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资源价值论文-朱以青

遗产资源价值论文-朱以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产资源价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字号,遗产资源转化,创新

遗产资源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朱以青[1](2019)在《老字号遗产资源的转化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老字号,因其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在现代社会转型和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许多老字号面临生存危机,其遗产资源的转化成为政府、企业及学界关注的问题。老字号遗产资源转化的路径主要包括技术和产品创新、营销理念创新、旅游体验创新等,目的是使老字号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联,将现代生活元素注入产品中,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扩大市场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这需要老字号自身的体制机制创新,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段圣奎[2](2017)在《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结构、旅游价值与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为此,淮安必须整合利用资源,打造旅游展示场馆;促进非遗项目与物质文化景观有机融合;打造非遗旅游纪念品;创新艺术形式;加强对民间艺人的扶持力度。(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肖利,王金献,万建章[3](2017)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及其价值体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众多价值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对这些资源的营销、宣传与推广方面,已取得了一定可喜成就。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营销创新方面,还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此,必须全面厘清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的资源价值,透彻分析其现实状况,以适应新的营销创新环境,提高当地政府和普通民众的营销创新意识,保障其文化传承人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尊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协调有效的传承人营销宣传机制,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营销的载体平台,理清其营销创新与保护开发的关系等,进而为实现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1期)

郜婷[4](2017)在《北京地铁沿线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既是城市地下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通道。北京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运用遗产廊道整合资源的方法,整合地上地下资源,将地铁与城市建立物质或精神关联,使地铁成为文化的廊道和城市文化展现的窗口。同时,能增强人们对遗产整体保护的理解,提高人们保护遗产资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本论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北京地铁沿线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其中,文化遗产价值(绝对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将4个指标各分成3个因子。通过判断矩阵两两比较分析得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文化遗产的价值(绝对价值)中相对更加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次之。对于本论文来说,距离影响价值大小(相对价值),距离越近,价值影响越大。通过对地铁沿线文化遗产资源的统计和评估发现:地铁1号1km区域内主要是各国使馆旧址、银行旧址、(皇家、王府相关建筑及遗址)和皇家宗教建筑;地铁2号线1km区域内主要是皇家、王府相关建筑及遗址和宗教建筑;地铁4号线1km区域内主要是皇家、王府相关建筑及遗址和宗教建筑;地铁5号线1km区域内主要是宗教建筑和四合院;地跌6号线和地铁8号线1km区域内主要是四合院和皇家、王府相关建筑及遗址;地铁7号线1km区域内主要是宗教建筑和会馆戏楼。通过各地铁沿线文化遗产资源的评估结果,归纳分析地铁沿线文化遗产的特点,确定各线路的相关主题。可将地铁1号线的主题定为——中西文化融合;地铁2号线的主题定为——皇城文化;地铁4号线的主题定为——皇家和私家园林文化;地铁5号线的主题定为——宗教文化;6号线和8号线的主题定为——北京传统四合院文化;地铁7号线的主题定为——会馆文化。为地铁线路及各站点所宜收录的地面文化遗产资源提供建议,为探索性构建地铁文化廊道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6-01)

吴智钊[5](2017)在《泉州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空间建构的耦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从历史文化价值与旅游利用价值两个维度对泉州文化遗产资源符号属性的社会构建差异进行空间耦合性迭加分析。研究认为,从社会建构的视角来看,包括游客在内的社会群体所构建的泉州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出叫高度的耦合性,仅有少部分地区呈现出非耦合特征,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更应当根据其资源价值空间耦合特征采取协同利用、开发提升或是资源保护导向型的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7年05期)

张希月,虞虎,陈田,王新歌,王甫园[6](2016)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叁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8期)

苏卉,占绍文[7](2015)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认知及其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正确认知、评估其价值,但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非固定不变,价值作为遗产向人们呈现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兴趣的变化、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这种意义也在发生变迁。本文以时间为轴,分析了国外(以欧洲为主)、国内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当前人们价值需求,以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功能价值为主体的复合型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从而为我们在实践中正确评估文化遗产价值、在保护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其价值发挥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期刊2015年02期)

张立群[8](2015)在《工业遗产资源的文化价值及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遗产具有建构在社会脉动之上、反映民众工作生活的意义,多表现为构成一组生产方式与社会组织等脉络关系的构造物。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帮助我们拼凑出整体工业文化的图像,了解一个地方与社会的发展史。从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的角度对城市工业遗产资源的研究、保护、活化和再利用进行探索,可以为多元化资源管理的实现、规划指导的加强及以健全城市工业遗产资源管理保障制度为目标的法规建设寻求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5年06期)

张立群[9](2015)在《工业遗产资源的价值内涵与保护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遗产具有建构在社会脉动之上、反映民众工作生活的意义,多表现为构成一组生产方式与社会组织等脉络关系的构造物,而不一定是单栋精美的建筑体。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帮助我们拼凑出不同类型工业文化的图像,以便了解一个地方与社会的发展史。从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的角度对城市工业遗产资源的研究、保护、活化和再利用进行探索,为多元化资源管理的实现、规划指导的加强及以健全城市工业遗产资源管理保障制度为目标的法规建设寻求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对不同类型工业遗产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方面引入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名城》期刊2015年10期)

宋峰[10](2015)在《阿里潜在的世界遗产资源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间公约建制,目的是为了甄别和保护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 从分类上来看,世界遗产分为3类,第1类是自然遗产,第2类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还包括一些特殊(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汉)》期刊2015-09-30)

遗产资源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为此,淮安必须整合利用资源,打造旅游展示场馆;促进非遗项目与物质文化景观有机融合;打造非遗旅游纪念品;创新艺术形式;加强对民间艺人的扶持力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产资源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1].朱以青.老字号遗产资源的转化及其价值[J].民俗研究.2019

[2].段圣奎.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结构、旅游价值与开发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李肖利,王金献,万建章.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及其价值体现分析[J].明日风尚.2017

[4].郜婷.北京地铁沿线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7

[5].吴智钊.泉州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空间建构的耦合性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

[6].张希月,虞虎,陈田,王新歌,王甫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6

[7].苏卉,占绍文.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认知及其变迁[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5

[8].张立群.工业遗产资源的文化价值及管理[J].长白学刊.2015

[9].张立群.工业遗产资源的价值内涵与保护管理[J].中国名城.2015

[10].宋峰.阿里潜在的世界遗产资源与价值[N].西藏日报(汉).2015

标签:;  ;  ;  

遗产资源价值论文-朱以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