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杰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6410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它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在小学当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大家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被发现,这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应该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可以充分的发挥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这才是迫在眉睫。纵观我国的语文教学正在不断发展,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问题的暴露也影响着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很多学校忽视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由于教学体制的改变,使得语文课程的数量得以减少。其次,教师还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体制。最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较弱,学生不够重视语文这一门课程,所以老师要想总体提高教学质量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及其对策教学观念
一、更新传统观念、互换角色
要想成功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作为一名教师毋庸置疑首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以和谐幽默、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态度和学生相处,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不断的指导。比如,情境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在学习《珊瑚》一课时,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像蝴蝶”、“像鹿角”、“像仙人掌”三种珊瑚,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真切、直观的感知;借助动作创设教学情境,往往教师运用丰富的姿势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这座塔这么高”、“这个球这么大”,对于“高”和“球”,用手比划一下,这也更加形象生动。言而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千方百计的积极引导。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语文课堂一如既往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死板陈旧,教学模式的死板使得新课程的实施举步维艰。要知道想要改变这种固有的现状,教师就要结合教育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也比较爱表现自己,但是很多老师一堂课下来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墨守成规地讲解课文内容、课文中心思想,致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但相反的,教师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制定课件就能产生更加的教学效果。比如根据学生的中心思想,命题为《致××的一封信》。同时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游戏前,告诉学生要注意游戏的细节,像同学的表情和言行举止,游戏过后组织学生体会游戏当中所表达的道理。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说起来就会兴致勃勃。
三、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构建活泼、富有趣味的语文课堂,许多老师都以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有效的课堂无疑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效率,则忽视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老师应以学生为对象创设学习情境,如:在学习《未来的桥》一课时,教师课后制定好课件,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式各样的桥,再分别让学生们分析自己所认识的桥的特点。老师创设情境,自然而然,小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让他们在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分析、理解、探索。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不仅学习兴趣会提高,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语文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教育特点
《语文标准课堂》将成为学生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语文学习的“航标灯”,所以每个语文工作者当务之急就是有意识的认识到语文课堂教育特点,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加强基本训练,不将朗读、听写、练习、复习、背诵都放到课外。教师科学地进行教学课件设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如老师在教学《亡羊补牢》、《称象》、《乌鸦喝水》等课文时,在大致通读了全文并认认生字后,就要抓住文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点,抓住文中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脱离课文茫无边际的想象,寻找亡羊人补墙、曹冲称象以及乌鸦喝水的新奇办法,并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加以分析、思考、整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不会让学生脱离课文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未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成功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作为一名教师毋庸置疑要首先放下教师的架子,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以和谐幽默、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态度和学生相处,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不断的指导。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解答,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或者采用实物教学,例如,在学习《石榴》一文时,课后让学生寻找几个石榴,并排摆放在讲台上,有的是青绿色,有的是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有的一半红一半黄……学生热情高涨,于是大家纷纷讨论,这样就可以更加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固步自封显然会暴露更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难以让语文教学有一个更高的突破,只有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并大胆的尝试新型教学方法,语文教育才能更上一个阶梯。
参考文献
[1]刘慧《语文课堂以读促写的训练方法》.《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5年11期。
[2]徐荣《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教育界》,2012年31期。