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羟胺论文_邹展,赵许群,史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硝酸羟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硝酸,分解,氢氧化钠,热稳定性,电场,稳定剂,高效。

硝酸羟胺论文文献综述

邹展,赵许群,史海[1](2019)在《核废水中硝酸肼、硝酸羟胺的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方便快捷测定水溶液中硝酸肼、硝酸羟胺含量,提出电位滴定法,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为滴定液一次性测定水溶液中硝酸肼、硝酸羟胺含量。分别对比电位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对硝酸羟胺的检测结果,以及电位滴定法和容量法对硝酸肼的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电位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在检测硝酸羟胺、电位滴定法和容量法在检测硝酸肼结果差异均不明显,满足试验要求。单次检测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需大于0.5 mL,此时测试相对误差较小。对实际用水进行检验发现,硝酸羟胺、硝酸肼的回收率均稳定在99.4%~100.7%之间。(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19年01期)

程红波,王拯,陶博文,黄印,武卓[2](2018)在《硝酸羟胺热分解特性及其稳定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硝酸羟胺(HAN)溶液的贮存稳定性,采用p H计及色谱仪研究了温度、金属离子对HAN溶液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TG–FTIR)联用技术和差热–热重(DSC–TG)测试法对HAN的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金属离子催化HAN分解的机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设计、制备了HAN稳定剂HP。应用研究表明:HP对HAN溶液贮存过程中的分解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稳定效果良好,可将w为5%的HAN溶液中的HAN分解率由27%降至5%左右,将含Fe3+的w为5%的HAN溶液中的HAN分解率由29%降至7%左右。(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8年04期)

于婷,叶国安,洪哲,何辉,陈延鑫[3](2017)在《硝酸羟胺对Pu(Ⅳ)的单级还原反萃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硝酸羟胺是Purex流程钚纯化过程的还原剂。本文建立了30%TBP/正十二烷体系中硝酸羟胺还原反萃Pu(Ⅳ)的单级迭代计算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算法,编写了模拟连续逆流萃取器中的一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使用文献数据对模型和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符合良好;本文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度高于文献模型。最后分析了计算时间单元长度对准确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赵坦,毛亚南,李俊,王乃娟[4](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羟胺溶液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硝酸羟胺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通过对色谱条件和衍生化条件的优化,确定了以ZORBAX SB–C18色谱柱(100 mm×2.1 mm,3.5μm)进行分离,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2–硝基苯甲醛作为衍生化试剂,60℃水浴反应40min的衍生化方法。结果表明,衍生产物和衍生剂实现了完全分离,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在80~300μg/g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8.26%~101.65%,RSD为0.8%~3.2%。该方法检测快速高效,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硝酸羟胺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10)

刘建国,安振涛,张倩,杜仕国,姚凯[5](2017)在《硝酸羟胺的热稳定性评估及热分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氧化剂硝酸羟胺的热稳定性,使用标准液体铝皿于3K/min、4K/min、5K/min加热速率下进行热分析。借助非等温DSC曲线的参数值,应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根据Zhang-Hu-Xie-Li公式、Hu-Yang-Liang-Xie公式、Hu-Zhao-Gao公式以及Zhao-Hu-Gao公式,计算硝酸羟胺的自加速分解温度和热爆炸临界温度,并对热分解机理函数进行了研究。设计了7条热分解反应路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d,p)方法对硝酸羟胺的热分解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硝酸羟胺热分解的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370.05K,热爆炸临界温度Tbe0=388.68K,Tbp0=397.54K,热分解最可几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为f(α)=17×(1-α)18/17。硝酸羟胺热分解各路径中,动力学优先支持路径Path 6、Path 5、Path 4和Path 1生成NO和NO_2,其次是Path 2、Path 7和Path 3生成N2和N_2O。温度在373K以下时,Path 1′反应无法自发进行,硝酸羟胺无法进行自发的热分解。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硝酸羟胺在370.05K以下储存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04期)

刘建国,安振涛,张倩,李天鹏,卞立新[6](2017)在《Fe~(3+)掺杂对硝酸羟胺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Fe~(3+)掺杂对硝酸羟胺(HAN)热稳定性的影响,在升温速率分别为3、4、5K/min下对无Fe~(3+)以及Fe~(3+)掺杂的HAN水溶液进行热分析。借助非等温DSC曲线的参数值,应用Kissinger和Ozaw方法分别计算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影响机理进行研究,优化得到NH2OH及其与Fe~(3+)形成配位化合物Fe(NH2OH)3+6的稳定构型,计算了N-H和O-H键的键长、Wiberg键级以及分子的前线轨道分布。结果表明,Fe~(3+)掺杂使得硝酸羟胺的热稳定性降低,使HAN的起始分解温度平均降低约16℃,表观活化能略有升高,指前因子大幅增加,热分解反应速率提高;NH2OH与Fe~(3+)形成配位化合物Fe(NH2OH)3+6后,N-H和O-H键的键长增加,伸缩振动频率减弱,Wiberg键级减小,键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减小,键的强度减弱,加快了HAN的热分解。(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刘建国,张倩,安振涛,甄建伟,王朝阳[7](2016)在《电场效应对硝酸羟胺离子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密度泛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硝酸羟胺基推进剂电点火过程中的电场效应对推进剂的影响,采用DFT-B3LYP/6-311++G(d,p)方法,对硝酸羟胺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通过自然键轨道分析揭示了氢键作用的本质。对构型形成过程中H原子转移进行了理论研究。在-0.005~0.005a.u.外电场强度下计算了H原子转移的过渡态构型和活化能垒,并对氢键作用的键长、结合能以及能级分布随电场的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正向电场的增强,H原子转移活化能垒逐渐减小,有利于硝酸羟胺构型的形成。硝酸羟胺氢键作用键长缩短,键的强度增强。结合能增加,硝酸羟胺的稳定性增强。点火过程中的电场效应对硝酸羟胺的极化或者电离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推进剂的点火。(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6年07期)

兰天,罗方祥,肖松涛,刘协春,杨贺[8](2016)在《硝酸羟胺还原反萃高浓度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硝酸羟胺(HAN)从30%TBP/煤油中还原反萃高浓度Pu(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长两相接触时间、降低酸度、升高温度均有利于Pu(Ⅳ)的还原反萃;增大硝酸羟胺浓度虽然也有利于Pu(Ⅳ)的还原反萃,但是当HAN浓度大于0.4mol/L后,反萃率增加不明显;增加肼的浓度也有利于Pu(Ⅳ)的还原反萃,但当肼浓度大于0.2mol/L后,Pu(Ⅳ)的反萃率随肼浓度增加而降低;溶液中硝酸根浓度对Pu(Ⅳ)反萃率的影响明显;随着钚浓度增加,反萃率降低。钚在水相和有机相的分配对HAN还原反萃高浓度钚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6年03期)

刘建国,张倩,安振涛,祁立雷,满海涛[9](2015)在《硝酸羟胺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硝酸羟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采用DFT-B3LYP/6-311++G(d,p)方法,对硝酸羟胺离子对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通过自然集居分析计算了各原子的净电荷,并针对离子对体系形成过程中H原子的转移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基组迭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校正(ZPEC)计算了离子对的相互作用能;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对硝酸羟胺离子对在200~800K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离子对形成过程中H原子转移的反应势垒为46.605kJ/mol,离子对表现为HNO3和NH2OH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构型II的相互作用能最大,为-48.145kJ/mol,稳定性排列顺序为构型II>构型III>构型IV;另外,构型II和构型III在常温下即可自发形成,构型IV只能在200K以下的低温才能自发形成。(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虎,叶国安,周贤明,李丽[10](2013)在《硝酸羟胺用于钚纯化循环的工艺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可控温的单级萃取装置,对羟胺还原反萃取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硝酸肼能够将少量Pu(Ⅳ)还原反萃取到水相,但是当硝酸肼浓度较高时,硝酸肼则表现出盐析效应,抑制钚的还原反萃取;对于钚还原反萃取工艺来说,当保持进料中羟胺与钚的摩尔数之比为定值时(在50℃时n(HAN)/n(Pu)=2~3较为适宜),增大还原剂流量能够提高钚的收率,但同时会降低钚的浓缩倍数;温度升高时,硝酸氧化Pu(Ⅲ)的反应速率加快,使得钚在有机相中的浓度有所升高;当溶液中离子强度较高时,在盐析效应的作用下,Pu(Ⅲ)的分配比随离子强度的提高而升高,导致钚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上升。(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3年05期)

硝酸羟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硝酸羟胺(HAN)溶液的贮存稳定性,采用p H计及色谱仪研究了温度、金属离子对HAN溶液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TG–FTIR)联用技术和差热–热重(DSC–TG)测试法对HAN的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金属离子催化HAN分解的机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设计、制备了HAN稳定剂HP。应用研究表明:HP对HAN溶液贮存过程中的分解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稳定效果良好,可将w为5%的HAN溶液中的HAN分解率由27%降至5%左右,将含Fe3+的w为5%的HAN溶液中的HAN分解率由29%降至7%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酸羟胺论文参考文献

[1].邹展,赵许群,史海.核废水中硝酸肼、硝酸羟胺的分析方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9

[2].程红波,王拯,陶博文,黄印,武卓.硝酸羟胺热分解特性及其稳定化技术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8

[3].于婷,叶国安,洪哲,何辉,陈延鑫.硝酸羟胺对Pu(Ⅳ)的单级还原反萃数学模型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7

[4].赵坦,毛亚南,李俊,王乃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羟胺溶液含量[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5].刘建国,安振涛,张倩,杜仕国,姚凯.硝酸羟胺的热稳定性评估及热分解机理研究[J].材料导报.2017

[6].刘建国,安振涛,张倩,李天鹏,卞立新.Fe~(3+)掺杂对硝酸羟胺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J].火炸药学报.2017

[7].刘建国,张倩,安振涛,甄建伟,王朝阳.电场效应对硝酸羟胺离子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密度泛函研究[J].含能材料.2016

[8].兰天,罗方祥,肖松涛,刘协春,杨贺.硝酸羟胺还原反萃高浓度钚[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6

[9].刘建国,张倩,安振涛,祁立雷,满海涛.硝酸羟胺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火炸药学报.2015

[10].张虎,叶国安,周贤明,李丽.硝酸羟胺用于钚纯化循环的工艺条件优化[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3

论文知识图

80%硝酸羟胺催化分解的热重分析...NCADE的布局[11]作战示意图和AIM-120空空导弹NCADE的最初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单位晶胞

标签:;  ;  ;  ;  ;  ;  ;  

硝酸羟胺论文_邹展,赵许群,史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