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酸酶玉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植酸,转基因,利用率,作物,蛋白质,土壤。
植酸酶玉米论文文献综述
史玉根[1](2019)在《开拓中国农业基因工程的女院士》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档案范云六,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中国植物基因工程的开创者、国家农业基因工程学科带头人。1930年出生于湖南,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业化学系,曾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9-27)
曲平安,靖建涛,姚明灿[2](2019)在《肉鸡玉米型日粮添加高剂量植酸酶对其养分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行业推荐水平)提高到2500 FTU/kg(超剂量水平对肉鸡养分回肠表观消化率系数和氮平衡校正表观代谢能值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1日龄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肉鸡。试验1~14 d饲喂基础日粮(前期料),在15~21 d期间饲喂3种日粮,即正对照日粮(不含植酸酶)、负对照日粮(1000 FTU/kg植酸酶),植酸酶组日粮(2500 FTU/kg植酸酶)。负对照组日粮除钙和非植酸磷含量降低1.80 g/kg和1.50 g/kg外,其余营养指标均与正对照组日粮相同。结果显示,正对照组日粮的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 <0.05)。正对照组日粮中淀粉、钙、磷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与负对照组日粮无显着差异(P> 0.05)。正对照组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显着低于负对照组日粮(13.34 MJ/kg和14.46 MJ/kg,P <0.05)。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导致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分别升高2.5%和7.1%(P <0.05),且磷有显着升高的趋势(10.4%,P=0.08)。此外,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时对淀粉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和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无显着影响(P> 0.05)。综上所述,日粮超剂量植酸酶水平(≥2500 FTU/kg)在改善玉米能量、蛋白质和磷在回肠消化率的效率要优于肉鸡行业推荐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18期)
刘国庆,张雄,张磊,秦金胜,禚梅[3](2018)在《玉米-豆粕-植酸酶型日粮钙水平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产蛋后期钙的适宜需要量,旨在为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营养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52周龄的京红1号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饲喂玉米-豆粕-植酸酶型基础日粮,4个处理的钙水平分别为2.91%、3.94%、4.38%和4.98%,试验期6周。试验期间每天记录蛋鸡产蛋数、蛋重和不合格蛋数,每周以重复为单位统计采食量。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取3枚鸡蛋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1)不同钙水平对蛋鸡平均日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量、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的影响均不显着(P>0.05),但3.94%处理组料蛋比和平均日采食量相对于其他处理组都有所降低;3.94%处理组的破损蛋率显着低于4.38%和4.98%处理组(P<0.05);(2)不同钙水平日粮对蛋壳厚度影响显着(P<0.05),4.38%处理组蛋壳厚度显着高于2.91%和4.98%处理组(P<0.05),3.94%处理组显着高于4.98%处理组(P<0.05);3.94%处理组的蛋壳强度最大,蛋壳比例最适宜,但二者在各个处理间差异不显着(P>0.05);(3)通过建立蛋壳厚度与日粮钙水平间的回归关系估测日粮最佳钙水平为3.84%。综合本试验结果,在饲喂玉米—豆粕—植酸酶型基础日粮条件下,3.84%~3.94%钙水平日粮能改善京红1号蛋鸡产蛋后期蛋壳厚度、提高蛋重、降低破损蛋率,有利于其生产性能的发挥。(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12期)
莫健新,张献伟,吴珍芳,李紫聪[4](2018)在《磷高效利用型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一文中研究指出植酸又称肌醇六磷酸,是植物中磷的主要储存形式,也是土壤有机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动植物利用植酸磷,需要利用植酸酶将其降解为肌醇和磷酸。但自然条件下,植物的植酸酶表达量较低,不能提供足量的植酸酶活力。据此,我国科学家培育出磷高效利用型转黑曲霉源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该玉米不但可以通过根系向土壤中分泌大量的植酸酶,提高植株对土壤有机磷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在玉米的籽粒中积累丰富的植酸酶(干物质植酸酶活力高达7032U·kg~(-1)),提高动物对饲料磷及植酸螯合的钙、镁、锌、铜等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24期)
谭燕华,谢翔,夏启玉,张丽丽,霍姗姗[5](2017)在《转植酸酶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种子含有丰富的磷,但大部分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难以被猪和禽类等单胃动物利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中国唯一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玉米,含有高浓度的植酸酶,能够提高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商业化种植前景。转基因作物需要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主要包括转植酸酶基因和目标蛋白的检测、食用安全性评价、环境安全评价及非预期影响的研究,并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应用及安全评价体系的发展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谭燕华[6](2017)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种植已经20多年了,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转基因植物产品的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和争论热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玉米,可以提高动物对磷的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潜在商业化种植市场。转基因作物的监管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已经采用多方面指标进行评价,但还未见从蛋白质组层面上对其进行非预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双向电泳(2-DE)和高通量精准定量比较蛋白质组iTRAQ技术,系统比较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叶片和种子的蛋白质组差异,从蛋白质表达水平对其非预期影响进行了进一步评价,以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来检测和评价转基因作物的非预期影响,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以及其它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首先,我们通过2-DE结合MS/MS技术比较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叶片的蛋白质组,获得了转植酸酶玉米叶片的总蛋白2-DE图谱,鉴定了 57个差异蛋白点,占检测到的所有蛋白点总数量的6.7%。这些差异蛋白点均由玉米籽粒自然合成的,没有发现有毒蛋白或过敏性蛋白,因此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叶片虽然检测到差异蛋白,但改变不大,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叶片在蛋白质组水平具有实质等同性。COG功能分类表明,40%的差异蛋白是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代谢相关;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是参与光合作用的碳固定途径。其中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在转植酸酶玉米叶片中都为上调蛋白,可能是由于外源基因phyA2随机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而引起的。qRT-PCR分析表明,大多数的差异蛋白在翻译和转录水平的变化是一致的。接着我们利用2DE-MS/MS,结合iTRAQ技术研究了大棚种植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获得了转植酸酶玉米种子的总蛋白2-DE图谱,得到了 148个差异蛋白,经过质谱成功鉴定的差异蛋白的数目仅占总蛋白点数量的1.83%;差异蛋白大多数是由玉米籽粒自然合成的,同样没有发现额外的有毒蛋白或过敏性蛋白,说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种子,虽然检测到差异蛋白,但改变不大,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种子在蛋白质组水平具有实质等同性。COG功能分类表明31%的差异蛋白是参与转录后调控与转录后修饰的蛋白。其中参与转录后调控的功能的差异蛋白主要为核糖体蛋白,在转植酸酶玉米种子中大部分的核糖体蛋白的丰度增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也是上调的,这可能是由于外源基因的插入而引起的反应;参与转录后修饰的差异蛋白大部分为热激蛋白,但这些热激蛋白在转植酸酶玉米种子中丰度变化不一致,有的为下调的蛋白,有些是上调蛋白。通过2DE-MS/MS技术我们进一步比较了大田条件下种植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种子的蛋白质组,鉴定了 32个差异蛋白,占检测到的所有蛋白点总数量的3.43%。COG功能分类表明,差异蛋白主要是翻译后修饰相关的分子伴侣类蛋白,这些差异蛋白可能是对非生物胁迫的调控过程中,通过磷酸化和泛素化使植物适应各种环境。最后我们比较了生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转植酸酶玉米与其对照种子的蛋白质组,2-DE胶图分析的结果显示非转基因玉米种子在大棚种植与田间种植之间的差异蛋白点有76个,转植酸酶玉米种子在大棚种植与田间种植之间的差异蛋白点有77个。而同在大棚种植的转植酸酶玉米种子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之间有43个差异蛋白点,田间种植的转植酸酶玉米种子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有37个差异蛋白。这些实验结果显示,环境对蛋白表达谱的影响(差异蛋白点的数量)可能要大于外源基因插入的影响,相对转基因事件本身而言,外界环境对种子蛋白表达图谱影响更大一些。另外,大棚种植的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和田间种植的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之间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也表明,非预期效应的发生不是转基因技术特有的,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传统育种中也经常发生,环境对传统作物的影响比转基因本身对传统作物的影响要大得多。(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令狐丽琴[7](2016)在《转cry1Ab/cry2A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营养及功效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全面评价转cryl1b/cry2A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下文简称“双抗12-5"玉米)、2种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的营养价值,本论文将从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蛋白质利用率、小型猪体内主要营养素代谢利用情况开展相关的评价研究,包括对“双抗12-5"玉米和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进行详细评价;并对转植酸酶玉米TPY002钙、磷的消化代谢率进行功效学评价。材料和方法1.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测定“双抗12-5"玉米、植酸酶玉米TPY002及亲本玉米2ck、植酸酶玉米TPY003及亲本玉米3ck、郑单958玉米的宏量营养素、主要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比较“双抗12-5"玉米及对照,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与其亲本玉米及对照玉米的差别。2.蛋白质利用率评价参照农业部2031号公告-15-2013《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蛋白质功效比试验》方法对“双抗12-5”玉米、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开展蛋白质功效评价试验。饲料配制以玉米最大掺入比为原则,使各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达到10%。动物选择初断乳SD大鼠,于清洁级动物房适应饲养5天后随机分组:“双抗12-5”玉米评价分3组:“双抗12-5”玉米组、郑单958玉米组、酪蛋白对照组;2种植酸酶玉米评价随机分6组:TPY002及亲本玉米2ck组、植酸酶玉米TPY003及亲本玉米3ck组、对照郑单958玉米组、酪蛋白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单笼饲养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每周称体重一次,称量叁次给食、撒食、剩食,计算进食量,实验结束,腹主动脉取血2管测血常规和血生化,解剖,称脏器重,计算PER。3.主要营养素体内消化代谢实验去势巴马小型公猪8头,体重30-35kg。术前单个放入代谢笼进行适应饲养,7天后,动物禁食36小时,禁水12小时,行回肠造瘘手术。术后2周,选择6头恢复良好小型猪进入实验。实验以叁氧化二铬作为指示剂和饲料混匀,5%酪蛋白作为对照组测定内源性氨基酸的排出。采用拉丁方设计,对“双抗12-5”玉米,植酸酶玉米TPY002及其对照玉米,测定主要营养素的消化利用情况,其中每期实验过程,适应饲喂6天,2天收集粪便,3天收集食糜,将每期收集的所有食糜、粪便冷冻干燥,搅拌器混匀过20目筛进行测定。食糜测定指标主要包括18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粪便测定指标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元素。4.转植酸酶玉米钙、磷消化率研究根据饲料中磷的含量及植酸酶的活力设计了6个实验组,探索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钙、磷代谢的影响。第一组郑单958对照玉米、无商业植酸酶添加,正常磷添加;第二组郑单958对照玉米,无植酸酶玉米、无商业植酸酶添加,无机磷减少1/3;第叁组无机磷减少1/3,加植酸酶玉米使植酸酶活性达到500FTU/kg;第四组无机磷减少1/3,加植酸酶玉米使植酸酶活性达到1000FTU/kg;第五组无机磷减少1/3,加植酸酶玉米使植酸酶活性达到5000FTU/kg;第六组无机磷减少1/3,加黑曲霉来源植酸酶使植酸酶活性达到500FTU/kg,仍采用上述动物;交叉重复饲喂6期;每期适应6天,收集2天粪便,冷冻干燥过20目筛,测定粪便中的钙、磷、铬,计算钙、磷的消化率。结果1.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营养成分比较结果显示“双抗12-5”玉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在数值上略高于郑单958玉米,但都在OECD玉米的正常范围,因此认为基本符合实质等同。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的主要营养成分与亲本、郑单958相比,数值上略有差别,但都在OECD的参考值范围内,因此认为基本符合实质等同。2.蛋白质利用率评价蛋白质功效比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雌性、雄性大鼠,“双抗12-5”玉米与对照组郑单958玉米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双抗12-5”玉米组的蛋白质功效比等同于对照郑单958玉米组;无论雌性、雄性大鼠,转植酸酶基因玉米TPY002、 TPY003组与亲本对照组,郑单958玉米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因此认为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组的蛋白质功效比等同于亲本对照组,郑单958玉米组。3.主要营养素体内消化代谢研究主要营养素体内消化代谢实验结果显示“双抗12-5”玉米18种氨基酸真消化率与对照组郑单958玉米比较,除酪氨酸外,其他氨基酸消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植酸酶玉米TPY002赖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真消化率与亲本和郑单958玉米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且高于亲本和郑单958玉米(P<0.05)“双抗12-5”玉米与郑单958玉米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都为赖氨酸,校正氨基酸评分别为39和37。植酸酶玉米TPY002、亲本、郑单958玉米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都为赖氨酸,校正氨基酸评分分别为43、42、42。“双抗12-5,,玉米和郑单958玉米比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植酸酶玉米TPY002、亲本、郑单958玉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磷的消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转植酸酶玉米钙、磷利用率研究第二组的钙磷消化率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组钙磷消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00KTU/kg及以上植酸酶玉米的添加可以使无机磷的量减少1/3,但大剂量的植酸酶玉米添加未体现对钙、磷吸收进一步的促进作用。结论1.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双抗12-5"玉米营养成分与对照郑单958玉米营养成分基本符合实质等同,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亲本、郑单958玉米除植酸磷含量外,其他营养成分基本符合实质等同。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的植酸磷含量明显减少。2.蛋白质利用率实验“双抗12-5"组的蛋白质功效比等同于对照郑单958玉米组;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组的蛋白质功效比等同于亲本对照组,郑单958玉米组。3.主要营养素体内消化代谢研究除酪氨酸外,“双抗12-5”玉米氨基酸真消化率与对照郑单958玉米相近;转植酸酶玉米TPY002赖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真消化率高于亲本、郑单958玉米组。氨基酸评分说明“双抗12-5"、郑单958玉米组、植酸酶玉米TPY002、亲本组、郑单958玉米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赖氨酸;“双抗12-5”和郑单958玉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率相近;植酸酶玉米TPY002、亲本、郑单958玉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磷的消化率等同。4.转植酸酶玉米钙、磷消化率研究500FTU/kg转植酸酶玉米来源植酸酶与微生物黑曲霉来源等量植酸酶活性相近,500FTU/kg及以上转植酸酶玉米的添加可以使无机磷添加含量减少1/3,转植酸酶玉米使钙磷表观消化率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6-06-30)
牟文雅[8](2016)在《转植酸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玉米粉过腹还田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和常规对照亲本(蠢玉35)秸秆机械粉碎还田,以及通过饲喂转植酸酶玉米粉和常规对照亲本玉米粉的家畜粪肥还田(即过腹还田),结合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大田条件下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数量动态的影响,以便从群落角度科学评价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种植的土壤生态风险,并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土壤生态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参,以期进一步明确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环境安全性。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大田条件下常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土壤线虫数量动态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大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研究了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动态、科属组成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粉碎还田能够降低植食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的相对丰度,提高食细菌线虫和杂/捕食线虫的相对丰度;秸秆粉碎还田还显着增加了土壤线虫数量,并对食细菌线虫的繁殖起有促进作用,而对植食线虫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上可知,秸秆粉碎还田的农事操作可优化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与组成,降低土壤环境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进而改善土壤的环境状况。2、大田条件下转植酸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土壤线虫数量动态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植酸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土壤线虫的总数量以及各营养类群的数量变化影响不显着,且对四类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影响均不显着。利用线虫生态指数分析可知:与对照转植酸酶玉米不还田处理相比,转植酸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可显着提高土壤线虫属的丰富度(S)和群落多样性(H'),此外,转植酸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群落均匀度(J)、线虫通道指数(NCR)、总成熟指数(∑总成)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影响都不显着。随着秸秆粉碎还田时间的延长土壤线虫的群落均匀度(J)和线虫通道指数达(NCR)变化不大,但总体上高于对照不还田处理。综上所述,转植酸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干扰程度不大,秸秆粉碎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改善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3、取食转植酸酶玉米粉及其对照亲本玉米粉的家畜粪肥还田(即过腹还田)对土壤线虫数量动态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相同畜肥条件下,种植转植酸酶玉米对线虫总数、植食性线虫数量、食细菌性线虫数量和捕/杂食线虫数量有显着影响。与对照亲本玉米相比,种植转植酸酶玉米的土壤线虫数量明显减少;(2)种植转植酸酶玉米条件下,与取食常规对照玉米粉的家畜粪肥还田相比,取食转植酸酶玉米粉的家畜粪肥还田(即过腹还田)可明显降低植食性线虫丰度;种植常规对照玉米情况下,与取食常规对照玉米粉的家畜粪肥还田相比,取食转植酸酶玉米粉的家畜粪肥还田(即过腹还田)也明显降低了植食性线虫丰度,同时明显提高了食细菌性线虫丰度。经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转植酸酶玉米粉通过家畜的过腹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植食性线虫和食细菌性线虫丰度。(3)在种植转植酸酶玉米条件下,转植酸酶玉米粉经家畜过腹还田(即粪肥还田)对土壤线虫属的丰富度,群落多样性、线虫通道指数和群落均匀度影响均不显着;在种植常规玉米条件下,转植酸酶玉米粉经家畜过腹还田(即粪肥还田)对土壤线虫属的丰富度影响显着,但对群落多样性、线虫通道指数达和群落均匀度影响均不显着,且随着粪肥还田时间的延长土壤线虫的群落均匀度变化不大。经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玉米粉经家畜过腹还田(即粪肥还田)对土壤线虫的科属丰富度影响显着。推测:生产中粪肥合理还田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碳源,进而增加土壤线虫的科属丰富度。总之所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玉米粉经家畜过腹还田(即粪肥还田)可显着增加土壤线虫数量;其中,对食细菌线虫有促进作用,而对植食线虫表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玉米粉经家畜过腹还田(即粪肥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改善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丰富线虫科属丰富度,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使土壤生态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陈梦雪[9](2015)在《有氧运动对喂养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小鼠骨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由于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本身能将普通玉米不能直接水解的植酸磷水解代谢供机体使用,动物食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后体内磷含量会增加,钙和磷在机体内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范围才能有效吸收至骨骼和牙齿,所以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当食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以后,小鼠骨骼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并加入有氧运动的干涉条件,探索有氧运动对这些变化能有怎样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将100只SPD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K)、20%转基因组(TM-A)、30%转基因运动组(TM-B-E)、30%转基因非运动组(TM-B-NE),每组25只。对照组(CK)以纯饲料喂养,20%转基因组(TM-A)在其饲料中添加20%转基因植酸酶玉米,30%转基因运动组(TM-B-E)和30%转基因非运动组(TM-B-NE)在其饲料中添加30%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运动组每周进行叁次有氧运动,分别在喂养的第十六周和第二十周两个时间点测量骨密度、骨矿物盐等指标,并取材骨骼检测骨骼中钙和磷的含量。研究结果:1.四组小鼠体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间并没有显着差异;2.在第十六周时,喂养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饲料的小鼠(TM-A、TM-B-E和TM-B-NE)骨密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CK)(P<0.05);3.在第十六周和第二十周,30%转基因非运动组(TM-B-NE)小鼠骨密度均显着低于20%转基因组(TM-A)和30%转基因运动组(TM-B-E);4.在第二十周的时候,30%转基因运动组(TM-B-E)小鼠骨密度较第十六周时显着升高(P<0.05);5.第二十周时,转基因非运动组(TM-B-NE)小鼠骨矿盐含量出现显着降低,显着低于对照组(CK)和转基因运动组(TM-B-E);6.在第十六周和第二十周,20%转基因组(TM-A)小鼠骨矿盐含量低于对照组(CK);7.在第二十周时,30%转基因运动组(TM-B-E)小鼠骨钙含量显着高于该组小鼠在第十六周时的数值(P<0.05),甚至高于对照组(CK);8.骨骼磷含量各组间均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研究结论:1.添加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饲料喂养的小鼠体重与纯饲料喂养小鼠的体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组间没有显着差异;2.食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能显着降低小鼠骨密度;3.运动能够增加食用含有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饲料小鼠的骨密度;4.食用含有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饲料的小鼠骨矿盐含量低于正常值;5.运动能够改善食用含有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饲料的小鼠骨矿盐的含量;6.适量的运动能有效促进钙的吸收;7.食用转基因转植酸酶玉米16-20周,对小鼠骨骼钙含量的影响大于对骨骼磷含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期刊2015-06-30)
赵邯郸[10](2015)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后代鉴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对发展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玉米品质改良和提高产量,应用此技术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还可以避免种质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育种途径。植酸酶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并且能够对植酸和植酸盐进行催化作用,使其水解成磷酸(盐)和肌醇的一类酶的总称,可以有效水解植酸态和磷脂态的有机磷,并释放出无机磷。植物生长需要众多大量元素,土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植物所需元素的供给,作为必需元素的磷在土壤中绝大部分是以有机态磷形式存在,植酸盐占50%以上,植物无法直接对其吸收利用,植酸酶基因可以使土壤中植酸盐水解成为无机磷、肌醇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能够直接将其吸收并利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植酸酶基因导入玉米中,可以直接吸收并利用土壤中将有机磷水解之后的无机磷,这不仅可以提高玉米利用土壤磷素的效率,改善玉米的生长状态,并且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促进我国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本研究主要是将含有根部特异启动子和植酸酶基因(phyA)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玉米自交系,利用根部分泌出的植酸酶,使土壤中的有机磷发生降解,促进玉米吸收土壤中磷的能力,创制磷高效吸收利用的玉米新种质。该研究利用pCAMBIA1301-ZmGLU1P-phyA-Nos-BADH植物表达载体对玉米自交系H99进行了遗传转化,对pCAMBIA1301-ZmGLU1P-phyA-Nos-bar植物表达载体遗传转化得到的T3、T4代植株进行了鉴定分析,取得的结果如下所示: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ZmGLU1P-phyA-Nos-BADH转入玉米自交系H99中,通过对愈伤组织NaCl筛选压的确定,获得转化玉米植株。提取转化植株的叶片总DNA,并以其作为模板,用以phyA基因序列设计好的特异引物,对T0代植株进行PCR检测,检测结果有7株T0代植株为阳性植株,使其自交并收获T1代种子。2.将实验室保存的含有phyA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玉米T3代种子在转基因试验田种植,通过对T3代植株的PCR检测获得147株T3代阳性植株,然后对T3代植株进行自交得到T4代种子147穗。3.将T4代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ar筛选)种子在转基因试验田种植,对T4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及荧光定量分析检测,获得160株T4代阳性植株(来自T3代97株阳性植株)。对PCR检测为阳性的T4代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证明了植酸酶基因整合到T4代植株基因组中。利用偏钒酸铵法对经Southern杂交检测为阳性的T4代植株根部植酸酶活性进行测定,其测定结果显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根系的植酸酶活性与对照植株相比均有极显着(P>0.05)提高,平均比对照植株提高了10.9倍,活性最高的达到5.432U/g。4.利用Bowman-Cole法对检测为阳性的T4代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ar筛选)植株根际土壤进行土壤有机磷组分测定,并用未转化植株根际土壤做对照,结果显示,T4代植株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与对照植株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相比均有明显降低,最高降低5.21mg·kg-1,是对照的7.8倍。5.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植株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和考种,结果显示植酸酶基因可提高玉米籽粒重量,相比对照最多提高25.8g,但对玉米其他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植酸酶玉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行业推荐水平)提高到2500 FTU/kg(超剂量水平对肉鸡养分回肠表观消化率系数和氮平衡校正表观代谢能值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1日龄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肉鸡。试验1~14 d饲喂基础日粮(前期料),在15~21 d期间饲喂3种日粮,即正对照日粮(不含植酸酶)、负对照日粮(1000 FTU/kg植酸酶),植酸酶组日粮(2500 FTU/kg植酸酶)。负对照组日粮除钙和非植酸磷含量降低1.80 g/kg和1.50 g/kg外,其余营养指标均与正对照组日粮相同。结果显示,正对照组日粮的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 <0.05)。正对照组日粮中淀粉、钙、磷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与负对照组日粮无显着差异(P> 0.05)。正对照组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显着低于负对照组日粮(13.34 MJ/kg和14.46 MJ/kg,P <0.05)。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导致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分别升高2.5%和7.1%(P <0.05),且磷有显着升高的趋势(10.4%,P=0.08)。此外,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时对淀粉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和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无显着影响(P> 0.05)。综上所述,日粮超剂量植酸酶水平(≥2500 FTU/kg)在改善玉米能量、蛋白质和磷在回肠消化率的效率要优于肉鸡行业推荐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酸酶玉米论文参考文献
[1].史玉根.开拓中国农业基因工程的女院士[N].中国妇女报.2019
[2].曲平安,靖建涛,姚明灿.肉鸡玉米型日粮添加高剂量植酸酶对其养分利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3].刘国庆,张雄,张磊,秦金胜,禚梅.玉米-豆粕-植酸酶型日粮钙水平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8
[4].莫健新,张献伟,吴珍芳,李紫聪.磷高效利用型转植酸酶基因玉米[J].南方农业.2018
[5].谭燕华,谢翔,夏启玉,张丽丽,霍姗姗.转植酸酶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17
[6].谭燕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7
[7].令狐丽琴.转cry1Ab/cry2A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营养及功效学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
[8].牟文雅.转植酸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玉米粉过腹还田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6
[9].陈梦雪.有氧运动对喂养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小鼠骨骼的影响[D].山东体育学院.2015
[10].赵邯郸.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后代鉴定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