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晴(沈阳师范大学英语系,沈阳110034)
摘要:文体学是用语言学的一些分析方法揭示文学作品主题、审美价值的一门学科。将其应用于散文,可以使译者对原作的认识和理解更为系统、科学,从而更好地在翻译中传达原作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审美价值。严复在其翻译指导原则(信、达、雅)中指出,信是三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成功的翻译要求译文要同时忠实原文的内容、语言模式、主题以及文体。
关键词:文体分析;荷塘月色;英译本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1导言
1.1研究背景
《荷塘月色》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有很多关于《荷塘月色》的审美效果的研究,其中一些是研究输入语言在输出语言中的审美效果再现的问题。同时,这些研究强调译文应该体现出原文的精神,这对于散文翻译尤其重要。其他一些研究试图比较原文与四个英译本的模糊美。现在,很多研究者没有认识到文体分析对翻译的重要性。
1.2研究意义
《荷塘月色》众所周知是一篇著作。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很优美,现在的问题是四个英译本是否能表现出原文的真实意义。这是由文体学决定的。田严复提出的翻译原则(信、达、雅)中指出信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成功的翻译要求译文同时要忠于原文的内容、文学形式、主题以及文体,不能只是传达了原文的基本意思,而没有保留原文的精神、文体和审美价值。文体是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结合。文体分析可以为散文翻译提供一臂之力,散文诗一种语言艺术,翻译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2文献综述
2.1文体学及文体分析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文体学分支有着不同的定义,在《朗文当代英文词典》中,文体学被定义为“对文字及语言风格的研究”。当然这一定义过于简单,因为一直以来文体学的概念都颇有争议。但是文体一直被认为是文体学研究的中心语重心。文体学也可以定义为“Abranchoflinguisticswhichstudiesthecharacteristicsofsituational,distinctiveusesoflanguage,withparticularreferencetoliterarylanguage,andtriestoestablishprinciplescapableofaccountingfortheparticularchoicesmadebyinpidualsandsocialgroupsintheiruseoflanguage”(LiuShisheng&ZhuRuitao,2000,p.3)。
从广义来看文体学是研究语言的真实性是怎样在实际信息创造中体现的。这种实际信息包括书面与非书面两种语言范围。从狭义上看,文体学是指书面文体学。
2.2文体分析方法
2.2.1文体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每篇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文体分析方法应随具体情况而变化。需要注意的是评论中着眼于重要的特征而不需要涵盖每个方面。应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并决定最佳的分析顺序。首先,确定文章的体裁并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如果文章是以传递知识为目的,具体名词和形容词可能主导这篇文章。其次,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逻辑发展的过程。文章的风格是正式、口语或标准。最后是修辞,如头韵、明喻、拟人等。
2.3作家与作品介绍
2.3.1朱自清以及《荷塘月色》的介绍
朱自清是擅长写散文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是人们真实情感与感觉的结合。他的散文非常优美,可以使人感受到内心的艺术情感。语言、真实景色与真诚的情感皆是如此,这就是本文以这篇文章为代表的原因。当他写这篇散文时,蒋介石发起了臭名昭著的革命。所以作者感到无比伤痛,作者混杂着阴郁的情感与欣赏美景时的享受感。
2.3.2四个英译本的介绍
第一个译本是由朱春申翻译,他传达了原文的审美观念,并在《荷塘月色》的译本中选用了最合适的词语。第二个译本是著名的译者王淑升翻译的,第三个译本是由杨宪益和他的妻子戴乃迭翻译的。他们的翻译体现出:译出语言要忠实于译入语言的深层意义以及原文的文化:译出语言可有些许洋味,他们的审美思想在《荷塘月色》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了。第四个译本是李明在2005年翻译的。因此在这个译本中,有很多新思想和新方法。
3讨论
3.1语音
3.1.1韵律
汉语是一种带声调的语言,英语是一种带重音的语言,散文的韵律相当重要。对于英译本来说,展现汉语译本的韵律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C:“像闪电般。”
E1:“likestreakoflightness.”
E2:“withthesuddennessoflightness.”
E3:“inaflash.”
E4:“likeastreakoflightness”
在汉语译本中,四个汉字会加快韵律。读者能看到并感受到其震颤,正如汉字译本中的韵律一样,在E1里也有四个重音节。翻译能给读者视觉和感觉上的强烈感觉。在E2中,作者将四个音节挑战到九个,这使得句子速度变得更加的慢。E4的韵律几乎和E1相同,E3的韵律比其他三个快。
3.2词汇
3.2.1重叠词
在汉语译本中,叠音词展现了声音与意义的美感。在英译本中,译者使用形容词或副词而不用叠音词。
叠音词是汉语中一种普通的语言现象。它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它的作用是强调情感,加重韵律。在英语中很少有叠词。它的大部分是拟人化,如bubble-bubble。在汉译本中有27对叠音词。其中十对在第四段。他们可描述睡莲的状态、颜色、芳香、叶子和水。但在英译本中,译者将叠音词都改成了普通词。例如,汉译本中的“亭亭”传达了跳舞女孩苗条的身材。“星星”描述了满天星的美丽。英译本没能翻译出作者对睡莲的爱与文章的美丽。这是由于不同的语言特点导致的。
3.3修辞
“隐喻或明喻可以使话语变得美不胜收,它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和宗旨”(GWTurner,1973:133)。在这里,把第四段作为例子来进行分析。在作品的翻译中,修辞的运用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
3.3.1明喻及通感
C:“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E1:“Abreezestirs,sendingoverbreathsoffragrance,likefaintsingingdriftingfromadistantbuilding.”
E2:“Theirsubtlefragrancewaftedbythepassingbreeze,inwhiffsairyashenotesofasongcomingfaintlyfromsomedistanttower.”
E3:“Thebreezecarriedpastgustsoffragrance,likethestrainsofasongfaintlyheardfromafar-offtower.”
E4:“Whenabreezepasses,itwaftsbreathsoffragrance,whicharelikefaintsingingdriftingfromafar-awaybuilding.”
中文版的尝试使用通感来用缕缕清香比喻渺茫的歌声,使得人们在文字中感觉得到池塘的美丽。所有四个英文版本均采用了明喻以取代通感。他们通过嗅觉和听觉来表达基本的效果。选择不同结构的句子和不同的词语都会使翻译程度不同。E1翻译得很好,它使读者感到莲花的动态美。“driftingfromadistant”还运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E2翻译的不太理想。翻译的过长、甚至降低了通感的程度。E3翻译的词语过于简单,如“carried”和“heard”也过于肤浅。总体来说,E4的翻译是最好的。
3.3.2暗喻
暗喻源于希腊。在暗喻里如“like”和“as”这些明显的词语是不可能找到的。在中文版里,“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显示了叶子的静态。他们无法像人类和动物一样站立。第二句并没有翻译这句话,它会影响到文章总体的感觉。第三句使用了词语“serried”来表明叶子密切的程度。这个词是相当忠实于中文版的。但“bent”却不在情景之中。在第四句中,“Jostlingandoverlapping”夸大了原文的含义。第一句的翻译总体上是最恰当的。虽然这些话不是很华丽,却表达了作者的意愿。
4总结
从文体分析角度来说,由朱纯深翻译的译本是最忠于中文原文的。选词几乎都很正确。它使用了许多翻译技巧、句子结构和修辞。他的翻译再现了中文原文的文体并体现了原文的音美和意境美。第二个由王淑升翻译的译本就有些欠缺、尤其是在结构上。在他的译本中,第三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被删除了。这样使得文章结构和意义都变得不完整。第七自然段是关于采莲的情景。《采莲赋》在中文原文中是一首非常重要的诗。由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第三个译本结合了中西方文化,译者再现散文的神和美、尤其是容易被散文忽略的细节。这表现了译者对原文恰到好处的理解力。在译文中有一些洋味,比如正式语、非正式语以及一些古英语。在某种程度上它减少了散文的中国味。由李明翻译的第四个译本中是最新的。因此,在这个译本中有其他三个译本的影子。其中的一些词语用的和其他三个译本一样。参考他人的长处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如果不能恰当地使用,译者很容易丢失自己的翻译风格。
参考文献:
[1]刘世生,朱瑞青.Patternsinlanguage:Stylisticsforstudentsoflanguageandliteratur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Turner.G.W.(1973).Stylistics.GreatBritain:PenguinBook
[3]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朱纯深.翻译探微:语言、文本、诗学(最新增订本)[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