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量,神经网络,聚合物,组合,多项式,正交,疏水。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冯茹森,郭拥军,张新民,李华兵,杨红梅[1](2016)在《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曲线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体积百分浓度为50%1,3-丙二醇、0.2 mol/L Na Cl和水溶剂条件下,消除疏水缔合聚合物(HAWSP)溶液中疏水缔合作用,屏蔽溶液中的聚电解质效应,使HAWSP分子在稀溶液中处于单分子分散状态.然后利用膜孔径分离原理,选择不同孔径的微孔滤膜,用微孔滤膜流动实验装置对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分级,将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分离开来.用二次方程拟合滤出液质量-过滤时间关系曲线得到各级分聚合物溶液的质量,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级分聚合物溶液的浓度,根据质量和浓度计算得到各级分的累积百分含量.结合静态光散射和毛细管法标定了疏水缔合聚合物Mark-Houwink方程[η]=0.182M~(0.586),用于准确测定疏水缔合聚合物各个级分的分子量.选择四参数方程曲线,根据各级分的分子量M和累积百分含量W,得到分子量的分布曲线.与动态光散射分析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试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申珊华,曹柳林,王晶[2](2013)在《基于分布函数矩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MWD)是聚合产物重要的质量指标,由于无法在线测量,使得直接质量控制至今难以实现。在利用Legendre正交多项式组合神经网络建立聚合反应分子量分布灰箱模型的基础上,把MWD这个叁维空间控制问题解构为以其矩向量为特征的二维时间域的控制问题,提出了通过控制分布的矩值实现分子量分布的预测控制方法。目标函数以矩值误差平方和为基础,考虑控制变量的约束条件,同时引入可测低阶矩的修正项,使得分子量分布的部分闭环反馈控制得以实现。该方法以实验室规模的苯乙烯聚合过程为对象进行了仿真建模与控制研究,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白艳华[3](2013)在《腈纶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示差折光检测器测试方法,分析腈纶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解决了乌氏粘度法测定误差大和不能测定分子量分布的问题,论证了粘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粘均分子量及分布,分析速度快、实验简单,无其他人为分析因素造成的干扰,得到的分析结果准确度高,平行测定结果绝对误差小于0.06万,适合腈纶生产工艺,能及时反映生产工艺波动情况。(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3年03期)
申珊华[4](2013)在《基于分布函数矩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聚合反应过程对聚合物质量的要求越发严格。作为影响聚合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分子量及其分布的优化控制就成为了研究重点。已经有研究证明,正交多项式基函数前向神经网络与递归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复合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拟合分子量分布。本文针对连续聚合反应过程,在前人所建立的模型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分布矩值控制算法,具体包含以下内容:1.针对复合神经网络模型在正交多项式确定的情况下,网络权值和矩值存在等价关系的特点,将矩值直接从MWD分离出来,提出直接控制矩值进行MWD形状跟踪的思想。利用最优化算法控制分子量分布矩值,从而实现MWD的跟踪控制。性能指标选取使矩值的误差平方和最小,加入控制变量约束项,限制调节幅度。2.在梯度法控制分子量分布矩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优化算法的预测控制器。利用预测方法推导出分子量分布矩值的表达式,提出了新的预测目标函数,以预测矩值和系统矩值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性能指标,并加入可测或可推断的低阶矩值误差修正项,实现了MWD的部分闭环反馈控制。最后以实验室规模的苯乙烯连续聚合过程为对象,进行了仿真建模和控制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3.以传统PID控制器为基础,结合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提出预测PID控制策略,构造PID型预测性能指标函数,并利用前向神经网络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在线整定,应用于分子量分布的控制中,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初步证明了利用优化算法,预测算法及预测PID算法对连续聚合反应分子量分布矩值进行优化控制,从而达到跟踪分子量分布的方法是可行的。由于苯乙烯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分子量分布不可以在线测量,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对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优化控制手段的丰富和创新,为解决聚合反应过程产品质量的优化控制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值得进行更深一步的论证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3-05-23)
吴海燕[5](2012)在《基于矩值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建模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基于矩值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MWD)建模与控制方法展开研究,论文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提出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灰箱建模的组合神经网络模型结构,论证其权向量与MWD矩值之间的等价关系及约束条件,实现了网络参数与MWD矩值的等价相关,为实施MWD准确预测和形状控制提供新的解决途径。作为二元分布对象,对MWD进行建模时采用在时间(输入变量)和形状(聚合度)上的分解建模。组合神经网络采用前向基函数网络与递归网络的结合,利用正交多项式基函数前向神经网络(OPNN)实现MWD对聚合度的描述,利用递归网络实现MWD对输入变量的函数表达。递归网络输出作为前向网络权值,二者链接实现MWD二元对象的动态拟合。对OPNN而言,利用正交多项式的性质,提出了网络权值一步学习法,推导得出网络权值与MWD矩值之间存在的线性映射关系,通过转换矩阵实现二者线性变换。由此,权值可直接由MWD矩值替代,且前向网络隐层节点数与MWD相关矩值最高阶次相当。网络隐层节点数和网络权值均变为有物理意义的对象参数,为确定网络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网络模型的灰箱化。提出了满足网络灰箱化条件的正交多项式基函数约束条件,并举出了两种基函数(Legendre多项式和离散正交多项式(DOP)),推导了两种基函数所对应的转换矩阵。在实验中验证了利用正交多项式基函数神经网络实现MWD形状建模的可行性,并对两种满足约束条件的基函数神经网络建模能力进行了对比。2、提出一种输出模型为仿射非线性方程的SNARX-OPNN网络,用于MWD建模。这种模型学习速度快、可实现全局逼近,并易于进行控制策略设计。为实现对MWD的动态跟踪,针对NAR×网络进行两项改进:针对NARXNN前向网络部分,提出一种新的网络结构--单隐层正交多项式网络作为前向网络,该网络利用正交多项式序列可以逼近连续函数的能力,以正交多项式序列代替常用的sigmoid型激励函数,可以实现输入层的常数映射,不需进行权值训练,在保证网络全局逼近能力的前提下,提高了网络学习速度,将网络结构简记为NARX-OPNN;针对NARX-OPNN网络,利用低阶正交多项式函数为线性映射的特点,在不改变网络总体结构的前提下,仅切断当前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链接,最终得到仿射非线性模型,易于进行控制策略设计,从而实现MWD的动态逼近,得到的网络结构称为SNARX-OPNN。3、提出基于有限阶矩值对MWD曲线形状进行部分反馈控制的解决方案,推导出被控矩向量的降维准则。利用灰箱模型可以直接将矩值自MWD中分离出来的特点,提出以矩值做为直接被控对象进行MWD形状跟踪的方法,并进行证明。将控制对象由分布函数变为一组向量,在保证MWD精细控制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任务难度。针对被控矩向量自身的相关性,对矩值自由度与分布函数参变量个数之间的相等关系进行证明,提出被控矩向量的降维准则,进一步降低了控制系统设计难度,为实现MWD精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4、针对以矩值为直接被控对象的聚合反应系统,提出H∞算法实现MWD的跟踪控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在采用输出反馈和最优控制实现MWD控制的基础上,考虑到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控制策略设计将面临不确定扰动和模型失配等问题,将H∞控制算法用于MWD的控制中。为应用该控制算法,将SNARX-OPNN的标量差分方程形式转换为扩展的离散状态方程形式,并提出网络权值学习的约束最小二乘算法,以保证模型满足控制器设计需要。利用线性不等式方法推导得出状态反馈控制策略,可以保证系统在受到有限能量的不确定扰动时,可以跟踪给定分布,保证闭环系统渐进稳定。上述建模与控制算法均通过实验室规模的苯乙烯聚合反应过程的仿真研究与实验,证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MWD建模与控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2-12-07)
顾雪萍,王艳丽,陈曦,王嘉骏,冯连芳[6](2013)在《基于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乙烯淤浆聚合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量及分布是聚合物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质量指标,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并不能实现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实时测量,基于反应机理的动态建模是实现其软测量的重要方法。以乙烯淤浆聚合工艺为研究对象,基于聚合机理,分别以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为目标,以循环气中氢气乙烯比为决定变量,采用稳态优化方法求取聚合物生产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平均分子量为优化目标所得的结果与分析值的偏差较大,虽然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符合要求,但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曲线与所需产品的分子量分布曲线之间的最大误差可达0.092;而以分子量分布曲线为目标所得的最大误差只有0.069。因此,以分子量分布曲线作为目标的优化方法明显比常规的以平均分子量为目标的优化方法优越。(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吴海燕,曹柳林,王晶[7](2012)在《利用输出反馈方法实现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交多项式组合神经网络对聚合反应分子量分布(MWD)进行建模,MWD被解构为若干矩值组成的矩向量函数,由此二元MWD控制问题可被转换为一元分布矩控制问题。以矩向量为直接被控对象,通过对矩的控制实现MWD的跟踪。为便于求解这类非仿射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控制策略,提出了改进型非线性自回归正交多项式网络结构,建立模型输出与U(k)之间的线性映射关系;针对高维被控矩向量,证明了矩向量中独立变量与分布函数参变量间的数量对等关系,给出了矩向量降维准则,将高维输出控制转化为低维问题。基于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输出反馈方法对MWD矩向量进行控制,实现了对MWD的形状跟踪,仿真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方法为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建模控制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秦健[8](2012)在《LRP方法合成窄分子量分布及双峰分布的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首先研究了Fe~0粉作还原剂的Fe~Ⅲ催化AGET ATRP体系,旨在探究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Fe~Ⅲ盐催化AGET ATRP体系,提高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体的控制性。其次,合成了单、双头RAFT试剂:1-(2-溴-异丁酸)-4-(2-(咔唑-9-二硫代碳酸)-异丁酸)苯酯(2-bromo-2-methyl-propionic acid4-[2-(carbazole-9-carbodithioate)-2-methyl-propionyloxy]phenyl ester, BMCCDP, RAFT-1)和1,4-二(2-(咔唑-9-二硫代碳酸)-异丁酸)苯酯(1,4-[2-(carbazole-9-carbodithioate)-2-methyl-propionic acid] phenyl ester,BCCDP, RAFT-2)。通过在同一体系中同时加入这两种RAFT试剂,成功地合成了双峰分布聚合物。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体系1:首次使用零价态的金属Fe~0粉作为铁盐催化体系的还原剂。聚合体系在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FeCl_3·6H_2O为催化剂,叁苯基膦(PPh_3)为配体,Fe~0粉为还原剂,苯甲醚或甲苯为溶剂的条件下,详细研究了无氧/有氧条件下MMA的本体、溶液聚合。研究了其聚合动力学并重点考察了温度及Fe~Ⅲ浓度对聚合体系的影响。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与理论分子量相接近,且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保持较低(<1.37)。通过理论分子量与凝胶渗透色谱测试分子量的比较可知,聚合体系的引发效率几乎达到100%(I_(eff)=M_(n,th)/M_(n,GPC))。聚合体系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聚合体系可在较宽温度及Fe~Ⅲ浓度范围内顺利进行。(2)体系2:通过设计RAFT试剂的结构,合成了单、双头RAFT试剂1-(2-溴-异丁酸)-4-(2-(咔唑-9-二硫代碳酸)-异丁酸)苯酯(2-bromo-2-methyl-propionic acid4-[2-(carbazole-9-carbodithioate)-2-methyl-propionyloxy] phenyl ester,RAFT-1)和1,4-二(2-(咔唑-9-二硫代碳酸)-异丁酸)苯酯(1,4-[2-(carbazole-9-carbodithioate)-2-methyl-propionic acid] phenyl ester,RAFT-2)。将这两种RAFT试剂加入到同一体系中成功地合成了双峰分布聚苯乙烯。研究结果显示,该RAFT聚合体系对高、低分子量聚合物均有很好的控制性,同时保持“活性”聚合的特点,并成功地合成了高分子量及嵌段双峰聚合物。这是首次使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高,低分子量同时可控的双峰分布聚合物。该方法可以使双峰分布聚合物在分子水平上混合均匀,这对平衡聚合物的加工和机械性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2-05-01)
龚晓亮,陈群,E.W.Hansen[9](2011)在《用于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量的脉冲梯度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数据处理和实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可以用于测量高分子分子量的方法有多种,如光散射和GPC等。但几种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基于核磁共振梯度场技术,在恒定温度和溶剂下,采用合适的定量脉冲序列,以及利用延伸型指数函数对实验衰减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后得到(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李丽萍,李强,王琦,杨其[10](2011)在《分子量分布对聚合物体系相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合成工艺往往会使聚合物原料的分子链链长呈现出长短不一的状态,这就使得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呈现出多分散性。而这种多分散性的分子量分布会对不同性质的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研究分子量分布对多相多组分聚合物体系的相行为影响的重要性,并分别从高分子溶液体系、嵌段共聚物、聚合物-聚合物共混体系、胶体-聚合物共混体系这四个方面综述了分子量分布对多相多组分聚合物体系的相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同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1年08期)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MWD)是聚合产物重要的质量指标,由于无法在线测量,使得直接质量控制至今难以实现。在利用Legendre正交多项式组合神经网络建立聚合反应分子量分布灰箱模型的基础上,把MWD这个叁维空间控制问题解构为以其矩向量为特征的二维时间域的控制问题,提出了通过控制分布的矩值实现分子量分布的预测控制方法。目标函数以矩值误差平方和为基础,考虑控制变量的约束条件,同时引入可测低阶矩的修正项,使得分子量分布的部分闭环反馈控制得以实现。该方法以实验室规模的苯乙烯聚合过程为对象进行了仿真建模与控制研究,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冯茹森,郭拥军,张新民,李华兵,杨红梅.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曲线的测定[J].高分子学报.2016
[2].申珊华,曹柳林,王晶.基于分布函数矩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预测控制[J].化工学报.2013
[3].白艳华.腈纶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法[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
[4].申珊华.基于分布函数矩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控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5].吴海燕.基于矩值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建模与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
[6].顾雪萍,王艳丽,陈曦,王嘉骏,冯连芳.基于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乙烯淤浆聚合工艺优化[J].化工学报.2013
[7].吴海燕,曹柳林,王晶.利用输出反馈方法实现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控制[J].化工学报.2012
[8].秦健.LRP方法合成窄分子量分布及双峰分布的聚合物[D].苏州大学.2012
[9].龚晓亮,陈群,E.W.Hansen.用于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量的脉冲梯度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数据处理和实验优化[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10].李丽萍,李强,王琦,杨其.分子量分布对聚合物体系相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