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

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

梁蕴[1]2004年在《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园林植物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对植物配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必然。本文通过对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植物配植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和分析,结合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对植物配植进行研究,希望对种植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研究结果如下: 1.为了对景观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不使人产生疲劳感,当采用绿篱的种植类型时,种植长度至少应该为30—50米,但不要超过400—500米。 2.片植时植物的种植密度总体保持在在40%和60%时,人们最容易接受。 3.利用植物进行图案设计时,以视角(β)为例,坡度角为α,适宜观赏的种植范围可用下式计算:设长度为L,宽度为D,单位为米。在仰视视觉中,L=1.5sin23°/sin(α+67°),D=1.5sin57°Cosα/sin(α+10°)sin(α+67°)在俯视视觉中,则L=1.5sin23°/sin(67°-α),D=1.5sin57°sina/sin(10°-α)sin(67°-α)。 4.游憩空间郁闭度的构筑,可以利用株距(L)和两植株高度之和(H_1+H_2)的关系进行确定。追求良好遮荫效果时,可以采用(H_1+H_2)/4>L>(H_1+H_2)/16的关系。 5.植物观赏特性随观赏视距的表现不同,本文研究了触空间、特近空间、近空间、远空间以及特远空间中所适宜采用的种植方式。 6.不同仰视角度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不同,道路的植物配植效果受路宽(D)和沿街建筑高(H)之比(D/H)的影响。对D/H≥4、1≤D/H≤3、和D/H<1叁种不同空间条件的植物种植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1≤D/H≤2的空间条件,可以获得良好的植物景观。 7.道路边的植物种植,应考虑道路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100—150米时,可以采用列植或片植的形式;曲率半径在50—100米时,采取列植的形式,为了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在转弯处可以采用孤植或丛植方式。

魏薇[2]2007年在《植物的建筑化应用》文中认为针对目前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多关注植物的观赏功能,而忽略植物的建造功能。在植物建筑化应用研究上,本文试图将植物空间概念引入植物景观设计,将植物看作“营造”空间的材料,建造景观环境中的空间,同时以一种中立的眼光看待植物,认为一切植物都可作为景观资源来应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现在对植物空间的研究进展,参阅相关学科文献,系统分析了植物空间特性,即植物的大小、形态、质感、色彩、季相变化等对营造植物空间有不同程度影响。从植物空间特性出发去分析植物材料选择。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植物空间,总结出不同空间类型的氛围及不同空间各构成面的要求,探讨出不同空间类型对植物材料的要求—即根据不同植物,不同空间特性。本文提出植物的叁维立体空间,因此本文从两个角度出发在叁维特征的数量关系作出若干试探。1.由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引申出的空间感受及行为数、据在具体植物空间设计时提出若干数量上的设计。通过人的视线高度及视角范围确定空间垂直面宽度、高度和长度,通过植物单株的树高及种植距离的关系确定其构成空间类型。2.将植物群落学多度等数值概念运用于空间设计中,以数值指导空间各构成面的设计,进行具体量化的空间营造。通过分析植物空间的相对多度,确立营造垂直面时种植距离及数量;通过分析植物空间的相对盖度,确定空间覆盖面是否成形。本文借用建筑学上对空间组合的研究,分析出植物空间组合形式分为两种:(1)以轴线求统一;(2)与地形结合求统一。植物空间虽然是从功能出发,但是我国传统文化赋予植物的深刻内涵使植物空间营造出了各种意境。本文对各种意境进行实例分析。‘本文利用植物群落学的调查方法对长沙道路绿地各类植物空间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绘其平面图和剖面图,试探以实例说明植物空间如何营造的问题。

陈新锋[3]2005年在《生存成本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生存,就要付出成本和代价。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生存成本的差别。人类生存中的生存成本问题,是经济学研究需要涉足的重要领域。本文从封闭环境下的经济个体出发,试图从自然环境影响生存成本的角度,对生存中的成本耗费、环境对生存成本的影响、生存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力图构架一个分析环境与生存关系的理论工具。全文共10 章,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说明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到第五章为第二部分,叙述生存成本的基本内涵;第六章到第九章为第叁部分,分析环境与生存成本的关系;第十章为第四部分,说明生存成本理论可能的应用领域。第一章,导言。本章对本论文写作的基本内容予以说明。叙述了对生存成本问题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前人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述评,以此为基础,提出生存成本理论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并列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生存成本的含义。本章的内容是介绍生存成本的含义和研究的假定前提、研究视角。本章从生存与成本耗费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人们在生存过程中并没有耗费自然资源的物质和能量,只是改变了资源的理化形态,人们唯一消耗的只有劳动。生存成本指的就是经济体在生存过程中,为了转化自然资源使之能够被利用而耗费的劳动。第叁章,生存成本与生存状态。生存成本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生存状态下。经济体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获得的效用总量就是生存状态。经济体利用环境资源生产出生存产品,从中获得福利效用。生存成本和效用都是生存产品的函数,通过调整生存产品量即可调整生存成本和效用总量。环境条件制约着生存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只存在唯一的、且一一对应的生存成本曲线和效用曲线。当实现生存均衡时,生存成本与效用达到均衡,确定经济体的生存成本量。实现生存均衡的条件是边际生存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本章对生存成本和效用的均衡分析,为本论文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第四章,生存成本的计量。与经济学中的价值、效用、交易成本一样,生存成本不具有会计、统计学意义上计算数值的功能,而只是作为研究生存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工具。生存成本的计量分析,就是分析生存成本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生存成本的计量实体是经济体在生产生存产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生存成本就是经济体在生存过程

胡清林[4]2016年在《南亚热带地区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探究》文中认为园林植物是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园林景观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也逐渐成为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园林植物作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主要材料,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应用树种,才能营造出舒适的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本论文立足于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在熟悉植物材料和植物景观特质的基础上,运用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理论,提出南亚热带地区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的构建模式。论文首先明确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研究内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基本概念、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对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理论进行认知。探讨了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特点、构成、类型、组织方式和感知以及影响空间变化的要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以实践观察、影像资料作为感性认知的基础材料,通过图解分析方式对南亚热带最常用的露地栽培园林植物特质,以及植物造景特色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提出南亚热带地区道路、草坪、建筑、水体、山地等各类环境的植物景观空间构建模式,为该地区的植物造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袁岱婷[5]2015年在《基于数字化工具的种植设计、分析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设计是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数字化种植设计工具的建立,以常用的普适性Excel软件为技术基础,结合种植设计过程中的诸多原则、策略和方法,研究并实现数字化种植设计、分析以及方案的优化与评价。该数字化种植设计工具主要由数据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评价系统叁大平台共同构建而成。以全新的设计思路改变传统的种植设计的设计模式,辅助于植物的配置设计。本研究从基础的信息系统建立入手,在对植物资料进行汇总收集及整合存储后,通过创设植物检索器和筛选器,完成根据植物生态习性、观赏性及应用配置等特征的检索筛选。以不同场所特质下的种植设计差异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利用Excel软件编辑组织函数关系,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模块,创建数字化分析评价系统。通过在南京金陵江滨酒店景观升级项目实际项目的应用,针对现状调研、设计调整、实施成果叁个阶段,通过对分析系统中的植物配置分析器、花期花色分析器、空间分析器及规格造价分析器的运用,将种植设计中涉及的各量化指标和数据加以统计分析,并得出种植方案中植物配置的比例构成、色彩搭配、空间组合、预算造价等方面的分析结果。经综合比较后,最终实现方案的分析评价,优化常规种植设计。随后,还可将实践验证的设计成果反馈于数字化种植设计工具中,并辅助各项系统的完善升级。

龙金花[6]2006年在《北京当代居住区植物景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居住区绿地使用频率最高,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并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合理改进居住区绿化既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又有助于改善城市面貌。 本文对北京市八个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绿化类型、植物种类、植物数量、植物的观赏特性、具体的植物群落结构等),并参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从植物景观的概念、发展史出发,提出将北京市居住区按景观设计分为欧式园林风格、中式园林风格、现代简约式园林风格等几种类型,并总结出不同风格居住区植物配置的特点。 在对实地调查获得的大量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唐东芹等人提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AHP模型与方法进行改良,并分别对各居住区的植物景观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满分为10分,综合评分值大于8.0者为“最好”,综合评分值在7.0-8.0之间者为“好”,综合评分值在6.5-7.0之间者为“中等”,综合评分值小于6.5者为“差”),得出的结论是:八个居住区植物景观综合评分值分别为宣颐家园6.13分、中海雅园6.64分、万兴苑6.73分、百旺家苑6.64分、风林绿洲6.59分、星河湾7.38分、太阳园5.99分、世纪城5.99分。因此,星河湾植物景观效果为“好”;中海雅园、万兴苑、百旺家苑、风林绿洲为“中等”;宣颐家园、太阳园、世纪城为“差”。 根据不同风格居住区植物群落形式和对其景观评价的结果,总结出了六种景观优美的适宜各种不同园林风格居住区的植物配置模式,并将适合于中式园林风格以水景为中心的植物配置模式用之于实践,对实践进行跟踪调查。 根据调查、评价、实践各阶段的结果,总结出北京市当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艳华[7]2008年在《叁河市新建住宅区植物景观及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区居民由于市政建设的需要,被迫拆迁往城郊,许多城市逐步向郊区扩张,出现了一些新的郊区住宅群。根据城市居民向往回归自然的需要,叁河市不断加大对新建住宅,特别是市郊居住环境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规划并建设了一大批新型居住小区,坚持生态原则,进行一定的植物景观设计,本研究的八个新建住宅小区就很有代表性。合理改进住宅区绿化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而植物景观建设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居住区小区绿地质量的高低。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具有科学性、功能性和景观性,因而进行居住小区绿地植物景观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参阅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叁河市八个新建住宅小区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包括绿化类型、植物种类、植物数量、植物的观赏特性以及具体的植物配置模式),综合分析各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状况,从植物景观的概念、发展史出发,提出将叁河市住宅区按景观设计风格分为欧式园林风格、中式园林风格、现代简约式园林风格叁种类型,并总结出不同风格住宅区植物配置的特点。在对实地调查获得的大量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唐东芹等人提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AHP模型与方法进行改良,并分别对各住宅区的植物景观效果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综合评分值大于8.0的为“最好”,综合评分值在7.0~8.0的为“好”,综合评分值在6.5~7.0之间的为“中等”,综合评分值小于6.5的为“差”),得出的结论是:八个住宅区植物景观综合评分值分别为华泰忆江南6.09分、东方夏威夷6.73分、星河皓月6.64分、百花家苑6.63分、纳丹堡6.59分、万象新天7.38分、上上城5.99分、美林新东城5.98分。因此,万象新天植物景观效果“好”;东方夏威夷、星河皓月、百花家苑、纳丹堡为“中等”;华泰忆江南、上上城、美林新东城为“差”。对比之下,现代简约式风格居住区万象新天的植物景观最优。根据不同风格住宅区植物群落形式和对其景观评价的结果,总结出了六种景观优美的适宜各种不同园林风格住宅区的植物配置模式,并将适合于中式园林风格以水景为中心的植物配置模式用之于实践,对实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评价、实践各阶段的结果,总结出叁河市当代住宅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程袁华[8]2007年在《深圳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是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基础,植物空间构建和植物色彩季相构成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针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空间构建问题和色彩季相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力图将已有的植物造景理论与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用相结合。选择了深圳市10个已建成的优秀住区作为典型案例,对其植物景观和植物种类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首先,从植物种类选择应用方面,对当前深圳市居住区常用园林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总结了其植物种类的应用特点。其次,针对6种居住区内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空间(入口空间、中心绿地、宅旁绿地、活动空间、居住区道路和立体空间),重点研究了其植物景观的具体设计方法。并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深圳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现有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在所作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提出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路。以期对深圳市将来的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及其他城市居住区建设有所指导和借鉴作用。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提出了构成和组织居住区植物空间的若干方法。色彩设计上应适当减少暖色系花植物数量,并增加白、黄、蓝紫色花植物的运用,以适合深圳的环境特点;2.树种选择上要加大南方乡土树种,提高绿化树种多样性并突出岭南特色。合理进行搭配,并利用彩色叶植物弥补春色叶、秋色叶乔木较少的不足,加大开发和应用层间植物、板根、茎花植物;3.将居住区绿地分为六类空间类型,设计时应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和要求有所侧重,采用相适应的植物配置手法;4.加强对植物景观文化内涵的挖掘体现。继承传统岭南园林中务实求效、灵活利用空间为基本特色的植物配置手法。

罗仁明[9]2016年在《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滨水区植物空间尺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空间的设计主要是对植物空间尺度的控制,但是尺度控制的标准通常是建立在设计者的个人经验以及满足某些功能的基础上,因此,这种标准大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设计者个人认知出现偏差时便可能会使设计出的植物空间难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为了塑造更加人性化的植物空间,就有必要对植物空间尺度与使用者心理感知关系进行研究。在相关理论和概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从环境心理学中环境知觉的角度切入,分析影响人体感知的植物空间的尺度要素,包括人体尺度、植物单体尺度、植物组合尺度等,植物空间中尺度类型繁多,各种尺度都有可能会对人的心理感知产生影响。然后结合环境心理学中环境评价的方法在两个方面对植物空间的尺度进行实证研究。一是对局部植物空间尺度的研究,二是对整体植物空间尺度的研究。两者均运用到环境评价中常用的SD法,在对场地进行感知评价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城市滨水区植物空间尺度要素对人感知的影响,通过人的心理感知结果与植物空间客体环境尺度的相关性分析,分析得出植物空间客体尺度指标与人的心理感知结果之间的规律。在局部植物空间尺度的研究中分析了局部植物空间的底面积、覆盖度、围合度、D/H这些尺度指标对人心理感知的影响;而在整体植物空间尺度的研究中,以不同植物空间的类型占整体空间的比重作为尺度要素进行研究,研究在场地中不同植物空间类型的比重对人心理感知的影响。两者研究的最后结果均以回归分析方程形式呈现,使得植物空间尺度与感知的变化关系展现得更为直观,使研究成果在实际运用中能让设计者在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上对植物空间设计有较为准确的尺度把握。最后对研究成果以及此种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理论研究的不足与实证研究中的不足,而本文写作的主要意义在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尺度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研究植物空间尺度与感知之间相关性的方法,希望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张群英[10]2013年在《宝鸡市植物园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对国内外植物空间营造的理论进行阐述,结合宝鸡市植物园改造设计案例。对植物景观空间的特点、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园林绿地植物空间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植物空间进行分类,重点提出了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原则、方法以及具体营造途径。论文首先对基本概念作了界定,并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植物园植物空间营造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总结出了现代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趋势。简述了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实施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对植物景观空间进行认知。首先总结了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了影响园林绿地植物空间变化的因素,包括园林植物空间围合感和郁闭度、植物的空间尺度、植物的空间形态、林缘线和林冠线以及植物生长的季相变化等。然后对植物景观空间进行分类,按空间构成划分,分为基面、垂直面、顶面;按空间围合方式划分,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简要介绍了植物空间与人群的活动关系和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然后对宝鸡植物园景观空间改造设计背景进行了介绍,对场地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设计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确定本次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设计定位,拟定出宝鸡植物园植物景观空间改造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进而进行设计构思,提出了“以山林意向,城市意向,郊野意向为序列,形成一山、一轴、四园的景观格局”的设计理念。依据总体设计指导思想,进行分区设计,着重对后山森林区进行林相上的改造,对景观大道以及其两侧各专类园入口进行重点节点设计,对湖南岸部分进行林下空间改造的尝试。总结出了植物园进行景观空间营造的一些特点,对利用植物园丰富的植物资源进行景观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D]. 梁蕴. 北京林业大学. 2004

[2]. 植物的建筑化应用[D]. 魏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3]. 生存成本的经济学分析[D]. 陈新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4]. 南亚热带地区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探究[D]. 胡清林. 福建农林大学. 2016

[5]. 基于数字化工具的种植设计、分析与评价研究[D]. 袁岱婷. 东南大学. 2015

[6]. 北京当代居住区植物景观的研究[D]. 龙金花.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7]. 叁河市新建住宅区植物景观及其评价研究[D]. 赵艳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8]. 深圳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D]. 程袁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9].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滨水区植物空间尺度研究[D]. 罗仁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

[10]. 宝鸡市植物园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D]. 张群英. 河南农业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