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分离论文_孙圣伟,何健,刘美娟,李俊,殷光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乳液,鱼油,小室,金枪,活性,生殖腺。

蛋白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孙圣伟,何健,刘美娟,李俊,殷光玲[1](2019)在《原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产品中的原型胶原蛋白构型和理化性质差异。方法经酶法、盐析等步骤对市售胶原蛋白产品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利用氨基酸测序技术、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圆二色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1号胶原蛋白为变性胶原蛋白,SDS-PAGE方法未检测到蛋白的电泳条带,表明其无明显的空间结构;2号胶原蛋白存在混杂现象,为非纯的原型胶原蛋白;3号胶原蛋白为典型的Ⅱ型胶原蛋白结构特征,SDS-PAGE结果中存在单一的α链和β链,与文献资料相符合。结论 3种胶原蛋白均具有典型的胶原蛋白蛋白氨基酸组成,但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物种来源、部位的差异,导致表现出了3种不同的空间构型。(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孙亚森,郑学玲[2](2019)在《戊聚糖酶对面粉中淀粉-面筋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戊聚糖酶的不同添加量、不同添加方式以及面团法和面糊法2种分离方式对小麦粉中淀粉-面筋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戊聚糖酶的添加比例与A淀粉得率呈显着正相关(P<0.05,r=0.835),戊聚糖酶在和面过程中加入比在面粉中加入得到淀粉和面筋蛋白的提取率更大;与面糊法相比面团法得到的A淀粉和面筋蛋白的得率和提取率较高,但纯度较低;戊聚糖酶的添加量与面筋指数呈现显着正相关(P<0.05,r=0.839);随着戊聚糖酶含量的增加,面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减少,糊化温度升高。戊聚糖酶的加入改善了面粉品质,也使得淀粉和面筋蛋白更易分离。(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臧学丽[3](2019)在《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膜制品、面制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大豆分离蛋白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的感官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32期)

葛晨玲,李珣,王晓晔,梁莹莹,陈志英[4](2019)在《基于iTRAQ技术的猪精子释放蛋白Transwell小室分离及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分离猪附睾头部精子释放蛋白的新方法,确定释放蛋白的功能特点及信号通路。【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独特的共培养系统,充分利用0.4μm聚碳酸酯膜分离精子释放的蛋白。使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分析释放的蛋白,对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使用GO数据库描述蛋白功能,运用KEGG数据库Pathway分析,确定差异蛋白最主要的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同时用IPR数据库对差异蛋白的结构域进行非冗余分析。【结果】Transwell小室上、下室共鉴定到542种蛋白,其中,464种蛋白表达量显着上调,78种蛋白表达量显着下调。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跨膜转运、离子运输、ATP合成等生物过程。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醛固酮调节的钠盐吸收、囊泡转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等。硫氧还蛋白、半乳糖、糖苷水解酶等构成差异蛋白的主要结构域,为蛋白发挥作用提供结构基础。【结论】Transwell小室分离蛋白的方法切实有效,iTRAQ技术在附睾头部精子释放蛋白中成功鉴定出差异蛋白,差异性分析及功能注释为探究差异蛋白参与的生命活动及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孟妍,朱秀清,曾剑华,王子玥,李美莹[5](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汉麻分离蛋白提取技术及其乳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脱脂汉麻籽饼粕为原料,蛋白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pH值等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汉麻籽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汉麻籽分离蛋白组成和乳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麻籽分离蛋白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5、时间71 min提取温度43.6℃、提取pH8.3,蛋白质提取率达到39.15%,获得汉麻籽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93.5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汉麻籽分离蛋白亚基分布在在20-50 kDa,汉麻籽球蛋白由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37 kDa和21 kDa。不同温度、时间及pH对汉麻籽分离蛋白溶解性、乳化性产生影响,在pH 7、温度55℃、加热时间60 min时汉麻籽蛋白乳化性为305.53 m~2/g,乳化稳定性达到92.04%;光学显微镜对汉麻籽分离蛋白乳液观察,发现其粒径分布均匀,颗粒粒径变化不大,乳化稳定性较好。本研究为汉麻籽蛋白的乳化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叶孟亮,张春晖,朱玲玉,贾伟,张鸿儒[6](2019)在《牦牛骨胶原蛋白促成骨活性肽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牦牛(Bos grunniens)是我国珍贵的畜种资源,牦牛骨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约占21.5%),补充胶原蛋白肽可以增加骨胶原纤维网架的规则性和牢固性。深入开展对牦牛骨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探讨,充分利用牦牛骨中丰富的骨胶原蛋白开发功能性食品,对提高牦牛附加值、增加藏区牧民收益、促进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固边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前期实验室制备得到的牦牛骨胶原蛋白肽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滤、体积排阻色谱、反向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合Mascot 2.4 search engine技术对牦牛骨胶原蛋白肽进行了进一步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经超滤后收集得到的组分UF-Ⅳ(Mw <3 kDa)表现出较高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经SuperdexTM peptide 10/300 GL色谱柱(体积排阻色谱法)分离后,组分SP-Ⅲ表现出较高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在0.5 mg/mL作用浓度下,促成骨细胞增殖率高达160.6%;经RP-HPLC分离纯化,组分SP-Ⅲ经Innoval C18色谱柱进一步分离后的组分F8表现出较强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190.6%)。利用反向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联合Mascot 2.4 search engine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测定,共鉴定得到35条肽段。基于相对丰度、分子量、比对标准得分等指标筛选出9条具有较高潜在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肽进行化学合成验证其体外生物活性,GPAGPPGPIGNV(GP-12)肽相较其它8条肽段具有更高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142.7%)。综上,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在未来工业生产功能性和促进营养健康的食品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用于介导治疗骨质疏松症。(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王笑涵,姜卉,吴海涛,林松毅,唐越[7](2019)在《大黄鱼卵分离蛋白乳液体系的构筑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硫氰酸苄酯(BITC)是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天然脂溶性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为了提高BITC的溶解性及生物利用度,以大黄鱼卵分离蛋白(PRPI)为乳化剂构筑稳定的PRPI-BITC水包油(O/W)乳液。首先考察了储存14天中乳液的粒径、电位、微观结构及BITC保留率的变化情况,明确PRPI-BITC乳液的构筑条件;随后又考察了pH、离子强度、冻融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油相比例构筑的乳液在储存14天后平均粒径为302.20±10.68 nm,Zeta电位高达-25.57±1.66 mV,激光共聚焦图像显示乳液体系的油滴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pH 5条件下,乳液粒径达到最大值(5230.29±452.91 nm);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其粒径没有显着差异(P>0.05)。经盐离子及冻融处理后乳液体系产生絮凝现象,稳态被破坏。综上,以PRPI为乳化剂、5%油相比例构筑的乳液体系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丰富食品分散体系机理、推进海洋源蛋白乳液体系在食品中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韩佳润,杜椅楠,吴海涛,朱蓓薇,肖航[8](2019)在《基于扇贝生殖腺分离蛋白-EGCG共聚接枝物制备表面活性抗氧化生物聚合物:提高金枪鱼油乳剂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通常发生在乳液的油水界面,因此亟需具有表面活性的抗氧化剂来抑制脂质氧化。本文通过自由基接枝法制备了扇贝生殖腺分离蛋白(SGPIs)-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偶联物,并表征其作为两亲性表面活性抗氧化剂的特性及对金枪鱼油乳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SDS-PACGE电泳和凝胶渗透层析色谱证实了SGPIs与EGCG的共价结合。同时对SGPIs-EGCG共价物的结构特性、物理特性、热特性及体外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SGPIs相比,SGPIs-EGCG共价物含有更多的β-折迭,但较少的α-螺旋结构,导致接枝后SGPIs的二级和叁级构象稳定性发生变化。与EGCG接枝后,SGPIs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显着提高了4.9倍和7.4倍。与SGPIs稳定的金枪鱼油乳液相比,SGPIs-EGCG共聚物稳定的乳液显示出更小的粒径和更好的贮存稳定性。此外,由于SGPIs-EGCG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界面积累和抗氧化活性,因此其在金枪鱼油乳液中对贮存过程中脂质和脂肪酸氧化的抑制作用比SGPIs更明显。以上研究结果说明,SGPIs-EGCG共聚物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表面活性抗氧化剂和乳化剂,用于不饱和脂肪的包埋和保护。(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常旋,陈星,梁丽[9](2019)在《乳清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微胶囊体系对活性成分共包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油脂、风味物质等功能性成分进行单一包埋以及对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如壁材类型、壁材之间比例、壁芯比、进出口温度等。但是,围绕多种成分共包埋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制备共包埋鱼油和白藜芦醇的微胶囊体系。通过对表面油含量的优化,确定微胶囊制备工艺为壁芯比2:1,总固形物含量30%,进口温度170℃。得到鱼油包埋率为93%,白藜芦醇包埋率大于80%的微胶囊产品。60天的储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有效的抑制了鱼油的氧化,而且白藜芦醇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鱼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储藏60 d后量为0.95 mg/mL和1.9 mg/mL的微胶囊体系中白藜芦醇中保留率在40%以上。本研究将对开发含有负载多种营养活性成分,且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功能性食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沈谦,陈义杰[10](2019)在《pH偏移处理豌豆分离蛋白稳定乳液的油/水界面蛋白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豌豆蛋白是一种优良植物源食品蛋白,可应用于植物蛋白乳饮料等产品中。使用豌豆蛋白制备乳液时,在极端碱性或酸性pH条件下处理豌豆蛋白,可改善豌豆蛋白溶解性、乳化性等功能特点,极大弥补了豆类蛋白在食品应用方面的不足。本研究通过质谱技术检测pH偏移处理豌豆蛋白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蛋白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探究pH偏移处理改善豌豆蛋白乳化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pH 9偏移处理豌豆蛋白相比,pH 10偏移处理豌豆蛋白稳定乳液界面吸附蛋白中11S相对含量平均增高约60.3%,2S相对含量也增多65.5%左右;与pH 7偏移处理豌豆蛋白相比,11S的部分蛋白相对含量平均增加约34.42%,但7S部分蛋白相对含量平均降低约11.1%。(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蛋白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戊聚糖酶的不同添加量、不同添加方式以及面团法和面糊法2种分离方式对小麦粉中淀粉-面筋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戊聚糖酶的添加比例与A淀粉得率呈显着正相关(P<0.05,r=0.835),戊聚糖酶在和面过程中加入比在面粉中加入得到淀粉和面筋蛋白的提取率更大;与面糊法相比面团法得到的A淀粉和面筋蛋白的得率和提取率较高,但纯度较低;戊聚糖酶的添加量与面筋指数呈现显着正相关(P<0.05,r=0.839);随着戊聚糖酶含量的增加,面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减少,糊化温度升高。戊聚糖酶的加入改善了面粉品质,也使得淀粉和面筋蛋白更易分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孙圣伟,何健,刘美娟,李俊,殷光玲.原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鉴定[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孙亚森,郑学玲.戊聚糖酶对面粉中淀粉-面筋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9

[3].臧学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

[4].葛晨玲,李珣,王晓晔,梁莹莹,陈志英.基于iTRAQ技术的猪精子释放蛋白Transwell小室分离及差异性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5].孟妍,朱秀清,曾剑华,王子玥,李美莹.响应面法优化汉麻分离蛋白提取技术及其乳化性能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叶孟亮,张春晖,朱玲玉,贾伟,张鸿儒.牦牛骨胶原蛋白促成骨活性肽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王笑涵,姜卉,吴海涛,林松毅,唐越.大黄鱼卵分离蛋白乳液体系的构筑及其稳定性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8].韩佳润,杜椅楠,吴海涛,朱蓓薇,肖航.基于扇贝生殖腺分离蛋白-EGCG共聚接枝物制备表面活性抗氧化生物聚合物:提高金枪鱼油乳剂的稳定性[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9].常旋,陈星,梁丽.乳清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微胶囊体系对活性成分共包埋的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10].沈谦,陈义杰.pH偏移处理豌豆分离蛋白稳定乳液的油/水界面蛋白定量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信号转导通路四条主要途径级联反应...通路测定Cry1Ab与褐飞虱及小菜蛾...分离所得Kupffer细胞的的贴壁过程人MBL基因突变结构图不同浓度分离胶分离蛋白大小的范围Fi...

标签:;  ;  ;  ;  ;  ;  ;  

蛋白分离论文_孙圣伟,何健,刘美娟,李俊,殷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