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粒度论文-王笑颖,雷白时,李瑞奇

种子粒度论文-王笑颖,雷白时,李瑞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粒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棉花,转Bt基因,种子粒度,苗期

种子粒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笑颖,雷白时,李瑞奇[1](2008)在《种子粒度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探明种子粒度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棉33B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小粒种子3个不同种子粒度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发芽势以小粒种子较高;大而饱满种子的叶面积和干物重最大,幼苗初期生长和整齐度都优于大而不饱满的种子和小粒种子。各粒度棉苗的株高无明显差异。大而饱满的种子净光合速率与大而不饱满的种子无明显差异,小种子的稍低。主茎叶可溶性蛋白、淀粉和糖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作物种子饱满程度对植株的生长有巨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23期)

张海娜,李存东,孙红春,陈文雪,贾蕾[2](2005)在《种子粒度对棉花盛花期之前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粒度(种子体积的大小和饱满度的综合)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前人在不同植物上已做过许多相关研究,多是集中在种子发芽、苗期生长进程和产量等方面,报道结果不尽相同,并且棉花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为进一步探明种子粒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2004年以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小粒饱满种子为处理,研究(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张海娜[3](2005)在《种子粒度对棉花“铃—叶系统”协调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在叁个不同处理(处理1为大粒饱满的种子;处理2为大粒不饱满的种子;处理3为小粒饱满的种子。)下叶、铃系统的特征,旨在探明种子粒度对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主要器官生长与生理状态的影响,以及对“铃—叶系统”协调性的影响,为棉花生产上种子质量的评价与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种子的大小不影响发芽率,但体积小的种子比体积大的种子萌动快;饱满度差的种子发芽率较低,不宜种用。大粒饱满的种子处理植株生长健壮、高大;小粒饱满的种子处理植株小、弱;大粒不饱满的种子田间出苗率最低,生长状况介于前二者之间。大粒饱满的种子处理提早进入了生殖生长阶段,盛蕾期之前果枝和蕾的数目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干物质积累方面,在以营养生长为主的前期阶段和以生殖生长为主的后期阶段处理间的差异明显,整株和各部分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干物重基本都表现为处理1>处理2>处理3的趋势。生长后期处理间成铃籽棉和成铃壳的干物重变化趋势亦是如此。 种子粒度对叶源特征的影响为:较大的子指有利于创建较大的源叶面积,不同时期棉田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呈处理1>处理2>处理3的趋势。棉株上、中、下及其内、外围六个结铃区位开花当天铃的对位叶叶面积亦表现为:处理1>处理2>处理3。种子子指较大的处理盛花期前主茎功能叶片的生理功能较强,表现为处理1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相对较高,MDA含量较低,净光合速率较高。种子粒度对内围铃对位叶的生理特征影响较小;对外围铃对位叶的生理性状影响较为明显。下部和中部外围15天铃的对位叶中IAA/ABA值为处理1>处理2>处理3。不同铃龄下部外围铃对位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是处理3的最小,可见,小粒种子的外围铃叶质量相对较差。 种子粒度对库特征的影响:不同处理对内围铃棉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下部外围铃棉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后期表现为:处理1>处理2>处理3。下、中、上部外围15天铃的棉籽和铃壳中GA含量处理3明显低于处理1和处理2。处理1在棉铃横径、单铃籽棉、壳的干物重上都表现出优势,小粒饱满的种子处理的上述性状测量值最低。成熟时,铃重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中、下部第一果节铃受种子粒度影响不明显,其余部位铃重变化多数呈处理1>处理2>处理3,的趋势,而且,在棉株外围第四果节处处理3结铃率极低。 在初花期之前,处理1的单位叶面积载蕾、铃数量明显大于处理2和处理3,但之后处理间趋同。收获时单株载铃量、单铃籽棉重和籽棉产量均表现为处理1>处理2>处理3。种子粒度对下部内围铃棉纤维品质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它五个结铃区位的棉纤维品质处理间表现出差异,以大粒饱满的种子处理纤维综合品质最佳,其次是大粒不饱满的种子处理,小粒饱满的种子处理纤维品质最差。种子粒度对衣分影响较小。 处理间比较,大粒饱满的种子处理“铃—叶系统”协调性较好,表现为强源强(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5-06-19)

张改英,杜继格[4](2003)在《棉花种子粒度对出苗和产量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棉田出现出苗不齐、长势不匀、苗大小不一的问题,除与土壤湿度、温度和播种深度等因素有关外,棉花种子粒度对其影响也不可忽视。但棉花种子粒度究竟对出苗和产量有多大影响,笔者于2001-2002年进行了棉花不同品种粒度的试验。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中棉1(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03年07期)

刘巷禄,袁钧,张铎,郝秀忍,樊立强[5](1994)在《棉花种子粒度对出苗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棉所12和晋棉13的不同种子粒度对棉花出苗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粒种和中粒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优于小粒种和混合种,而大粒种和中粒种之间无明显差异。晋棉13的大粒种和中粒种霜前皮棉产量比混合种增产21.1%~27.5%,比小粒种增产36.7%~50.4%;中棉所12的大粒种和中粒种霜前皮棉比混合子增产24.0%~34.8%,比小粒子增产39.6%~52.9%。(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1994年07期)

杨继莉[6](1993)在《白菜种子粒度大小与商品菜产量关系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1 材料与方法采用早秋白菜品种,用2.0,1.8,1.5和1.2目筛子,将种子分为3个等级,即为试验的3份试材。2.0至1.8目之间种为大粒,1.8至1.5目之间种子为中粒,1.5至1.2目之间种子为小粒。将3份不同粒度的种子,取出一部分,分别进行干粒重和芽率测定,并将3份种子安排秋季种植试验。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的试验方法,每小区面积10平方米至16平方米,测产面积5平方米至8平方米。行株距50×50厘米。田间管理同生产田。参加该项试验的单位有:甘井子区沙岗子村;旅顺口区园艺试验场和水师营乡农科站等叁个单位。(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1993年11期)

李本庆[7](1992)在《玉米种子不同粒度对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种子籽粒大小对生活力强弱、幼苗长势、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明显的影响。对此虽早有研究报道,但结论不一,认识各异,因而未被引起重视。为了得(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1992年04期)

沈天民[8](1990)在《小麦种子不同粒度对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小麦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已被充分认识和肯定,但是,分级选种,采用优良品种大、匀、净的种子做种,用于小麦生产进一步发挥其内在的增产潜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比较两年同一小麦品种不同粒度对产(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1990年10期)

李永照[9](1987)在《青海高原小麦种子最佳粒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青海主要粮食作物,由于气候寒冷,生长期短,分蘖成穗率低,种子千粒重大等原因,历来存在播种量偏大的问题。全省平均每亩播种量为20公斤,有的地区高达25~35公斤,年耗种量竟占年生产量的10~15%。种子用量大,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1987年01期)

[10](1986)在《小麦种子粒度对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粒度的小麦种子在活力、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而饱满的种子活力大、生长优势强、产量高.千粒重40.1克的一级种子,其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叁级种子(千粒重分别为32、21.6和13.9克),经显着性测验,一级种子与叁级种子产量差值为32.77斤/亩,达到显着水平;与二级种子产量差值为37.27斤/亩,达到极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1986年08期)

种子粒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种子粒度(种子体积的大小和饱满度的综合)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前人在不同植物上已做过许多相关研究,多是集中在种子发芽、苗期生长进程和产量等方面,报道结果不尽相同,并且棉花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为进一步探明种子粒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2004年以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小粒饱满种子为处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粒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笑颖,雷白时,李瑞奇.种子粒度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

[2].张海娜,李存东,孙红春,陈文雪,贾蕾.种子粒度对棉花盛花期之前生长发育的影响[J].棉花学报.2005

[3].张海娜.种子粒度对棉花“铃—叶系统”协调性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5

[4].张改英,杜继格.棉花种子粒度对出苗和产量影响研究[J].中国种业.2003

[5].刘巷禄,袁钧,张铎,郝秀忍,樊立强.棉花种子粒度对出苗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棉花.1994

[6].杨继莉.白菜种子粒度大小与商品菜产量关系的试验[J].种子世界.1993

[7].李本庆.玉米种子不同粒度对产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1992

[8].沈天民.小麦种子不同粒度对产量的影响[J].种子世界.1990

[9].李永照.青海高原小麦种子最佳粒度探讨[J].种子.1987

[10].曾.小麦种子粒度对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1986

标签:;  ;  ;  ;  

种子粒度论文-王笑颖,雷白时,李瑞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