和原油脱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洋工程、现代交通和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石油泄漏和化工污水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化工污水的排放也导致了饮用水中有害物质超标,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因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氧化石墨烯(rGO)及其衍生物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低廉的成本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首先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由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婷,赵苏安,王贺[9](2019)在《食品级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乳液是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广泛运用于药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主要介绍了微乳液的制备与分析方法、微乳液结构的判别方法,并对影响微乳液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和温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6期)
田甜,周艳,高悦,李杨,王中江[10](2019)在《异硫氰酸苄酯纳米乳液射流空化制备与冻融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豆分离蛋白-磷脂酰胆碱作为复合乳化剂包埋异硫氰酸苄酯(BITC),通过射流空化机制备成纳米乳液以提高其冻融稳定性。以出油率和乳层析指数为稳定性指标,研究了射流空化压力及冻融循环次数对纳米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乳液冻融过程热特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射流空化压力下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磷脂作为乳化剂时冻融过程中乳液结晶及融化的热行为。结果发现:当空化压力为0. 8 MPa时,所制得的BITC纳米乳液乳层析指数比未处理样品降低了51. 39%,出油率较未处理样品下降83. 64%,平均粒径为(252±6. 2) nm,PDI为0. 114±0. 034,ζ-电位为(-27. 2±0. 6) m V;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到,BITC被包埋于复合乳化剂中,且均匀分布在乳液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样品热特性的差异对比表明,射流空化改性蛋白-磷脂能显着增加乳液冻融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乳液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乳液和Pickering乳液是具有不同稳定机制的重要输送系统。在这项工作中,制备了明胶稳定的传统乳液和明胶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以比较传统乳液和Pickering乳液之间的长期稳定性。使用数码相机,光学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比较这两种乳液的形式、乳化稳定性、液滴结构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结果表明,传统乳液有3种不同的形式(液体,可再分散的乳液凝胶,不可分散的乳液凝胶),而Pickering乳液只有液体形式。随着稳定剂浓度的增加,液滴尺寸呈指数下降。传统乳液和Pickering乳液在高稳定剂浓度下具有良好的液滴结构稳定性(稳定剂含量1.0%-4.0%)并且在低稳定剂浓度下显示液滴聚结(稳定剂差,0.2%-0.5%)。最后,它们具有相似且良好的稀释稳定性。这项工作提供了多种方法以将鱼油包裹在多种形式的乳液中。它还为食品饮料、软糖、硬糖等提供了潜在的有前途的应用前景。此外,对传统乳液和Pickering乳液的基本理解将是有益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液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程振锋,唐雪婷,丁佳倩,侯秋飞.造纸用高稳定性石蜡亚微乳液的制备[J].石油化工.2019
[2].丁梦真,张婷,王锡昌,陶宁萍,钟建.明胶稳定的传统乳液与明胶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对比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王笑涵,姜卉,吴海涛,林松毅,唐越.大黄鱼卵分离蛋白乳液体系的构筑及其稳定性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4].赵起越,吴超,于翠平,毕安琪,徐献兵.鳕鱼骨水解物与吐温20制备高稳定性的双层纳米乳液[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李儒仁,谢振峰,荣良燕,邵俊花,贾娜.肌原纤维蛋白界面膜协同凝胶基质提高乳液的稳定性[J].中国食品学报.2019
[6].郭永生,马传国,刘君,段柱标.美藤果油水包油型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油脂.2019
[7].程晨,黄凤洪,黄庆德,禹晓,于坤.脂质伴随物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8].曹宁,郭靖宇,RABAH,Boukherroub,邵庆国,臧晓蓓.强稳定性的预氟化氧化石墨烯功能化聚氨酯海绵及其在非均相油水混合物、乳液高效分离和原油脱水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
[9].张婷,赵苏安,王贺.食品级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19
[10].田甜,周艳,高悦,李杨,王中江.异硫氰酸苄酯纳米乳液射流空化制备与冻融稳定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