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

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

段海洲[1]2005年在《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文中指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基本方法。政府会计传统上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逐渐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并且在改进政府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国的政府会计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基本上能够满足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其弊病日益突出,采用权责发生制是提高我国政府运行效率,建立现代政府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 政府会计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改革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发生制改革道路一从完善现有理论的条件创造到收支确认基础为核心改革的“渐进式”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收支分类体系是改革的前提,构筑我国以财务为主导的政府会计体系是改革的基础,最后分阶段逐步扩展式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直至建立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 本文分四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介绍权责发生制运用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是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理论分析,先对两种确认基础进行比较研究,然后从分析现有收付实现制的不适应性开始到分析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叁部分论述相关的预算会计体系改革以及通过借鉴企业会计制度重新确立政府会计的目标,法律体系,以及相关政府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并论述政府财务报告的相关问题。最后一部分是论述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策略措施。

贺堃[2]2011年在《我国政府会计负债确认基础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许多国家陆续出现了债务负担,财政支出压力以及财政风险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欧美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名为“新公共管理”的运动,这场运动也促使这些欧美国家对其政府会计进行改革。在世界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一些亚非拉国家也开始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尝试进行政府会计改革,而且改革的重点都是如何在政府会计确认基础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继承的是以前苏联的政府会计模式,在计量负债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出在以收付实现制为核心的会计基础上。虽然我国的财政部门对政府会计的确认基础进行过多次修正,加入了一些权责发生制的元素,但是这些措施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2009年希腊爆发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该事件给世界上众多国家,尤其给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笔者站在会计的立场上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国家负债风险管理视角的政府会计负债确认基础改革的论点。在理论层面详细论述了政府会计负债信息披露与国家负债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后,得出了两个结论:政府会计负债信息的有效性是国家负债风险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国家负债风险管理对政府负债信息的需求是促进政府会计负债确认基础进行改革的主要因素。由于政府会计改革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本文主要从与国家负债风险管理关联度最高的负债确认基础改革入手,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基础在负债信息的确认和核算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认为收付实现制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国家负债风险管理对负债信息的需求,而权责发生制能够有效弥补该缺陷。但是由于我国的一些实际国情以及在运用权责发生制对或有负债的核算和披露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影响或有负债信息的可靠性,所以我国政府会计负债确认基础改革只能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最后,在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在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后,根据我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对于我国政府会计负债确认基础改革的思路和一些具体的措施。

胡慧[3]2014年在《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研究》文中指出会计确认基础是一种系统的规范会计信息生产和传递过程的制度,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纵观世界各国政府所采用的会计确认基础,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形式: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以及权责发生制。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为了满足政府预算管理的要求,以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会计目标转变为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收付实现制弊端愈发凸显;而与此同时,许多经合组织(OECD)国家在其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权责发生制改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会计改革的潮流与导向。在国内外环境的共同压力作用下,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事业单位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一部分也理应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本文通过对比事业单位法律概念、各学者的观点并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意见,合理界定了事业单位的范围。事业单位会计是目前我国政府会计体系中主体最接近市场的、相比其他政府部门更易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专业会计,因此本文以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为研究对象,为以后其他政府部门改革提供设计基础。本文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改革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应采取渐进式分步推进的改革路径,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过渡基础来实现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这一长远目标。本文从改革范围、会计体系、应用层面、运行模式以及要素核算五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并指出改革所必须具备的各项配套措施,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解除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

张玲[4]2014年在《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研究》文中提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基本方法。在传统的政府会计核算中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发端于新公共管理主义思潮的政府会计改革实践开始受到了世界的关注,权责发生制首次进入政府会计系统,并在改进政府管理方面起到了显着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已不能满足我国政府管理的需要,所以顺应时代潮流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公共受托责任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界定了政府会计的概念问题,分析了政府会计中可能存在的四种会计确认基础。第二部分,从比较分析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优劣势出发,探讨了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达到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防范政府财政风险、建立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强化社会监督和使我国政府会计与国际趋同的目的。第叁部分,通过对具有典型性的新西兰和美国政府的政府会计改革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提取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可以借鉴的经验。第四部分,在剖析我国现有政府会计体系弊端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改革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构建设想:走一条逐步拓展、循序渐进、由点到面、从地方到中央的改革道路;为改革提供大力的法律、理论和技术支持的同时,积极构建新的政府会计体系、财务报告制度、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和配套监督体系。

张轶琼[5]2010年在《新时期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的基本方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整体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并推行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政府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这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政府会计随之进行改革。我国政府会计目前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显现出的所反映受托责任狭窄、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限等弊端日益明显,而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却能增加政府会计的透明度,提供更加真实、全面和广泛的财务信息,揭示政府潜在风险。许多国家也都希望通过提高政府会计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来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纷纷在政府会计中不同程度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政府会计确认基础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是今后政府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在这种背景之下,对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有所启示。本文首先对我国政府会计收付实现制的现状及弊端进行分析,然后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及权责发生制自身优势对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的意义这叁个方面分析说明权责发生制是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再对新西兰、英国等几个代表性国家的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这些国家的改革实践对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可资借鉴的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改革的外部环境、内生优势及经验积累等方面进行改革可行性分析,认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并针对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

韩海文[6]2006年在《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会计确认的基础存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之争,在企业会计领域,权责发生制早在几百年前就确立了地位,而在政府会计领域,收付实现制则长期以来是通行的惯例。从表面上看,会计改革像是技术问题,然而健全而透明的会计建设是良好的政府及公共部门治理的基石。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政府就是一个“企业”,以市场为基础,以产出为导向。站在“企业化政府”的高度上,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是实现政府以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为核心的“可核算管理”的关键。在20世纪80年代末,新西兰首先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对改进公共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取得了显着成效。而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了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到目前为止,29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为OECD)成员国中,至少有11个国家在其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在改进政府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大背景下,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了研究,以期望对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有所启示。文章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本部分分析了权责发生制风靡全球的历史原因,介绍了国外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运用现状和有关国际组织对权责发生制的倡导。第二部分,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本部分分析了收付实现制在我国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以及在新公共管理环境下所显示出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了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第叁部分,典型国家的经验借鉴。本部分介绍了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叁国的改革实践,进而总结出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的改革设想。本部分立足国情,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步骤构想和具体措施构想。第五部分,对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反对意见及其探讨。本部分列举了对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可能遇到的反对意见,并进行了探讨。

胡振华[7]2008年在《论中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改进》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很多发达国家为摆脱高赤字和高负债带来的财政困境,掀起了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浪潮,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在我国,自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连续发行长期建设性国债导致国债规模激增、负债风险加大。而现行的政府会计由于缺乏明确的会计信息目标,基本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致使大量政府负债游离于政府会计体系之外,从而造成财政风险大量积累与隐藏。显然,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控制财政风险的经验,研究政府会计改革成为目前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阐述财政风险及其管理与政府会计及其功能的一般理论开始,以政府会计提供财政风险管理所需负债会计信息为主线,力求全面、客观地探讨政府会计与财政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评析了中国现行政府会计在提供信息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其对财政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在借鉴西方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经验及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财政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政府负债信息质量为目标,提出了在政府负债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案。按照上述基本思路,本文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引言。对研究的背景、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和相关概念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对国内外关于财政风险控制,和政府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找出目前关于政府会计研究的空白点,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范围。第叁部分从财政风险视角来看现行的中国政府会计现状。本章首先阐述了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负债确认和报告方面存在的缺陷,然后分析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对财政风险管理的影响,进一步说明现行的政府会计在财政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进而推断出为加强财政风险管理,必须对中国政府会计进行改革,而这一改革的关键是在政府负债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第四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改革。本章首先介绍了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内企业会计的实践经验,进而总结出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然后探究了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一些具体实施措施,首先分析了权责发生制在财政风险控制中的优势,接着就具体分析了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思路。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本章总结了本文的大致内容,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局限,并对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做出了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政府会计与财政风险管理的内在关系;创新点之二是从阐述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对政府负债确认存在的缺陷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政府隐性和或有负债的规模和风险大量积累的政府会计成因,以及对我国财政风险控制造成的影响;创新点之叁在于本文不仅借鉴了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还借鉴了我国企业会计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建议将企业会计对负债的确认和报告的方法引入政府会计;创新点之四是建议对政府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引入谨慎原则,合理确认因政府或有事项而形成的义务,并通过对政府预计负债的合理计量将此项负债信息反映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合计数中。

戴红迎[8]2014年在《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尽管在企业会计中,一直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但在政府会计中,世界各国均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逐渐出现局限性。自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防范财政风险,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概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会计中的权责发生制改革逐渐受到了重视和推广。在过去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我国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基本上满足和适应了政府部门加强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求。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经济、政治环境逐渐复杂化,收付实现制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本文提出了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解决现存的政府会计问题,并针对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可行性以及改革的具体措施做了探讨。文章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范围。第二章是文献回顾。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相关议题的研究成果。第叁章是理论基础分析,介绍了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现状,包括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变革、我国会计体系结构和现行我国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两种会计确认基础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章是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构思建议,提出了推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并重新构建政府会计体系框架和财务报告框架,对政府会计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分析如何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第六章是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收付实现制在政府会计中的实施、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实施和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生成模式的选择。第七章是案例分析。这一部分以—事业单位为例进行会计分录和报表分析。第八章为结论,总结了对会计确认方式进行修正后的效果。

张恩, 李京[9]2014年在《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目前正在酝酿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会计基础的选择和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比较入手,研究和分析了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应用,最终对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应用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和看法。

岳景翔[10]2015年在《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社会关联十分密切的会计行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精细化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执行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预算会计为管理工具的会计制度,这种会计制度只关注政府和公共部门资产、债务的主要指标,不利于对长期财务信息的披露,直接影响了社会资源配置和政策决策。通过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财务报表不仅能向公众反映现金及社会资源收付行为的以往交易,还能反映将来现金及社会资源支付的义务,使政策执行者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更能有的放矢。目前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开始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本文立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特点,通过借鉴国际财政管理领域中权责发生制改革和国内研究者的一系列成果,分析此次变革的内容、意义,探讨权责发生制今后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方式、相关报表披露方式、会计核算方式方法及发展趋势提出方案,以期其能够更多地为经济政策分析提供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1]. 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D]. 段海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

[2]. 我国政府会计负债确认基础改革研究[D]. 贺堃.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3]. 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研究[D]. 胡慧. 苏州大学. 2014

[4]. 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研究[D]. 张玲. 广西大学. 2014

[5]. 新时期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的基本方向研究[D]. 张轶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6]. 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D]. 韩海文.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7]. 论中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改进[D]. 胡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 2008

[8]. 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D]. 戴红迎. 厦门大学. 2014

[9]. 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应用[J]. 张恩, 李京. 财会研究. 2014

[10].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研究[D]. 岳景翔. 天津财经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