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还原制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墨,性能,氧化亚铜,胶束,油泥,磁体,尾矿。
还原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刘纪雷,朱裔荣,易文洁,袁文芳,陈宪宏[1](2019)在《Ni_2CoS_4/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制备Ni_2CoS_4活性材料,通过物理过程和水热反应将其与氧化石墨烯(GO)、水热多孔氧化石墨烯(HHGO)复合得到Ni_2CoS_4/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Ni_2CoS_4/RGO/HRGO)复合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为1 684 F/g,在5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 000次后,其比电容保持率为91.8%。Ni_2CoS_4/RGO/HRGO优良的电化学行为归因于这种复合结构使电解液对电极材料的润湿程度提高,进而提高了离子和电荷的传输速率,同时也缓解石墨烯、Ni_2CoS_4的团聚和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因此,Ni_2CoS_4/RGO/HRGO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娜,张舒宁,梅哲跃,龚志军,罗慧娟[2](2019)在《稀土尾矿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还原NO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白云鄂博稀土尾矿作为脱硝活性组分,拟薄水铝石(y-Al_2O_3前驱体)为载体,采用混捏法制备催化剂,并用于CO作为还原剂气氛下的NO的脱除反应;在反应温度为600℃条件下探究催化剂焙烧温度、活性组分与载体质量之比、矿料粒径、CO/NO比例等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通过烟气分析仪计算脱硝率,利用热重、SEM、XRD等技术手段表征催化剂性质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孔隙发达、比表面积较大,对气体的吸脱附效果较好;催化剂的存在对提高CO还原NO时的脱硝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催化剂中的部分Fe、Ce、La、Nd、Pr等组分在高温下容易形成共融体,有利于联合协同催化脱硝反应的进行。脱硝率随焙烧温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CO/NO比例的增加、活性组分与载体之比的加大、矿料粒径的减小,脱硝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焙烧温度为700℃、活性组分与载体之比为1/1、矿料粒径300~400目制备成型的催化剂、在CO/NO比为1. 4的条件下其脱硝效率可达56. 7%。(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9年06期)
刘志敏[3](2019)在《铜配合物衍生铜-氧化亚铜催化剂的原位电合成及其对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C_2产物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廉价、无毒、丰富、可再生的C_1资源~1。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碳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双重意义,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CO_2热力学稳定、动力学惰性,其转化利用存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双重难题。采用电化学方法将CO_2转化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杨黄根,晏全,韦庆敏,陈渊,朱立刚[4](2019)在《制备方法对铈锆铝复合氧化物还原热处理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沉淀前驱物混合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pm))和沉淀机械研磨混合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mm))(x(Ce)∶x(Zr)∶x(Al)=1∶1∶2)。将样品分别在空气和10%H_2/Ar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_2吸脱附(BET)、O_2脉冲吸附、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CZ+A(pm)、CZ+A(mm)新鲜样品经1 100℃还原热处理后的CZ+A(pm)-H_2-1 100样品的XRD图谱出现较多且尖锐的归属于CeAlO_3的衍射峰,而CZ+A(mm)-H_2-1 100样品没有观察到CeAlO_3晶相;其储氧量分别为157和773μmol/g,均大于CZA-H_2-1 100的23.2μmol/g;H_2-TPR耗氢量分别为960和1 916μmol/g,而CZA-H_2-1 100样品H_2-TPR耗氢量仅为310μmol/g,CZ+A(pm)储氧性能受还原热处理时CeAlO_3形成的影响,与还原性能的变化结果相吻合。研究发现,铈锆铝复合氧化物中CZ+A(pm)样品的铈锆和氧化铝粒子尺度较小,相互之间接触较紧密,使得CeO_2和Al_2O_3较易发生固相化合反应生成CeAlO_3,而CZ+A(mm)样品中铈锆和氧化铝粒子更大,相互之间间隔更远,经还原热处理时能抑制CeAlO_3的形成,从而改善材料在还原气氛下的储氧性能和还原性能。(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张学全,李赛,张漫,万诗雨[5](2019)在《双重氧化还原敏感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胱胺为引发剂,L-天冬氨酸4-苄酯内酸酐(BLA-NCA)和L-苯丙氨酸内酸酐(Phe-NCA)为单体通过开环聚合方法合成聚氨基酸共聚物(ASP(Z)),经氢溴酸脱保护得到侧链带羧基的氧化还原敏感响应的聚氨基酸共聚物(ASP-COOH),再将氧化还原敏感响应的喜树碱(CPT-SS-OH)小分子药物键合到聚合物侧链,得到双重氧化还原敏感响应的生物可降解两亲性聚合物,核磁共振氢谱(H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成功的合成了目标分子。通过两亲性高分子的自组装形成胶束,动态光散射(DL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胶束的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发现,两亲性聚合物可形成球形结构胶束,粒径为(233.23±7.90)nm,zeta电位为(-21±1.10)m V。同时,胶束在生理条件下稳定,在谷胱甘肽(GSH)存在条件下,双重氧化还原敏感胶束结构"崩解"。设计的双重氧化还原敏感胶束可用于响应肿瘤的微环境而实现快速药物释放。(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李现涛,岳明,周少雄,况春江,张广强[6](2019)在《还原扩散法回收钕铁硼油泥制备再生烧结磁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还原扩散法回收钕铁硼油泥制备了再生烧结磁体。利用草酸盐共沉淀的方法将钕铁硼油泥废料制备成铁和稀土元素的混合氧化物,再利用还原扩散的方法将混合氧化物转化成钕铁硼粉末。最后通过纳米NdHx掺杂、取向压型和烧结退火制备出再生烧结磁体。所得再生磁体的最优磁性能为:剩磁(B_r)为1.201T,矫顽力(H_(ci))为517.6kA/m,最大磁能积﹝(BH)_(max)﹞为258.0kJ/m~3。(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潘静文,关中杰,杨建军,李秋叶[7](2020)在《ZnIn_2S_4/SnS_2 3D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在可见光下高效还原Cr(Ⅵ)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印染、纺织和镀铬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含有六价铬(Cr(Ⅵ))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废水中Cr(Ⅵ)去除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离子交换、膜分离、化学沉淀和吸附等.然而,这些传统的方法存在成本高、能耗高、效率低或者去除不彻底等缺点,阻碍了其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光催化还原作为一种高效、绿色、有应用前景的Cr(Ⅵ)废水处理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开发高效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是实现光催化还原Cr(Ⅵ)应用的关键.ZnIn2S4是一种叁元硫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强可见光吸收能力.但纯ZnIn2S4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以及可见光响应范围较窄导致其光催化性能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异质结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SnS2具有合适的带隙(~2.2 eV),价格低廉,无毒且可见光吸收能力强.因此,构建ZnIn2S4/SnS2异质结有望实现高效可见光催化还原Cr(Ⅵ).本文通过简单的水热法成功制备了ZnIn2S4/SnS2叁维(3D)异质结,并在可见光照射下对催化剂还原Cr(Ⅵ)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显示, ZnIn2S4/SnS23D异质结光催化活性随着SnS2含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SnS2与Zn In2S4的质量比为1:10时, ZnIn2S4/SnS23D异质结催化还原Cr(Ⅵ)效率最高.可见光照射下反应70 min, Cr(Ⅵ)(50 mg/L)的还原效率达到100%,远高于纯ZnIn2S4和SnS2.荧光光谱分析(PL)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显示,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光吸收效率的增强是还原Cr(Ⅵ)性能增加的两个原因.此外,经过叁个周期的循环实验, ZnIn2S4/SnS23D异质结催化还原Cr(Ⅵ)效率没有明显降低,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稳定性.(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20年01期)
赵金卫,高益敏,王哲,罗贤盛,余国贤[8](2019)在《累托石镁热还原制备Si/C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累托石为原料,通过镁热还原制备多孔单质硅,然后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热处理覆碳制备Si/C负极材料。采用XRD、BET、SEM、TG分析了镁热还原条件对材料结构的影响,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考察了Si/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累托石镁热还原的多孔硅的孔容、平均孔径、硅含量对Si/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镁热还原过程中金属镁质量的增加,制备的Si/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当累托石与金属镁质量比为1∶0. 4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在电流密度为0. 1 A/g时,材料首圈比容量最高可达1 120 mAh/g,循环200圈比容量仍能保持555 mAh/g。(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顾俊峰,邹冀,孙世宽,王皓,于苏洋[9](2019)在《硼热/碳热还原技术制备高致密度、高纯度高熵硼化物陶瓷(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渡金属氧化物(MO_x)和碳化硼(B4C)为原料,采用硼热/碳热还原技术在1800°C下制备得到了等摩尔比的亚微米级五元高熵硼化物(Ti_(0.2)Hf_(0.2)Zr_(0.2_Nb_(0.2_Ta_(0.2_)B_2粉体,并深入探讨了硼热/碳热还原过程中产物的物相、形貌以及固溶体变化过程. X射线衍射谱表明所制备的粉体在1800°C即形成了单相结构,但直到2000°C样品中各元素才分布均匀.将得到的粉体在2050°C/50 MPa的条件下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获得了相对密度为97.9%的高熵硼化物陶瓷.研究发现,当烧结温度从2000°C增加到2050°C时,高熵陶瓷晶粒迅速长大,平均晶粒尺寸从6.67μm增大到41.2μm. 2000°C下制备得到的高熵硼化物陶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硬度、杨氏模量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2.44±0.56 GPa,~500 GPa, 2.83±0.15 MPa m~(1/2).(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12期)
蒋云霞,徐百灵,李艳,魏鹏达,杨晓梦[10](2019)在《咪唑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及相转移还原氧化石墨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4′-二羟基联苯,溴代十二烷,1,10-二溴癸烷,咪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具有双长链的咪唑离子液体(CBphC-M-C)。CBphC-M-C与多金属氧酸盐(Na_(16)P_4W_(30)Cu_4(H_2O)_2O_(112))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咪唑多金属氧酸盐(CBphC-M-C/P_4W_(30)Cu_4)。通过IR、~1H NMR、TGA对CBphC-M-C、Na_(16)P_4W_(30)Cu_4(H_2O)_2O_(112)和CBphC-M-C/P_4W_(30)Cu_4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BphC-M-C/P_4W_(30)Cu_4亲水性降低,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用水合肼将氧化石墨烯(GO)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RGO的水溶液与CBphC-M-C/P_4W_(30)Cu_4的二氯甲烷溶液进行相转移。通过Raman和UV-Vi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BphC-M-C/P_4W_(30)Cu_4可以将RGO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形成在有机相中具有良好分散性的CBphC-M-C/P_4W_(30)Cu_4/RGO超分子复合物。(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还原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天然白云鄂博稀土尾矿作为脱硝活性组分,拟薄水铝石(y-Al_2O_3前驱体)为载体,采用混捏法制备催化剂,并用于CO作为还原剂气氛下的NO的脱除反应;在反应温度为600℃条件下探究催化剂焙烧温度、活性组分与载体质量之比、矿料粒径、CO/NO比例等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通过烟气分析仪计算脱硝率,利用热重、SEM、XRD等技术手段表征催化剂性质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孔隙发达、比表面积较大,对气体的吸脱附效果较好;催化剂的存在对提高CO还原NO时的脱硝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催化剂中的部分Fe、Ce、La、Nd、Pr等组分在高温下容易形成共融体,有利于联合协同催化脱硝反应的进行。脱硝率随焙烧温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CO/NO比例的增加、活性组分与载体之比的加大、矿料粒径的减小,脱硝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焙烧温度为700℃、活性组分与载体之比为1/1、矿料粒径300~400目制备成型的催化剂、在CO/NO比为1. 4的条件下其脱硝效率可达56. 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还原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纪雷,朱裔荣,易文洁,袁文芳,陈宪宏.Ni_2CoS_4/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9
[2].李娜,张舒宁,梅哲跃,龚志军,罗慧娟.稀土尾矿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还原NO性能研究[J].稀土.2019
[3].刘志敏.铜配合物衍生铜-氧化亚铜催化剂的原位电合成及其对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C_2产物催化性能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19
[4].杨黄根,晏全,韦庆敏,陈渊,朱立刚.制备方法对铈锆铝复合氧化物还原热处理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9
[5].张学全,李赛,张漫,万诗雨.双重氧化还原敏感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表征[J].当代化工.2019
[6].李现涛,岳明,周少雄,况春江,张广强.还原扩散法回收钕铁硼油泥制备再生烧结磁体研究[J].有色金属工程.2019
[7].潘静文,关中杰,杨建军,李秋叶.ZnIn_2S_4/SnS_23D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在可见光下高效还原Cr(Ⅵ)的应用(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20
[8].赵金卫,高益敏,王哲,罗贤盛,余国贤.累托石镁热还原制备Si/C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顾俊峰,邹冀,孙世宽,王皓,于苏洋.硼热/碳热还原技术制备高致密度、高纯度高熵硼化物陶瓷(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10].蒋云霞,徐百灵,李艳,魏鹏达,杨晓梦.咪唑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及相转移还原氧化石墨烯[J].精细石油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