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酯酶论文_毕文慧,桂伦,姚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酯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苏合香,动力学,丙氨酸,乙酸,选择性,深海。

微生物酯酶论文文献综述

毕文慧,桂伦,姚健[1](2019)在《微生物酯酶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酯酶是一种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的工业酶,开发和应用微生物酯酶资源对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分离纯化、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等技术手段开发具有化学试剂抗性、热稳定性或低温耐受性的高温酯酶和低温酯酶既丰富了酶学知识又扩展了潜在工业酯酶种类;将各类酯酶用于食品加工及食品农残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该文综述了新型微生物酯酶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加工、农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酯酶的开发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7期)

高浩峰[2](2018)在《海洋微生物酯酶的定向进化及固定化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酯酶(Esterase,EC3.1.1.1)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动植物中,是一种能够催化各种酯键形成和断开的一类酶。由于其催化的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单一、能耗小、不需要辅酶和产物易分离纯化等特点,在食品、化工、环保、能源以及医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由于其生存环境极端,大部分资源都未曾开发,且基因类型与普通环境中的微生物有很大区别,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本研究对400余株实验室保藏的不同种属海洋菌,进行筛选、克隆,得到高活性的新型低温酯酶基因,对其酶学性质、酶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测定。结合分子模拟与蛋白质工程技术对酯酶基因进行两轮分子进化改良,获得活性进一步提高的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蛋白的酶学性质、酶动力学进行测定,为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将改良后的酯酶使用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花技术固定化,考察合成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的最佳条件,观察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纳米花结构,测定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花的相关性质,大大提高了酶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能力。同时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表现出与游离酶相近的催化活性,打破了传统固定化技术易使酶活受损的局限,为酯酶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从实验室保藏的不同种属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出29株可以水解叁丁酸甘油酯的菌株,经复筛后,确定其中一株海洋菌催化活性最高,经16S rRNA分子鉴定,该海洋菌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ZS825),将该菌株送交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编号是AB2017124。对其中的酯酶基因Lip克隆表达,得到一种新型低温酯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8.5,在0℃的环境下能够保持40%的相对活性,特异性底物为对硝基苯乙酸酯,进化分析表明它属于酯酶家族Ⅳ。酶动力学分析K_m值为0.643 mM~(-1),K_(cat)值为9.8S~(-1),催化效率为K_(cat)/K_m为15.25 S~(-1)·mM~(-1)。为了提高Lip的催化能力,本研究建立了基于T7噬菌体裂解,96孔板高通量酶活筛选系统,采用易错PCR建立随机突变文库,对突变文库中20000余株突变子进行筛选,获得有益突变株V29A/Y193C,通过对该突变株进行酶动力学分析,得知其K_m为0.363 mM~(-1),K_(cat)值为25.8S~(-1)催化效率K_(cat)/K_m为71.08 S~(-1)·mM~(-1)。相比较野生型,突变体V29A/Y193C的K_m值下降了43.5%,底物亲和力提高,K_(cat)上升了2.6倍,K_(cat)/K_m催化效率提高了4.7倍。为研究易错PCR获得的有益突变体中两个突变位点与酶蛋白功能之间的关系,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建立单突变株V29A和Y193C对两个突变位点进行单独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V29A的K_m值和K_(cat)/K_m值都跟野生型相差无几;而突变体Y193C K_m值为0.304 mM~(-1),比野生型下降了52.7%,K_(cat)值为26.1S~(-1),比野生型提高了2.7倍,K_(cat)/K_m值为85.87 S~(-1)·mM~(-1),催化效率提高了5.6倍。研究结果表明了第29位氨基酸的突变株酶的活性几乎没有变化,关键突变点位在第193位氨基酸。在确定193位氨基酸与酶蛋白催化功能直接相关的基础上,针对193位氨基酸设计饱和突变,将193位氨基酸分别突变为其他18种氨基酸,经筛选最终获得有益活性突变体Y193G,K_m达到0.311mM~(-1),K_(cat)值达到32.4 S~(-1),催化效率K_(cat)/K_m达到104.2S~(-1)·mM~(-1)。相比较野生型,其K_m值下降了51.6%,K_(cat)提高了3.3倍,K_(cat)/K_m催化效率提高了6.8倍,活性得到更一步提高。经过二轮突变后,获得高活性突变株Y193G,为提高Y193G的应用价值,通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花固定技术,利用FeSO_4溶液和酯酶Y193G制备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通过对纳米花制备条件的考察,最终确定制备的最佳酶浓度为0.05mg/mL,最佳FeSO_4浓度为1.2mM。对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的酶学性质进行考察,纳米花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5。固定化酶动力学分析表明,酶蛋白经过固定化后,K_m由0.311 mM~(-1)升高到0.526 mM~(-1),固定化后底物亲和力有所下降,而K_(cat)提高到58.3 S~(-1),最终催化活性与固定化之前游离酶相比无太大差异。对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在50~70℃水浴处理3小时后,都能够保留80%以上的相对活性,而90℃中处理3小时后,能够保留55%左右的相对活性,热稳定性大大提高;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在pH为4的酸性环境下处理过夜,能够保留超过60%的相对活性,在pH为10的碱性环境下处理过夜,能够保留90%的相对活性,而对照组游离酶在酸性环境处理后完全失活,在pH为10的碱性环境中也仅保留70%左右相对活性,说明酶经过固定化后pH耐受大幅提高。考察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循环使用效果,测定结果显示前6次均能维持80%以上的相对活性,循环使用9次后能保留30%的相对活性,说明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能力。利用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以香叶醇与乙酸对硝基苯酯为反应底物,合成乙酸香叶酯。用GC-MS进行分析,反应混合物反应12小时后,香叶醇的转化率达到82%,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晓如,白晶,张剑[3](2018)在《微生物酯酶的性质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酯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发酵。酯酶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洗涤行业、环保行业等多个行业。本文从酯酶的来源、酯酶的特性、酯酶的分类、产酯酶菌株的筛选以及酯酶的发酵过程和发酵工艺进行了综述,并结合酯酶的分子结构,对酯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公颜慧,马叁梅,王永飞,张继福,张云[4](2018)在《新颖深海微生物酯酶EstC11的酶学性质及其在手性拆分乙酸苏合香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手性乙酸苏合香酯是重要的手性香料产品,在食品及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酶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乙酸苏合香酯产品具有极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目的】研究酯酶EstC11的基本酶学性质及其在制备手性乙酸苏合香酯中的应用。【方法】对来自西太平洋深海热液口芽孢杆菌Bacillus sp.CX01中的新颖微生物酯酶基因EstC11进行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鉴定。通过对p H、温度、有机溶剂等反应条件的优化提高酯酶手性拆分乙酸苏合香酯的光学纯度。【结果】酯酶EstC11的最适反应p H为8.5,最适温度为25°C,一些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对酯酶EstC11的水解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在最适反应条件下(p H 9.0 50 mmol/L Tris-HCl,20°C,50 mmol/L底物浓度)反应3 h后,(R)-乙酸苏合香酯的光学纯度达98%,得率为39%。【结论】通过对酯酶拆分条件的优化,手性拆分乙酸苏合香酯生成(R)-乙酸苏合香酯的光学纯度明显提高,为酯酶EstC11在工业化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邓盾,张云,孙爱君,赛克,胡云峰[5](2018)在《一个新颖南极微生物酯酶EST112-2的功能鉴定和在手性叔醇(S)-芳樟醇制备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叔醇是合成药物和一些香料产品的非常重要中间体.芳樟醇是叔醇的一种,不同构型的芳樟醇具有不同的香气.因此如何研发合适的制备方法以获得高光学纯度的芳樟醇等叔醇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生物酶催化合成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但是由于叔醇化学结构中的空间位阻影响,使用生物酶催化的拆分反应制备高光学纯度的叔醇比较困难.对来自南极微生物的一个新的酯酶EST112-2进行了功能鉴定,并将其作为合成手性芳樟醇的生物催化剂.EST112-2可以通过不对称水解乙酸芳樟酯获得(S)-芳樟醇.对反应的p H、温度、共溶剂、底物浓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EST112-2制备的(S)-芳樟醇的光学纯度大于66%,得率超过72%.EST112-2制备的(S)-芳樟醇的光学纯度要远远高于以往报道.(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郑建永,章银军,汪钊[6](2017)在《重组微生物酯酶催化制备D-丙氨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利用重组蜡样芽孢杆菌酯酶催化拆分N-乙酰-DL-丙氨酸甲酯制备N-乙酰-D-丙氨酸甲酯,再化学水解N-乙酰-D-丙氨酸甲酯得到D-丙氨酸。该重组酯酶是由实验室保藏的基因工程菌株E coli BL21/pEASY-E1-est发酵获得。实验确定了全细胞催化剂立体选择性水解N-乙酰-DL-丙氨酸甲酯反应的最优反应条件为:0.2M的pH8.5的磷酸钾缓冲液,反应的温度为35℃,底物浓度为2%,转速为200rpm。在pH滴定条件下,反应21min,全细胞催化剂E.coli BL21/pEASY-E1-est对底物N-7酰-DL-丙氨酸甲酯的e.e.s值达到99.9%以上,转化率为50.0%。(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8)

公颜慧[7](2017)在《微生物酯酶的酶学性质鉴定及其在手性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酯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能够催化酯化、转酯及水解等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农业及环境治理等领域。酯酶和脂肪酶因具有高立体选择性而常被用来制备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本研究分别从一株土壤来源的细菌及一株海洋来源的细菌中克隆、表达了一个新颖酯酶EstP8和EstC10,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发现它们都具有手性拆分功能。从假单胞菌Pseudonocardia antitumoralis HUP007基因组中克隆了酯酶EstP8基因,并在E.coli中实现了高效的表达。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EstP8为脂肪酶家族IV中的一员。酯酶EstP8酶学性质研究表明,EstP8最适底物为对硝基苯酚乙酸酯(p-NPC2),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0°C和8.0。EstP8催化p-NPA水解反应的活性、Vmax和Km分别为达到105.19 U/mg、89.4μM/min、1.144 mM。辛烷、庚烷、甲苯、丙酮、DMF等有机溶剂及Cu2+、Mn2+、Zn2+等金属离子对EstP8的活性具有激活作用。由此可以看出,EstP8具有良好的有机溶剂及金属离子耐受性。酯酶EstP8还可以通过水解拆分高效的制备手性(R)-1-苯基乙醇;在共溶剂甲苯的存在下,所制备的(R)-1-苯基乙醇的e.e.和产率可达91%和18%;在共溶剂DMSO的存在下,所制备的(S)-乙酸苏合香酯的e.e.和产率可达98%和60%。EstC10是从西太平洋深海微生物Bacillus sp.CX01中分离鉴定的一个酯酶。经进化树分析,EstC10属于第XIII家族。酶学性质研究表明,EstC10的最适反应底物为p-NP C2,酶活力为310 U/mg。EstC10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8.0和35°C。异辛烷和正己烷对EstC10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Tween-20和叁聚磷酸钠对EstC10的活性同样具有激活作用,而Cu2+和Zn2+却抑制EstC10的活性。EstC10能够选择性的水解2-氯丙酸甲酯产生(R)-2-氯丙酸甲酯。通过对pH、温度、有机共溶剂、表面活性剂、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条件的优化,(R)-2-氯丙酸甲酯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99%。目前,关于利用酯酶对2-氯丙酸甲酯进行手性拆分的报告非常少。因此,酯酶EstC10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6-30)

黄欢,黄敬洲[8](2017)在《微生物酯酶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研究利用微生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法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通过使用超声波、渗透压、溶菌酶等方法,从微生物中提取对有机磷农药敏感的微生物酯酶。根据有机磷农药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机理,用比色法测定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酶促反应最佳条件是反应时间为1 5 min、反应温度为35℃、pH值为7.4。选用5种有机磷农药(敌百虫、甲胺磷、氧化乐果、乙酰甲胺磷、敌敌畏)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药浓度在0.1~20 ppm的范围内,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温度、pH值、金属离子对该酯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酯酶在低于40℃的条件下稳定,pH值稳定范围为7.4~8.0;Cu~(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DTA有较低的抑制作用,Ca~(2+)、Mg~(2+)、Mn~(2+)则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7年06期)

曹莹莹,邓盾,夏方亮,孙爱君,张云[9](2016)在《南海深海微生物酯酶EST12-7在制备(R)-2-氯丙酸乙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来源南海深海的微生物酯酶EST12-7不对称水解反应拆分制备(R)-2-氯丙酸乙酯。并探寻了温度、pH、底物浓度、有机溶剂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酶EST12-7催化制备(R)-2-氯丙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海微生物酯酶EST12-7催化制备(R)-2-氯丙酸乙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3.8μg/ml酯酶EST12-7,50 mmol/L(±)-2-氯丙酸乙酯,2%正癸醇,pH8.5,30℃,0.05mol/L Tris-HCl,反应60 min。在最佳反应条件下,(±)-2-氯丙酸乙酯的转化率可达49%,所制备的(R)-2-氯丙酸乙酯的光学纯度为98%。通过对酯酶EST12-7拆分制备(R)-2-氯丙酸甲酯和(R)-2-氯丙酸乙酯进行比较,2-氯丙酸酯中的链长对酯酶EST12-7拆分反应有极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王依龙,张云,孙爱君,胡云峰[10](2016)在《一种新颖海洋微生物酯酶的功能鉴定及其在D-乳酸甲酯制备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药物不同对映体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理活性和毒性,为了减少有毒副作用的对映体,并降低其生物活性,光学纯手性药物的合成一直是制药行业的研究热点.由于手性药物中间体是合成手性药物的重要构建模块,因此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至关重要.手性乳酸及其酯是合成各类药物、农药和聚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在制药工业和材料工业中手性乳酸及其酯的制备非常重要.手性乳酸及其酯可以通过传统的有机化学合成和生物酶催化合成,通过有机化学合成法往往很难得到光学纯度较高的手性乳酸及其酯,而生物酶催化法可以得到光学纯的手性乳酸及其酯,同时避免了有机化学合成所导致的金属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生物酶法合成光学纯的乳酸及其酯可以通过脱氢酶不对称还原酮的前体得到,然而生物催化使用脱氢酶法需要价格昂贵的辅助因子,如NADH和NADPH.而另外一种生物催化方法是通过利用酯酶或者脂肪酶不对称水解外消旋的酯,从而得到光学纯度较高的手性中间体.目前市场上的L-乳酸甲酯价格不太昂贵,因为L-乳酸甲酯可以直接通过大发酵的方法取代有机化学法和酶法直接得到.然而D-乳酸甲酯不能使用廉价的发酵法直接得到,因而其价格昂贵.生物酶催化法可能会成为制备D-乳酸甲酯的主要方法,因为利用生物酶法可以得到光学纯度较高的D-乳酸甲酯.本文从西太平洋深海来源的微生物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 HUP022中克隆并异源表达了一种新颖酯酶PHE14.通过对酯酶PHE14的酶学性质鉴定表明,酯酶PHE14的最适反应底物为对硝基苯酚乙酸酯(C2),最适pH为9.0,最适温度为60°C.PHE14催化最适反应底物C2的活性达到293.07U/mg,Vmax和Km分别为200μM/(mg·min)和0.24mmol/L.酯酶PHE14对多种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都具有非常好的耐受性.深海微生物酯酶PHE14对高浓度NaCl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4mol/LNaCl存在下,相对酶活力为71.4%.同时,酯酶PHE14能够催化消旋乳酸甲酯的不对称水解反应制备重要的手性化工产品—D-乳酸甲酯.与先前的一些酯酶拆分的报道不同,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酯酶PHE14催化的动力学水解反应没有促进作用.而且,本研究是首次通过酶动力学水解拆分反应制备光学纯的D-乳酸甲酯.经过实验优化,在pH9.0和30°C的条件下,反应产物D-乳酸甲酯的对映体过量值和产率分别为99%和88.7%.深海微生物酯酶PHE14作为一种绿色生物催化剂,在多种工业的不对称合成中都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微生物酯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酯酶(Esterase,EC3.1.1.1)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动植物中,是一种能够催化各种酯键形成和断开的一类酶。由于其催化的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单一、能耗小、不需要辅酶和产物易分离纯化等特点,在食品、化工、环保、能源以及医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由于其生存环境极端,大部分资源都未曾开发,且基因类型与普通环境中的微生物有很大区别,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本研究对400余株实验室保藏的不同种属海洋菌,进行筛选、克隆,得到高活性的新型低温酯酶基因,对其酶学性质、酶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测定。结合分子模拟与蛋白质工程技术对酯酶基因进行两轮分子进化改良,获得活性进一步提高的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蛋白的酶学性质、酶动力学进行测定,为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将改良后的酯酶使用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花技术固定化,考察合成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的最佳条件,观察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纳米花结构,测定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花的相关性质,大大提高了酶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能力。同时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表现出与游离酶相近的催化活性,打破了传统固定化技术易使酶活受损的局限,为酯酶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从实验室保藏的不同种属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出29株可以水解叁丁酸甘油酯的菌株,经复筛后,确定其中一株海洋菌催化活性最高,经16S rRNA分子鉴定,该海洋菌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ZS825),将该菌株送交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编号是AB2017124。对其中的酯酶基因Lip克隆表达,得到一种新型低温酯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8.5,在0℃的环境下能够保持40%的相对活性,特异性底物为对硝基苯乙酸酯,进化分析表明它属于酯酶家族Ⅳ。酶动力学分析K_m值为0.643 mM~(-1),K_(cat)值为9.8S~(-1),催化效率为K_(cat)/K_m为15.25 S~(-1)·mM~(-1)。为了提高Lip的催化能力,本研究建立了基于T7噬菌体裂解,96孔板高通量酶活筛选系统,采用易错PCR建立随机突变文库,对突变文库中20000余株突变子进行筛选,获得有益突变株V29A/Y193C,通过对该突变株进行酶动力学分析,得知其K_m为0.363 mM~(-1),K_(cat)值为25.8S~(-1)催化效率K_(cat)/K_m为71.08 S~(-1)·mM~(-1)。相比较野生型,突变体V29A/Y193C的K_m值下降了43.5%,底物亲和力提高,K_(cat)上升了2.6倍,K_(cat)/K_m催化效率提高了4.7倍。为研究易错PCR获得的有益突变体中两个突变位点与酶蛋白功能之间的关系,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建立单突变株V29A和Y193C对两个突变位点进行单独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V29A的K_m值和K_(cat)/K_m值都跟野生型相差无几;而突变体Y193C K_m值为0.304 mM~(-1),比野生型下降了52.7%,K_(cat)值为26.1S~(-1),比野生型提高了2.7倍,K_(cat)/K_m值为85.87 S~(-1)·mM~(-1),催化效率提高了5.6倍。研究结果表明了第29位氨基酸的突变株酶的活性几乎没有变化,关键突变点位在第193位氨基酸。在确定193位氨基酸与酶蛋白催化功能直接相关的基础上,针对193位氨基酸设计饱和突变,将193位氨基酸分别突变为其他18种氨基酸,经筛选最终获得有益活性突变体Y193G,K_m达到0.311mM~(-1),K_(cat)值达到32.4 S~(-1),催化效率K_(cat)/K_m达到104.2S~(-1)·mM~(-1)。相比较野生型,其K_m值下降了51.6%,K_(cat)提高了3.3倍,K_(cat)/K_m催化效率提高了6.8倍,活性得到更一步提高。经过二轮突变后,获得高活性突变株Y193G,为提高Y193G的应用价值,通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花固定技术,利用FeSO_4溶液和酯酶Y193G制备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通过对纳米花制备条件的考察,最终确定制备的最佳酶浓度为0.05mg/mL,最佳FeSO_4浓度为1.2mM。对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的酶学性质进行考察,纳米花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5。固定化酶动力学分析表明,酶蛋白经过固定化后,K_m由0.311 mM~(-1)升高到0.526 mM~(-1),固定化后底物亲和力有所下降,而K_(cat)提高到58.3 S~(-1),最终催化活性与固定化之前游离酶相比无太大差异。对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在50~70℃水浴处理3小时后,都能够保留80%以上的相对活性,而90℃中处理3小时后,能够保留55%左右的相对活性,热稳定性大大提高;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在pH为4的酸性环境下处理过夜,能够保留超过60%的相对活性,在pH为10的碱性环境下处理过夜,能够保留90%的相对活性,而对照组游离酶在酸性环境处理后完全失活,在pH为10的碱性环境中也仅保留70%左右相对活性,说明酶经过固定化后pH耐受大幅提高。考察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循环使用效果,测定结果显示前6次均能维持80%以上的相对活性,循环使用9次后能保留30%的相对活性,说明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能力。利用Y193G-Fe_3(PO_4)_2杂化纳米花,以香叶醇与乙酸对硝基苯酯为反应底物,合成乙酸香叶酯。用GC-MS进行分析,反应混合物反应12小时后,香叶醇的转化率达到82%,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酯酶论文参考文献

[1].毕文慧,桂伦,姚健.微生物酯酶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2].高浩峰.海洋微生物酯酶的定向进化及固定化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8

[3].李晓如,白晶,张剑.微生物酯酶的性质及其应用[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8

[4].公颜慧,马叁梅,王永飞,张继福,张云.新颖深海微生物酯酶EstC11的酶学性质及其在手性拆分乙酸苏合香酯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8

[5].邓盾,张云,孙爱君,赛克,胡云峰.一个新颖南极微生物酯酶EST112-2的功能鉴定和在手性叔醇(S)-芳樟醇制备中的应用(英文)[J].有机化学.2018

[6].郑建永,章银军,汪钊.重组微生物酯酶催化制备D-丙氨酸研究[C].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7].公颜慧.微生物酯酶的酶学性质鉴定及其在手性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7

[8].黄欢,黄敬洲.微生物酯酶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

[9].曹莹莹,邓盾,夏方亮,孙爱君,张云.南海深海微生物酯酶EST12-7在制备(R)-2-氯丙酸乙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6

[10].王依龙,张云,孙爱君,胡云峰.一种新颖海洋微生物酯酶的功能鉴定及其在D-乳酸甲酯制备中的应用(英文)[J].催化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可见,温度越低选择性越差生物素中间的体内酯的结构式冰浴条件对DNA提取的影响透明水解圈平板筛选法酶或微生物催化对映选择性水解dl-薄荷...一9增殖24h固化细胞剖面

标签:;  ;  ;  ;  ;  ;  ;  

微生物酯酶论文_毕文慧,桂伦,姚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