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岛论文_金丽娜,李雄飞,杜萌萌,张雅斌,杨晓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热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岛,城市,效应,乌兰察布,太原市,东营,地温。

城市热岛论文文献综述

金丽娜,李雄飞,杜萌萌,张雅斌,杨晓春[1](2019)在《基于FY-3卫星数据的西安市城市热岛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1—2017年FY-3B/VIRR气象卫星影像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应用改进型贝克尔(Becker)"分裂窗"地表温度反演算法计算地表温度,根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城郊对比,分析了西安市春、夏、秋叁个季节城市热岛总面积、强热岛面积和热岛比例指数。结果表明:1)遥感反演温度与气象站点监测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叁季地表温度基本以西安市城区为中心呈环状递减;2)各季节强热岛面积占比年际变化明显,夏季强热岛面积占比远高于春、秋两季的,是后者的2倍以上;3)春、夏、秋叁季强热岛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城区和长安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西安市城区夏季热岛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周至县、高陵区的较小;4)总热岛比例指数总体上波动较大,年际上2016年的最大;春、夏季2014年的最大,秋季2016年的最大;总体城郊热岛差异2017年的最大,季节性城郊热岛差异表现为春季2016年的最大,夏、秋季2017年的最大,夏季城郊热岛差异明显高于春、秋季的。(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罗丹霞,龚晗,夏天虹[2](2019)在《城市通风廊道缓解盆地城市热岛效应实例研究——以绵阳富乐山至叁江码头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盆地城市尤其明显。营建城市通风廊道是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手段,根据对盆地城市通风廊道营建方法的总结,结合国内外盆地城市先进的通风廊道设计营建经验,并以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山至叁江码头区域通风廊道营建为例,探讨了营建通风廊道的布置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11期)

索慧[3](2019)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2018年城市热岛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8年热岛效应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热岛效应强度标准,2018年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强度为0.0℃。(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9年11期)

郭飞,赵君,南鹏飞,张弘驰,尹新远[4](2019)在《热浪背景下大连城市热岛强度反演及缓解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Landsat 8卫星遥感数据建立城市热岛强度地图的流程和方法,为热浪天气条件下城市热环境评估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依据。以大连市2018年8月连续高温热浪天气为研究背景,实现中山区地表温度反演,将结果与国家气象站观测值进行验证,相关系数达0.813。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划分城区和郊区,计算其差值得到城市热岛强度并分级,发现高温热浪天气会加重热岛效应;超过31%的区域出现了7级及以上强热岛、超强热岛,强度最高达32.1℃;中心主要出现在中山广场、叁七广场及大连市第二中学等地。根据热岛强度分级结果,对重点区域提出了规划缓解和改进策略。(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柴潇琳,孙炳娈,王兴洲,常在功,王玉军[5](2019)在《东营市建成区城市热岛现象的时空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9年、2004年、2013年、2016年四个典型年份的遥感数据及卫星图片的解译和反演东营市地面温度,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东营市建成区的城市热岛范围的变迁和拓展情况。数据表明,城市热岛总面积持续增加,而热岛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比在1989年—2013年间增长迅速,2016年回落。从空间分布上看,由西城区逐步向东城区及技术开发区扩散。东营市城市热岛变化与城市化进程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绿地建设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庆贺琴[6](2019)在《城市热岛效应下学校塑胶场地安全性调查分析——以太原市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太原市200所大中小学塑胶场地使用现状为基,抽取24所热岛效应显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城市热环境下学校塑胶场地结构、地表温度、散发气体、晕厥事件等安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热环境下学校塑胶场地地表温度偏高,部分场地散发刺激性味道,不利于师生健康,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为场地结构不合理,施工原料不合格及法律制度的缺失。建议从生态环境学视角尝试人为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学校师生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时间、频率,在此基础上提倡使用环保塑胶场地原材料(MDI),加强施工监督监理机制,不断完善大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标准。(本文来源于《贵州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敖翔宇,谈建国,支星,过霁冰,陆一闻[7](2019)在《上海城市热岛与热浪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浪变得更加频繁。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承受更大的风险。然而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少有研究。利用2016-2017年两个夏季(6-8月)上海城、郊气象站逐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资料、城区徐家汇和郊区奉贤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热浪和非热浪期间城市热岛强度的差异,并利用一个平流扩散解析模型揭示了城市热岛与热浪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热浪期间的城市热岛强度相比非热浪期间明显增强,且白天增强大于夜间,显示出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协同效应。热浪期间城、郊相对湿度比值相对非热浪期间明显减小,表明热浪期间城区地表相对郊区变得更干,从而抑制了蒸发作用,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平均风速也明显减小,平流降温效应减弱,对城市热岛强度起正反馈效应。热浪期间城区净辐射通量的增加大于郊区,使城区获得更大地表辐射输入;由于城区更少的植被覆盖和更多的不透水下垫面,热浪期间城区潜热通量略有降低,而郊区明显增加;城区感热通量增幅则大于郊区,这种感热和潜热通量分配的改变也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本研究对城市如何应对加剧的热风险具有重要的科学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乐通潮,聂森,潘辉,李丽纯[8](2019)在《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的地表温度反演及福州春季城市热岛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福州春季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特征,利用2018年3月11日Landsat8卫星影像,运用辐射传导方程法和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对研究区进行地表温度反演,采用地面气象监测站实测的气温对2种方法的反演精度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不同行政区地表温度等级特征。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反演的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辐射传导方程法精度优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福州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现象,高温区及次高温区为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区域,该区域为老城区及城市扩张的城市建设区,其中高温区主要分布于福州滨海新城、闽侯县(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和仓山区等新近开发建设的建筑物密集区和裸地区域,低温和次低温区主要分布于森林和水体。为缓解城市热岛现象,城市开发建设中应保持一定面积的绿地和水体。(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伟,张蕾,漆梁波,刘冬韠,张仕鹏[9](2019)在《地面风对上海城市热岛影响的观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利用上海77个区域站2011—2014年逐时气温和风资料,研究了地面风对上海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的影响及UHI季节性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并从海陆热力差异初步揭示了向岸风对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I_(UHI))的影响。其次利用上海7个国家站1961—2014年逐月气温和风资料,研究了上海各季地面风速与I_(UHI)的年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UHI中心出现的位置与风向、风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夜间UHI中心有向城市下风方向漂移的特征,其平均漂移风速阈值为2 m·s~(-1),UHI区域随风速增大向城市下风方向延伸,I_(UHI)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2)上海各季夜间UHI特征明显,尤以秋冬季最为明显,春季次之,夏季最弱。春夏季夜间UHI中心出现在城区西北侧,而秋冬季夜间UHI中心稳定在城区,表现为典型UHI。各季白天均表现为下风方大范围增暖现象。季节地面盛行风决定了UHI季节性空间分布特征。(3)白天向岸风具有抑制升温作用(春夏季最为明显),受其影响气温大值区易出现在内陆地区,春夏季城市偏东区I_(UHI)小于偏西区;夜间向岸风具有抑制降温作用(秋冬季最为明显),受其影响秋冬季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明显增暖且城市偏东区I_(UHI)大于偏西区。海陆热力差随季节不同和盛行风风速大小决定了向岸风这种作用的大小及影响范围。(4)各季年平均地面风速与I_(UHI)均呈显着负相关,1961—2014年上海各季风速均表现为递减趋势(春冬季最明显),为I_(UHI)增大提供有利条件。21世纪以来各季I_(UHI)均呈现减缓特征(夏秋季最明显),风速并不是导致I_(UHI)减缓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09期)

葛荣凤,许开鹏,张力小,王夏晖,迟妍妍[10](2019)在《城市热岛效应监测与典型强热岛区识别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区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UHI)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局地气候、能源消耗、城市居民健康等均有深远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的有效监测及合理管控是改善人居环境与防范健康风险的重要条件.该研究定义了热岛强度指数(HII)和热岛监测指数(UHEI),以2期夏季Lnadsat-7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反演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结合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技术监测了北京市六环区域2003年及2014年热岛效应的动态变化,识别了典型强热岛区.研究结果表明:1)2003年至2014年,六环区域内热岛效应呈现好转趋势,中心城区强热岛区大面积减缓,外围地区呈现明显恶化趋势; 2)依据热岛效应影响因素,典型强热岛区可归类为裸露地表主导型、人为热源主导型及混合主导型; 3)典型强热岛区管控可从城市规划、增加绿量以及改变建筑物色彩3方面开展.(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城市热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盆地城市尤其明显。营建城市通风廊道是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手段,根据对盆地城市通风廊道营建方法的总结,结合国内外盆地城市先进的通风廊道设计营建经验,并以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山至叁江码头区域通风廊道营建为例,探讨了营建通风廊道的布置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热岛论文参考文献

[1].金丽娜,李雄飞,杜萌萌,张雅斌,杨晓春.基于FY-3卫星数据的西安市城市热岛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9

[2].罗丹霞,龚晗,夏天虹.城市通风廊道缓解盆地城市热岛效应实例研究——以绵阳富乐山至叁江码头带为例[J].四川建材.2019

[3].索慧.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2018年城市热岛效应分析[J].现代农业.2019

[4].郭飞,赵君,南鹏飞,张弘驰,尹新远.热浪背景下大连城市热岛强度反演及缓解策略[J].低温建筑技术.2019

[5].柴潇琳,孙炳娈,王兴洲,常在功,王玉军.东营市建成区城市热岛现象的时空特征分析[J].山西建筑.2019

[6].庆贺琴.城市热岛效应下学校塑胶场地安全性调查分析——以太原市学校为例[J].贵州体育科技.2019

[7].敖翔宇,谈建国,支星,过霁冰,陆一闻.上海城市热岛与热浪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子[J].地理学报.2019

[8].乐通潮,聂森,潘辉,李丽纯.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的地表温度反演及福州春季城市热岛效应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9].徐伟,张蕾,漆梁波,刘冬韠,张仕鹏.地面风对上海城市热岛影响的观测分析[J].气象.2019

[10].葛荣凤,许开鹏,张力小,王夏晖,迟妍妍.城市热岛效应监测与典型强热岛区识别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区域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地表城市热岛...年天津外环线研究场地与气象局观测点的距离Fig.2-...城市热岛温度剖面示意图湛江西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由国家建设...

标签:;  ;  ;  ;  ;  ;  ;  

城市热岛论文_金丽娜,李雄飞,杜萌萌,张雅斌,杨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