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重组防御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母猪,铜绿,抑菌,性能,成活率,基因工程,胞菌。
人重组防御素论文文献综述
邓杰文,陈荣,徐亮,赵文婧[1](2014)在《重组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效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养殖业禁用抗生素势在必行,在现实的养殖过程中迫切需要高效、无毒害、无残留的饲料添加剂来替代抗生素,以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防御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昆虫体内的重要内源性抗菌活性肽,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杀伤肿瘤细胞及免疫调节的多重功能效应,在养殖业实际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1]。(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4年01期)
员月明,陆志剑,莫俊,吴指挥,刘福文[2](2012)在《基因重组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基因重组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兴达养殖场进行了试验。选择4~6胎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妊娠母猪48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4头,试验组24头,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基因重组防御素,跟踪记录母猪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活仔率提高了11.82%(P<0.05),健仔率增加了13.32%(P<0.05),死亡率减少了75.65%(P<0.01)。试验表明,防御素能明显提升母猪的生产性能。(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2年11期)
汪猜,雷东锋,姚文佳,肖小平,吴指挥[3](2012)在《重组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基因工程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广宁广叁保畜牧有限公司进行了试验。将48头母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24头,对照组24头,共产仔525头,跟踪记录2组母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初生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死亡率为17.07%,试验组为11.34%,比对照组降低33.57%(P<0.01);死胎率降低了28.05%(P<0.05);弱仔率降低34.15%(P<0.01);木乃伊胎率降低57.79%(P<0.05);平均个重提高3.68%(P<0.01)。基因工程防御素能够显着增强母猪免疫力,提高其生产性能。(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皮灿辉[4](2010)在《重组防御素的开发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微生物多肽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存在的天然防御成分。在无脊椎动物中,由于没有完善的适应性免疫系统,抗微生物多肽可能是最主要的防御成分。(本文来源于《北方牧业》期刊2010年24期)
李广阔,李旭,田伏洲,曹永宽,陈涛[5](2004)在《重组防御素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及抗粘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肠源性感染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危害极大。尽管众多学者在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肠道微生态平衡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但未能建立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目前临床上仍采用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效果不佳。近年发现 ,以防御素为代表的内源(本文来源于《中华传染病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李广阔,粟永萍,艾国平,刘晓宏,程天民[6](2004)在《重组防御素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应和抗粘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重组防御素5(rHD-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抑菌效果。方法:将冷存的 rHD-5按照浓度稀释成100μg/ml(Ⅰ液)、200μg/ml(Ⅱ液)和300μg/ml(Ⅲ液),以不含 rHD-5的磷酸盐缓冲液(O 液)为对照,观察了它们对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的杀菌效果,以及抗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粘附的效果。结果:随着 rHD-5浓度的逐渐增加,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坏直径也相应扩大,O 液、Ⅱ液、Ⅲ液的抑菌坏直径分别为0mm、15.78±0.67mm、31.11±0.89、36.94±0.77mm;虽然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的抑菌坏直径没有上述趋势,但Ⅲ液产生了抑菌环,直径为16.67±0.79mm,对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则无抑茵环产生。此外,O 液、Ⅰ液、Ⅱ液、Ⅲ液干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后,对 IEC-6的平均粘附率分别为98.02%±0.51%、18.68%±1.49%、9.46%±2.74%、0.73%±0.44%,单个 IEC-6细胞所粘附的细菌数分别为20.52±6.70、4.26±2.70、6.88±3.92和0.68±0.79,受损害的 IEC-6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0.88%±30.48%、8.36%±4.52%、2.94%±3.58%、0%,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结论:rHD-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及抑菌作用,提示其在防治肠源性感染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感染 炎症 修复》期刊2004年04期)
李广阔,李旭,田伏洲,曹永宽,陈涛[7](2004)在《重组防御素5对6株肠道常驻细菌的杀菌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重组防御素 5 (r HD- 5 )对 6株肠道常驻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通过冷冻干燥获得含有 r HD- 5的细胞培养上清 ( 液 )、5倍浓缩液 ( 液 )和 10倍浓缩液 ( 液 ) ,以不含 r HD- 5的培养上清 (O液 )为对照 ,观察了它们对大肠埃希菌 (ATCC 2 5 92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 5 92 3)、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 785 3) ,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的抑菌环直径大小。结果 随着 r HD- 5浓度的逐渐增加 ,O、 、 、 液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 0 mm、(15 .78± 0 .6 7) m m、(31.11± 0 .89) m m、(36 .94± 0 .77) mm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 5 92 3)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 0 mm、 (18.6 7± 0 .35 ) mm、(2 7.11± 0 .5 5 ) mm、(30 .72± 0 .4 4 )mm ;仅 液对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 785 3)产生了抑菌环 (16 .6 7± 0 .79mm ) ;O、 、 、 液对表皮葡萄球菌野生株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 0 m m、0 mm、(15 .6 7± 0 .5 0 ) m m、(30 .5 6± 0 .5 8) mm ;而仅有 液对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产生了抑菌环 (14 .4 4± 0 .77) m m ,对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均没有抑菌环产生。结论 r HD- 5对 6种肠道常驻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 ,提示其在防治肠源性感染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人重组防御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估基因重组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兴达养殖场进行了试验。选择4~6胎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妊娠母猪48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4头,试验组24头,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基因重组防御素,跟踪记录母猪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活仔率提高了11.82%(P<0.05),健仔率增加了13.32%(P<0.05),死亡率减少了75.65%(P<0.01)。试验表明,防御素能明显提升母猪的生产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重组防御素论文参考文献
[1].邓杰文,陈荣,徐亮,赵文婧.重组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效应试验[J].养猪.2014
[2].员月明,陆志剑,莫俊,吴指挥,刘福文.基因重组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提升[J].猪业科学.2012
[3].汪猜,雷东锋,姚文佳,肖小平,吴指挥.重组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改善[J].猪业科学.2012
[4].皮灿辉.重组防御素的开发应用[J].北方牧业.2010
[5].李广阔,李旭,田伏洲,曹永宽,陈涛.重组防御素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及抗粘附作用[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
[6].李广阔,粟永萍,艾国平,刘晓宏,程天民.重组防御素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应和抗粘附作用[J].感染炎症修复.2004
[7].李广阔,李旭,田伏洲,曹永宽,陈涛.重组防御素5对6株肠道常驻细菌的杀菌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