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成份分析论文-代艺

活性成份分析论文-代艺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成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山木竹叶,大熊猫,化学成份,生物活性

活性成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代艺[1](2019)在《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和生物学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叶为研究对象,鉴定巴山木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找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采食区与非采食区竹叶不同竹龄的巴山木竹叶提取物之间的化学成份差异,比较研究大熊猫主食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竹叶提取物生物学活性变化规律从化学成份的角度探讨影响大熊猫食物选择的可能因素,为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野化大熊猫的放归地选择提供参考。内容1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Bamboo leaf extract,BLE)制备方法学的建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制备竹叶提取物的方法,最佳提取条件试验条件为浸泡8 h,在90℃索氏提取18 h,提取率最高可达7.54%,平均提取率为4.04%。内容2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分析与鉴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结合图谱数据库MassBank、MoNA、Respect、GNPS对比鉴定得到大熊猫采食区不同竹龄的巴山木竹叶提取物(Extraction of bamboo leaves in feeding area,FABLE)和非采食区不同竹龄的巴山木竹叶提取物(Extraction of bamboo leaves in non-feeding area,NFABLE)中的化学成份,结果共鉴定得到12超类的化学成份。FABLE化学成份化合物数高于NFABLE,采食区一年生BLE(FABLE-1)和两年生BLE(FABLE-2)超类总含量高于非采食区相应竹龄,多年生BLE(FABLE-3)的超类含量差异不大。在FABLE保守化合物中共有9超类84种化合物在NFABLE中未鉴定得到,其中苯丙酸类和聚酮化合物(Phenylpropanoids and polyketides,PPs)的差异较大。对竹叶提取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进行鉴定,在FABLE中鉴定到9种保守生物碱,其中Hydrocinchonine和Tazettine是仅在FABLE中存在的生物碱;FABLE-1、FABLE-2和FABLE-3中分别发现9种、7种和6种独有生物碱,分属于羽扇豆生物碱(Lupin alkaloids),莨菪烷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和麦角生物碱及衍生物(Ergoline and derivatives)等14类。在FABLE中鉴定得到124种保守PPs,分属于四环素(Tetracyclines),芪类(Stilbenes)和苯丙酸(Phenylpropanoic acids)等15类;FABLE-1、FABLE-2和FABLE-3独有PPs分别为34种、42种和38种。内容3大熊猫食叶季巴山木竹叶提取物生物学活性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食叶期不同季节嫩叶BLE(≤2年)和老叶BLE(>2年)对6种大熊猫肠道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与20种抗生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BLE与其中11种抗生素对相应菌株的抑菌圈直径无显着差异(P>0.05);季节和海拔共同影响BLE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亚利桑那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 sub sp.arizonae),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抑制效果;过渡季和冬季BLE的抑菌效果优于春季;过渡季的嫩叶BLE在1500-1700 m表现出较高的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1700 m以上的过渡季老叶BLE抗沙门氏菌亚利桑那亚种的活性显着高于1500 m以下;季节显着影响BLE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抑制活性(P<0.05),且不同海拔BLE的康肠炎沙门氏菌活性呈现波浪式变化。研究结果暗示大熊猫的食物选择可能与其食物的化学成份有关,大熊猫活动的垂直迁移可能与主食竹叶的生物活性有关,采食区竹叶提取物的独有保守化合物可能是大熊猫的食物选择影响因子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宣怡[2](2017)在《丹参的化学成份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于丹参的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相关抗氧化性的活性进行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分别去采用醇提法与水提法分离其脂溶性的化学成分以及水溶性的化学成份,这两种成分分别是丹参酮和丹酚酸。运用相关的水杨酸与邻苯叁分法分别去分析丹参酮对于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清楚的能力。运用水杨酸法以及还原法分别的去分析其丹酚酸对于羟自由基清楚的能力和还原的能力。结果丹参酮清除其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能力强,丹酚酸有着较强的清除其羟基自由基的相关的能力和还原能力。结论丹参根以及其根茎当中的含有的水溶性与脂溶性的相关的化学成份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去预防治疗心血管等相关的疾病疾病,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非常值得使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7年31期)

郭立忠[3](2015)在《中药黄芪化学成份与药理活性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出综述,并结合临床治疗实例分析了黄芪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介绍了重要黄芪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结合临床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应用黄芪进行治疗后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中药黄芪具有托毒生肌、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益卫固表等功效,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与神经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5年31期)

张玉林[4](2013)在《中药活性成份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成分较复杂,而其中主要的活性组份的含量是影响其药理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分析新方法对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及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毛细管的电泳分析技术具有分析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试样消耗少等特点,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质谱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以及能够提供分析物的结构信息等优点,所以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联用技术是中药分析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线固相萃取与毛细管电泳的联用对目标样品具有除杂、富集的功能,可以提高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的灵敏度。本文以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为手段,以中药活性组分为分析对象,开展了CE-MS分析及毛细管电泳在线固相萃取新方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乙素是中药补骨脂中的主要活性成份,两者为同分异构体。本文在负离子模式下对这两种化合物的离子裂解途径进行了分析。同时,建立了这两种同分异构体的毛细管电泳-质谱分析新方法。对影响分离效率及检测灵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乙酸铵缓冲液的pH和浓度,分离电压,鞘流液的组成和流速等都进行了考察。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乙素的线性范围为0.8-100μg/mL,相关系数分别是0.9962和0.9953。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5%。它们的检测限(信噪比为3)都为60ng/mL。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补骨脂药材和含补骨脂的六种中成药中的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乙素的定量分析。石蒜科植物是一类分布很广泛的植物。石蒜碱、力可拉敏、加兰它敏和氧化石蒜碱是石蒜科中几种主要的生物碱。本文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离子阱质谱(IT-MS)对这几种化合物的MS1-3行为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可能的裂解途径。建立了这几种生物碱的非水CE-ESI-IT-MS分析新方法。对影响分离效率及检测灵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缓冲液的组成和浓度、分离电压、鞘流液组成和流速、喷雾气压力、干燥气的温度和流速都进行了考察。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这些生物碱化合物都有较宽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都大于0.99。这些生物碱的峰的迁移时间和峰而积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0%。它们的检测限都小于240ng/mL。建立的这种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红花石蒜中相关生物碱的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属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是豆科植物苦参、山百根等的主要成分。本文在正离子模式下对这几种化合物的MS1-3行为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可能的裂解途径。建立了这几种生物碱的非水CE-ESI-IT-MS分析新方法。对影响分离效率及检测灵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缓冲液的组成和浓度、分离电压、鞘流液组成和流速、喷雾气压力、干燥气的温度和流速都进行了优化。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对方法学进行了验证,其中库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浓度在0.5-4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99%,检测限分别为37.5ng/ml和50.0ng/ml。测定了苦参药材在不同浓度下的回收率,其中苦参碱回收率为87.6%~110.4%,氧化苦参碱回收率为87.3%-102.8%。建立的这种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草药及六种中药制剂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分离和检测。在线固相萃取-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富集效果好等优点。本文以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通过原位聚合法在200μm内径的毛细管内合成了poly(AA-EGDMA)有机聚合物整体柱。该整体柱被用于构建在线柱内固相萃取-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氧化石蒜碱化合物的在线富集及检测。通过对萃取及洗脱条件的优化,与常规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相比,富集倍数达到1000倍以上。方法学验证表明,在10-300ng/mL的浓度范围内,样品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以上。精密度的考察也表明本方法稳定可靠,能应用于血液中低含量氧化石蒜碱化合物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05-01)

吴道宏[5](2012)在《盘龙参活性成份分离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盘龙参为兰科(Orchidaceae)绶草属(Spiranthes Rich)植物绶草(Spiranthes lancea)的根或全草。本文以盘龙参多酚分离纯化为目标,对多酚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盘龙参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不同大孔树脂对盘龙参多酚进行了吸附研究;对盘龙参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确定了盘龙参多酚的Folin-Ciocalteu法检测条件:Folin-Ciocalteu试剂用量1.5mL,Folin-Ciocalteu试剂与10%Na_2CO_3用量比为1:2.5,反应时间2h,显色温度35℃,检测波长760nm。该多酚检测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3.12%,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盘龙参多酚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7%,微波作用时间84min,提取温度48℃,多酚的提取率达5.41mg/g。研究大孔树脂的吸附解吸特性:选用5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最终确定D-101为最佳多酚纯化树脂。对其动态吸附行为进行研究,最优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样流速1.50mL/min,pH值5.10,料液多酚浓度为1.60mg/mL,最大动态吸附量理论值为35.04mg/g。解吸附后多酚产品纯度23.26%。盘龙参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GC-MS法首次对盘龙参挥发油化学组成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确认了27种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量,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5.32%。(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2-04-04)

商闫[6](2011)在《黄顶菊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根系分泌物中活性成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作用由Molisch~([1])在1937首次提出,它是指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造成有利或不利影响的现象。黄顶菊[ Flaveria bidentis ( L. ) Kuntze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外来入侵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原产于南美洲,分类学上隶属于堆心菊族黄菊属。自2001年首次在中国发现后,扩展迅速,已列入河北省补充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黄顶菊耐盐碱和干旱,喜生于荒地,在贫瘠的建筑垃圾或砖石瓦块横生的荒郊生长良好,随着入侵程度加深,一些本土植物(虎尾草、反枝苋稗草、马唐等)的数量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对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研究黄顶菊根系分泌物对附近植物生长的影响及黄顶菊根系分泌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阐明化感作用在黄顶菊成功侵入农田和贫瘠荒地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在室内土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黄顶菊对附近萝卜、玉米、黄瓜和小麦种子萌发、植株生长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黄顶菊对4种作物种子的萌发以及株高和鲜重增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萝卜的抑制作用较强。研究还发现,生长在黄顶菊附近的萝卜、玉米、黄瓜和小麦根系活力明显低于对照,叶片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力均低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预示黄顶菊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对附近的作物施加影响。(2)通过深液流管道系统(DFT)培养获得大量含有黄顶菊根系分泌物的培养液,减压浓缩后的物质(10 mg/ml;20 mg/ml)对黄瓜、马塘、虎尾草、反枝苋和稗草种子萌发、幼苗和根系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预示黄顶菊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幼苗和根系生长的活性成份。(3)黄顶菊根系瞬时分泌物的二氯甲烷萃取物经GC-MS测定,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烃类、酮类、噻唑、胺类等;其中的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醇酯、均是已被证实的化感物质。(4)将含有黄顶菊根系分泌物的培养液先后通过树脂柱和硅胶柱,获得对小麦苗高、根长、鲜重抑制作用最强的组分,经GC-MS鉴定出6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也包括邻苯二甲酸二辛脂; 1,2-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5)对黄顶菊根系分泌物中含量较大、匹配度较高的丁羟甲苯进行了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的化感效应验证,结果表明,0.1 mg/ml的丁羟甲苯对莴苣、白菜和萝卜的根长与苗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1-05-29)

李速婷,刘鹏[7](2007)在《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成份免疫活性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成份并分析其免疫活性。方法本研究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这两种方法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成份进行分离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该病毒主要有14种多肽成份,其中有有11种蛋白组成成份被禽流感多克隆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经免疫酶联反应后,在醋酸纤维膜上可以清晰看到棕色的条带。结论在14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蛋白中有11条具有抗原性和免疫活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9期)

王春[8](2007)在《药物活性成份在线富集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及其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将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与在线推扫富集技术、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中草药和生物样品中的马钱子生物碱、卡马西平的高效、灵敏和选择性好的CE分离检测方法。并研究了中草药中的马钱子生物碱、防己生物碱、槲皮素以及卡马西平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在系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采用在线推扫预富集—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建立了测定中草药中马钱子生物碱的新方法。经过实验优化,最佳分离条件为:分离缓冲溶液为50 mmol L~(-1) H_3PO_4(pH 2.0),100 mmol L~(-1) SDS,20%乙腈(v/v),分离电压-20 kV,在0.5 psi下进样270 s,检测波长为203 nm。与传统MEKC方法相比较,灵敏度提高了100倍(以峰高计)。以小檗碱为内标,士的宁与马钱子碱的浓度在0.5~15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7,检出限分别为0.05μg/mL和0.07μg/mL。本方法应用于测定中草药马钱子和中药制剂伸筋活络丸中马钱子碱的含量,获得满意结果。(2)首次将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与在线推扫富集胶束电动色谱法相结合,建立了测定尿样中马钱子生物碱的新方法。以小檗碱为内标,士的宁、马钱子碱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与分析物浓度在20~2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7,士的宁与马钱子碱的检出限分别为1ng/mL和2 ng/mL(S/N=3∶1)。(3)建立了在线推扫富集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测定药物和人血清中卡马西平浓度的方法。以pH=3.0的50 mmol L~(-1) NaH_2PO_4,100 mmol L~(-1) SDS,20%乙腈为分离缓冲溶液,在0.5 psi下进样90 s,检测波长214 nm,分离电压为-20 kV。卡马西平浓度在0.5-40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0.1μg/mL(S/N=3∶1)。(4)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测定血清中左旋多巴和甲基多巴的新方法,以pH=9.5的40 mmol L~(-1)硼砂为分离缓冲溶液,在0.5 psi压力下进样7 s,分离电压22 kV,检测波长200 nm,检测温度25℃的条件下进行测定,甲基多巴和左旋多巴浓度分别在0.001~0.064 mg/mL和0.001~0.071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4,检出限分别为0.6μg/mL和0.8μg/mL(信噪比为3∶1),已用于血清中甲基多巴和左旋多巴的测定。(5)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马钱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求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_A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K_A=6,3×10~3,n=0.94(27℃);KA=7.7×10~3,n=0.97(37℃)。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马钱子碱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99 nm(27℃)和4.21 nm(37℃)。探讨了马钱子碱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马钱子碱能够插入BSA内部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其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是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马钱子碱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性相互作用。(6)在不同温度下,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叁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与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对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确定他们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并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与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距离r、结合常数K_A和结合位点数n。防己诺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K_A=1.05×10~5,n=1.4,r=2.53(t=27℃);K_A=3.31×10~5,n=1.3,r=2.70(t=37℃);K_A=7.24×10~5,n=1.2,r=2.92(t=47℃)。防己诺林碱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K_A=5.04×10~5,n=1.2,r=3.52(t=27℃);K_A=5.38×10~5,n=1.3,r=3.81(t=37℃);K_A=5.67×10~5,n=1.4,r=4.38(t=47℃)。粉防己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K_A=1.52×10~5,n=1.2,r=2.34(t=27℃);K_A=2.03×10~5,n=1.3,r=2.48(t=37℃);K_A=2.89×10~5,n=1.4,r=2.71(t=47℃)。粉防己碱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K_A=4.02×10~5,n=1.0,r=3.00(t=27℃);K_A=4.76×10~5,n=1.2,r=3.14(t=37℃);K_A=4.98×10~5,n=1.3,r=3.39(t=47℃)。并根据热力学数据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叁维荧光光谱探讨了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对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7)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槲皮素对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槲皮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_A为2.8×10~8(26℃)和3.1×10~8(36℃),结合位点数为1.76±0.0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槲皮素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25 nm(26℃)和3.30 nm(36℃),表明槲皮素的部分片段可以插入BSA分子内部。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该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熵增加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并由此推断槲皮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是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8)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卡马西平(CBZ)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卡马西平可以插入BSA分子内部形成CBZ-BSA复合物而产生荧光猝灭。研究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卡马西平对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求得CBZ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_A分别为1.8×10~4(27℃);2.8×10~4(37℃)和结合位点数n:0.97(27℃);1.01(37℃)。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卡马西平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6 nm(27℃)和3.4 nm(37℃)。CBZ与BSA的结合过程是熵增大,吉布斯自由能减小的过程,反应自发进行,它们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12)

刘春辉[9](2007)在《海水灌溉芦荟活性成份分析及多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环境的恶化,淡水资源的匮乏,耕地的萎缩和土壤的盐碱化,正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开发利用盐碱地和海洋滩涂资源来种植经济作物具有重大意义。库拉索芦荟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泄热、消疳杀虫的功效。它是目前应用在食品、药品和美容方面最广泛的品种。从80年代开始,库拉索芦荟的多种疗效和神奇功效,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瞩目。本文选用不同浓度海水灌溉的叁年生库拉索芦荟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海水灌溉下库拉索芦荟的产量以及全叶汁中活性成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和25%海水灌溉的库拉索芦荟的产量与淡水灌溉的差异不明显,但当海水浓度超过50%以后,芦荟的产量显着下降;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全叶汁中的可溶性蛋白、Mg~(2+)含量和吸光度极显着增加,Ca~(2+)和Mn~(2+)含量急剧上升,在5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淡水灌溉的2倍和1.7倍,Na~+含量显着增加,而芦荟苷和K~+含量显着下降;海水灌溉的芦荟全叶汁中的Fe~(2+,3+)和Zn~(2+)含量比淡水灌溉的有所增加;当海水浓度低于25%时,全叶汁的可溶性糖、总黄酮、总固形物无明显变化,但当海水浓度超过50%以后,它们则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显着增加;10%、25%和50%的芦荟全叶汁中多糖含量以及25%和50%的芦荟全叶汁中Vc含量明显高于淡水灌溉的,而其它水平的多糖和Vc含量与淡水灌溉的差异不明显;全叶汁的pH值、相对密度、Ni~(2+)、Pb~(2+)、Cu~(2+)和Cd~(2+)的含量各水平之间差异不明显。并从100%海水灌溉的库拉索芦荟的凝胶和皮中分离纯化出两种多糖GAPS-1(AloePolysaccharides of Gel-1)和SAPS-1(Aloe Polysaccharides of Skins-1),采用光谱学技术(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GAPS-1是分子量为174 kDa的3,6位部分乙酰化的β-(1→4)-D连接的葡萄半乳甘露聚糖,其中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之比为120∶2∶3,SAPS-1则是分子量为39.7 kDa的6位被乙酰化的β-(1→4)-D连接的多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296∶36∶1)组成,还含有微量的木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GAPS-1和SAPS-1的乙酰取代度分别为0.53和0.40;从分子量、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来看,它们与文献所报道的多糖不同,它们是两种新的多糖。为了探讨GAPS-1和SAPS-1的生物活性,本文采用化学比色法研究了GAPS-1和SAPS-1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证明GAPS-1和SAPS-1具有抗氧化活性,尤其是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非常显着;采用MTT法研究了GAPS-1和SAPS-1体外对Hela、BGC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正常细胞3T3-L1的细胞毒作用,实验发现GAPS-1和SAPS-1对Hela和MCF-7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BGC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对正常细胞3T3-L1无毒害作用;采用MTT法检测了GAPS-1和SAPS-1体外对大鼠脾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PS-1和SAPS-1能提高脾细胞自发增殖作用和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预先给药对大鼠脾细胞紫外线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对紫外线损伤脾细胞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对免疫细胞的修复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还发现GAPS-1和SAPS-1能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其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GAPS-1和SAPS-1的抗氧化机理是直接清除自由基,络合产生活性氧所必需的金属离子以及异头碳可提供质子而终止自由基反应链的进行。GAPS-1和SAPS-1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其抗肿瘤功能的,而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很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和巨噬细胞的激活有关。(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杨亚玲[10](2006)在《固相萃取用于中草药金属离子及活性成份分析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了杨梅、鱼腥草、云南甜茶几种中草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其几种重要无机微量元素及黄酮、糖有效成份分析方法的研究。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对中草药样品进行前处理,进行了“功能试剂的合成、筛选及结构性能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中草药中钴、钒、银”;“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中镍、锡、铜、铅、镉、汞”;“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中铁、钴、镍、铜、锌、锰”;“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杨梅、甜茶、鱼腥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杨梅、甜茶、鱼腥草中的糖类物质”几个新分析方法体系。并进行了“方法应用—甜茶、鱼腥草中黄酮分离、制备、抗氧化及抗过敏活性的研究”。(一) 2-喹啉偶氮类试剂的合成及在中草药微量元素测定中有应用首次合成了6个2-喹啉偶氮类试剂,其中有2-喹啉偶氮苯酚类试剂、2-喹琳偶氮苯胺类试剂和2-喹啉偶氮苯甲酸类试剂,利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鉴定所合成为目标产物。研究试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并比较了几个试剂的分析性能,发现该类试剂的灵敏度比相应的吡啶偶氮类试剂,噻唑偶氮类试剂,苯并噻唑偶氮类试剂等杂环偶氮类试剂有提高:根据配位基-OH、-NH_2、-COOH与所测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稳定性、灵敏度、选择性等方面的影响判断2-喹啉偶氮类试剂结构与分析性能的关系。将其应用在中草药微量元素的测定中,具体为:1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中草药中的钴、钒、银研究合成的2-喹啉偶氮类试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在适当的掩蔽剂存在下,2-喹啉偶氮苯酚类试剂对钒和2-喹啉偶氮苯胺类试剂对银的显色反应是特效的,且生成络合物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可被固相萃取柱富集,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在国内首次把反相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技术用于无机元素光度分析,建立了2-(2-喹啉偶氮)-5-二申(乙)氨基苯酚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钒、2-(2-喹啉偶氮)-5-二甲(乙)氨基苯胺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银和2-(2-喹啉偶氮)-5-二甲(乙)氨基苯甲酸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钴六个方法。由于上述方法采用了固相萃取富集,富集倍数达100倍,远远高于LLE;而且还克服了LLE易乳化,相分离慢的缺点;方法有机溶剂消耗少。通过固相萃取对分析物的高倍数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吸光光度法灵敏度不够高的缺点,且方法对环境的污染小,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2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中镍、锡、铜、铅、镉、汞根据卟啉类试剂在碱性条件下能和镍、锡、铜、铅、镉、汞等多种重金属元素生成稳定的络合物,络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用于光度分析试剂选择性差的特点,我们研究了用四-(对-氨基苯基)-卟啉(T_4APP)柱前衍生,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中草药中的镍、锡、银、铅、镉、汞。由于本实验采用了特殊填料的Waters Xterra ~(TN)RP_(18)色谱柱(pH范围为1~12)为固定相,用pH为10的碱性缓冲液为流动相分离卟啉重金属络合物;解决了卟啉重金属络合物分离只能用碱性流动相洗脱(卟啉重金属络合物在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性差,用弱酸性或中性流动相洗脱会造成络合物分解),而普通色谱柱在碱性(pH>8)条件下不稳定的问题,首次实现了镍、锡、银、铅、镉、汞卟啉络合物的分离测定。3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中铁、钴、镍、铜、锌、锰我们合成的2-喹啉偶氮酚类试剂,研究发现由于该类试剂共轭体系扩大,灵敏度有所提高。该类试剂作为光度分析试剂选择性差,但是它们能络合离子多的特点恰恰适合用于液相色谱分析。鉴于该类试剂能与铁、钴、镍、铜、锌、锰生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我们研究了2-(2-喹啉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QADEAP)与铁、钴、镍、铜、锌、锰的合理显色反应条件和色谱分离条件,将QADEAP作为铁、钴、镍、铜、锌、锰的衍生试剂。结合微波消解样品技术,建立了2-(7-喹啉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柱前衍生,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中药样品中的铁、钴、镍、铜、锌、锰的方法,方法灵敏度高,能同时测定多种元素。4方法相关性研究将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中的过渡金属与重金属元素方法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较好,12种微量元素测定的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所建立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二)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中的黄酮类物质研究了用固相萃取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中黄酮类物质的方法。1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杨梅中的黄酮类物质杨梅和杨梅树叶的黄酮用90%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用WatersSep-Pak-C_(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脱脂,以Waters Nova-Pak-C_(18)(3.9×150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0.05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在该色谱条件下,杨梅中主要的黄酮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用紫外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并作了色谱峰纯度分辨。方法标准回收率为96%~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5%~2.3%。2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茶中的黄酮类物质甜茶中的黄酮用80%乙醇溶液、固液比20:1、在80℃时回流提取3次,60分钟,提取液用Waters Sep-Pak-C_(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脱脂,以WatersNova-Pak-C_(18)(3.9×150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和甲醇的比例为40:60(V/V)为流动相,在该色谱条件下,甜茶中主要的黄酮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用紫外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并作了色谱峰纯度分辨。方法标准回收率为97%~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87%~2.2%。3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的黄酮鱼腥草根和鱼腥草叶中的黄酮用80%乙醇溶液、固液比50:1、在80℃时回流提取3次,60分钟,提取液用Waters Sep-Pak-C_(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脱脂,以Waters Nova-Pak-C_(18)(3.9×150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和甲醇的比例为40:60(V/V)为流动相,在该色谱条件下,鱼腥草中主要的黄酮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用紫外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并作了色谱峰纯度分辨。方法标准回收率为98%~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85%~2.2%。(叁)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中的糖类物质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甜茶杨梅中的糖类物质,包含水溶性糖的成分含量、多糖的组成。水溶性糖样品用超声震荡浸取,浸取液用Waters Sep-pakC_(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以Waters carbohydrate高效糖柱为固定相,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分离,蒸发光散射仪为检测器检测,实现了8种水溶性单糖和二糖的同时测定;鱼腥草多糖、杨梅多糖用80℃水浴中加热提取3次,每次2h、液固比30:1,甜茶多糖用80℃水浴中加热提取3次,每次3h、液固比20:1,再进行醇沉得粗多糖。除蛋白、上凝胶层析分离柱得多糖纯品,用Waters Sep-pak C_(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以Waters carbohydrate高效糖柱为固定相,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分离,蒸发光散射仪为检测器检测,得到鱼腥草中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半乳糖=1.075:1.000:1.952:1.965:3.619,甜茶中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1.000:1.317:1.739:3.254:2.725,杨梅中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1.000:1.507:1.993:12.635:1.642:1.394。(四)方法应用—甜茶、鱼腥草中黄酮分离、制备以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茶和鱼腥草中的黄酮类物质的研究为基础,在此研究提供可靠、准确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大孔树脂作为固相萃取法分离甜茶、鱼腥草黄酮的固定萃取剂,对甜茶、鱼腥草提取物进行预分离除去油脂类物质,蜡质,色素等弱极性物质,再进行制备色谱分离,得到黄酮单体。(五)甜茶、鱼腥草抗氧化抗过敏活性研究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基自由基体系对鱼腥草、甜茶中的黄酮单体及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采用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实验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体内实验来分别对鱼腥草和甜茶黄酮单体及总黄酮进行了抗过敏活性研究。(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6-09-10)

活性成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于丹参的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相关抗氧化性的活性进行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分别去采用醇提法与水提法分离其脂溶性的化学成分以及水溶性的化学成份,这两种成分分别是丹参酮和丹酚酸。运用相关的水杨酸与邻苯叁分法分别去分析丹参酮对于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清楚的能力。运用水杨酸法以及还原法分别的去分析其丹酚酸对于羟自由基清楚的能力和还原的能力。结果丹参酮清除其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能力强,丹酚酸有着较强的清除其羟基自由基的相关的能力和还原能力。结论丹参根以及其根茎当中的含有的水溶性与脂溶性的相关的化学成份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去预防治疗心血管等相关的疾病疾病,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非常值得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成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代艺.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和生物学活性分析[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李宣怡.丹参的化学成份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7

[3].郭立忠.中药黄芪化学成份与药理活性研究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

[4].张玉林.中药活性成份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5].吴道宏.盘龙参活性成份分离分析研究[D].吉首大学.2012

[6].商闫.黄顶菊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根系分泌物中活性成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

[7].李速婷,刘鹏.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成份免疫活性的分析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

[8].王春.药物活性成份在线富集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及其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9].刘春辉.海水灌溉芦荟活性成份分析及多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10].杨亚玲.固相萃取用于中草药金属离子及活性成份分析方法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  

活性成份分析论文-代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