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珠母贝论文_邓正华,林先鑫,陈明强,李有宁,赵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浦珠母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珠母,南海,幼虫,水产,北海市,曲霉,珍珠贝。

合浦珠母贝论文文献综述

邓正华,林先鑫,陈明强,李有宁,赵旺[1](2019)在《合浦珠母贝幼虫变态中的形态、器官变化及运动与摄食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合浦珠母贝幼虫至稚贝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变化及内部器官改变的内在规律,掌握其形态和器官与运动和摄食行为之间的关联。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整个幼虫生长发育及变态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特征进行了系列观察和性状测量;利用非线性回归参数拟合,描述各形态性状生长特点及不同属性之间的联系;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其运动与摄食过程。结果显示,幼虫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其壳长生长方式为加速正增长、壳高为减速正增长、绞合线长为加速负增长,壳高相对于壳长的生长为快速生长、绞合线长相对于壳长为慢速生长。幼虫生长至壳长为(209.26±9.22)μm时,内部器官发生改变,面盘开始逐渐退化从而发育成鳃,斧足逐渐形成;壳长生长至(234.30±14.00)μm时,次生壳开始长出,外部形态逐渐向稚贝转变。稚贝阶段,其鳃丝长、鳃丝间距和鳃丝数量相对于壳长的生长均表现为慢速生长。幼虫在水中的运动和摄食过程主要依靠面盘外周纤毛的摆动来完成,俯视观幼虫绕不规则圆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垂直观幼虫螺旋上升或下降。稚贝阶段,依靠斧足的往复伸缩来完成爬行,依靠鳃的过滤完成摄食。在幼虫变态过程中,面盘退化至鳃具备滤食功能期间,变态幼虫运动功能降低,摄食能力丧失,依靠自身能量储备来完成生长和器官发育,这一过程是苗种培育中的重要关键点。(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姜晓凡,刘阳嘉,刘闯,谢莉萍,张荣庆[2](2019)在《合浦珠母贝PU3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获得合浦珠母贝PU3基因的序列,并研究其在生物矿化中的功能。方法:使用RACE获得PU3基因的全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PU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贝壳损伤修复过程中PU3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通过RNAi实验,抑制PU3基因的表达,之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浦珠母贝贝壳表面的变化。结果:合浦珠母贝PU3基因的cDNA全长为2361bp,编码61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功能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含有4个FN3结构域。该基因在外套膜中高表达,且在外套膜边缘区的表达量高于外套膜中心区。在贝壳损伤修复的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利用RNAi技术抑制PU3基因的表达后,贝壳的棱柱层结构发生了变化,缝隙变宽,且出现空洞。结论:PU3基因所表达的蛋白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生物矿化的过程,并主要作用于贝壳的棱柱层,抑制其表达会影响棱柱层的框架结构。(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6期)

来莅,廖武雁[3](2019)在《合浦珠母贝启动养殖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海讯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北海市卓越湾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市铁山港区金盛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承担的“合浦珠母贝底播养殖育珠新模式研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予以立项。近日,生长至3厘米左右的贝苗被投放到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海区浅滩(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19-08-20)

来莅,廖武雁[4](2019)在《开启合浦珠母贝底播养殖新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来莅 通讯员 廖武雁)2019年,北海市对科研项目申报进行了改革创新,专门设立了“北部湾海洋渔业产业链的开发和技术创新”重大专项。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北海市卓越湾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越湾公司)、北海市铁山港区金盛水产(本文来源于《北海日报》期刊2019-08-19)

赵永强,王安凤,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5](2019)在《米曲霉和鲁氏酵母协同发酵优化合浦珠母贝肉酶解液风味》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合浦珠母贝肉酶解液风味,采用米曲霉和鲁氏酵母对合浦珠母贝肉酶解液进行协同发酵,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风味值及游离氨基态氮含量为指标,研究菌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合浦珠母贝肉发酵液风味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曲霉和鲁氏酵母协同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米曲霉∶鲁氏酵母=1∶2、接种量4%、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80 h,该条件下,所得合浦珠母贝肉酶解发酵液的风味值评分与游离氨基态含量分别为96. 77与2. 83 g/L,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59. 40%与26. 34%,贝肉酶解液风味得到显着改善。该研究结果对以合浦珠母贝肉为原料开发海鲜调味料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5期)

邓正华,陈明强,王雨,黄桂菊,于刚[6](2018)在《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的饵料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进行3个试验,研究培育合浦珠母贝幼虫的最佳饵料:(1)在10个50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密度为105个/mL的绿藻门、金藻门和硅藻门的10种单胞藻液400mL和饥饿的幼虫(5个/mL),摄食1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幼虫对单胞藻的摄食和消化;(2)在育苗池中,给幼虫投喂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及两种单胞藻以数量比为1∶1的混合藻,每组饵料均设3个平行,观察幼虫的生长与成活;(3)在20L桶中,幼虫密度为5个/mL,分别投喂密度为2×10~3、20×10~3个/mL和40×10~3个/mL的湛江叉鞭金藻,每种密度亦设3个平行,观察幼虫的生长与成活状况。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日龄幼虫均能摄食小球藻、微绿球藻、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和球等鞭金藻,其中幼虫易消化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和球等鞭金藻,难以消化小球藻和微绿球藻;不摄食亚心形扁藻、叁角褐指藻和小新月菱形藻;随着幼虫的生长,部分或极少数幼虫摄食少量的杜氏盐藻和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与绿色巴夫藻混合投喂时,幼虫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均显着高于两种单胞藻的单独投喂(P<0.05);单胞藻投喂密度过高不利于幼虫的生长和成活。因此,在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中应以易摄食和消化的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以及球等鞭金藻作为主要饵料,并进行混合搭配,少量多次投喂。(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张磊,王锦旭,杨贤庆,魏涯,杨少玲[7](2018)在《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泡腾片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食品种类,制备出酸甜可口、质量安全的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泡腾片,以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为主料,黏合剂、润滑剂、矫味剂和稀释剂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原辅料配比和最优工艺,原辅料经混合、制软材、干燥、整粒、压片等工序制备出泡腾片,并对制备的泡腾片进行质量指标检测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泡腾片最优配方为(以质量百分比计)糖胺聚糖25%,崩解剂35%(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配比为1∶2),矫味剂叁氯蔗糖3%,黏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润滑剂聚乙二醇(PEG) 4000 2%,余量为乳糖;按此最优工艺制备的泡腾片直径约为8 mm,重约为200 mg,硬度为5. 5~6. 5 kg,崩解时间<40 s;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14 d观察期内SD大鼠均无异常行为及死亡。研究表明,用本研究优化工艺制得的糖胺聚糖片剂产品表面光滑整洁、口感良好,质量安全,稳定可靠,无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周童,刘宝锁,张博,孟子豪,何文耀[8](2018)在《类胡萝卜素对合浦珠母贝热休克蛋白基因HSP22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获得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22 (heat shock protein 22,PfHSP22)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8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699 bp,预测编码232个氨基酸。结构预测显示PfHSP22具有小热休克蛋白家族典型结构域"α-晶体结构域"(ACD)。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fHSP22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HSP22相似性最高(54%)。进化分析显示,PfHSP22与软体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表明,常温条件下,PfHSP22在类胡萝卜素含量高的橘色组和含量低的白色组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足中表达量最高,且橘色组均显着高于白色组(P<0.05),表明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低可能影响PfHSP22的基础表达量。高温胁迫时,橘色组和白色组各组织的PfHSP22表达量在前3 h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之后呈现出或升高或下降的复杂变化;其中橘色组一些组织的PfHSP22表达量显着升高时间晚于白色组,这可能是由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引起。(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祎哲,邓正华,王雨,李有宁,于刚[9](2018)在《合浦珠母贝不同壳色选育系F6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关系,为亲贝的选择提供策略,本研究使用合浦珠母贝传统壳色、金壳色、白壳色、红壳色和黑壳色5种壳色选育系F6各1000只个体的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测量的性状包括壳长(SL,mm)、壳高(SH,mm)、壳宽(SW,mm)、绞合线长(HL,mm)和体重(BW,g)。结果显示,5种壳色合浦珠母贝所有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着(P<0.01)。通径分析表明,壳长对传统壳色和白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对金壳色和红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宽对黑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形态性状与体重(BW,g)间的回归方程,其中传统壳色:BW=-24.999+0.467SL+0.387SH-0.259SW+0.244HL;金壳色:BW=-38.661+0.305SL+0.477SH+0.242SW+0.375HL;白壳色:BW=-4.130+0.332SL+0.300SH-0.307SW+0.088HL;红壳色:BW=-27.307+0.327SL+0.321SH+0.252SW+0.305HL;黑壳色:BW=-40.921+0.278SL+0.335SH+1.076SW+0.269HL。聚类分析显示,传统壳色与金壳色形态特征相近,而白壳色、红壳色和黑壳色形态特征相近。(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陈明强,陈旭,李有宁,吴洽儿,于刚[10](2018)在《美济礁合浦珠母贝吊笼养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沙美济礁开展了合浦珠母珠贝吊养试验,试验设计了1.5、2.5m和6.5m3个不同的养殖水深。养殖60d后,测量合浦珠母贝的壳长、壳高和壳宽,统计成活数,计算3个性状指标的特定生长率,比较不同水深合浦珠母珠贝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吊养水深对壳宽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着(P>0.05),而吊养水深对壳长特定生长率和壳高特定生长率有显着影响(P<0.05),6.5m水深的壳长特定生长率(1.10±0.11)%/d和壳高特定生长率(0.92±0.16)%/d均显着高于1.5m的壳长特定生长率(0.82±0.13)%/d和壳高特定生长率(0.50±0.08)%/d;吊养水深对合浦珠母贝的成活率也有显着影响(P<0.05),吊养在6.5 m的深度条件下成活率最高(95.00±1.63)%,2.5m水层次之,而在1.5m水深合浦珠母贝的成活率最低(43.25±5.38)%。综合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数据可知,在深远海吊养合浦珠母贝时6.5m水深较适合。(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合浦珠母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克隆获得合浦珠母贝PU3基因的序列,并研究其在生物矿化中的功能。方法:使用RACE获得PU3基因的全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PU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贝壳损伤修复过程中PU3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通过RNAi实验,抑制PU3基因的表达,之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浦珠母贝贝壳表面的变化。结果:合浦珠母贝PU3基因的cDNA全长为2361bp,编码61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功能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含有4个FN3结构域。该基因在外套膜中高表达,且在外套膜边缘区的表达量高于外套膜中心区。在贝壳损伤修复的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利用RNAi技术抑制PU3基因的表达后,贝壳的棱柱层结构发生了变化,缝隙变宽,且出现空洞。结论:PU3基因所表达的蛋白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生物矿化的过程,并主要作用于贝壳的棱柱层,抑制其表达会影响棱柱层的框架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浦珠母贝论文参考文献

[1].邓正华,林先鑫,陈明强,李有宁,赵旺.合浦珠母贝幼虫变态中的形态、器官变化及运动与摄食观察[J].水生生物学报.2019

[2].姜晓凡,刘阳嘉,刘闯,谢莉萍,张荣庆.合浦珠母贝PU3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3].来莅,廖武雁.合浦珠母贝启动养殖新模式[N].广西日报.2019

[4].来莅,廖武雁.开启合浦珠母贝底播养殖新模式研究[N].北海日报.2019

[5].赵永强,王安凤,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米曲霉和鲁氏酵母协同发酵优化合浦珠母贝肉酶解液风味[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6].邓正华,陈明强,王雨,黄桂菊,于刚.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的饵料优化研究[J].水产科学.2018

[7].张磊,王锦旭,杨贤庆,魏涯,杨少玲.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泡腾片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

[8].周童,刘宝锁,张博,孟子豪,何文耀.类胡萝卜素对合浦珠母贝热休克蛋白基因HSP22表达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8

[9].王祎哲,邓正华,王雨,李有宁,于刚.合浦珠母贝不同壳色选育系F6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8

[10].陈明强,陈旭,李有宁,吴洽儿,于刚.美济礁合浦珠母贝吊笼养殖试验[J].水产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合浦珠母贝-合浦珠母贝第五节 合浦珠母贝的繁殖与生长引起合浦珠母贝CaLP的核质穿...OPM14引物在合浦珠母贝亲本及其...第叁节 合浦珠母贝的内部结构合浦珠母贝的形态测量点

标签:;  ;  ;  ;  ;  ;  ;  

合浦珠母贝论文_邓正华,林先鑫,陈明强,李有宁,赵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