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浆,盆地,作用,冲绳,成矿作用,楚雄,海盆。
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马瑶,殷学博,王晓媛,陈帅,曾志刚[1](2018)在《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控制机理:马努斯海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马努斯海盆热液区构造特征、基底差异,结合马努斯海盆热液区热液活动与构造-岩浆特征,探讨了二者的耦合关系,以及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影响和控制。马努斯海盆位于西南太平洋俾斯麦海的东北部,是世界上扩张速度最快的海盆之一。马努斯海盆西部(马努斯扩张中心,Manus SpreadingCenter,MSC)主要由海盆扩张成熟期产生的大洋中脊玄武岩组成,属于成熟弧后扩张中心,发育Vienna Woods热液区;海盆东部(东南裂谷, Southeast Rift, SER)则是一个拉张裂谷,处于扩张的早期阶段,属于不成熟弧后扩张中心,发育PACMANUS、DESMOS、SuSuKnolls叁大热液区。MSC与大洋中脊的热液活动相似,而SER因受到火山、俯冲作用影响更为显着,其热液流体具有岩浆流体和俯冲流体的特征。与Vienna Woods热液压相比, PACMANUS、DESMOS以及SuSu Knolls叁个热液区的水深相对较浅(1 150~1 740 m),是地球内部热物质由内向外迁移的结果,其下部岩浆作用强烈。此外,岩浆脱气作用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ACMANUS热液系统中具有岩浆流体的输入。与ViennaWoods热液区相比, PACMANUS、DESMOS、SuSu Knolls热液区的热液活动强度及流体组成主要受控于岩浆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曾志刚,张玉祥,陈祖兴,马瑶,王晓媛[2](2016)在《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的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岩、喷口流体、热液柱、沉积物及多金属硫化物。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在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上南北分异,从北向南地壳厚度减薄,南部重力异常变化大,发育条带状磁异常,中部则具有最高的热流值。马努斯海盆的重力异常变化较小,磁力异常呈东西向展布,海底扩张中心附近出现磁异常条带。马努斯海盆已出现洋壳,冲绳海槽的地壳属于过渡性地壳,在中南部的地堑中可能已出现洋壳。冲绳海槽与马努斯海盆玄武岩的岩浆是由源区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原始岩浆与板块俯冲组分混合构成。中酸性岩与基性岩具有相同的岩浆物质来源,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与马努斯海盆火山岩相比,冲绳海槽火山岩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冲绳海槽的喷口流体为富含金属元素(Mn、Fe、Zn、Pb)的酸性高温(高达320°C)流体,其热液柱中的Zn~(2+)、Cd~(2+)、Pb~(2+)、Cu~(2+)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海水。马努斯海盆的热液柱呈现出CH_4、Mn、Al、δ~3He正异常及pH负异常的特征。与马努斯海盆PACMANUS热液区的喷口流体(220~276°C、pH=2.5~3.5)相比,DESMOS热液区的喷口流体温度(88~120°C或120°C以上)相对较低,酸性更强(pH≤2.1),二者较低的δ~(34)S_(H_2S)和δD值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有酸性挥发分进入岩浆流体。冲绳海槽与马努斯海盆含金属沉积物的分布及其元素含量特征具有差异,相应地,两个弧后盆地含金属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也不同。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热液区均具富Zn型、Ba-Pb-Zn型、Si-硫化物型和Si-硫化物-硫酸盐型热液产物。与冲绳海槽的多金属硫化物相比,马努斯海盆中多金属硫化物的Pb和Au含量较低。(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集刊》期刊2016年00期)
张朋[3](2009)在《浅谈岩浆热液活动在青城子矿床中的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青城子铅锌矿是大型铅锌矿床。文章作者在矿区工作多年,通过大量的样本和数据得出岩浆热液活动是矿床形成的根本条件,一是使矿源层中的铅锌矿在岩浆热液的作用下活化聚集,二是岩浆岩中的有用元素参与了成矿迭加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2009年07期)
韦振权[4](2004)在《楚雄盆地构造特征与岩浆活动及热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楚雄盆地为一晚叁迭世-早第叁纪陆内湖盆迭置的构造-沉积改造盆地。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盆地及邻区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岩浆活动及金属矿产相关资料,对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深化研究,探讨了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和热液作用特点。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和认识: 1.楚雄盆地内断裂极为发育,类型多样,特征明显。断裂走向以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逆冲或逆掩推覆断裂在盆地内广泛分布,多数断裂具逆冲兼走滑性质,经历多期多阶段演化。楚雄盆地的断裂按其走向可划分为SN向(含近SN向)、NW向和近EW向(含NWW、NEE、EW向等)叁个主要断裂系统。 2.盆地西南边界红河-哀牢山断裂构造带左旋走滑运动始于50~45Ma B.P.,左旋停止(或处于左旋向右旋过渡转变)时期为18~15 Ma B.P.,之后直到第四纪仍保持右旋运动,左旋走滑位移量应在150~300 km之间,总右旋走滑量为45~60 km。该地区虽然在中侏罗世构造差异升降频繁,但并未形成现今高度的哀牢山脉,到新生代该带才强烈活动,表现为差异隆升,变形特征明显并伴有岩浆活动,为走滑过程中的抬升作用之表现。该构造带的走滑及隆升构造活动与盆地各演化阶段具对应关系并相互影响。 3.楚雄盆地可划分为四个一级构造单元,从西往东依次为西部推覆隆起区、中部深坳陷区、元谋隆起及东部浅坳陷区,盆地总体上表现为两坳两隆的构造格局,各一级单元可进一步划分,使盆地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点。 4.盆地及邻区构造-岩浆活动较复杂,具有多期多阶段性,但以新生代为主,突出显示为自65Ma以来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出现高峰活动期。新生代22~28Ma、32~38 Ma、42~48 Ma和54~64 Ma四次发生较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可能与哀牢山构造带在新生代发生数次走滑和快速抬升及现今哀牢山脉的形成有关。早喜山期碱性侵入岩在盆地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出露很多且成片分布。 5.盆地内存在较多的隐伏岩浆岩体或高阻地质体及结构异常软化区,盆地现有结构较为复杂,其中有叁个隐伏岩体(含高阻体)规模较大:新田岩体、庄房高阻体和永兴街高阻体,它们与盆地深大断裂在成因上可能有共性因素。 6.盆地及邻区金属热液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成矿活动特征明显;热液流体成矿活动具有分期和分区特点;盆地沉积-砂岩型铜矿热液活动与深部气液作用有关;金属热液矿床分布预测区数量多、范围大、与(隐伏)斑岩体有关。 7.楚雄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叁个较明显的阶段:叁迭纪以前盆地基底发育演化阶段;叁迭—侏罗纪盆地主体发育阶段;白垩纪至今盆地变形改造阶段,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多阶段发展、多旋回成盆、多次迭加和多期改造的历程。(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4-05-10)
周江羽,吴冲龙,张琼岩,张春霖,朱苏浙[5](1997)在《福建省东部及邻区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与热变质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自加里东期运动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一岩浆一热演化过程。在分析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岩系及其中有机质的热变质作用。指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一岩浆热事件,是造成研究区沉积岩系及其中有机质变质程度普遍偏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福建地质》期刊1997年01期)
T.N.Setterfield,A.E.Mussett,D.J.Oglethorpe,俞正奎[6](1994)在《塔武阿破火山口演变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及有关的热液活动——火山、侵入及热液事件的Ar~(40)/Ar~(39)年龄》一文中研究指出斐济维提岛上的塔武阿破火口位于橄榄安粗质塔武阿火山的上部。形成破火山口之前的火山主体岩石主要由基性物质(橄榄粒玄岩)组成。而破火口内的岩石组成为中性物质(橄榄安粗岩和粗面粒玄岩)。破火口内产出有次经济的斑岩型铜一金矿化及局部较弱的含金酸性硫酸盐浅成低温热液蚀变,以上二者都与位于破火口中心的二长岩侵入作用及破火口边缘处(艾波罗金矿)冰长石一绢云母浅成低温热液矿化作用有关。采用Ar~(40)/Ar~(39)程序升温技术测定10个塔武阿样品,这些样品包含经历了热液蚀变成矿化作用的样品和相对新鲜的样品。它们的年龄表明破火口塌陷发生于4.6Ma到4.5Ma之间,破火口之前的儆榄粒玄岩年龄大于4.6Ma,并可能大于4.7Ma。而破火口内的橄榄安粗岩和粗面粒玄岩的最大年龄为4.51Ma。因此这一地区的基性和主要为中性的火山作用的年龄差异至少为0.1Ma。二长岩的侵入作用和破火口中心同时发生的斑岩型蚀变作用发生于4.51到4.44Ma之间,与破火口内岩浆作用时间基本一致。破火口内最新一次岩浆事件一粗面粒玄岩火口相的火成碎屑单元,发生于4.41士0.08Ma。在浅成低温热液矿化作用期间,在艾波罗处沉积的冰长岩的年龄为3.71士0.08Ma。这一特殊的历史过程不太可能用常用的h—Ar年代法演绎出来而能被Ar~(40)/Ar~(39)年代法的数据所清楚地表明。Ar~(40)/A~(39)法数据与其他斑岩及浅成低温热液体系中得到的结果相类似。在那里,斑岩型岩浆浅成低温热液活动被认为与岩浆作用同时。但是实际上,在岩浆作用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化作用之间还是可以测出它们有一个年龄上的间隔。塔武阿的不寻常在于两种矿化作用都有,适合于Ar~(40)/Ar~(39)年代学技术测量,并且可以与破火口的演变历史联系起来。(本文来源于《国外火山地质》期刊1994年04期)
侯国豪[7](1990)在《梅县锰矿成矿区岩浆及热液活动在锰矿床形成中作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从实际生产中发现岩浆及热液活动与本区锰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因而对本区地质特征,岩浆热液活动,及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找矿的一些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国锰业》期刊1990年02期)
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岩、喷口流体、热液柱、沉积物及多金属硫化物。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在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上南北分异,从北向南地壳厚度减薄,南部重力异常变化大,发育条带状磁异常,中部则具有最高的热流值。马努斯海盆的重力异常变化较小,磁力异常呈东西向展布,海底扩张中心附近出现磁异常条带。马努斯海盆已出现洋壳,冲绳海槽的地壳属于过渡性地壳,在中南部的地堑中可能已出现洋壳。冲绳海槽与马努斯海盆玄武岩的岩浆是由源区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原始岩浆与板块俯冲组分混合构成。中酸性岩与基性岩具有相同的岩浆物质来源,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与马努斯海盆火山岩相比,冲绳海槽火山岩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冲绳海槽的喷口流体为富含金属元素(Mn、Fe、Zn、Pb)的酸性高温(高达320°C)流体,其热液柱中的Zn~(2+)、Cd~(2+)、Pb~(2+)、Cu~(2+)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海水。马努斯海盆的热液柱呈现出CH_4、Mn、Al、δ~3He正异常及pH负异常的特征。与马努斯海盆PACMANUS热液区的喷口流体(220~276°C、pH=2.5~3.5)相比,DESMOS热液区的喷口流体温度(88~120°C或120°C以上)相对较低,酸性更强(pH≤2.1),二者较低的δ~(34)S_(H_2S)和δD值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有酸性挥发分进入岩浆流体。冲绳海槽与马努斯海盆含金属沉积物的分布及其元素含量特征具有差异,相应地,两个弧后盆地含金属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也不同。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热液区均具富Zn型、Ba-Pb-Zn型、Si-硫化物型和Si-硫化物-硫酸盐型热液产物。与冲绳海槽的多金属硫化物相比,马努斯海盆中多金属硫化物的Pb和Au含量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1].马瑶,殷学博,王晓媛,陈帅,曾志刚.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控制机理:马努斯海盆为例[J].海洋科学.2018
[2].曾志刚,张玉祥,陈祖兴,马瑶,王晓媛.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的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J].海洋科学集刊.2016
[3].张朋.浅谈岩浆热液活动在青城子矿床中的成矿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4].韦振权.楚雄盆地构造特征与岩浆活动及热液作用[D].长安大学.2004
[5].周江羽,吴冲龙,张琼岩,张春霖,朱苏浙.福建省东部及邻区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与热变质作用[J].福建地质.1997
[6].T.N.Setterfield,A.E.Mussett,D.J.Oglethorpe,俞正奎.塔武阿破火山口演变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及有关的热液活动——火山、侵入及热液事件的Ar~(40)/Ar~(39)年龄[J].国外火山地质.1994
[7].侯国豪.梅县锰矿成矿区岩浆及热液活动在锰矿床形成中作用的探讨[J].中国锰业.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