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三里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赵树理,文学,生产合作社,意识,结构主义,人物,创业史。
三里湾论文文献综述
常琳[1](2019)在《空间流动下的现代性:论《叁里湾》的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旗杆院"与"马家院"是"叁里湾"设定的两个外在实体空间,将叁里湾划分为两种话语方式: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两者对立并存,昭示着开放和封闭、进步和落后,规约着小说人物的言行和故事的发展。然而,政治话语向民间话语的倾斜与渗透,民间话语的凸显和放大,多种话语方式的共融和转化,打破了实体空间的有形规约,将人物和故事引向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终极的集体话语中。空间的流动相融既彰显了对个体主体意识的尊重,也体现了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融合,赵树理这一创作上的独特个性,正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征。(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龙爱玲[2](2019)在《边缘群体的自我表达——论《叁里湾》的影像表达如何还原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原着与电影创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探讨的问题之一。而由郭维导演,改编自赵树理小说《叁里湾》并于1958年上映的电影《花好月圆》可谓是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先锋之作。尽管该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对于中国电影史与文学史的发展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导演郭维通过平稳的叙事、纪实性的镜头表达和细致而丰富的环境音为观众还原了农民群体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迷失和抉择。(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钱思衡[3](2019)在《风景的政治隐喻——《叁里湾》的风景描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里湾》是赵树理为了相应上级号召,配合农村互助合作工作的开展、扩大而创作出的作品,为响应这一主题,《叁里湾》中的风景也呈现出独特的姿态。这些风景蕴含了大量的政治隐喻,作为权力象征的旗杆院,作为社会主义风景展现的"叁张画",还有始终在场的劳动者——人。这些风景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者对时代的认知和自身的倾向,从这一立场,能进一步挖掘出隐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深层含义。(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玉娇[4](2019)在《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探析《叁里湾》中的叙述语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主义叙事学将研究重点放在小说"怎么写"上,注重小说中的叙述,叙述与语言和话语的关系密切,通过对小说中的语言研究,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文本作品。每个作家的叙述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正是通过对文本叙事的探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赵树理的《叁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这部小说是作者根据他在建社工作中的生活经验创作的。在叙事上,《叁里湾》主要采用第叁人称叙事,叙述者置身在外。因此,可以通过语式距离与叙述焦点两方面探讨《叁里湾》叙述语式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勇[5](2019)在《赵树理为什么“常有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是语言大师,也是塑造人物高手。读过赵树理的小说一般都会承认,老赵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白清清爽爽,朗朗上口;老赵只要略施小计,描摹一番,他笔下的人物就会活灵活现,流光溢彩。但《叁里湾》(1955)却不入沈从文法眼。1956年冬,他悄悄读过赵树(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8-05)
德吉措,吕颖[6](2019)在《从赵树理到季栋梁看乡村“问题小说”——以《叁里湾》、《上庄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和季栋梁是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作家,赵树理属于"十七年"(就当代文学而言),而季栋梁是20世纪90年代宁夏文学的中坚力量,虽然两者不属于同一时代,但都是农村题材创作中有重要意义的作家,尤其在当代乡土"问题小说"这个语境中,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赵树理的《叁里湾》和季栋梁的《上庄记》这两个文本的比较来探究在"问题小说"方面其本质的不同。(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0期)
李超宇[7](2019)在《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改造——以《叁里湾》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领域,以农业生产合作化为主要表现形式。1953年冬,在亲自参加过生产、分配、扩社、并社等工作后,赵树理开始动笔写作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叁里湾》。像之前写过的作品一样,《叁里湾》是赵树理的又一部"问题小说":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写《叁里湾》时,我(本文来源于《新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刘晶[8](2019)在《山西乡村文学叙事结构的时代演变——以《叁里湾》《创业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取决于作家的主观陈述,且受到作家自身的文学观念、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等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山西乡村文学叙事结构风格多样、类型多变,以家庭为纽带的平行交错结构作品《叁里湾》和以内部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作品《创业史》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作家心态变化。本文围绕这两个作品试析山西乡村文学叙事结构的时代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赵伟平[9](2019)在《川底:思绪绵绵叁里湾》一文中研究指出漫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变迁史的长廊里,山西省平顺县的川底村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记。这个印记的留下,源于她在中国土地经营变迁中曾经的显赫身份——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源地。今天,当我们走进这个太行山的小山村,感受自1951年以来她所经历的风雨激越和岁月沧桑时,顿感思绪绵绵,思索不断。这思绪,是对一代代钟情于土地的人们的缅怀;这思索,是对中国土地经营模式引发的探寻和思考。川底村是太行山上的一个普通山村,但她所处的地理位置却颇为特殊。这个拥有608口人,508亩土地的小山村,坐西面(本文来源于《文史月刊》期刊2019年03期)
陈珂月[10](2018)在《游离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王国之间——谈《叁里湾》的价值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里湾》是赵树理所着的长篇小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小说结合作者本人参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历、体验和感想,记叙了叁里湾秋收、整党、扩社、开渠等一系列农业社会主义改革活动。他怀着对农村人的真切关注和深刻理解,创造了一批真实鲜活的"中间人物",却又怀着改"礼"为"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血和信念,为他们安排了符合政治理想的完美结局,这其中的分裂体现出作者与时代的价值矛盾。(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0期)
三里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说原着与电影创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探讨的问题之一。而由郭维导演,改编自赵树理小说《叁里湾》并于1958年上映的电影《花好月圆》可谓是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先锋之作。尽管该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对于中国电影史与文学史的发展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导演郭维通过平稳的叙事、纪实性的镜头表达和细致而丰富的环境音为观众还原了农民群体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迷失和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里湾论文参考文献
[1].常琳.空间流动下的现代性:论《叁里湾》的创作[J].晋阳学刊.2019
[2].龙爱玲.边缘群体的自我表达——论《叁里湾》的影像表达如何还原小说[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3].钱思衡.风景的政治隐喻——《叁里湾》的风景描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4].王玉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探析《叁里湾》中的叙述语式[J].长治学院学报.2019
[5].赵勇.赵树理为什么“常有理”[N].文艺报.2019
[6].德吉措,吕颖.从赵树理到季栋梁看乡村“问题小说”——以《叁里湾》、《上庄记》为例[J].长江丛刊.2019
[7].李超宇.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改造——以《叁里湾》为中心[J].新文学评论.2019
[8].刘晶.山西乡村文学叙事结构的时代演变——以《叁里湾》《创业史》为例[J].文化学刊.2019
[9].赵伟平.川底:思绪绵绵叁里湾[J].文史月刊.2019
[10].陈珂月.游离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王国之间——谈《叁里湾》的价值矛盾[J].名作欣赏.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